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滋补肾阴清化热痰法阎××男2岁1987年7月15日初诊。患儿近半年来,每接触他人身体常两腿颤动,全身扭动,面色潮红,烦躁不安,既而烦躁突停,屏气,汗出,随即入睡。其父母否认有癫痫病史,亲属中亦无类似疾病史。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脑电图检查正常。某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情感交叉症,经治疗效果不显。就诊时面色稍红,消瘦,纳谷尚可,常作恶心,口  相似文献   

2.
<正> 血尿患者杨某,男,20岁。1987年9月28日初诊。患者近两个月来,小便红赤,但无尿痛、尿频,亦无明显腰腹痛,无寒热,面色逐渐由红润转(?)白。曾在青岛某医院住院治疗月余,做过多种检查,除查出尿有红细胞+++~++++外,其他无任何阳性发现。素体健康,患者就诊时,面色(?)白,小便红赤,除略感头晕、全身乏力外,他无不适。体温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不同证型面色参数与病理生化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中医面色检测仪采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面色特征信息,同步收集其病史资料及病理生化指标。结果:慢性肾衰五证型各面色参数与病理生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脾肾气虚型面色指数与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4、0.232;脾肾阳虚型面色指数与尿素氮、血肌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416;肝肾阴虚型面色指数与尿酸的相关系数为0.379;气阴两虚型面色参数中红色比例与尿素氮、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275、0.390、0.4171。湿浊证面色参数中黑色比例与尿酸的相关系数为-0.158;湿热证面色指数与尿素氮的相关系数为-0.278。结论:慢性肾衰五证型的面色参数与临床病理生化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中医临床病证面色变化可用现代医学语言来诠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亚健康状态大学生面色特征。方法:应用《健康状态评估简表》对207名大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进行面色特征分析,分别取额头、左颊、右颊、鼻头、下颌、口唇6个部位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健康状态、亚健康不同中医证型的面色RGB色度、HIS色度、L*a*b*色度颜色特征。结果:亚健康组与健康组在整体面色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别,在局部面色上存在一定显著性差异;亚健康各中医证型组之间存在较多显著性差异;对亚健康进行面色观察分析时,局部面色的分析比整体分析更具诊断价值。结论:将面色图像分析方法应用于亚健康评价是完全可行的,为亚健康状态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上海地区健康人群四季面色变化进行量化客观化研究。方法:应用舌面一体检测系统,观察上海地区健康人群四季面色特征。结果:四季面色R、G、B值结果显示G-B值秋季稍高,秋季与冬季G-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秋天面色偏于黄色;L、a、b值结果显示夏季a值最高,夏季与春季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夏季与秋季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夏季面色以红色为特点;b值春季较高,春季与夏季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春季与冬季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春天面色偏青;冬季面色L值最低,冬季与秋季L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冬季面色较暗,面色偏于灰黑色。结论:证实面色随季节更替是存在一定规律变化的,且以客观测量和定量分析方法验证了中医学认为“人体面部色泽四季之间有一定变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中医面色诊信息采集与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中医面色诊的规范化采集环境和客观识别方法,实现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比较各种人造光源,建立面色诊采集环境和临床面色判读量表;采集典型面色样本,结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处理方法对面部颜色信息进行识别。结果:①研制了符合中医特点的以LED光源为照明光源的面色诊采集暗箱;②确定了符合中医理论的,临床专家认可的中医面部五色分类判读量表;③建立了面色诊颜色客观自动识别的方法,确定各类面色在色彩空间中的范围,初步研制中医面色识别分析系统。结论:该方法实现了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克服了传统中医望面色无客观量化标准和存在主观性的不足,增强了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提高了辨证诊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诊观察了489例战伤患者的受伤部位、面色、口唇、指甲、眼、舌质、脉象、声音、气味等,从中发现半数以上的伤员有一项或数项瘀证表现。部分病人给予活血化瘀治疗,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部分患者随着外伤的好转、愈合,瘀证的表现亦随之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辨证有意义的面象客观指标,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和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应用Smart TCM-I型中医生命信息分析系统检测129例支气管哮喘儿童患者面象参数,分析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的面色特征。结果:急性期组热哮证患儿以面色红患者多见,缓解期组患儿以面色黄患者多见,两组患者均以面色少光泽多见;哮喘患儿面色特征参数H 值、S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的H值和S值(P<0.05),V值在哮喘患儿中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哮喘儿童面色的H值和V值在缓解期明显高于发作期(P<0.05)。结论:面色特征参数可为哮喘患儿疾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邪实兼证面色参数与病理生化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中医面色检测仪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面色特征信息,同步收集其病史资料及病理生化指标。结果:慢性肾衰虚实兼证各面色参数与病理生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虚兼湿浊证面色参数中黑色比例与尿酸的相关系数为-0.158;虚兼湿热证面色指数与尿素氮的相关系数为-0.278。结论:慢性肾衰虚实兼证的面色参数与临床病理生化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中医临床病证面色变化可用现代医学语言来诠释。  相似文献   

