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血液净化室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65例次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0例患者经PE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E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时间(K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Ⅴ因子、凝血Ⅶ因子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E能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 目前对于高血压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存在着争议 , 而凝血和纤溶系统在高血压血栓栓塞性和 /或出血性并发症的进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检测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 ,并以此为依据合理选用能改善其凝血和纤溶状态的抗高血压药以及据此提出合理的康复介入方案,具有不容忽视的临床价值. 设计 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和咪达普利在降压的同时 , 对早期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ctivity, 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activity, PAIA)和α 2 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 2 plasmin inhibitor activity,α 2-PIA)的影响. 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武汉大学医院检验中心进行. 15周龄雄性 SHR 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组,咪达普利组给予含咪达普利的水 3 mg/( kg· d);厄贝沙坦组给含厄贝沙坦的水 50 mg/( kg· d); SHR对照组和同龄雄性 Wistar Kyoto( WKY)大鼠 (正常血压对照组 )10只以等量蒸馏水代替;采用一期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采用凝血酶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 t-PAA, PAIA和α 2-PIA. 主要观察指标厄贝沙坦和咪达普利对 SHR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结果并与正常血压对照组( WKY大鼠)进行比较. 结果 与 WKY组比较 SHR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增高( P< 0.01), t-PAA显著增高( P< 0.05) ,α 2-PIA显著降低( P< 0.01) , 而凝血酶原时间和 PAIA无明显变化.与 SHR对照组比较咪达普利组和厄贝沙坦组经过 3个月治疗血压明显降低( P< 0.01),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 P< 0.01),α 2-PIA显著增高( P< 0.01). 结论早期雄性 SHR血管内凝血与纤溶并存,厄贝沙坦和咪达普利对早期雄性 SHR的干预能逆转 SHR慢性隐性 DIC所致的血栓前状态和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其已受损的凝血和纤溶系统,从而降低出血性和 /或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抗凝系统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84例AECOPD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抗凝系统功能,对比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凝血四项检测指标PT、APTT、TT和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DP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常存在较为明显的凝血-纤溶-抗凝功能系统失衡状态,故在AECOPD患者治疗中需密切监测凝血、纤溶、抗凝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25名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两组人群凝血纤溶动态图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动态图中凝固时间缩短,血浆Fbg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液呈高凝和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具有形成血栓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r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m,DIC)中的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1)APL-初诊组PLT、Fb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D-Dime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APL-CR组各项纤溶及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3)动态监测APL并DIC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发现,APL-CR组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早于获得CR的时间,而且凝血指标的恢复早于纤溶指标的恢复。结论: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监测,对APL患者早期DIC的诊断、指导临床积极进行纠正治疗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凝血、纤溶功能研究进展与颅脑损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颅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程度密切相关。颅脑损伤后 ,大量的凝血活酶激酶释放入血 ,激活凝血系统 ,往往导致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由于血小板的异常积聚 ,可使脑皮层基底节、白质内以及脑干等处小血管发生微血栓 ,随后又因纤维蛋白溶解而引起继发出血 ,更加重了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随着近年来凝血、纤溶机制研究的进展 ,为探讨颅脑损伤后凝血、纤溶功能的改变规律提供新途径。一、TF、TFPI与凝血功能根据近年来尤其是组织因子 (tissue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大量的组织凝血活酶释放入血,启动了凝血系统,往往导致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为了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006-04~2007-01我们观察了68例急性脑外伤患者的部分凝血及纤溶指标,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观察组68例,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18~56(平均40.2)岁。对照组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均符合下列入选标准:(1)患者均在入院24h内确诊为单纯性颅脑损伤;(2)无既往肝脏、血液系统疾病;(3)无心肺复苏及休克;(4)血标本均在发病后24h内采集。男24例,女16例,年龄28~67(平均46.3)岁。1.2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凝血-纤溶动态图与凝血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凝血-纤溶动态分析图为检测患者凝血与纤溶活性提供一种新的试验方法.方法分别对67例正常人和50例脑梗塞,51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凝血-纤溶动态图测定,并同时与有关凝血试验(PT、APTT)、纤维蛋白原(FG)、纤溶酶原(pLN)做同步测定.结果显示脑梗塞、心血管病组的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较对照明显缩短,两组患者组PT、APTT检测指标偏低.最大聚幅(MA)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聚合速度(AE)较对照组快,此时两患者组纤维蛋白原属于正常范围内,表明凝血-纤溶动态图能较快的表现出患者的凝血速度加快呈高凝低溶状态,溶解时间(FT)、溶解速度(FE)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溶解时间延长,溶解速度慢,此时两患者组纤溶酶原的活性增高.平衡时间(BLT),平衡指数(BLK)两组患者与对照均有差异.结论凝血-纤溶动态图能较全面地反映体内凝血-纤溶的变化过程,与有关凝血试验同时检测,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D-二聚体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的生成或血DD水平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病理状态下,凝血和纤溶状态平衡被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的重型肝炎患者55例,分别于术前、手术1 h、无肝10 min、新肝5 min、新肝期3 h,抽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采用Sonoclot凝血分析仪测定床边活化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 rate)及血小板功能(PF)的变化,记录凝血物质用量、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与术前值相比:应用凝血物质后,PT在手术1 h及无肝10 min缩短,纤溶酶活性在手术1 h下降(P<0.05),ACT、TT在无肝10 min进一步改善(P<0.05);关腹前凝血速率明显低于术前值(P<0.05或0.01),PF增高.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差而复杂,护士应密切观察术中出血的情况,及时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使用凝血物质,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李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009-1011
