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脑膜瘤脑膜异常强化的MRI与病因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强化特征,探讨脑膜强化形式与病因诊断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异常脑膜强化26例,根据脑膜受累层次、范围将强化形式分为四种:(1)弥漫性脑膜强化;(2)弥漫性硬膜强化;(3)弥漫性软膜强化;(4)局限性硬膜强化。依病因不同将脑膜病变分为三组:(1)肿瘤组;(2)炎症组;(3)反应组。结果:26例中,肿瘤组8例,其中弥漫性硬膜、软膜强化各3例,弥漫性脑膜强化、局限性硬膜强化各1例。炎症组8例,弥漫性软膜强化7例,局限性硬膜强化1例。反应组10例,8例呈局限性硬膜强化,2例呈弥漫性硬膜强化。结论:不同的脑膜病变可表现不同的强化特征,但离开临床,仅根据强化特征尚难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性质软脑膜病变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软脑膜病变的增强MRI表现,其中软脑膜转移17例,感染性脑膜炎15例,脑梗塞5例,Sturge-Weber综合症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结果:软脑膜转移中结节样强化12例、弥漫对称性细线样强化12例,其中7例二者并存,未见粗线样或局灶性强化,除5例脑内伴转移瘤所致脑实质异常外,其余12例脑实质未见异常;感染性脑膜炎中线样强化14例,其中细线样及粗线样强化各7例,1例粗线样强化伴结节样强化,局限性、弥漫性强化分别为8例和7例,软脑膜邻近脑实质单纯性水肿者8例;脑梗塞中5例均表现为梗塞灶邻近软脑膜细线样强化,1例Sturge-Weber综合症表现为软脑膜粗线样强化,邻近脑实质萎缩。结论:MRI是检出软脑膜病变敏感和有效的方法,不同性质病变的软脑膜强化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不同病因致脑膜异常强化的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MRI表现,探讨MRI对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异常强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8例MR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脑膜强化方式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21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37例。按病因不同分:感染性脑膜炎16例,脑梗死21例,脑膜癌病12例,硬膜下积液或血肿5例,开颅术后4例。结论:MRI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脑膜病变,全面分析MRI表现及结合临床对鉴别不同病因的脑膜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膜癌病的MRI诊断价值(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探讨MRI对脑膜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脑膜癌病的磁共振资料。结果 MRI平扫SE序列T2 WI 11例阳性 ,T1WI 8例阳性 ,增强后T1WI 2 5例阳性。按Meltzer等的标准 ,依据增强MRI表现把脑膜癌病分为 2型 :硬脑膜 -蛛网膜型 7例 ;软脑膜 -蛛网膜下腔型 18例。结论 MRI扫描 ,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膜癌病的最佳手段 ,双倍造影剂及薄层扫描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脑膜侵犯的MRI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脑膜侵犯的途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搜集25例鼻咽癌脑膜侵犯病例的MRI检查资料,全部病例经平扫加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9例经手术病理结果与MRI对比分析,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结果 (1)鼻咽癌侵犯脑膜主要有3条途径:①经颅底自然骨性通道侵犯11例;②经颅底骨侵犯10例;③经血行转移43例。(2)鼻咽癌脑膜侵犯表现为硬膜型24例,柔脑模型1例。(3)MRI表现为大片状脑膜增厚,可呈“花边状”、结节状甚至肿块形成,增强后有明显的对比增强,脉络膜转移1例,表现为侧脑室增大,室管膜下结节及条片状增厚的转移灶。结论 MRI为鼻咽癌脑膜侵犯的重要检查方法,增强扫描对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膜尾征”:与脑膜瘤相关的MR强化表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脑膜瘤脑膜尾征的MR表现及组织学特点。方法对32例脑膜瘤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2例34个脑膜瘤病灶中有23个病灶(67.6%)显示脑膜尾征,且与肿瘤的大小与位置无关。结论脑膜尾征是脑膜瘤在MR增强扫描时较常见和特有的表现,而且脑膜尾征与肿瘤侵犯脑膜部分相关。  相似文献   

7.
非脑膜瘤脑膜病变的MRI表现及强化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MR成像表现,探讨MRI尤其是脑膜强化模式对各种脑膜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资料完整的脑膜病变61例,其中感染性脑膜炎27例;非感染性脑膜炎4例,包括嗜酸性肉芽肿2例,wegener肉芽肿l例,病因不明l例;脑膜转移瘤12例;脑膜淋巴瘤2例;脑梗死8例;手术后脑膜改变8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MR平扫:异常脑膜改变仅3例,其中脑膜增厚l例,脑膜结节2例。(2)MR增强扫描:61例呈3种脑膜强化模式,分别为I型、Ⅱ型、Ⅲ型强化模式。I型强化模式即硬脑膜-蛛网膜强化,有19例;Ⅱ型强化模式即蛛网膜-软脑膜强化,有32例;Ⅲ型强化模式即全脑膜强化(包括硬脑膜及软脑膜),有10例。结论 不同脑膜病变MR成像表现尤其是增强模式有一定特点。各种脑膜病变增强模式对于鉴别各种脑膜病变,发现病变细节,提示临床诊疗均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膜癌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特点. 资料与方法对13例确诊为脑膜癌病的患者,行头颅MRI常规扫描和Gd-DTPA增强扫描,分析脑膜癌病患者的MRI表现. 结果 MRI常规扫描脑膜均未见异常.增强后,按脑膜强化的部位分:硬脑膜-蛛网膜强化1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2例,混合型强化8例;按脑膜强化的形式分:线型强化7例,混合型强化4例,无单纯结节型强化.2例脑膜无任何形式强化的患者,其中1例腰髓增强MRI检查见硬脊膜线型强化.其他影像学表现为脑沟回消失、侧脑室增大、交通性脑积水等. 结论国内脑膜癌病患者的MRI表现与国外不一致,国内患者更适合采用脑膜强化的形式分类方法,增强MRI检查在显示脑膜异常方面极为敏感,对诊断脑膜癌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及脑膜转移瘤的MRI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分析MRI对脑及脑膜转移瘤的检出率及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及脑膜转移瘤,男性86例,女性29例,年龄17~77岁.所有病例均经平扫及增强后扫描.结果单纯脑转移46例(40.0%);单纯脑膜转移33例(28.7%);脑及脑膜同时受累共36例(31.3%).115例患者增强后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脑转移侵及脑膜增强后可出现"靶征”或"鼠尾征”.结论MRI是诊断脑及脑膜转移的可靠方法,增强MRI扫描对脑及脑膜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前,影像检查对脑膜瘤的检出率不高.随着对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进展,也改变了肿瘤本身病程的发展,脑膜转移瘤越来越常见[1].自MR机问世以来,由于设备的改进和软件的开发更新,脑膜转移瘤的检出率逐渐提高,MRI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已成为诊断脑膜转移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手段[2,3].  相似文献   

11.
