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6例肺癌并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分析王琳林琳杨之怡福州肺科医院内科(福州350008)随着抗癌药的广泛应用及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合并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增加趋势,本文报告1992年1月~1995年9月本院确诊收治的原发性肺癌1042例,合并白色念珠菌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住院肺癌患者感染的念珠菌进行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探讨该种感染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对肺癌患者感染的念珠菌进行种间基因分型,对白色念珠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结果:肺癌患者157株念珠菌分为四种: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93株白色念珠菌分为A、B、C三型。肺癌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病理类型以小细胞肺癌多见。结论:PCR方法检测念珠菌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有助于临床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住院肺癌患者感染的念珠菌进行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探讨该种感染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对肺癌患者感染的念珠菌进行种间基因分型,对白色念珠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结果:肺癌患者157株念珠菌分为四种: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93株白色念珠菌分为A、B、C三型.肺癌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病理类型以小细胞肺癌多见.结论:PCR方法检测念珠菌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有助于临床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丁  张青  白长森  张文芳  郑珊  李峥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2):1130-1134
  目的  分析并探讨造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原因,为改善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发生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125例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42.4%),非白色念珠菌中主要为光滑念珠菌(21.6%),近平滑念珠菌(16.8%)及热带念珠菌(10.4%),主要感染部位为腹腔(51.2%);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归因病死率为26.4%,氮质血症、体腔置管(≥2根)、抗真菌治疗的延迟及合并细菌性感染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首次念珠菌培养阳性前30 d内手术则是保护因素。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病死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对相应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并及时开展抗真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杨立新  单利  吴莉 《肿瘤防治研究》2009,36(11):957-960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方法收集新疆肿瘤医院2007年1月~12月出院的87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87例资料总结,分析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真菌种类特点。结果 872例肺癌患者中,肺部真菌感染87例,感染发生率9.9%。真菌类型主要为念珠菌菌属(96.6%),其中白色念珠菌(81%)为主要菌种,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50岁,Ⅲ~Ⅳ期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住院时间≥14天、化疗、放疗,侵袭性操作、白细胞减少≥Ⅲ度,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及激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肺癌的病理分型,是否行手术治疗与肺部真菌感染无关(P>0.05)。结论 减少易感因素,及时治疗是降低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晚期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289例晚期肺癌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及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269株病原菌中,G-菌146株(54.27 %),以大肠埃希菌(63株)为主,最敏感的药物是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耐药率均在13 %以下。G+球菌63株(23.42 %),其中以肠球菌(30株)为主,在药物敏感试验方面除对万古霉素100 %敏感外,对其他药物都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36.3 % ~ 86.4 %)。真菌的检出率为60株(22.30 %),以白色念珠菌(38株)为主。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为重要致病危险因素,应及时送检病原标本做细菌培养,按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晚期肺癌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我科274例晚期肺癌患者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晚期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21.2%(58/274).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27~81岁,平均62.7岁;非小细胞肺癌47例,小细胞肺癌11例.真菌类型主要为白色念珠菌(70.7%),其它包括热带念珠菌(5.2%)、光滑念珠菌(3.4%)、隐球菌(15.5%)、毛霉菌(3.4%)和曲霉菌(1.7%).主要易感因素是年龄≥50岁、有吸烟史、ECOG评分≥2、多周期化疗、化疗联合胸部放疗和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以及加强免疫及支持治疗是降低晚期肺癌真菌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感染及药敏实验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晚期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药敏实验研究,分析细菌感染以及耐药状况。结果:100例晚期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50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77株,比例51.3%,占据首位,其次是真菌53株,比例35.3%,革兰氏阳性菌20株,占据比例最小。革兰氏阴性菌中比例较大的有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氏菌等;真菌中比例最大的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革兰氏阳性菌中比例最大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7%;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主要真菌进行药敏实验发现,不同的细菌或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发生肺部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比例占据首位,其次是真菌,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最小。药敏实验显示不同的细菌或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肺癌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报道甚少,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治疗肺癌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8例。一般情况 肺癌继发肺部真菌感染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48~76岁,平均64.8岁。肺真菌感染发生于肺鳞状上皮癌13例,发生于肺腺癌9例,小细胞肺癌5例。腺鳞癌1例。临床表现有发热28例、咳痰28例、咯血16例、气促24例,肺部听诊闻及低调干音16例及湿音16例。经抗癌、抗感染2周以上症状不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本组病例痰液真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感染白色念珠菌20例、热带念珠菌4例、克柔念珠菌3例、解脂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毛真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监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2007年12月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消化道念珠菌感染的相关资料.结果 418例恶性肿瘤念珠菌感染率为21.05%,念珠菌类型主要是白色念珠菌(71.4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5.24%).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口腔及食道,占59.05%(62/105).性别对念珠菌感染没有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分期、住院时间、接受放化疗、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应用等.结论 念珠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以消化道发生率高,必须重视念珠菌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实体肿瘤合并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林  陈书长 《癌症进展》2006,4(5):412-416
