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心肺脑复苏中的治疗机制和护理体会。方法本组97例患者,心肺脑复苏后恢复心搏和呼吸,均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进高压氧舱治疗,所有后续治疗及护理均在氧舱内进行,用以阻断脑缺氧和脑水肿的恶性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采用200—250kPa的舱压,吸氧30min问歇吸空气10min,再吸氧30min,作为基本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随时调整。结果本组97例应用高压氧后续治疗,无1例心跳、呼吸复苏后再次停止,无1例因护理因素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未发现有后遗脑缺氧损害患者。结论高压氧能明显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方式,使血氧含量增多,血氧分压增高,血氧弥散能力增强,从而改善金身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心、脑等主要脏器的缺氧性损害的恢复。同时高压氧通过提高血氧分压,使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因而可减轻脑水肿,使颅内压下降。从而解决了脑缺氧和脑水肿之间的矛盾。高氧分压对网状系统的刺激较其他苏醒剂,可加快脑苏醒。高压氧应用于复苏的积极效果,为复苏的理论与实践增添了新的、进一步的内容;高压氧用于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离不开护理工作,舱内的多项治疗是通过护理工作完成的,护理工作的紧密配合,在高压氧用于心肺脑复苏后续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后抢救60 min以上的临床疗效。方法:近5 a对40岁以内平时无心脏病史,意外事故所致的心脏骤停抢救60 min以上和尽早的脑复苏。结果:有3例触电,有2例窒息所致的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经心肺复苏60 min以上,有4例痊愈出院,有1例7 d意识未恢复,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对年轻平时无心脏病史意外事故所致的心跳呼吸停止要进行60~120 min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3.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CPR)中脑功能是否恢复,是衡量复苏成功的关键,它直接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目前,开展降温、脱水、大剂量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但无一项治疗措施可以作为脑复苏长期有效的常规治疗手段。我院2000年5月~2002年10月以来,对30例病人采取综合治疗(对照组),另外30例病人采用高压氧与综合治疗(高压氧组)。2组中呼吸停止4-8分钟45例(其中4例心脏骤停),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高压氧组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4~68岁,平均35.3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6~75岁,平均38岁。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40例(乐果24…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急性缺血缺氧性疾病更有其独特的疗效,防止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对心肺脑复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近来,我们对1例劳力性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肺脑复苏患者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因高温下进行拔河比赛,突然昏倒在地,约10 min被送至最近一家医院.患者昏迷状态,双瞳孔7 mm,无颈动脉搏动,无呼吸及心音,气囊辅助呼吸,肾上腺素3 mg等心肺复苏措施.心搏呼吸恢复,但呼吸较浅,给予呼吸支持,控制脑水肿、促醒、抗感染等治疗措施,ECG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经积极治疗,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生命体征稳定,逐渐脱离呼吸机,为进一步行脑复苏于发病10 d后转入我院ICU.  相似文献   

5.
2000年1~12月期间我们对20例开颅术后恢复期脑膨出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5~60岁,平均40岁。脑外伤16例,脑出血4例。术后1~2周者18例,>2周者2例。骨缺损面积均为4cm×4cm以上,行头颅CT检查示原颅内血肿已基本消失,但脑室轻度扩张,手术部位脑组织膨出于骨窗外。治疗:本组20例均采用烟台产14人中型高压氧舱,用净化压缩空气加压至0.25MPa后,戴YM-65型活瓣式面罩吸氧30min,休息10min,吸舱内空气,再吸氧30min,1次/d。治疗期间停用脱水及腰穿放液等治疗,总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4例心肺复苏后发生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压氧治疗PSH的效果。方法 2022年2月—2023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诊治心肺复苏后发生PSH患者4例,均行高压氧治疗,氧舱治疗压力为1.6个标准大气压,70 min/次,2次/d, 10 d为1个疗程,治疗3~4个疗程。