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确诊的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患者,2例为体检时行腹部超声检查而发现,1例以上腹部隐痛不适1个月余为主诉。2例行Wipple术,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3例均有随访,1例因术后约两年余复发转移而死亡,另2例现均术后3年多未见复发与转移。结论该病的临床特点和CT征象与胰腺癌有较大差别,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该组5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2例.其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因肝脏、肾上腺、后腹膜及局灶转移仅行开关腹+肿块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突触素(Syn),嗜铬蛋白A阳性率高.4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因多部位转移死亡.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呈浸润生长,大多缺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CT为主)能辅助诊断,确诊依赖病理诊断,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征,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1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予以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做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并随访观察,记录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6例(50.7%)因上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就诊,28例(39.4%)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就诊,7例(9.9%)因其他原因就诊。所有患者术前化验肿瘤标记物均正常。超声检查提示胰腺低回声或等回声囊实混合性肿物,CT、磁共振提示胰腺囊实性包块,增强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强化。术中明确肿瘤位于胰钩突部1例(1.4%),胰头部22例(31.0%),胰颈部5例(7.0%),胰体尾部43例(60.6%)。术后发生胰瘘8例(11.3%),其中发生于胰体尾切除术3例,发生于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发生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发生于胰中段切除加胰肠吻合术1例,均经腹腔充分引流后顺利拔管术后均获随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5.2个月,71例患者均存活,1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临床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学诊断,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切除均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中异位胰腺7例的意外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位胰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现就我院确诊的异位胰腺7例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24~63(平均33)岁.本组中因上腹部疼痛就诊3例,因上腹部疼痛伴反复呕吐胃内容物就诊1例,因上腹部疼痛伴皮肤黄染就诊3例,病程2~9个月.入院时查体均存在不同程度上腹部压痛,无发跳痛、未触及异常肿块.术前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胃幽门不全梗阻1例,诊为胃癌2例,诊断为胆总管肿瘤1例,诊断为胰头肿瘤2例,诊断为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1例.术前均未确诊合并异位胰腺.  相似文献   

5.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由胚胎期的神经外胚层发展来的一种比较少见的肿瘤,约占胰腺肿瘤的2%-4%,其发病率为(4-12)/100万^[1],每年新增的病例近2500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根据是否分泌过多的激素引起临床综合征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约80%发生在胰体、尾部。无功能性肿瘤少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胰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我院收治的16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1.9岁。肿瘤位于胰头7例(44%)、胰颈部1例(6%)、胰体尾8例(50%)。良性5例(31.3%),低度恶性6例(37.5%),恶性5例(31.3%)。术前得到影像学定性诊断者7例(43.8%),得到定位诊断13例(81.3)%。结果:1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别有肿瘤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及肿瘤 部分胰腺切除术。主要并发症为胰瘘5例(35.7%)、腹腔脓肿2例(14.3%)、假性囊肿形成1例(7.1%),无手术死亡,均获痊愈。结论:胰岛细胞肿瘤临床少见,易误诊和误治。CT和B超对定性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不高。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并不断积累经验是诊断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妥善的术后处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强化特点及与周围血管脏器及胆总管下段及胰管的关系等,是否有低血糖及黄疸等临床症状。结果11例经手术证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位于胰头4例、胰颈1例、胰体2例、胰尾4例),病灶大小为1.5~10 cm,平均3.9 cm。11例病人中,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11例CT平扫检查时病灶呈等低密度,9例增强病人其中7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动脉期及静脉期均呈显著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较动脉期稍减低,与胰腺实质相类似,2例因肿瘤体积较大,内部缺血坏死区无明显强化。结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SCT具有特征性表现,尤其是多期增强CT检查为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通过对肿瘤强化方式、病灶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观察及病灶有无远处转移,对临床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标准,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钟蕊  刘白鹭 《临床荟萃》2012,27(21):1869-1871
