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酚酸B的生殖毒性及遗传毒性。方法从生殖毒性方面研究丹酚酸B对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的影响,于SD大鼠妊娠第6~15天连续灌胃给予(100,300,1200 mg·kg-1·d-1),于妊娠第20天剖检,分析其生殖毒性。分别采用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观察丹酚酸B的遗传毒性。结果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丹酚酸B高剂量组的孕鼠出现毒性反应,中、高剂量的丹酚酸B会影响胎鼠发育。遗传毒性的Ames试验、CHL试验和微核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300 mg·kg-1及以下剂量的丹酚酸B对SD怀孕大鼠无母体毒性作用。100 mg·kg-1的丹酚酸B对胚胎-胎仔发育无毒性;丹酚酸B未见明显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
古今医药学家对于半夏是否影响妊娠一直存在争议,许多研究人员对半夏进行了生殖安全性评价研究,但在半夏汤剂的生殖、发育、遗传毒性等问题上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各家实验设计尚缺乏系统性或规范性。今后只有严格按照生殖毒性实验指导准则,合理评价半夏及其炮制品的胚胎毒性,才能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半夏,进而深入开展生半夏胚胎毒性或半夏炮制解毒、配伍解毒机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酚酸B注射剂的生殖毒性及遗传毒性。方法:生殖毒性方面研究了丹酚酸B注射剂对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的影响,于SD大鼠妊娠第6~15天分别连续静脉注射给予29、120、480 mg/(kg·d)的丹酚酸B注射剂,于妊娠第20天剖检,分析其生殖毒性。分别采用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观察丹酚酸B注射剂的遗传毒性。结果: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丹酚酸B注射剂各剂量组的孕鼠均未出现明显毒性反应,中、高剂量的丹酚酸B注射剂会影响胎鼠发育。遗传毒性的Ames试验、CHL试验和微核试验均为阴性。结论:480 mg/(kg·d)及以下剂量的丹酚酸B注射剂对孕鼠无母体毒性作用。29 mg/(kg·d)的丹酚酸B注射剂对胚胎-胎仔发育无毒性;丹酚酸B注射剂未见明显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
<正>据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中成药在妊娠早期是除了叶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外,使用最多的药物;在整个妊娠期占妊娠期使用药物的首位[1]。但是随着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报道事件的日益增多,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特别是妊娠期应用中药,其安全性不仅可以影响母体健康,还关系到子代安全。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许多中药上市前未经过严格的生殖毒性及胚胎毒性安全性评估。因此,中药的生殖发育及胚胎毒性研究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5.
妊娠禁忌中药主要分为毒性禁忌、偏性禁忌、功效禁忌、用量禁忌四类,其不良结果主要是抗早孕、诱发引产、导致胎儿畸形、遗传及生殖毒性。一种观点认为,没有具有直接作用的安胎中药,安胎是通过辨证论治祛除引起胎动不安的母体病因来实现的;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安胎中药确有特殊成分,有直接安胎作用。基于此,对妊娠期中药使用做出六点总结。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2):416-418
中药在妊娠期运用广泛,但中药的妊娠毒性和胚胎毒性历来争议较大,体外替代实验是近年来逐渐发展和建立起来的研究药物胚胎和发育毒性的新方法,该文分别从胚胎干细胞实验(EST)、动物胚胎肢芽体外培养、全胚胎培养(WEC)技术在中药胚胎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药生殖毒性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毒性作用不仅可表现为一般生殖毒性、胚胎毒性,甚至遗传毒性。妇女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等时期用药,毒性不仅危及自身,还会影响子代的安全。该文通过对中药及其复方生殖毒性进行探讨,指导临床妇科用药的合理性,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中药对生殖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药的生殖毒性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也针对其机理做了一些研究,发现中药的生殖毒性机理主要可概括为对男性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对女性卵巢的毒性作用.以及妊娠期的毒性作用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用药禁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双酚A生殖毒性及胚胎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东杰 《河南中医》2010,30(6):624-625
通过对双酚A的生殖毒性,包括雄性生殖毒性、双酚A雄性生殖毒性机制和雌性生殖毒性;对双酚A的胚胎毒性的研究,涉及双酚A对雌鼠的胚胎毒性和双酚A对子一代雄鼠的遗传毒性;为临床建立有效的预防及治疗体系将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外全胚胎培养技术是以体外胚胎替代整体动物进行实验的技术,主要用于研究早期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化学物质的胚胎毒性及造成胚胎毒性的机制等。本文就大鼠和小鼠的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全胚胎培养技术的发展概况,应用全胚胎培养技术的注意事项及全胚胎培养技术在生长发育研究、环境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胚胎毒性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药的胚胎毒性及其机制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就该技术在中药生殖毒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李敏  马堃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6):1132-1135