记录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复苏成功至发生PSH时间、PSH临床症状、发病时及发病1个月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1个月,观察PSH症状恢复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4例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分别为20、20、15、10 min,复苏成功至发生PSH时间分别为2、3、5、5 d。4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均出现持续昏迷,体温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快、血压升高,3例出现肌张力增高,2例出现大汗,每日间断发作,频率不等;PSH-AM评分分别为21、24、21、19分,均诊断为PSH。4例患者经高压氧治疗3~4个疗程后,PSH症状均明显缓解,意识转清醒,苏醒时间分别为发病第24、16、32、30天。发病时GCS评分分别为4、5、4、4分,发病1个月时GCS评分分别为14、14、1...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脑复苏效果,特别是心脏停搏较长时间的病例,本院曾应用高压氧治疗作为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措施之一,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本院10年来(1971~1980年)52例心肺脑复苏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概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方法2001-01/2004-10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科、高压氧科住院治疗的14例PVS患者接受高压氧康复治疗,采用高压空气舱,加压0.2MPa,吸氧60min,中间休息10min。结果经高压氧康复治疗后,基本康复者4例,治疗80次以上者3例,治疗60次以内者1例,病程在30d内行高压氧治疗6例,基本康复3例;在60d内行高压氧治疗,基本康复1例。14例中12~40岁患者6例,基本康复3例,41~61岁患者5例,基本康复1例,61岁以上患者无基本康复。结论高压氧康复治疗能提高血氧含量,改善微循环,有助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苏醒和生命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2001-01/2004-10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科、高压氧科住院治疗的14例PVS患者接受高压氧康复治疗,采用高压空气舱,加压0.2MPa,吸氧60min,中间休息10min。结果 经高压氧康复治疗后,基本康复者4例,治疗80次以上者3例,治疗60次以内者1例,病程在30d内行高压氧治疗6例,基本康复3例;在60d内行高压氧治疗,基本康复1例。14例中12~40岁患者6例,基本康复3例,41~61岁患者5例,基本康复1例,61岁以上患者无基本康复。结论 高压氧康复治疗能提高血氧含量,改善微循环,有助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苏醒和生命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2-02/2004-06解放军第88医院高压氧科住院及门诊的带蒂肌皮瓣移植术后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2~43岁,平均年龄21岁,对所有受试者均告知治疗方法并征得本人同意。氧气加压舱治疗者36例,空气加压舱治疗者12例。投币法随机分为皮瓣移植术后立即做高压氧组(n=25),术后10h做高压氧组(n=16),术后2d做高压氧组(n=7)。高压氧治疗:空气加压舱治疗,加压时间和减压时间均为匀速20min,稳压60min,加压吸氧15min,稳压吸氧60min(共吸纯氧75min)稳压压力0.1MPa。氧气加压舱治疗,加减压均为20min,稳压60min,采用连续小流量洗舱,稳压阶段氧体积分数为0.85以上,稳压压力在0.1MPa。疗效评定标准:优效:高压氧治疗后皮瓣血循环好,色鲜红,饱满有弹性,半月后观察皮瓣全部成活。4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立即高压氧治疗的优效率为92%,术后10h做高压氧治疗者优效率56%,术后48h做高压氧治疗者优效率1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气加压舱与氧气加压舱比较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高压氧治疗早期介入皮瓣移植术后的患者,能显著提高皮瓣成活率,氧气加压舱与空气加压舱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院内外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注意到复苏成功后的脑损害是影响患者完全康复的重大障碍[1]。据统计每年大约20万人发生辞死,复苏成功率在30%左右。但复苏成功后又有60%的患者因脑损害及其并发症而在住院期间死亡,最终出院的一小部分息者中近二分之一因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而丧失生活能力,因此减缓心肺复苏后的脑损害是当今急诊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心肺复苏后的脑损害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自身调节作用维持脑血流(cerebralbloodflow,CBF)在50ml·100mg-1·min-1,脑灌流压(cerebralperfusionCPP)在20-…  相似文献   

12.
