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可被肾小球自由滤过,并几乎完全被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吸收。近年来研究表明,胱抑素C是一种评价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变的敏感的内源性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围生期妊娠妇女(孕母)及  相似文献   

2.
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内源性低分子量蛋白质,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均可产生,且产生速率恒定,不受性别、年龄、炎症反应、肿瘤、肌肉活动及饮食摄入等因素影响,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并降解.肾脏是清除Cys C的唯一器官,故血清Cys C浓度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GFR)决定[1].  相似文献   

3.
血清胱抑素C检测对新生儿肾功能评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临床研究和试验表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与传统的血肌酐及尿素测定相比是更好的是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标志物.本研究检测200例危重新生儿及109例非危重住院新生儿血清尿素、肌酐及Cys-C及尿微量蛋白,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ys-C及尿微量蛋白在评估新生儿肾功能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 C)浓度在评估病毒性脑炎患儿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9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病例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又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病例组分成肾功能正常组、代偿组、失代偿组和衰竭及终末期组。检测各组血清Cyst C、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结果:①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BUN、Cr及Cyst C均显著增高(P0.05),在其余各病例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Cyst C与BUN、Cr呈显著正相关,与GF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Cyst C是一种比BUN和Cr更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检测血清Cyst C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肾脏功能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严重后果不仅是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而且也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危险性,因此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临床医师常通过血肌酐、尿素氮等传统监测指标评估患儿肾功能,但传统的评估指标具有一定滞后性,目前国际上常用胱抑素C、血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评价儿童肾功能.由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肾小球滤过率不是恒定值,用化验指标很难准确估计儿童肾功能,因此需要与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公式相结合,才能准确评估肾脏损害程度,并为防止肾功能进展到终末期提供干预治疗最好的时机.该文对几种常用的儿童肾功能评估方法进行概述,以寻求出适用于我国儿童的肾功能评估方法及标准.  相似文献   

6.
蛋白尿是儿童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的重要标志;持续蛋白尿还将引起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损伤,使肾脏疾病持续进展,因此,蛋白尿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较大分子量的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只有少量小分子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绝大部分又在近曲小管被回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胱抑素C(Cys C)对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入选新生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HIE组51例.后者又分为轻度HIE组(27例)和中.重度HIE组(24例).测定患儿日龄3 d以内的血Cys C、血肌酐(SCr),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Cys-C及SCr 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同时分析不同截断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HIE组sCys C、SCr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中-重度HIE组升高程度较轻度HIE组更显著,P<0.01.(2)sCys C和SCr在轻度HIE组的异常率分别为33.3%和25.9%,P>0.05;在中-重度HIE组的异常率为75.0%和45.8%,sCys C在HIE组的异常率高于SCr,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sCys C的AUC为0.831,SCr的AUC为0.9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sCysC水平作为监测窒息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指标,敏感度及准确度近似于SCr;用sCysC和SCr联合检测对临床肾功能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糖尿病(GDM)血清中胱抑素C水平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北京军区总医院产科门诊妊娠中期(24~28周)诊断GDM的85例孕妇为GDM组,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71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1小时血糖(1h 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GDM患者I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血清胱抑素C(1.12±0.17)mg/L、FPG(5.79±0.64)mmol/L、2h PG(8.44±1.24)mmol/L、FINS(17.78±1.06)m U/L和HOMA-IR 4.63±0.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胱抑素C[(0.83±0.27)mg/L,P0.01]、FPG[(4.32±0.42)mmol/L,P0.01]、2h PG[(6.15±0.58)mmol/L,P0.01]、FINS[(12.28±0.76)m U/L,P0.01]和HOMA-IR(2.37±0.33),P0.01。GDM组1h PG(9.03±0.38)mmol/L和Hb Alc(5.03±0.38)%与对照组相比[1h PG(8.89±0.86)mmol/L,Hb Alc(4.97±0.54)%]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DM孕妇血清胱抑素C与HOMA-IR呈正相关(r=0.423,P0.05)。结论 GDM孕妇血清胱抑素C水平增高,胱抑素C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且与GDM患者IR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肾脏早期损伤的某些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有多项肾早期损伤的检测指标,多数基于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的改变.正常时分子质量小于50.0ku的血浆蛋白质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故肾小球滤过液中可含有少量蛋白质,但这些蛋白质绝大多数被肾小管重吸收,特别是滤过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几乎全部被吸收,只有极少量从尿中漏出.当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或肾小管损伤发生时,尿中蛋白质排出量增多.因此肾早期损伤指标可大致分为:肾小球损伤标志物,反映肾小球通透性改变,如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uTf)等;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反映肾小管损伤情况,如低分子质量蛋白(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LMWP)、尿酶,肾小管固有抗原如TH蛋白、刷状缘蛋白、肾基底膜抗原等.  相似文献   

10.
043 90 4 正常儿童 15 8例血清胱蛋白酶 C测定小儿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意义 /方明俊…∥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 0 0 4,2 3 (2 ) .-77~ 7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胱蛋白酶 C(Cys C)浓度。结果 :1岁以下小儿血清 Cys C浓度与血清肌酐 (Scr)呈正相关 (r=0 .44 ,P <0 .0 1) ,与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呈负相关。 1岁以上小儿血清 Cys C浓度与 Scr无相关。各组间差异性小 ,1岁以上小儿血清 Cys C浓度范围0 .72~ 1.48mg·L-1。表 1参 5 (张小冬 )0 43 90 5 改良横裁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中度小儿尿道下裂 /郭明奇∥中国基层医药…  相似文献   

