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磷脂分子作为生命体的基本组成物质,既具有两亲性的分子结构,又具有生物同源性,因此,其自组装聚集体-脂质体在药物载体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的聚集体结构多样,不仅有球状的脂质体,还有管状结构(如微管)。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整理和归纳了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不同聚集体的机制,主要讲述了磷脂分子的两亲性结构、分子形态对形成不同自组装聚集体的影响,对于磷脂分子聚集体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能吸附在固 /液相界面形成多种类型的聚集体 ,聚集体的类型取决于固相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液相的 p H值和离子强度。这些聚集体能与药物发生共吸附 ,使原来不被吸附的药物吸附于硅 /水相界面。在药学研究中 ,固相多采用硅石 ,它可被应用到多种剂型中 ,如混悬剂、乳剂和片剂。本文采用了结构相似的 2 1 -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钠盐和 2 1 -琥珀酸泼尼松钠盐两种类固醇钠盐分子进行共吸附作用的研究 ,用以考察可电离药物分子在固 /液相界面上的共吸附作用。固相采用多孔亲水的分散型硅石 ,它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其等电点在2 .5左右。…  相似文献   

3.
药物非晶化是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溶出度的有效方法,但较差的稳定性限制了该类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因此,该研究旨在从分子聚集的角度,探索穿心莲内酯-氧化苦参碱(AP-OMT)共无定型体系的稳定性机制。首先,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AP-OMT共无定型物。其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组分间的相容性。最后,采用Gaussian 16软件计算AP-OMT共无定型物中由多个氢键模式组成的分子聚集体的键能与键距,并通过稳定性考察对其进行了验证。量子计算研究结果显示,二聚体4的相互作用能为负值(最小)且氢键键长最短,表明二聚体4是共无定型体系中最稳定的聚集体。稳定性研究表明,AP-OMT共无定型物在12个月内物理稳定性良好。该研究揭示了AP-OMT二元共无定型体系的稳定性机制,为该类药物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杯芳烃是第三代超分子大环主体,具有合成简单,易于功能化修饰,空腔大小可调控等优势,其与客体分子基于非共价键作用的结合具有改善疏水性药物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和刺激性等作用。分子组装的特性赋予了杯芳烃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不同形态纳米聚集体的能力,为药物传递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超分子大环的2种核心作用,即主客体络合和分子组装,对水溶性杯芳烃构筑的药物传递系统进行介绍,综述了近10年来该类药物传递系统在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靶向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组装多肽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力自组装成各种高度有序的纳米结构,表现出有别于单个小分子或小分子聚集体的独特性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综述介绍了自组装多肽的概念、设计原则、分析方法,重点对其在药物递送、生物医学检测、组织工程、疫苗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对壳聚糖聚集体形成的影响以及阿司匹林/壳聚糖聚集体对阿司匹林的释放性能。方法 选用浓度为0.25 mol/L和0.3 mol/L的柠檬酸溶解壳聚糖并绘制柠檬酸/壳聚糖/温度二元相图。利用阿司匹林与壳聚糖构筑聚集体并进行稳态扫描,测定其流变性质。选用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5 %和5.0 %的聚集体作为阿司匹林的药物载体进行体外释放,对释放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结果 稳态流变表明阿司匹林/壳聚糖聚集体有较强的假塑性。释放实验中,阿司匹林的释放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通过对空白样品对比,四组聚集体对阿司匹林均有缓释效果。结论 利用阿司匹林与柠檬酸溶解的壳聚糖构筑的聚集体对药物阿司匹林有着良好的缓释效果。其中柠檬酸浓度为0.3 mol/L,壳聚糖质量百分数为5.0 %的聚集体包载阿司匹林时,达到最大释放量的时间为10 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谷胱甘肽抑制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化及纤维细胞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在pH 2.0、37℃及90r·min-1震荡的条件下孵育胰岛素,采用硫黄素(ThT)荧光检测胰岛素形成淀粉样纤维的动力学曲线,8-苯胺-1-萘磺酸(ANS)荧光检测胰岛素分子聚集体表面疏水性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纤维形态,以淀粉样纤维诱导人红细胞的聚集为指标,评估谷胱甘肽对胰岛素纤维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胰岛素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孵育可形成淀粉样纤维,谷胱甘肽能够抑制胰岛素的淀粉样纤维化和降低形成的纤维聚集体的表面疏水性,并降低胰岛素纤维对细胞的损害作用。谷胱甘肽的这种作用与分子中的巯基相关。结论谷胱甘肽能够抑制胰岛素的淀粉样纤维化,改变胰岛素聚集体的表面特性,从而使聚集体的细胞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球晶造粒技术制备可直压乙基纤维素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进口、国产乙基纤维素(EC)及球晶技术自制EC聚集体对药物的适应性.方法 分别以阿司匹林含量为10%~90%与进口、国产乙基纤维素(EC)及自制EC聚集体混合后直接压片,测定混合物粉体学性质如休止角,流出速度,卡氏指数及压片后的片重差异、脆碎度、硬度,以考察聚集体对药物的稀释潜力.结果 与国产及进口乙基纤...  相似文献   