胚胎停育指妊娠早期胚胎因某种原因停止发育,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尚未排出,其早期临床表现在中医范畴可归为“胎漏”、“胎动不安”等疾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目前患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已成为日益重视的重大生殖健康问题。因此对胚胎停育的防治方法研究意义重大。该文通过归纳与总结中西医关于胚胎停育的研究动态及防治方法,详细列举了胚胎停育的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及减少胚胎停育情况的发生、促进生殖健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中国中药公司中药研究院为平台,构建中药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体系,引领支撑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从保障中药种子种苗质量、攻克濒危道地药材繁育技术、传承创新中药炮制技术、引领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布局古代经典名方研发、探索中药健康产品开发、打造中药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中药质量评价和追溯服务、深耕中国药材品牌优势9个方面对中国中药有限公司15年来的中药科研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和全面的阐述,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的“行业担当”,为中药企业探索建立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多种辅料共制是中药炮制的特色之一,对临床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承不够、创新不足、转化不力,导致其现代研究进展缓慢。整理了常见药物的传统多辅料炮制,总结了传统多辅料共制的组合规律,根据固-液、固-固、液-液组合等不同的辅料物态和药性助制、性味-病证与性味-控毒组合等不同的炮制目的,归纳并分析了传统炮制目的为增效、减毒与矫味和现代研究较多的辅料(蜜酒、酒醋、姜矾与蜜麸)共制原理,以期为中药饮片多辅料共制研究在新时代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促进中药炮制的传承、创新与转化。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医正骨理筋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发展传承至今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宫正骨流派是中医骨伤学派的经典流派之一。于清代中后期逐渐兴盛,推动了近现代中医骨伤科事业的成型与发展。清宫正骨流派传承脉络清晰,学术特点鲜明,对于骨伤科常见疾病有独到的见解理论和特色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学习体会,介绍清宫正骨流派传承历史渊源及学术思想理论,描述常见的清宫正骨理筋特色手法操作方式及治疗原理,结合当下清宫正骨手法的创新研究及应用现状,为现代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更好地启发中医骨伤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中药整体调理、辨证施治治疗特色,发展成分明确、机理清楚、质量可控的创新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在当前转化医学提出的国际化背景下,发挥传统中药丰富临床经验的优势,结合现代“组学”等整体研究的思路,探寻临床观察-实验验证-临床检验的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将为传统中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新思路,为创新中药的开发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继承验证质疑创新——关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医药现代科学研究历史的回顾,认为21世纪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不单纯是技术问题,主要是指导思想、思维方法和观念的问题。强调在中医药现代研究思维方法中应自觉地应用整体观念作为指导思想;应从传统开始,走出传统,取其数理化弃其糟粕,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历经继承、验证、质疑创新四个阶段,进行中医药学新的理论综合。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医药学术发展应遵循的五大基本原则,即实践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文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土壤、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本途径、经典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为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规则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人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体系的思维模式时,中医学教育该如何的发展与传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特点,阐述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药在科研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临床上的使用量逐渐增高。其研究价值也越来越大,然而中药在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中药毒性研究逐渐深入,一些传统性的无毒中药也被发现有潜在的毒性。除了中草药的本身对肝脏有损伤作用之外。还包括以下原因:1中药在生长、加工、炮制、运输等环节上受到污染或变质也会引起对机体的副作用;2临床上应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对症用药,配伍得当的原则;3患者体质皆不相同,除了少部分品种中药是固有型肝毒性中药外,大部分中药的潜在肝毒性具有特异质型的特征。肝脏在药物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容易受到药物的损伤作用,因此中药潜在肝毒性及其毒性成分研究成为中药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该文在查阅肝毒性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肝毒性的临床分型,靶细胞损伤发病机制,并且系统的对中药潜在肝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总结。以期为中药肝毒性研究提供思路,为中药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