血管母细胞瘤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资料。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可分为3型:囊结节型、囊实性型、实质型。囊结节型典型者呈“大囊小结节”征,囊结节型、囊实质型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稍高于脑脊液。3型中结节或实性部分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强化明显。肿瘤实性部分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现象,且与邻近脑膜关系密切。结论MR I是一种诊断血管母细胞瘤有效的方法,但不典型者需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脑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 I特征性表现,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血管母细胞瘤的MR I资料,分析肿瘤的特点。结果12例肿瘤表现为囊腔结节型(70.6%),MR I表现为囊性病灶和附壁瘤结节,增强后瘤结节明显强化;5例为实质型肿瘤(29.4%),表现为实质性肿块,其内或周围可见流空血管,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结论血管母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MR I表现,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评价血管母细胞瘤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的MR I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髓母细胞瘤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13岁。所有病例均行MR I平扫与增强扫描,并对其临床MR 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位于小脑蚓部17例,位于小脑半球2例,位于第四脑室内3例,肿瘤内发生囊变10例。MR I扫描T1W 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 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2例沿脑脊液播散。MR I对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定位准确率为95.5%,定性准确率达90.9%。结论MR I能提供肿瘤浸润的范围、继发改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能够做出明确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此外,MR I还对髓母细胞瘤沿脑脊液种植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颅内畸胎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对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畸胎瘤患者 ,对其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MRI诊断定位正确率为 10 0 % ,定性正确率 (8/9)为 88.8%。其MRI特征性表现为 :(1)肿瘤形态以分叶状为主 ,边界清楚。(2 )肿瘤信号多不均匀 ,表现复杂。 (3 )Gd -DTPA增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 -DTPA应用有助于畸胎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MR I对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 I表现,研究肿瘤的部位、形态和信号特征。结果肿瘤位于大脑半球6例,小脑20例,依据MR I表现,可分为单纯囊性、囊性伴壁结节。结论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好发于年轻人,最常见于小脑,有较典型MR I表现,因此根据MR 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望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咀嚼间隙疾病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和CT对咀嚼间隙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咀嚼间隙病变的MRI和CT表现。除5例感染经抗炎治疗好转外,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5例蜂窝织炎病变弥漫,累及间隙内脂肪、咀嚼肌和周围间隙及其皮下脂肪,无明确肿块和骨质破坏,MRI和CT均具特征,1例炎性肉芽肿有明确肿块和骨质破坏,术前误诊;5例原发性肿瘤均有明确肿块、间隙内脂肪受压消失、翼内肌受压向后内移位和骨质受压或破坏,除软骨瘤外均缺乏组织学特征;31例累及咀嚼间隙的继发性肿瘤MRI和CT均能显示其侵入的途径和范围。结论:MRI和CT对显示病变的范围、鉴别感染类型、判断肿瘤位置、性质和来源具有重要价值,可帮助临床制定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7.
脑膜型囊虫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膜型囊虫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1例脑膜型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2l例均行MR平扫,7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结果21例脑膜型囊虫病中,单纯性脑膜型囊虫8例(38.1%),混合型13例(61.9%)。其中19例脑膜型囊虫多发,呈葡萄串状生长,2例单发,呈分叶状。囊虫发生于外侧裂9例,鞍上池6例,小脑桥脑角池4例,前纵裂池1例,同时发生于鞍上池与小脑桥脑角池1例。囊虫囊泡在T1WI上等于或稍高于脑脊液(CSF)信号,T2WI上等于CSF信号。囊泡壁在轴面T1WI上显示较为清楚,一般呈边缘光滑的细线样稍高信号影,增强后轻度强化;所有脑膜型囊虫内均未见头节显示。结论MRI是诊断脑膜型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Balo病同心圆性硬化的MRI诊断(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Balo病同心圆性硬化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例Balo病患者MRI资料,复习近年国内文献报道的13例Balo病同心圆性硬化的MRI表现。结果17例中表现为脑实质多发病灶16例,单发病灶1例;病变主要累及双侧或单侧大脑白质,其中并发脑干病变4例、小脑病变2例。典型同心圆性病灶在T1加权像上呈等、低信号交替环,T2加权像上呈等、高信号交替环;增强扫描等信号环强化。7例患者同时伴有典型多发性硬化斑块。结论Balo病同心圆性硬化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是目前诊断Balo病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