目的 探讨多排CT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区分功能性与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功能性16例,非功能性5例)的CT表现,21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1例均为单发,除2例CT平扫及增强均未显示外,其余19例4例发生在胰头、钩突,在胰颈2例,在胰体、胰尾13例;平扫呈等密度(12例)低(4例)及混杂密度(3例);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16例),门脉期持续强化(13例)或呈等密度(3例).结论 胰腺内分泌肿瘤有较为典型的多排CT表现,结合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能够为术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中,仅4例术前诊断为胰腺囊性肿瘤,4例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1例误诊为胆总管囊肿,误诊率46.6%。行胰头部囊性肿瘤切除1例,胰体尾和脾切除术3例,囊肿局部切除2例,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2例。外引流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行B超、CT等多种检查方法,避免误诊,采取积极手术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3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5例行肿瘤摘除术,8例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1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胰腺囊肿空肠R-Y吻合内引流术.18例患者手术后应用了生长抑素.结果 本组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囊肿8例,胰岛细胞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实质性假乳头状瘤2例.10例发生胰瘘的患者有7例出现继发的腹腔感染.死亡1例,死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胰腺良性肿瘤无特异性症状和血清学实验室检查,CT及内窥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很大帮助.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生长部位及术中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保留或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及肿瘤摘除术.胰瘘是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可靠结扎主胰管、妥善处理胰腺创面、胰液外引流可以降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癌(NPNEC)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NPNEC患者的CT与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临床上无内分泌相关症状,7例患者以上腹部扪及肿块就诊,2例患者体检发现胰腺肿块,1例患者因胸部外伤就诊时发现胰腺肿块。10例胰腺肿瘤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胰头5例、胰体1例、体尾交界部1例、胰尾3例;病灶形态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最大径线为4.0~16.0 cm,平均(7.45±3.92)cm;病灶内密度不均匀,伴囊变坏死区4例,肿瘤内钙化2例;伴有肝内多发转移4例,脾脏、结肠受侵2例,其中1例同时累及左肾。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强化多较显著,中度以上者8例,3例包膜强化明显。结论NPNEC大多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HB)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32例后颅窝 HB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行M RI检查,实质性肿瘤4例,囊性肿瘤28例,其中包括3例VHL病( von Hippel‐Lindau's disease)。28例囊性肿瘤行囊结节切除术;4例实质性肿瘤,3例行肿瘤全切除术,1例行次全切除术,残留肿瘤行伽玛刀治疗。【结果】28例囊性肿瘤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4例实质性肿瘤中,3例全切除患者术后症状部分缓解,1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因脑积水未解除而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颅高压症状消失,但肢体麻木无力与术前基本相同。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囊性肿瘤未发现复发,未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3例V H L病术后6~15个月发现肾细胞癌、肾上腺肿瘤行相关手术治疗。3例行全切除的实质性肿瘤随访10~20个月无复发,但仍有轻度的躯体平衡障碍和后组颅神经症状;行伽玛刀治疗的1例实质性肿瘤,随访7个月,肿瘤无增大,但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HB诊断主要依靠M RI检查。治疗首选手术,囊性肿瘤手术效果好;实质性肿瘤特别是位于或邻近脑干时治疗仍较困难,采用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VHL病因累及脏器多,易复发,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胰管结石1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光  吴金术  厉鸥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77-1978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4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确诊。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2例行胰体尾切除术;均痊愈出院。[结论]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能准确的诊断胰管结石,切除胰腺病理组织、取除结石、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治疗胰腺钩突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总医院2017年3月以来3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3例患者均于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1例有A级胰瘘,经应用胰酶抑制剂和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经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症状缓解,未再发作低血糖昏迷,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恢复正常胰岛素分泌波峰。无出血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3~47个月无异常。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好,可用于胰腺钩突部良性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及CEUS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常规超声及CEUS表现。结果 13例均接受常规超声,7例接受CEUS检查。13例中,神经内分泌瘤8例,神经内分泌癌5例,均呈低回声,肿瘤边界较清晰,CDFI见肿瘤内部丰富线状彩色血流。肿瘤位于胰头5例,胰体5例,胰尾3例;直径1.6~6.0 cm;9例为实性,4例为囊实性。7例接受CEUS的患者中,3例为神经内分泌瘤,4例为神经内分泌癌,与胰腺实质相比较均表现为早期或同步增强,达峰时呈较胰腺实质高或等增强,减退早于胰腺实质,呈低增强。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低回声占位、伴有丰富血流,CEUS表现为早期或同步增强,达峰时呈富血供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湘雅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7例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中胰岛素瘤26例,胃泌素瘤2例,胰高血糖素瘤1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8例。术前B超、CT、MR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24.3%(9/37)、48.0%(12/25)、53.8%(7/13);术中B超(IOUS)诊断的阳性率为90.9%(10/11)。肿瘤单发者33例,位于胰头8例,胰颈体10例,胰尾15例;多发者3例,2例2个均位于胰体部,1例3个分别位于胰体(1个)和胰尾(2个)。肿瘤大小在0.5~7cm之间,直径≤2cm者27个,直径在2~5cm之间的11个,直径〉5cm者2个。肿瘤局部摘除术22例,单纯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2例因发现肝脏转移灶及广泛腹腔淋巴结肿大,仅行活检术。术后并发症有胰瘘7例,肠梗阻2例,切口感染2例,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胰岛细胞瘤术前定性及术中定位很重要;术中触诊联合IOUS是定位的最有效方法;肿瘤摘除术是良性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恶性病变应积极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7.