目的探讨实体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5年8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实体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共有37例实体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部位:肺部34例,胆道1例,泌尿系4例,真菌血症3例。37例患者中共分离培养出48株真菌,念珠菌属37株,曲菌属6株,青霉菌属2株,顶孢霉属1株,未分类真菌2株。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89%肿瘤分期为Ⅳ期,92%的患者曾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比例为19%。不同部位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37例中23例死亡,9例有效,1例手术后缓解,4例无法判断疗效。结论实体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增加;感染的菌种以念珠菌为主,约占80%,白色与非白色念珠菌几乎各占一半,曲菌居第2位,约占12·5%;实体肿瘤合并真菌感染的病死率高达62%。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评价单药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5例晚期一线治疗失败且合并COPD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 mg/d口服治疗,记录不良反应和有效性.结果 有效率为20%,Ⅲ期及Ⅳ期患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569).40%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增加≥20分.主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皮疹、腹泻、恶心及呕吐.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 厄洛替尼单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COPD的患者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疗效可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临床的特点,分析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提供指导作用。方法 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并发生念珠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785例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率为21.02%;念珠菌类型主要是白色念珠菌(77.78%),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1.77%)。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口腔及上呼吸道,占55.75%。性别对念珠菌感染没有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住院时间长、肿瘤分期晚、接受化疗及放疗、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大量使用、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应用等。结论 念珠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必须重视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老年人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特点及其临床治疗要点,作者对120例老年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以同期收治的72例非老年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老年肺癌组肺部感染率为59.1%,而非老年肺癌组肺部感染率为30.0%,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老年肺癌组肺部感染抗感染治愈率为36.l%,而非老年肺癌肺部感染治愈率为67.5%,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作者指出,老年人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特点是以院内感染为主,病原细菌呈多样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抗感染治疗效果差,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作者强调,对老年人肺癌肺部感染应预防为主,-旦发生,应及时积极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肺癌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127例终末期肺癌患者临床表现、合并肺部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和获益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7例终末期肺癌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者112例(88.2%),其中103例(81.1%)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均未改善,且均于1个月内死亡。结论终末期肺癌患者合并感染率高,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广泛,但效果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高危因素,并探讨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49例肺癌患者的咽拭子、痰、血液、大小便、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及培养,多次检查真菌阳性者则确诊,32例肺部感染者检查胸部影像学.确诊后立即给予抗真菌治疗,持续2周以上,治疗后连续复查3次,涂片及培养无真菌者视为治愈.结果:呼吸道是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占深部真菌感染的65.3%以上;其次是口腔10.24%,泌尿道8.16%,消化道6.12%,阴道6.12%,血液4.08%.败血症虽然只有2例,但病情重预后差.真菌种群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非白色念珠菌及曲霉菌感染次之.结论: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真菌感染的临床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及自身状况较差, 是重症或混合性感染高发人群, 主要原因为多存有重症感染的高危因素, 包括长期吸烟史、常罹患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阻塞及膨胀不良等造成肺部自洁功能下降, 以及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相关治疗和药物对机体造成的免疫抑制等。肺癌合并重症感染临床表现多样, 原因机制复杂, 病情进展迅速, 预后差。临床治疗上缺乏完善的疗效评价体系, 存在临床及影像学上变化不同步, 同时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现介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2011年3月收治的1例经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重症混合性感染的病例。该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重症混合性肺感染, 经综合治疗后效果较佳。同时探讨肺癌合并重症混合性感染的鉴别诊断和治疗规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cer,NSCLC)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肿瘤科收治107例住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3例,收集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性70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1%(19/70),女性37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8%(14/37)。在诸多因素中,体温状态(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P=0.01)、化疗(P=0.01)、粒细胞缺乏(P=0.04),以及基础疾病的罹患等在肺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粒细胞减少、化疗、既往有糖尿病史等,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肿瘤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是,由于肿瘤本身及肿瘤治疗都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得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而且往往难以控制。目前,肺部感染已成为晚期肺癌最常见的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治疗肺部感染合并症,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收集了4年来我科收治的212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8月至2019年06月在我院肿瘤中心治疗的171例肺癌合并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微生物学特点、院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 008例肺癌患者中,171例(17.0%)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为76.0%。分离的病原体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真菌和革兰阳性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占14.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2.9%)、铜绿假单胞菌(10.5%)、肺炎链球菌(9.9%)和流感嗜血杆菌(9.4%)。肺癌患者院内感染院内死亡率为21.1%(36/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间接受过机械通气、存在感染性休克以及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肺癌患者院内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