自1977年8月以来我院应用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于脑复苏56例的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诊治,常规治疗后脑复苏仍无明显效果,经会诊而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16个月~66岁。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有:溺水13例,自缢25例,触电2例,麻醉手术意外14例,阿斯综合征1例,重度巴比妥类药物中毒1例。停掉时间估计在5分钟左右12例,5~10分钟24例,10~20分钟11例,20~40分钟或时间不确切者9例。治疗方法0.2-0.25kPa,40分钟×2或30分钟×3,两次吸氧中间改吸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 Ⅱ)和9条等值护理人力应用评分法(NEMS)指导脑复苏患者高压氧治疗时机选择和护理措施制订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初级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入住ICU未超过24 h的患者进行SAPS Ⅱ、NEMS评分;按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状况分成发生意外情况组和未发生意外情况组,比较2组评分的差异.结果 43例患者中,有6例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发生意外情况组的SAPS Ⅱ、NEMS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意外情况组(P<0.05);发生意外情况的6例患者中,有4例同时存在SAPS Ⅱ评分>60分,NEMS评分>40分.结论 SAPS Ⅱ、NEMS评分对脑复苏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机选择有指导作用;对SAPSII评分>60分,NEMS评分>40分的患者需要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4.
曾瑞兰  冯涛 《临床荟萃》2007,22(5):330-331
心跳骤停是最危重急诊,脑复苏是心肺复苏中的焦点[1].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救治手段、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现将我院自2001~2005年抢救的41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高压氧(HBO)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 II)和9条等值护理人力应用评分法(NEMS)指导脑复苏患者高压氧治疗时机选择和护理措施制订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初级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入住ICU未超过24h的患者进行SAPS II、NEMS评分;按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状况分成发生意外情况组和未发生意外情况组,比较2组评分的差异。结果43例患者中,有6例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发生意外情况组的SAPS II、NEMS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意外情况组(P〈0.05);发生意外情况的6例患者中,有4例同时存在SAPS II评分〉60分,NEMS评分〉40分。结论SAPS II、NEMS评分对脑复苏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机选择有指导作用;对SAPS II评分〉60分,NEMS评分〉40分的患者需要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舱内呼吸机使用效果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接受高压氧并行呼吸机治疗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大型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2.0MPa,加压15min;2次稳压,30min/次,中间间隔5min;减压20min。其中18例患者在稳压过程中2次使用呼吸机给氧30min,中间间隔5min停止呼吸机给氧,改吸舱内空气;4例患者在加压、稳压、减压过程中持续使用呼吸机。结果本组22例患者治愈10例、好转6例、无效5例、死亡1例。结论高压氧舱内呼吸机的使用成功实现了高压氧治疗与机械通气的结合,是增加脑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护士熟练掌握舱内呼吸机的操作方法,是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医院急救网络的日益完善,急救人员水平的不断加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操作的成功率越来越高;然而当心脏发生骤停后,所引发的脑组织急性缺血必然会导致脑缺氧性损伤,致使神经组织发生病变,引起患者死亡或遗留功能障碍或变为植物状态。因此,脑功能复苏是决定心肺复苏最终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我院于1999年4月至2004年10月间采用心肺复苏术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心脏骤停患者20例,并与单纯采用心肺复苏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表明前者疗效显著优于后者。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压氧医学的发展,应用高压氧治疗(HBOT)促进心肺复苏后急性脑缺氧病人的脑复苏已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如何掌握适应证,把握治疗时机,选择治疗方案成为目前临床关注的课题。高压氧科自1984年以来,应用HBOT这一手段配合抢救心跳骤停所致急性脑缺氧病人16例,脑复苏成功率高,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6例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12~51岁。其中麻醉意外4例,电击伤4例,自溢2例,溺水3例,颅内手术意外2例,胸部刀击伤1例。均有心跳呼吸停止史,心肺复苏后意识状态处于深昏迷12例,浅…  相似文献   

19.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经积极有效的早期心肺复苏后,脑功能复苏是决定心肺复苏最终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1],因为它关系着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为探索更好的脑复苏方法,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急诊科与高压氧科联合进行高压氧舱内的心肺脑复苏,现就其安全性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使用尼莫地平治疗2例心跳呼吸骤停后脑复苏的病人,认为该药对脑复苏有一定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例1,男,71岁,因前列腺肥大于1998年10月14日手术治疗。在胸_(12)~腰_1及腰_1~腰_1椎间插管行硬膜外麻醉,8:30Am第一次注入布比卡因及利多卡因,9:05Am第二次注药后阻滞平面达腰_4,9:10Am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9:20Am心跳呼吸停止,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8分钟后心跳恢复,10分钟后呼吸恢复。心肺复苏后,给予地塞米松、脱水、纳洛酮、脑代谢活性药物进行脑复苏,当日下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