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胆道梗阻是胰腺癌、壶腹癌和远端胆管癌常见的并发症,通常需行胆道引流以缓解症状.目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恶性胆道梗阻病人胆道引流的标准方法.其他胆道引流方法包括旁路手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由于EUS-BD不破坏乳头结构且不需要通过狭窄的胆管放置...  相似文献   

2.
胆管恶性梗阻不单指原发性胆管腺癌所致肝胆管梗阻,还包括胆囊癌、肝细胞癌、壶腹癌、胰头癌及其他转移癌对肝胆管的侵犯,此类病人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就诊时往往已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合并严重胆管炎及内毒素血症,病情凶险,全身情况差,手术机率很低。即使行姑息性胆管减压手术也十分困难,因而临床上处理十分棘手,虽然它们起源不同,但引流减黄的处理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由于手术切除率低,大量病人需要采用各式的胆道引流术以缓解黄疸或胆管炎,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姑息性胆道引流术包括:内镜下、经皮肝穿下或术中胆道支撑引流、肝胆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胆道恶性梗阻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起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疾病包括胰腺癌、十二指肠壶腹癌、胆管癌、胆囊癌、恶性淋巴瘤以及一些转移性恶性肿瘤压迫胆管。这类患者中的绝大部分临床分期属于晚期,已失去外科手术切除的机会,预后很差。解除胆道梗阻是消除黄疸,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目前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外科引流术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5.
恶性胆道梗阻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胆道梗阻病死率很高,由于肝胆胰区的解剖特点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解除胆道梗阻、通畅胆道引流、减轻黄疸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关键。内镜治疗胆道疾病的成功率较以往大大提高。针对不同疾病导致的恶性胆道梗阻,可以选择鼻胆管引流术、内镜胆管内支撑术及联合引流等多种内镜治疗方式以及在内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以延长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胆管恶性梗阻的金属支架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管恶性梗阻不单指原发性胆管腺癌所致肝胆管梗阻,还包括胆囊癌、肝细胞癌、壶腹癌、胰头癌及其他转移癌对肝胆管的侵犯,此类病人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就诊时往往已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合并严重胆管炎及内毒素血症,病情凶险,全身情况差,手术机率很低。即使行姑息性胆管减压手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放技术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胆管支架置放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我院1999年8月~2006年12月经内镜放置胆管支架进行治疗的185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均成功置管,引流总有效率达100%.恶性胆道梗阻148例,占80%(148/185),其中肝门胆管癌49例,壶腹周围癌及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术后的梗阻性黄疸99例.使用胆管塑料支架96例,胆管金属支架52例;胆管结石及胆道良性病变置放塑料支架37例,占20%(37/185),其中胆管结石23例,胆道良性狭窄8例,硬化性胆管炎2例,胆道术后胆漏4例。14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引流1周后黄疸指数明显下降.皮肤瘙痒等症状迅速改善。23例胆管结石患者经支架引流后.胆道感染症状得以控制.全身情况明显改善.4例胆漏患者经引流后治愈。结论严格掌握支架置放指征,合理选择支架型号和所需引流的胆管分支,规范操作流程是保证支架成功置放和有效引流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王永光  马晓鹏 《腹部外科》2005,18(5):267-268
绝大多数肝门部恶性肿瘤是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解除黄疸症状[1]。姑息性减黄可以通过手术或内镜技术达到目的。内镜方法是处置肝门部癌性肝管狭窄相对微创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其是通过内镜下扩张狭窄、局部凝切肿瘤和置入胆道引流管,实现胆汁内引流,以达到部分解除梗阻、缓解黄疸症状的目的。肝门部癌性胆管狭窄的常见病因有原发性肝门部胆管癌、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压迫以及胆囊癌压迫。内镜下解除肝门部肝管癌性狭窄有两种方法: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和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途径。…  相似文献   