D-二聚体(D- dimer,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蛋白后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DD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DD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DD对血栓性疾病如DIC、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对恶性肿瘤观察也有重要价值,综述如下。1 D-二聚体的形成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终末产物。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肽B(FPB) ,剩余部分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 ,在转行酰胺酶作用下,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产妇弥漫肉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并分析.方法 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产科DIC52例为DIC组,同期与本科健康体检的门诊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内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2二聚体(D-D)、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3 P试验,进行比较并观察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DIC组与对照组进行观察检测内容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产妇患者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指标如D-D、PT、FDPAPTT等明显异常时,应特别警惕D IC的可能.如存在D IC的诱发因素和凝血、纤溶异常但尚未达到D IC的确诊标准,可能正处于D IC的前状态,应引起临床高度的重视,笔者的观察显示,联合D-D,FDP和APTT检测是早期诊断DIC的最好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外伤史的颅脑损伤患者182例进行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检查,并行2次CT检查确定是否发生PIH,观察PIH组患者和非PIH患者各指标水平差异,并分析指标异常对PIH的危险度。结果 PIH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14.34±1.59)s和D-二聚体(D-D)(75.42±43.76)mg/L明显高于非PIH组,纤维蛋白原(Fib)(2.34±0.64)g/L明显低于非PI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Fib、D-D异常是诱发PIH的可能影响因素,PT、Fib、D-D异常患者的PIH发病率分别44.00%、56.25%和39.31%,明显高于正常者(P0.05),PT、Fib、D-D异常者PIH发病率分别为正常者的1.680、2.749和1.385倍。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PT、Fib、DD水平异常可增加PIH的发病风险,应密切关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者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妇弥漫肉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并分析.方法 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产科DIC52例为DIC组,同期与本科健康体检的门诊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内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2二聚体(D-D)、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3 P试验,进行比较并观察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DIC组与对照组进行观察检测内容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产妇患者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指标如D-D、PT、FDPAPTT等明显异常时,应特别警惕D IC的可能.如存在D IC的诱发因素和凝血、纤溶异常但尚未达到D IC的确诊标准,可能正处于D IC的前状态,应引起临床高度的重视,笔者的观察显示,联合D-D,FDP和APTT检测是早期诊断DIC的最好策略.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多认为与雌激素降低有关,但确切机制不明.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中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非随机对照试验.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2001-09/2002-05,以因胸闷痛收住本院的正常绝经≥1年的妇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绝经后妇女;2周内未用抗凝剂;未服用免疫抑制剂、雌激素.排除标准肝、肾、内分泌、神经及生殖系统疾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2例绝经后的妇女分为冠心病(32例)与非冠心病(30例)两组.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抽提血浆和血清后测定雌二醇、孕酮、促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凝血系统的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及纤溶系统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D-二聚体等.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比较及雌激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中雌二醇[(39.97±9.73)ng/L],孕酮[(6.42±1.14)nmol/L]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64.92±9.77)]ng/L,(7.01±0.85)nmol/L(t=10.6860,2.3960,P<0.01,0.05);冠心病组患者凝血系统的纤维蛋白原,vWFAg,PAI-I,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t=2.3377~4.3560,P<0.05);冠心病组患者纤溶系统的tPA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t=2.4307,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较非冠心病组血中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凝血功能亢进及纤溶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6.
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终末产物,可反映体内病理性凝血与纤溶的变化,其血浓度升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是反映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物之一[1]。血栓调节蛋白(TM)是一种凝血酶调节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外伤后早期不同时间点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评估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55例中重型TBI患者根据颅脑损伤程度分为中型组31例,重型组24例,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中型组和重型组TBI患者伤后4、12、24、48、72h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并同健康对照组比较;于外伤后1月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中型组和重型组TBI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在伤后4、12、24h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中型组和重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预后良好率和预后不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型TBI患者在伤后早期即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颅脑损伤程度越重,凝血功能障碍程度愈高,对预后影响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致死率及自残率逐年升高,除本身的因素外,尚与其并发症有关;由于脑组织含有比其它组织更多的凝血活酶,当脑组织受损时,循环血液凝血系统被激活,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通过内、外激活途径激活纤溶系统,导致严重的获得性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DIC)。本文通过检测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DD和FDP的含量,探讨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进展型脑梗死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进展型脑能死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了209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与209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低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而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凝集率(PAgT)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显著高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抗凝血酶活性(AT)、抗凝血酶抗原含量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显著低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结论 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较高的凝血活性和较低的抗凝和纤溶活性,临床上可以用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指标的水平联合判断进展型脑梗死的预后,指导临床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SLE患者常伴有血栓症等凝血及纤溶异常,以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缺乏特异性和敏感度.有关患SLE时血栓症的发病机理与凝血纤溶检查间关系尚未见报导.近年来,可测定通过凝血酶作用从纤维蛋白原游离出的纤维蛋白肽A(FPA)和通过纤维蛋白溶酶作用从纤维蛋白Ⅱ游离出的纤维蛋白肽Bβ15-42(FPBβ),较以往的凝血纤溶系统检查更敏感,可作为凝血纤溶系统的一个标记物.作者对合并血栓症的SLE患者的FPA和FPBβ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与SLE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