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高频电波刀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液基细胞学(TCT)检查、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诊断为宫颈病变的310例患者进行LEEP术,其中慢性宫颈炎280例,宫颈湿疣5例,CINⅠ-Ⅱ级22例,CINⅢ级3例,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手术疗效。结果LEEP术后2个月慢性宫颈炎95%完全愈合,CIN术后2个月88%愈合,3个月后CIN患者100%愈合。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相吻合率为99%(307/310),仅3例有差异,其中1例术前CINⅡ,术后CINⅢ;1例术前CINⅢ,术后为原位癌;1例术前宫颈炎,术后为HPV感染。310例患者中,1例CINⅢLEEP术后病理报告为原位癌,LEEP切下之标本切缘未见病灶,患者本人要求子宫切除。结论LEEP术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的最佳方法,且可提供完整的病检标本,对宫颈微浸润癌及原位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高,是预防宫颈浸润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方法对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ASC以上,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宫颈CINⅠ级75例、宫颈CINⅡ级21例、CINⅢ级2例患者LEEP切除,组织标记后行病理检查。结果 LEEP术后3个月随访,CINI.Ⅱ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94.5%,宫颈糜烂100%愈合CINⅢ阴道镜检查病理均阴性。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是目前临床上诊治宫颈瘤样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12月7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刀)治疗的效果。结果 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前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或 TCT检查结果与 LEEP刀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率为98.6%(75/76),宫颈塑形满意。结论 LEEP刀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优点.方法 术前采用宫颈刮片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对其中确诊的105例宫颈CIN患者采用LEEP治疗,然后对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35.2岁,平均妊娠次数3.1次,手术时间平均11.2min,出血量平均15.3ml;术前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对照表明,LEEP术后标本更完整,可取得更准确的诊断.结论 LEEP术是治疗宫颈CIN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可取得精确病理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冷刀锥切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优缺点。同时,评估冷刀锥切术中是否行缝合术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患者。比较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组与冷刀锥切(CKC)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出血量、术后发生宫颈狭窄以及两组术后病理结果。比较CKC术中缝合组与非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1)LEEP组与CKC组术前和术后病理一致率,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及出血量和宫颈管粘连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KC术中切口缝合与非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定人群如绝经患者、病变面积较大、宫颈管受累及的CINⅢ患者,为降低切缘阳性,减少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CKC更优于LEEP;切口缝合术有助于锥切创面的对合,更利于宫颈塑性,建议在CKC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叶剑强  陆建平 《医学信息》2010,23(14):2479-2479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优点。方法术前采用宫颈刮片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对其中确诊的105例宫颈CIN患者采用LEEP治疗,然后对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35.2岁,平均妊娠次数3.1次,手术时间平均11.2min,出血量平均15.3ml;术前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对照表明,LEEP术后标本更完整,可取得更准确的诊断。结论 LEEP术是治疗宫颈CIN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可取得精确病理诊断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标本与术前宫颈活检的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以及LEEP锥切术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97例宫颈上皮病变的LEEP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并与术前宫颈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两次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比较LEEP术前与术后高危型HPV检查结果,探讨LEEP锥切术对HPV感染的影响。结果宫颈LEEP标本与术前多点活检的诊断符合率为49.87%(198/397),降级39.29%(156/397),升级10.83%(43/397)。术后高危型HPV检查的阳性率为23.67%(58/245),较术前86.00%(315/368)显著降低(χ2=302.94,P=0.0000)。术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的患者CIN的复发率为70.69%(41/58),显著高于HPV阴性者的21.57%(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5,Ρ=0.0001)。结论 LEEP锥切标本与术前宫颈活检的病理诊断有较高符合率;LEEP术后高危型HPV阳性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HPV持续感染有较高复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宋兰芬 《医学信息》2010,23(18):3369-3370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诊80例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使用LEEP刀治疗,手术标本均送病理检查,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平均手术时间7 min,平均出血量10 ml,治愈率97.5%。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可提供完整病理标本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方法 在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102例患者采用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作为治疗组;98例患者采用传统冷刀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了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病理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疗效相当,治疗组手术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出血量少,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法术中出血量较少,优于冷刀宫颈锥切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颈LEEP锥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8年5月因宫颈病变接受LEEP术的80例患者的手术记录及随访资料,综合分析其病检结果,随访并发症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宫颈LEEP术与术前多点活组织检查诊断结果符合率91.25%(73/80),切缘阳性率5%(4/80),76例切缘阴性者3个月后复查宫颈修复良好。随访4~23个月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并发症。术后共有27例成功宫内受孕,7例足月分娩。结论:宫颈LEEP术在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结合颈前钢板内固定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7例3个及3个以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均年龄55岁,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结合颈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无死亡,无脊髓、神经、气管及食道损伤等并发症,无Cage或植骨块移位及松动发生。患者的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结合颈前钢板内固定联合治疗充分地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手术效果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颈椎骨质增生与颈椎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50例颈椎骨标本的测量,统计了骨质增生的出现率和颈椎各径、钩突各径值及上关节突关节面的角度,比较了正常组与骨质增生组的差异,以阐述骨质增生对颈椎椎管、椎间管的影响,通过对钩突前后径与椎上切迹的相关统计,发现二者呈负相关。随着钩突前后径的增大,椎间管变窄。  相似文献   

13.
14.
15.
Cervical thymoma     
A 45-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a five-year history of neck swelling and occasional difficulty in swallowing. The clinical impression was of a thyroid nodule, an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cytology revealed a monotonous lymphoid population, raising the suspicion of Hashimoto's thyroiditis. At surgery, the mass was identified at the level of the cricoid cartilage, displacing the right lobe of the thyroid gland superiorly and extending posteriorly to the prevertebral fascia. Although a frozen-section diagnosis of malignant lymphoma had been suggested at the time of surgery, permanent sections favored a diagnosis of thymoma. Surface marker studies showed the majority of cells to be of thymic T-cell phenotype, and ultrastructural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a dual population of lymphoid and epithelial cells, thus confirming the presence of thymoma. Cervical thymomas are extremely rare and this case report illustrates the difficulties in diagnosis; we speculate that cervical thymoma may be an underdiagnosed entity.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