9.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胆道或其他转移性恶性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性疾病,主要以梗阻性黄疸、胆管扩张、肝损伤为其临床表现,后期患者肝功能恶化,容易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及肾衰竭等病症,大部分患者就医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支架以及胆道腔内射频消融、内镜下光动力治疗等作为姑息性微创治疗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而且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相比,ERCP具有患者痛苦少、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本文整理相关文献,综述经ERCP内镜下解除恶性胆道梗阻的主要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各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定胆管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决定使用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MBE).结果 66例患者中64例插管成功,成功率96.97%(64/66).行ERBD 44例,行EMBE 20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及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 经内镜下胆管内支架引流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操作安全而有效,特别是对各种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梗阻起了关键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韩宁  黄强 《肝胆外科杂志》2007,15(6):449-451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各种良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95例良恶性胆管梗阻病人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定胆管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决定使用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MBE)。结果95例患者中92例插管成功,成功率96.84%(92/95)。针对良性胆管梗阻行ERBD 28例,主要见于胆总管结石;针对恶性胆管梗阻行ERBD 44例,行EMBE 20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经内镜下胆管内支架引流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操作安全而有效,特别是对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梗阻起了关键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双支架引流治疗肝门部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对无手术条件的肝门部癌行左右肝管引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癌患者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的病例资料,其中肝门部癌的分型参照胆管癌的Bismuth分型法。结果25例BismuthⅢ或Ⅳ型恶性胆道梗阻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后黄疸迅速消退,皮肤瘙痒消失,血清胆红素从术前(240.5±142.8)μmol/L下降至术后1周(110.7±42.6)μmol/L。结论BismuthⅢ或Ⅳ型肝门部癌导致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内镜下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具有减黄确切、安全性高和创伤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俊伟  吕明德 《腹部外科》1999,12(5):204-206
梗阻性黄疸是由肝内毛细胆管淤滞或肝内外胆管梗阻引起的一种临床征象。前者由瘀胆型肝炎、药物中毒、过敏等引起,为内科性黄疸,主要依靠内科治疗。后者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者主要由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胆道寄生虫或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引起;恶性者则由肝胆或胰腺恶性肿瘤所致。统称为外科性黄疸,多需要外科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发病时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在临床上容易获得及时处理。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发病在近年有增高的趋势,由于发病隐匿,确诊时治疗往往已延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引流两大类。手术切除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14.
肝胆管结石再手术原因及处理:附8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1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手术的方法主要包括肝叶切除、肝肠Roux en Y盆式内引流、肝叶切除加肝胆管Roux en Y盆式内引流。结果 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胆管狭窄和结石残留、胆管变异、合并胆管细胞癌等 ,再次手术后经胆道造影证实残留率为 6.2 % ,随访术后病人优良率为93 .8%。结论 清除结石、解除狭窄、矫正崎形、切除病肝、通畅引流系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鉴别恶性梗阻黄疸中的作用,作者对23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其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CT,ERCP或PTC均能准确判定胆道梗阻的部位,但对恶性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欠满意。尤其是对于肝细胞癌破入胆管,肝内胆管细胞癌侵犯胆管及转移性肿瘤压迫肝门胆管与肝门部胆管癌的鉴别诊断甚为困难。提高胆道恶性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性有待  相似文献   

16.
肝胆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是胆道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为肝胆管结石的高残余结石率和高复发率、高再手术率,如何早期合理治疗以提高肝胆管结石的治愈率是目前肝胆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须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准确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是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当肝胆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完全控制后须择期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抗感染及胆道引流是急性胆道感染早期治疗手段。其中胆道引流方式主要有内镜下胆道引流、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和外科手术。待炎症完全控制、全身情况好转后实施根治性手术。其中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及胆管恶变;胆道狭窄修复重建可有效处理肝门部胆管狭窄及胆总管下段狭窄或松弛。微创治疗技术在复杂型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可行,可显著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具有特定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 215例次恶性胆管梗阻内镜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探讨采用治疗性内窥镜逆行胰胆管插管技术(ERCP技术),姑息性解除恶性肿瘤所致胆管梗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RCP治疗929例1215例次胆管恶性梗阻,包括胆管癌567例次、肝癌255例次、胆囊癌83例次、胰腺癌172例次、乳头壶腹癌97例次、其它转移性肿瘤41例次;导致胆管低位梗阻263例次、中段梗阻43例次、高位梗阻909例次;血清胆红素(284.3±174.5)μmol/L。共行胆道内置管引流599例次、鼻胆管引流385例次,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167例次,联合引流39例次,乳头括约肌切开19例次,乳头开窗造口术6例次。结果操作成功率94.3%,消除黄疸总有效率81.8%,治疗后患者平均生存14个月,1、2、3年的预计存活率分别为75.9%、44.0%和25.2%。全组发生与操作有关并发症23例(2.6%),死亡3例(0.2%)。结论内镜介入治疗技术是安全有效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方法,对中晚期胆道肿瘤患者基本可替代姑息性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报告3例癌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首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al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然后再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通过PEG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同时回输外引流胆汁入胃肠道,此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癌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资料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对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不能耐受内引流手术或行胆道金属内支撑失败的患者,行PTCD联合PEG治疗。本组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65、73、88岁。PTCD采用B超引导局麻下行经皮经肝胆道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14例患者采用经PTCD引流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8.35±9.22)岁;胆肠内引流组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8.45±8.57)岁。PTCD组与手术组相比同样有效解除患者胆道梗阻,降低胆红素,改善肝功能,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TCD途径胆道引流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改善全身状况,与胆肠内引流效果相当,特别对于高龄、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更具有优势,故PTCD胆道引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病,但如何合理、规范、彻底的治疗却是难题。须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做出临床诊断,准确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肝胆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须在炎症完全控制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治疗。轻度急性胆管炎抗感染治疗可缓解症状,待炎症控制后进行确定性手术。中度急性胆管炎可先予以保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加重,及时行胆道减压引流。重度急性胆管炎需尽早行胆管减压引流。胆道引流可选择内镜下引流、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BD)或手术引流,待炎症完全控制后进行彻底性手术治疗。确定性手术治疗方式可选择肝段/肝叶切除,同时整复狭窄的胆管行胆道重建,必要时尚须行胆肠吻合。对合并慢性胆道感染,在取净肝内胆管结石需同时切除病变的肝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