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的水平,探讨其在RA临床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RA患者84例,采用免疫酶联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yclic citrolli-natad peptide,anti-CCP)抗体、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水平;并分析IL-17与RA临床炎症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为(113.8+21.7)ng/L,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76.3+11.9)ng/L]和正常对照组[(62.6+8.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血清IL-17水平分别与CRP和RF呈正相关,与IL-1β和TNF-a也有正相关关系(均P<0.05),但与自身抗原GPI和抗CCP抗体无相关性(P均>0.05);RA组血清IL-17水平与临床活动指标也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IL-17表达增高,并与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17( IL-17)和白细胞介素23( IL-23)在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EH患者(EH组)不同等级间及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3水平及变化,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EH组血清IL-17及IL-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EH不同级间血清IL-17和IL-23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2、3级高血压患者血清IL-17及IL-23的水平较1级患者明显增高;治疗后血清IL-17及IL-23水平则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05) ,血清IL-23与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2 = 0.5841, P < 0.001)。结论:血清IL-23和IL-17可能参与EH的发病及病理变化过程,监测血清IL-23和IL-17水平可作为判断EH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白细胞介素-17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7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及意义,探讨IL-17在RA的临床意义.方法 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1例活动期RA患者(RA组)血清IL-17水平,分析其IL-17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②检测30例活动期RA患者(治疗组)经来氟米特(LEF)治疗前后IL-17水平变化,分析其与lI缶床指标的关系.采用成组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RA组血清IL-17浓度为(365±63)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86±13)pg/ml;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RA组血清IL-17水平与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X线分期评分、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3,0.213,0.252,0.276,0.346,0.251,0.412,0.398;P均<0.05);③RA组不同x线分期:I期[(296±79)ps/L]与Ⅱ期[(360±89)pg/L]、Ⅱ期与Ⅲ期[(464±74)ps/L]、Ⅲ期与Ⅳ期[(369±83)pg/L]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比健康人升高,血清IL-17水平可作为RA活动性参考指标之一;血清IL-17水平变化可为RA疗效提供参考;IL-17参与RA的发病和骨侵蚀,可能是治疗RA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4.
郭丹 《内科》2008,3(1):74-7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RA的发病在我国约为0.3%~0.45%,全世界约为0.5%~1.O%。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RA发病机制起重要作用。近来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l(interleukin-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伴肺间质改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单纯涎腺和(或)泪腺受累pSS患者25例,仅伴肺间质损害pSS患者28例.15名健康献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IL-17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相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血清中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04,P=0.000).伴肺间质损害pSS患者血清IL-17水平(212±77) pg/ml较单纯涎腺和(或)泪腺受累患者(111 ±25) pg/ml明显升高(P<0.05),而单纯涎腺和(或)泪腺受累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可能参与干燥综合征肺间质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促炎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因此可能是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主要综述了IL-17在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蛋白和mRNA水平、辅助T细胞(Th17)细胞表达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LE患者及对照者血浆中IL-17的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2组外周血中IL-17 mRNA表达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比例,进一步分析IL-17/Th17细胞与SLE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结果 SLE组患者血浆IL-17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LE组患者外周血IL-17 mRNA表达水平[(28.3±11.7)×10-5]高于对照组[(9.8±2.2)×10-5](P均<0.01).SLE患者PBMCs中Th17细胞比例(2.5±1.5)%及IL-17荧光强度(1937±1022)显著高于对照组[(1.5±0.7)%,(1245±413)],且SLE活动期患者Th17细胞百分比高于非活动组,SLE肾病组Th17细胞比例较无肾病组明显升高(P均<0.05).SLE患者血浆IL-17水平、Th17细胞数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681,P<0.01;r=0.426,P=0.034).