都芳鹃  宫媛  张梅娟 《系统医学》2023,(3):16-19+39
目的 探讨INSM1、CD200、突触素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法为基础对2019年10月—2020年1月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参与研究的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病理诊断,选取60例胰腺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检测INSM1、CD200、突触素的表达,通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INSM1、CD200、突触素及其组合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诊断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INSM1、CD200、突触素阳性率高于胰腺非神经内分泌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70、67.120、64.156,P<0.05);INSM1、CD200、突触素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98.48%、100.00%、99.21%,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SM1与CD200、突触素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断中的新型标志物,其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得到有效诊断有积极意义,将三者联合应用,能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病例。结果:根据胰腺损伤的程度分别行裂口缝合引术,远侧胰切除、近侧胰缝合术,远侧胰切除、胰远端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近侧胰缝合、远侧胰空肠Roux-en-y,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后并发创伤性胰腺料1例,胰瘘3例,左隔下脓肿1例,全部治愈。结论:闭合性胰腺损伤术前诊断不易,术中应仔细探查胰腺。及时、合适的手术治疗是决定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SR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例SRCC病例资料,1例以发热、腰痛伴尿路刺激征就诊,2例以腰痛,腹部肿块就诊,3例为体检发现;左肾2例,右肾4例。5例术前诊断为肾脏肿瘤,1例误诊为肾结核。4例按肾肿瘤根治标准均完整切除肿瘤,1例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1例术前怀疑结核者,术中见肿瘤明显侵犯腰大肌,行姑息切除术。术后5例行干扰素和(或)白细胞介素-Ⅱ治疗,4例行局部放疗,3例行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结果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报告为SRCC,均经免疫组化证实。5例分别于术后3~12个月死于肿瘤远处多发转移。1例至今已存活13个月,但出现双肺转移。结论 SRCC临床少见,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本病恶性度高,预后差,早期发现及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Von Hippel-Lindau (VHL)综合征相关腹部脏器病变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全面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VHL综合征患者的腹部影像特征。17例行腹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3例行腹部MRI平扫加增强检查,7例同时行腹部CT和MR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 27例中6例有家族史。24例胰腺病变,包括2例多囊胰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1例肝转移),22例多囊胰。14例肾肿瘤,包括1例双侧肾癌并错构瘤,9例双侧肾癌,1例单侧肾癌,2例双侧错构瘤,1例单侧错构瘤。5例肾上腺肿瘤,包括3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胆总管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附睾肿瘤,双侧内胚窦瘤与囊腺瘤各1例。本组中最易受累脏器部位为胰腺、肾脏及肾上腺。同时累及两个及两个以上脏器者15例(55%)。同时累及两个器官者,以胰腺与肾脏同时受累最常见,共8例(30%),其中多囊胰与肾癌共6例,多囊胰与错构瘤1例,多囊胰、肾癌与错构瘤1例。其他累及两个脏器的包括:累及胰腺与胆总管1例、胰腺与肾上腺各1例。同时累及三个器官者5例(19%),均累及胰腺与肾脏,2例累及肾上腺(均为嗜铬细胞瘤)、2例累及附睾(内胚窦瘤与囊腺瘤各1例)、1例累及胆总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结论 VHL综合征常表现为腹部多脏器受累,其中以多囊胰与肾肿瘤为最常见表现,此外需注意观察肾上腺、胆总管、附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