11.
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及相关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细胞在肾小球滤过屏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的主要原因.足细胞裂孔膜在滤过屏障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本文就足细胞的结构、足细胞裂孔膜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存在不足。目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fin,cys-c)被认为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较理想的内源性指标。该文将简介Cys-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方法,重点对Cys-C在评价围生儿肾功能中的价值、不同年龄段婴儿Cys-C水平的差异、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足细胞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和肾功能的作用研究逐步深入.研究证实,足细胞是多种肾小球疾病免疫或非免疫损伤的靶标,多种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均特征性地表现为足细胞异常.足细胞损伤往往会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导致蛋白尿的产生.深入认识足细胞的生理功能及致损伤因素,对于临床有效防治肾小球损伤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肾脏早期损伤的某些检测指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前已有多项肾早期损伤的检测指标,多数基于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的改变。正常时分子质量小于50.0ku的血浆蛋白质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故肾小球滤过液中可含有少量蛋白质,但这些蛋白质绝大多数被肾小管重吸收,特别是滤过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几乎全部被吸收,只有极少量从尿中漏出。当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或肾小管损伤发生时,尿中蛋白质排出量增多。因此肾早期损伤指标可大致分为:肾小球损伤标志物,反映肾小球通透性改变,如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uTf)等;肾小管损伤标志  相似文献   

15.
1什么是nephrin?答:nephrin是1998年由著名的瑞典KarlTryggvason教授领导的实验室首先确定的一种位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的蛋白成分。1999年10月,Science杂志甚至在新闻焦点栏目以“肾滤器关键的首要成分”(firstcomponentfoundforkeykidneyfilter)为醒目标题,介绍了这一蛋白分子。Nephrin是肾小球滤过屏障中裂孔隔膜上第一个被确定的蛋白分子,其作用为防止蛋白质由尿液漏出,并因发现nephrin只在肾脏组织表达而得其名。2什么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答:…  相似文献   

16.
关于蛋白尿发生机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洁  管娜  杨霁云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2):763-764
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血液的超滤作用 ,在超滤过程中小分子物质可以滤过 ,而大分子物质 ,特别是分子较大的蛋白质基本不能滤过 ,即肾小球具有选择性滤过的特点。实现上述超滤作用主要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即肾小球滤过屏障。从结构上肾小球滤过屏障分为 3层 :由内向外依次为带窗孔的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 (GBM)以及位于上皮细胞足突之间的裂孔隔膜 (slitdiaphragm)。正常情况下 ,蛋白质可以自由通过内皮窗口 ,在GBM分子量 >2 0 0 0 0 0的蛋白质基本被阻止 ,而裂孔隔膜是滤过屏障中最主要的部位 ,可以阻止绝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胱抑素(Cys C)对围生期HIE新生儿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HIE新生儿47例为HIE组,按照HIE诊断标准又将其分为轻度HIE组(25例)和中重度HIE组(22例).选取无肾功能损害诱因及HIE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非HIE新生儿23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新生儿日龄3 d内的尿Cys C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等尿酶系列,并计算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应用Kolmogorov-Smimov法分析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HIE组尿Cys C、RBP及FENa%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中重度HIE组尿Cys C升高更加明显(Pa<0.05).β2-MG、NAG在对照组、轻度HIE组、中重度HIE组间呈逐渐上升,但除中重度HIE组β2-MG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外,其他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尿Cys C、RBP、β2-MG、NAG与FENa%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2,0.648,0.402,0.368 Pa<0.05).结论 尿Cys C可作为反映肾小管损伤的诊断指标之一,其诊断性能优于β2-MG,而与尿RBP相似.  相似文献   

18.
蛋白尿的主要发生机制是肾小球滤过增加和(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近年来,对肾小球滤过屏障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内皮细胞表层和足细胞下间隙成为肾小球滤过屏障新组分,发现越来越多的足细胞分子与蛋白尿关系密切,主导或者参与了肾小球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Cystatin C对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往常用于临床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方法很多,但其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该研究用Cystatin C对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行评价。方法:用速率散射法测定35例不同肾功能的病人血清Cystatin C,每例患者均测定99mTc-GFR、血清肌酐(Scr)、24 h肌酐清除率(Ccr),以99mTc-GFR作为检测GFR的标准,比较Cystatin C与99mTc-GFR的相关性,及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8例患者Cystatin C与Ccr、 Scr敏感性比较。结果:血清Cystatin C与99mTc-GFR呈显著性负相关,CC=-0.0326×GFR+4.343(r=-0.868),对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Cystatin C与24 h Ccr异常的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ystatin C与99mTc-GFR有良好的相关性,与24h Ccr有同样的敏感性,比肌酐更能够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但其具有无放射性,无需昂贵的技术设备,也无需准确留取24 h尿液等优点,适应患者更广泛,作为临床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更便捷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并不低,在缺氧缺血性损伤、感染、肾毒性药物的使用及泌尿道梗阻等情况下均可发生,其中我国以围生期窒息排在病因的首位.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泌尿道梗阻的发生率也在上升.对于AKI高危儿,儿童卫生保健系统应更加注重此类疾病的预防及筛查.在新生儿AKI人群中,由于血清肌酐及尿液受较多因素影响,波动较大或难以定量计算,使得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因此关于新生儿AKI早期标志物的研究有极大的临床意义,目前研究热点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胱抑素C.新生儿AKI的治疗应该注重解决原发疾病如缺氧缺血等,严重病例可考虑肾脏替代治疗,但病死率仍较高,主要与原发疾病严重度及并发症的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