结论 SLE患者体内IL-17蛋白分泌及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异常,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亦显著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明显相关,提示IL-17/Th17细胞可能在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IL)-17是新发现的主要由CD4 记忆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参与呼吸道的炎症,从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认识IL-17与COPD发病的关系有利于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药物.本文就IL-17在COP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PTDM)患者外周血辅助性 T 细胞17(TH17)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 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PPTDM)、肺结核患者(PTB)及糖尿病(DM)患者、健康志愿者(HV)各30例,其中 PPTDM患者又分为先患肺结核后患糖尿病(PTB -DM)和先患糖尿病后患肺结核(DM-PTB)患者两组,各1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7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 IL-17A 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PTDM组 Th17细胞亚群和血清 IL-17A 含量均显著高于 PTB 组、DM组和 HV 组(P <0.05)。DM-PTB 组 Th17细胞亚群和血清 IL-17A 含量均显著高于 PTB-DM组(P <0.05)。PTB 组、DM组和 HV 组之间 Th17细胞亚群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B 组血清 IL-17A 含量显著高于 DM组和 HV 组(P <0.01)。DM组和 HV 组之间血清 IL-17A 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PTDM患者 Th17细胞亚群与血清中 IL-17A 呈正相关(P <0.05)。结论Th17细胞亚群和IL-17A在 PPTDM疾病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和降钙素原(PC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清晨静脉血并分离血清,30例无感染性疾病的健康体检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IL-17、IL-23和PCT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IL-17、IL-23和PCT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IL-17、IL-23和PCT的表达量与是否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预后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IL-17和IL-23、IL-17与PCT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中IL-17、IL-23和PCT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性粒细胞大量、持续地动员是大多数慢性炎症性肺疾病包括严重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标志。白细胞介素(IL)-17A是由T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它能诱导肺留驻细胞内特殊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的释放,间接参与支气管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相关活性的改变,并在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IL-17A与肺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受试者分为3组,健康志愿者(healthy donor,HD)组20例、肝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组21例和肝囊型包虫病复发(recurrent cystic echinococcosis,RCE)组1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血清IL-17水平在CE组(13.4±3.5)ρg/mL和RCE组(13.2±4.7)ρg/mL比对照组HD组(16.4±4.8)ρg/mL降低(t=2.27,t=2.20,P〈0.05);RCE组与C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3,P〉0.05)。结论血清IL-17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显著降低,可能与细粒棘球蚴感染过程中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7水平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AIH患者42例,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其分为早期组(15例)、中期组(15例)和晚期组(12例).选取同期健康者42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其I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及其受体IL-17R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6例正常前列腺(NP)、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20例Pca标本中IL-17A、IL-17RA表达情况;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IL-17A主要表达于腺上皮,单个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见部分癌细胞内,在NP、BPH及Pc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3.77%±0.04%、5.58%±0.15%、8.82%±0.06%,Pca与BPH和NP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IL-17RA主要表达于腺上皮,单个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见部分癌细胞,在NP,BPH及Pca表达率阳性分别为3.36%±0.20%、4.12%±0.17%、8.29%±0.21%,Pca与BPH和NP比较表达明显增加(P<0.05)。淋巴细胞在NP,BPH和Pca中的阳性表达密度分别为(1.40±0.01)个/mm~2、(4.11±0.03)个/mm~2、(4.12±0.05)个/mm~2,Pca和BPH与NP比较差异明显(P<0.05);巨噬细胞在NP,BPH和Pca的阳性表达密度分别为(1.25±0.13)、(6.82±0.04)、(4.71±0.02)个/mm~2,Pca和PH与NP比较差异明显(P<0.05);肥大细胞在NP,BPH和Pca中的阳性表达密度分别为(1.01±0.03)、(7.21±0.01)、(7.35±0.01)个/mm~2,Pca和BPH与NP比较差异明显(P<0.05);中性粒细胞在NP,BPH和Pca的阳性表达密度分别为(0.72±0.01)、(4.73±0.08)、(4.42±0.01)个/mm~2,Pca与BPH和NP比较差异明显(P<0.05)。