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相应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低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通过对54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4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及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86例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于重症医学科治疗的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86例作为未感染组。先对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鼻饲管留置、误吸、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鼻饲管留置、误吸是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实施口腔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吞咽功能锻炼、高频护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郭红梅 《临床医学》2013,33(10):120-12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4例脑出血气管切开后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措施分为两组,气管切开术后即采取类似重症监护室比较严谨的护理措施者作为实验组(32例),感染发生前采取普通病房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气管切开后均用头孢三代、半合成青霉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出现感染者均进行痰培养,选择敏感性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14例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3.75%,对照组30例肺部感染,感染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的脑出血患者即刻采取严谨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康复病房患者气管切开状态进行呼吸训练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某两家医院重症康复病房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115例,采取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干预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切开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方法,包括堵管训练、缩唇呼吸、呼吸控制、呼吸训练器训练及咳嗽训练5项。通过呼吸训练器记录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统计两组患者成功拔管例数;观察两组患者堵管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状况。 结果:干预组经过呼吸训练,较对照组拔管例数增加、肺部感染例数减少,干预组康复训练后FVC及IC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对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在常规人工气道康复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能改善促进患者肺康复,加快患者拔除气管套管、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术后经鼻气管插管的护理解放军总医院刘喜梅体外循环手术在低温全麻下进行,常规要经口气管插管。术后病人清醒,应尽早拔除插管。但少数病人因心肺功能差或病情变化不允许过早拔管,或需重新插管及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本文报告16例体外循环后病人改行或...  相似文献   

6.
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应采取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气管切开后引起的并发症,从而降低重症脑外伤的病死率.通过34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管理,有效排痰,合理湿化,及时堵管与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与评价.34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呼吸道痰液堵塞引起的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正确合理的护理是气管切开患者获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尚蔷薇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0):1969-197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3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11例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34例肝移植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1例,感染率32.4%,治愈10例,因肺部感染导致死亡1例。结论: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为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术后病房管理,重视物理性预防及使用呼吸治疗装置的护理,严格遵守吸痰注意事项及无菌技术操作,能降低肝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患儿于全麻清醒期间及气管插管拔管前后的护理。方法:在156例患儿全麻插管术后护理过程中,观察全麻清醒前后的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护理,有预见性地采取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全麻清醒的手术室刷麻醉师拔除气管导管9例,回病刻由护士拔管146例,患儿自行拔出1例,平均拔管时间3.3h。结论:应针对患儿的特点,密切观察术后和意识的恢复情况;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做好拔管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在严重肺挫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1例严重肺挫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气管插管组(A组)15例和早期气管切开组(B组)16例,两组均按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常规处理及治疗,行心电监测各项生命征及肢端氧饱和度,A 组开放气道方式选择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术,B 组开放气道方式选择气管切开术,两组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观察两组治疗后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总费用、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病情平稳至停呼吸机时,气管切开组与气管插管组相比,在 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总费用、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显著缩短患者 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明显降低医疗总费用、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这可能和气管切开套管管径短,易于护理,易于痰液引流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胸外科肺癌患者术后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6例肺癌术后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患者,实施包括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理护理、气管插管及切开的护理、口腔护理、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和褥疮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保留气管插管进入ICU监护,行呼吸机治疗12~48 h,均顺利脱机,无一例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肺癌术后患者,做好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促进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及肺部渗出情况,注重基础护理。结果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26例患者氧合均得到明显改善,Pa O2达到60 mm Hg以上,血氧饱和度90%,成功脱机后生命体征平稳予以转出重症监护室;6例患者再次气管插管,再次气管插管原因:CO2潴留加重4例,气道分泌物过多2例。结论低氧血症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应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及时进行干预。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生命体征的监测、内环境的稳定及呼吸道的有效管理是改善并纠正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拔除胃管时间的最佳评估方法及时机。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重症结核科因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2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后由护理人员采取遵医嘱拔除胃管的方法,试验组在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2 h后由护理人员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吞咽功能达到Ⅰ级时予拔除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后鼻胃管留置时间、鼻胃管重置率。结果:试验组留置胃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鼻胃管重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拔除胃管时机安全可靠,既能提高护士对患者护理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促进围术期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气管插管是否延迟拔除,将患者分为延迟拔管组(96例)及非延迟拔管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发生率为65.7%(96/146)。96例延迟拔管患者中2013年以前收治的有62例,占64.5%(62/96);2013年以后收治的有34例,占35.4%(34/96)。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气管插管拔管延迟组年龄高于非延迟组年龄,心肌阻断时间长于非延迟拔管组(均P0.05),延迟拔管组患者总输血量明显增加(P0.001)。结论气管插管延迟拔除影响患者围术期康复,因此,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尽量减少围术期血制品的输入,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延迟拔管患者的护理,提高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350例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350例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102例(29.1%)发生肺部感染,作为感染组;248例未发生肺部感染,作为非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白蛋白水平、术前使用抗生素、意识障碍、气管切开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35 g/L、住院时间≥3周、存在意识障碍及气管切开为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与白蛋白水平低下、住院时间延长、出现意识障碍及气管切开密切相关,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者早期雾化吸入的最佳起始时间.方法 经口腔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21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全麻清醒6~10 h和12~24 h第1次雾化吸入,以后2次/d连续5d给予雾化吸入,每天观察患者肺部湿啰音及咳嗽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开始给予雾化吸入后对预防肺部感染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给予雾化吸入可明显减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12例重症肌无力术后病人并发呼吸衰竭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12例病人中,术后机械通气8例,气管切开4例,经严密呼吸监测,控制感染,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认为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后重点进行呼吸监护,认真观察自主呼吸,及早发现呼吸肌无力,采取预见性的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呼吸道湿化是维持术后呼吸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细菌学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致病菌的构成情况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学特点、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要点。结果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0.4%、77.6%和33.8%。G-菌是肺部感染主要的致病菌;真菌的比例有上升的趁势,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是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加强吸痰、气道湿化等护理操作的质控和医院感染的管理;注意病程规律是控制ICU肺部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止院内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ICU出现的94例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气管切开而未发生肺部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患者的基础情况、诊治护理方法、环境等情况,对比分析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总结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防止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及要点.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有吸烟史、护理人员年资低、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及制酸剂、多人同处一间病房等是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针对性的避免导致感染发生的治疗护理因素、环境因素,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加强肺部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不同时机气管切开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63例经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后行气管切开术时间分为A、B两组,A组(29例)术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B组(34例)术后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以两组病例的肺部感染率、病死率作为评价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按脑出血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ADL)评定,A组Ⅰ级5例、Ⅱ级5例、Ⅲ级12例、Ⅳ级2例、Ⅴ级(死亡)5例;肺部感染11例;B组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12例、Ⅳ级2例、Ⅴ级(死亡)9例;肺部感染23例。A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病死率低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气管切开能预防低氧血症发生和减少肺部感染,且有效的护理对气管切开效果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在成人心脏术后低氧血症中应用效果并分析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收治的126例接受心脏手术且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人,对照组给予常规面罩吸氧,观察组接受HHFNC。比较两组拔管后血气情况、ICU停留时间、再次插管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并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拔管后2 h、6 h和12 h时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逐渐升高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有逐渐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CU停留时间、再次插管率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明显改善成人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况,减少再次插管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