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疾病不确定感对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67例初次确诊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分别接受了"Missal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中国癌症患者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评估。结果不确定感高得分组(31例)生理、精神及心理因素、社会方面和其他方面评分及QLQ-CCC总分均明显少于低得分组(36例)(P均<0.05~0.01)。结论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明确影响到了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家庭授权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接受诊治的直肠癌早期患者90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医疗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授权模式;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社会支持评估量表(SSRS)评分、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调查(QLQ-C30)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MU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直肠癌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家庭授权模式,可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住院结直肠癌造口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造口师、责任护士、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入院当天、出院前一天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评估两组住院期间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支持,能显著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和较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宝安区社区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和应对方式的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5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参与问卷调查.计算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各条目平均值、不明确性得分、复杂性得分、整体不确定感总得分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统计患者面对、回避、屈服的评分.对结直肠癌患者应对方式和不确定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93个有效问卷中不明确性得分为(54.33±9.06)分,复杂性得分(33.76±5.13)分,总分(89.29±13.75).其中低等程度不确定性为116例(23.53%),中等程度不确定性为211例(42.80%),高程度不确定性为166例(33.67%).直肠癌患者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明确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患者复杂性评分、总分均明显高于结直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患者MCMQ量表面对评分低于结直肠癌,回避、屈服得分高于结直肠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结直肠癌患者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与不明确性评分、复杂性评分、总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比较严重,其中直肠癌患者更为明显,应对方式出现屈服、回避的趋势,因此应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从而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使患者更积极地面对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卵巢上皮癌59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卵巢癌45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入院后1周内及出院前1 d接受M issal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并以疾病不确定感评分62.5分为界,第2次评估数据为依据,将观察组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2次疾病不确定感评估≥62.5分观察组分别为29例(49.15%)和17例(28.81%),对照组分别为8例(17.78%)和5例(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次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第2次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卵巢上皮癌高分组4个领域评分和总生活评分、总健康评分均显著低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加强初治卵巢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早帮助其掌握疾病相关常识及治疗情况,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可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轻应激干预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100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信息咨询与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减轻应激干预结合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应激水平[乙肝应激量表(PSSH)]评分、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疾病不确定感[中文版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以及应对方式[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PSSH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CD-RISC量表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MUIS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不明确性四个维度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MCMQ面对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回避、放弃两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CHB患者实施减轻应激干预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可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增强其心理弹性,改善其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兆天欣  马锐  王辉  蒋丽 《护理研究》2013,27(1):54-56
[目的]观察肺癌病人化疗期间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现况及其对预期性呕吐(ANY)相关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131例近期来我院住院接受化疗的肺癌病人(化疗组),第2周期开始前接受Missal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ANY等级指标和恶心问卷(NP)评估,并与39例同期进行体检结论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肺癌病人化疗期间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各维度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31例肺癌病人化疗中发生ANY 62例(47.33%),其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各维度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未发生ANY病人(P均<0.05);不确定感高分组的ANY患病率及ANY等级指标均明显高于不确定感中低分组,同时高分组恶心问卷中各因子分及总分也明显大于中低分组(P均<0.05)。[结论]肺癌病人化疗期间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较高,疾病不确定感影响ANY患病率、ANY等级指标及恶心问卷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阶段回授法配合正向激励对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收治的11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回授法配合正向激励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6周后两组心理弹性水平[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疾病不确定感[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及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6周后,两组CD-RISC、HHI及QLQ-C30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周后,两组MUI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回授法配合正向激励可改善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提高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结合人文关怀护理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赋能教育模式结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护理能力、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干预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干预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干预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白细胞降低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of Life Index,GLQI)量表中生理功能状态、症状与体征、社会活动状态、心理情绪状态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干预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赋能教育模式结合人文关怀护理能够降低晚期结肠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减轻不良反应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应对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1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Herth希望量表(HHI)评价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态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状态,采用简易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UIS评分低于对照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重度焦虑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情感职能、心理状态、生理机能和社会关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疾病应对态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由医务人员提供相关疾病及康复等针对性信息指导,对照组进行医院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疗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不确定感4项评分、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及Herth量表(希望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确定感量表评分、疾病不确定感4项评分、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期希望量表等级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信息支持,能显著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SERVQUAL模型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2月29日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32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基于SERVQUAL模型的护理干预,均持续护理4周。利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采用本院自制的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变化,采用Hearth希望量表(HHI)评估患者护理前后希望水平,采用本院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MUIS-A中不确定性、复杂性、不连贯、不可预测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GQOLI-74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依从性和HH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方案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P0.01),观察组干预后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方案可提高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改善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对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负面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复杂性评分以及不明确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可明显减轻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睡眠质量,缓解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病一品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病一品模式干预,观察4周。干预前及干预4周末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定两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及抑郁情绪,自拟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定两组自我管理行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定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4周末两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4周末两组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病一品模式可显著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强化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并探讨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以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0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为(95.35±10.17)分;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得分为(43.79士5.51)分,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相关性(r=-0.367,P<0.01).结论 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水平呈负相关.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帮助患者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降低患者的不确定感,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焦护理模式对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1日~12月31日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19年1月1日~6月30日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聚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状态。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中不明确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聚焦护理模式能够减少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术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调查北京某三甲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前患者117例,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4.79±8.88)分,具有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其中两个维度得分分别为:复杂性因素得分(27.53±4.42)分,不明确性因素得分(47.26±5.53)分,记忆评估症状评估量表(TMSAS)总分为(0.57±0.24)分,其中生理症状总分(PHYS)为(0.77±0.409)分,心理症状总分(PSYCH)为(0.70±0.57)分,整体困扰指数(GDI)总分为(0.73±0.39)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得分与生理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7,P0.05),术前不确定因素总分与生理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223,P0.05),术前复杂性因素得分与TMSAS、PHYS、GDI得分均无相关(P0.1)。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不确定感总分和不确定性维度与疾病生理症状呈正相关,提示护理工作者在术前应加强对患者生理症状的评估与护理,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和心理护理,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影响,半年后对住院患者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评分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社会支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降低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其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影响。1年后对住院患者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Herth希望指数(HHI)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和希望指数量表测量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希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降低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其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