9.
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常用剂型。中药水煎液自组装聚集体(self-assembled aggregates in decoction,SADs)是指在煎煮过程中,中药活性成分受热运动剧烈,在氢键、π-π堆积、疏水相互作用、静电作用等分子作用力下自组装形成的颗粒、凝胶、纤维等聚集体。研究发现SADs普遍存在于中药水煎液中,并可发挥优于有效单体或其物理混合物的生物活性,从成分互作-相态结构角度为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新的思路,现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归纳近年相关研究,发现水煎液体系的多分散性、煎煮过程中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的不稳定性、聚集体自组装规律的未知性、产品物理化学稳定性、纯度与产率等问题在研究中值得关注,并提出解决思路和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SADs的综合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药物输送到所需部位是现代药物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最近,澳大利亚两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他们合成了所谓的“巨碗”分子,该分子可将多种药物分子转运到人体的特定部位。20世纪8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Atwood首次合成了具有天然转运分子功能的碗状分子。在前人研究的启发下,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合成了新的巨碗分子。  相似文献   

11.
李飞飞  万丹丹  严孝强 《北方药学》2015,(1):108-109,106
目的:研究MH-CMC形成的聚电解质聚集体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取冷冻干燥法制备聚电解质聚集体,电镜下观察形成复合物形态,在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缓释。结果:在电镜下观察复合物呈网状颗粒有粘连,得到MH-CMC聚集体的缓释曲线。结论:MH-CMC聚电解质聚集体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进程。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受体蛋白和药物相互作用是当前的热点课题。通过分别建立蛋白质和药物分子模型,并对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进而为发现并设计出更加理想、安全、有效的药物打下深厚的基础。分子模型建立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分子与分子间以什么方式对接、怎样对接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本文就当前分子对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了分子对接的方法和常用工具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3.
受体蛋白与药物分子对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进程。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受体蛋白和药物相互作用是当前的热点课题。通过分别建立蛋白质和药物分子模型,并对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进而为发现并设计出更加理想、安全、有效的药物打下深厚的基础。分子模型建立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分子与分子间以什么方式对接、怎样对接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本文就当前分子对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了分子对接的方法和常用工具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计算机模拟已经不能满足未来药物设计实验的需求。分子模拟作为传统计算机模拟的经典技术之一,可以构造分析复杂的分子模型,研究分子运动的动态过程,但模拟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准确度较低。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分子模拟技术的融合成为药物设计研究的新方法。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大数据筛选出对应的化合物进行分子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反馈给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学习,不断优化人工神经网络。联用人工智能与分子模拟技术,提高了药物设计研究的效率,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增加了模拟结果的可信度。该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应用人工智能和分子模拟技术进行药物设计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未来药物研发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向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AIDD)的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衡 《天津药学》2016,(5):60-63
本文阐明定量构动关系的概念,说明定量构动关系研究对于药物分子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概述了定量构动关系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药物定量构动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定量构动关系研究对于药物分子设计和药物研发的指导意义,并建议性地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药物设计包括药物分子设计和药物合成设计,它是新药研究的中心环节。药物分子设计是人工预建可与机体重要功能分子(蛋白质、核酸、酶、离子通道等)发生作用的化学物质的过程。近年来,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使药物设计趋于定向化和合理化。1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药物分子设计是依据生物化学、酶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针对这些基础研究中所揭示的药物作用靶位,再参考其内源性配体或天然底物的化学结构特征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1〕。基于配体与受体间相互作用原理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开发新药的新方法——计算机辅…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分子设计与工程化蛋白质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蛋白的分子设计与工程化已取得突破进展,基因工程药物已进入了第三代蛋白质治疗药物发展新阶段。文章重点介绍了蛋白质工程技术在优化蛋白质的疗效、稳定性、靶向性、特异性以及改善免疫原性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分子设计策略,并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介绍了新近研究成功的蛋白质工程药物类型。对近年来在蛋白质工程药物研究中,常采用的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如点突变技术、融合蛋白技术、DNA改组技术、分子定向进化技术和蛋白质分子展示技术也作了简要讨论,同时还展望了合理的分子设计与蛋白质工程药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国内分子蒸馏技术在天然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状况。方法依据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成果,讨论分子蒸馏在国内天然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工艺研究状况及设备研制水平。结果分子蒸馏在国内天然药物分离纯化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工艺研究及设备制造水平已逐渐趋向成熟。结论分子蒸馏作为液—液热敏分离及高提纯的专用技术,其在天然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前景非常看好。  相似文献   

19.
分子影像可在活体状态下对生物和生化过程进行无创研究。该技术包括分子探针和分子成像技术,可通过特异性探针或报告基因成像。运用分子影像技术可筛选侯选化合物,评价药物对肿瘤代谢、增殖、血管发生和凋亡的影响,评价药物对组织缺氧的影响。分子影像技术是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将大大加快药物研发进程。  相似文献   

20.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药理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特异性地针对肿瘤发生、发展、浸润与转移等环节的一种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分子靶向药物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与靶分子结合时呈高亲合力,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不良反应轻微。本文从药理学与临床角度出发,结合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代表性药物,就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做一浅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