10.
孙××,男,30岁,齐齐哈尔钢厂,工人,住院号:0254。患者于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因肉眼血尿入院。主诉两年前,亦即婚后五个月开始出现周期性无痛血尿,每月一次,大约二十三日左右,持续约三天,不伴任何不适感。查,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质淡  相似文献   

11.
玉屏风散 组成 防风30g,黄芪60g(蜜炙),白术60g。功效 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主治 玉屏风散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症见汗出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正> 问:面色淡白、面色无华、面色苍白与面色(白光)白之间有何区别?治疗原则各如何? 答:头为诸阳之会,以气血充足为顺。所问四症病机皆以虚为主,常见于久病、重病之后。面色淡白,指面色惨淡微青。多见于阳虚偏寒者。常伴畏寒肢冷,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甚则下肢浮肿。舌淡水滑有齿痕,脉虚或微细。治宜温阳为主,方如理中汤、真武汤等。而色无华,指面色暗淡神萎,神萎是主要的一面。因心主神明,其华在面,病机属  相似文献   

13.
<正> 邹某,女,64岁,1975年8月22日初诊.自诉外阴瘙痒已3个月,伴灼热感,无白带,外阴潮湿粘稠。曾用白矾水,淡盐汤等外洗数天无效。又注射朴尔敏,维丁胶性钙两周,亦无显效。由于瘙痒难忍,影响睡眠,故头昏无力,烦躁。诊见面色(白光)白。脉象细弱带滑,舌质淡红,  相似文献   

14.
一、消渴杨生,年当而立,患阳萎遗精、腰痛耳鸣,又染消渴,饮水日以升计,溲频量多,神颓形羸,面色无华,舌淡苔薄,六脉沉弱。投肾气丸,十剂而愈。继投景岳赞育丹三十余剂,阳萎遗精腰痛、耳鸣亦愈。阳萎遗精腰痛、耳鸣亦愈。  相似文献   

15.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个面色红润、“神彩奕奕”的健康外表,表明气血充盈、脏腑调和。而面色无华、苍老多皱是容颜衰老之征象,反映了人体内气血的衰减、五脏六腑的老化。驻颜与去皱是相通的,大多数驻颜之法均有去皱之功。而大多数去皱的方法亦有防止皱纹产生的驻颜效果。中医治疗苍老去皱驻颜的方法很多,内服以补益气血,活血悦泽之方。驻颜除皱的关键,在于使身体气血充实、精气旺盛,亦即健才能美、美依托于健。常用于驻颜除皱的食药有:莲子、牛乳、蜂蜜、核桃、杏仁、猪皮、芝麻、人参、枸杞子、桃花、玉竹、白芷、茯苓、龙眼、葡萄等,同时,不可…  相似文献   

16.
品牌犹如貌美如花的女性容颜,美丽总是由内而外的,如果不注重"养颜",随着年龄增长,肤色不够粉嫩,滋润;面色萎黄或苍白,口唇淡白;肌肤干燥等问题让女性离美丽越来越远。女性要想拥有娇美的容颜,甚至延缓衰老,关键秘诀在于养血和补肾,品牌亦如此,内养是关键。行内有句话这样说:贴牌如养猪,做品牌如养子。品牌培养是企业对其产品的品牌进行的栽培和养  相似文献   

17.
曲××,男,12岁。80年10月就诊.患自汗已四载有余,即使严冬,汗亦不减,稍有活动,则汗出如洗。睡眠时,枕巾常亦被汗水浸透。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诊见形体壮实,面色红润,苔薄白,唯脉弦缓无力,病属营卫失调,表虚不固。治宜调和营卫,拟桂枝汤加味:桂技20克白芍15克黄芪40克牡蛎50克甘草15克姜枣为引,服药七剂,自汗遂止。  相似文献   

18.
<正> 洪××,男,8岁,1982年4月14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系早产儿,自幼体质瘦弱。近两三月来小便频数,每日小便十余次,量少,无尿痛。夜间亦要小便四五次,并时有遗尿。发病以来,多次检查尿常规无异常。曾自用民间验方桑螵蛸治疗,其效不著。刻诊患儿形体较同龄儿瘦小,面色无华,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中医望诊观察病人,对疾病的诊断、治护可提供重要的依据。正如《丹溪心法》所言:“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结合临床,浅谈如下。1 视面色 观察面色可知气血之盛衰,因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面。如面色红赤,多为热证,饮食宜清凉;若面色萎黄多为脾虚,治宜益气健脾;若面色青者多为痛证,应舒肝气调情志,同时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及原因;若面色白者多属气虚、阳虚,患者多体弱,气短乏力,怕冷,要适寒暖,调饮食。2 观目窍 目为肝之窍,肝主情志。若目光炯炯,布满血丝,多为阳证,属肝火旺盛,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20.
<正>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行经期、量、色、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亦或绝经前后出现明显异常症状的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黄李平教授认为,月经病的辨治重在辨月经周期、量、色、质及伴随症状,重视对形体、面色的观察,多从虚、实、寒、热进行辨证。同时,黄教授主张从肝脾肾三脏进行论治,以肝为主,并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