BPH组织中IL-17A阳性表达与IL-17RA呈正相关(r=0.368,P=0.025);Pca组织中IL-17RA阳性表达与肥大细胞阳性密度呈正相关(r=0.523,P=0.021)。结论 IL-17A与IL-17RA在Pca中表达明显增加,IL-17RA可能主要由肥大细胞分泌,与Pca的发病密切相关;而IL-17A与IL-17RA的信号转导在BP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7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腹腔注射CCl4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PCR检测肝组织IL-17 mRNA表达变化。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细胞)予以IL-17处理后,PCR检测肌动蛋白α(α-SMA)、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纤维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IL-17表达量变化及与α-SMA的关系。结果 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中IL-17表达明显增加。IL-17促进HSC-T6细胞α-SMA、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纤维连接蛋白mRNA的合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IL-17表达明显增加,并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加,与肝组织表达α-SMA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 IL-17可促进HSCα-SMA、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纤维连接蛋白mRNA的合成,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2(IL-22)的变化。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血清中的IL-17和IL-22。结果应用ETV治疗后患者ALT及HBV-DNA从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血清中的IL-17也从4周开始出现明显升高,其后逐渐下降,而IL-22表现为在12周时明显下降,其后逐渐升高。结论 ETV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体内IL-17和IL-22的变化可能意味着免疫耐受的打破,可能有利于体内炎症反应的减轻。  相似文献   

17.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的移植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的主要问题.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的细胞学机制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该群T细胞包括CD4+T和CD8+T细胞,其中尤以CD4+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先前研究认为Th1与排斥反应细胞免疫有关;而Th2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有保护作用[1].然而,最近认为Th1、Th2细胞均参与了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除此T辅助细胞外,新发现T辅助细胞亚群Th17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也逐渐被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粉尘螨致敏哮喘小鼠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哮喘组小鼠于第0、7和14天每鼠腹腔注射200μl致敏液[含粉尘螨粗浸液提取物50μg,Al(OH)32 mg]致敏。末次免疫后1周采用粉尘螨粗浸液提取物连续进行滴鼻激发,每天1次,每次50μg,激发7次,健康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PBS[含Al(OH)32 mg]处理。末次激发后24 h内处死小鼠,取血清和肺泡灌洗液,无菌取脾脏。ELISA检测血清中Ig G1、Ig E和肺泡灌洗液中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Th17细胞百分率。结果哮喘组小鼠血清中Ig G1和Ig E水平分别为(0.10±0.01)pg/ml和(1.15±0.10)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6±0.01)pg/ml和(0.04±0.01)pg/ml(P0.05);哮喘组小鼠肺泡灌洗液IL-17水平(85.13±2.36)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48.27±4.14)pg/ml(P0.01);哮喘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百分率(5.19±0.68)%高于健康对照组(0.95±0.19)%(P0.01),且脾脏Th17细胞百分率与肺泡灌洗液中IL-17水平呈正相关(r=0.851,P0.01)。结论粉尘螨致敏哮喘小鼠较健康小鼠肺泡灌洗液IL-17水平和脾脏Th17细胞数量均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布地奈德(BUD)对白细胞介素13(IL-13)激活的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IL-13加入培养的肺成纤维细胞,采用噻唑蓝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ELISA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变化,观察BDP和BUD的作用。结果加入20ng/ml的IL-13后,成纤维细胞分泌IL-6明显增加[(20±2)ng/L和(140±8)ng/L],eotaxin也明显增加[(64±25)ng/L和(334±51)ng/L]。10^-8mol/L~10^-5mol/L的BDP组和BUD组IL-6表达水平[(112±3)ng/L~(53±2)ng/L和(55±14)ng/L~(32±6)ng/L]比IL-13组明显下降,IL-6 mRNA表达比IL-13组明显减少,细胞上清液中eotaxin水平[(297±59)~(226±43)ng/L和(287±59)~(183±43)ng/L]比IL-13组明显降低。IL-13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 mRNA及蛋白明显增加,并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1.5±0.2)倍。BDP组和BUD组对IL-13诱导的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并明显具有协同IL-13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BDP和BUD对IL-13刺激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具有多重调节效应。BDP和BUD抑制IL-13诱导成纤维细胞合成、释放炎症介质IL-6和eotaxin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气道上皮下纤维化,但对于IL-13促进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及其增殖方面起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