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高血压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仪观察142例高血压(EH)患者24h动态血压,显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62例中,EH并发症者50例,占80.6%,无并发症者12例,占19.4%;在50例EH并发症且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中,脑卒中28例,占56.0%;在36例脑卒中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8例,占77.8%。提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较多见于高血压有并发症者,尤其是脑卒中者。  相似文献   

2.
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变异(HRV)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以期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21例,不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28例,选择年龄与患者可比的健康人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4hHRV时域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也比不伴左室肥厚患者进一步降低。PNN50昼夜节律明显减弱。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不伴左室肥厚组与左室肥厚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分别占各组总数的17.9%及47.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减弱可能与以上变化相关。高血压治疗应注意改善HRV,重视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3.
张湘  王秀敏 《高血压杂志》1998,6(4):278-280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和苯那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37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治疗前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与治疗后8周的复查作比较。结果入选病例中12例仍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消失者占25例。消失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等容舒张时间(IRT)显著高于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者,而舒张早期血流峰速比值(Ep/Ap)显著降低。治疗后25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13例恢复正常节律(52%),其IVST,PWT,LV-MI,Ap,IRT等指标显著下降,Ep/Ap显著上升。未逆转的12例中仅IVST下降。结论高血压伴LVH者约有67.6%患者有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这些患者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负荷值均上升,及存在较重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苯那普利治疗能有效地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和改善舒张能和使52%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安平  王凌 《山东医药》1999,39(19):27-27
为进一步证实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我们对血压昼夜节律正常与消失的两组高血压病患者的肾功能进行了检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B组30例,血压昼夜节律正常。EH按WHO1978年确定的标准诊断。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脑疾患,无肾脏病史,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受试者试验前均避免剧烈运动,试验前2周停服所有降压药。两组均行以下检查:①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两组患者均于8~9时配带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使用美国AcuutrakerⅡ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 34例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及高血压病Ⅰ期组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发现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高血压病Ⅰ期组明显升高。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增多。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应引起警惕与重视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52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昼夜节律,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而分组,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15例,LVH7例,占46.6%,血压昼夜节律正常37例,LVH8例,占21.6%。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室左室肥厚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而夜间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昼夜动态血压特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观察了 44 例非瓣膜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 H F)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 结果: C H F患者中有 81.8% 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这种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在有高血压史与无高血压史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在心功能级的 11 例中有 6 例(54.5% )发生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而心功能级和级的 33 例中则有 30 例(90.9% )。这表明相当一部分的 C H F患者有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且与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0例同血压病患者分为脑梗塞组和无脑梗塞组,测定其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29例,无脑梗塞组1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易发生脑梗塞。  相似文献   

9.
肾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应用24小时无创性全自动动态血压记录仪观察了67例受试对象,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RPHT)12例;肾血管性高血压(RvHT)Ⅱ例;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EHT)44例。结果表明,各组受试者的偶测血压均明显高于动态血压。RPHT和RVHT的昼夜节律均明显减弱,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值均明显小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下降率低于10%者的比率却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T的动态血压呈夜间下降、白昼上升的节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估氯沙坦(losartan)50~100 mg,每日1次,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24小时降压效果。 方法:轻、中度EH患者 33例,服用 2周安慰剂,坐位舒张压仍在 95~114 mmHg(1 mmHg=0.133 kPa)者予氯沙坦50 mg/d,服药 2周末血压下降未达有效标准者氯沙坦增加至 100 mg/d,氯沙坦治疗疗程共 6周。于服安慰剂末及治疗2、4、6周末测诊室血压,于服安慰剂末及治疗6周末应用ABPM。 结果;氯沙坦治疗6周,降压总有效率为87.5%;24小时各时点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不伴有心率及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值分别为52.9%和63.6%。能明显降低血尿酸(P<0.05)。除1例因头晕中途退出研究外,余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氯沙坦 50~100 mg,每日1次能平稳、有效地控制 EH患者 24小时血压,且患者总体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服厚(LVH)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然后分析二相关关系。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减弱的70例中LVH有41例,占58.8%,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50例均有LVH(100%)。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左室肥厚率显的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减弱的(P<0.01)。结论: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与左室肥厚呈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继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继发性高血压(SH)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80例SH24小时动态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配对的80例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比较。结果SH患24小时血压节律与EH患者不同,SH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夜间血压明显高于EH患者(P<001);SH患者夜间血压负荷在60%左右,而EH患者夜间血压负荷则在15%左右;SH患者与EH患者24小时血压曲线:白昼(6:00~22:00)曲线呈重叠、交叉状态,而夜间(22:00~6:00)曲线呈分离状态,EH夜间曲线段明显降低。SH组非杓型明显多于ET组(P<001)。SH患者夜间血压/日间血压的比值大于90%的例数明显多于EH患者。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夜间血压负荷在50%以上,呈非杓型,夜间血压/日间血压的比值大于90%,提示有SH可能,应作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孙刚  王峰 《高血压杂志》1997,5(3):215-2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高血压病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h血压并分析正常人组(52例)、高血压Ⅰ期(48例)、Ⅱ期(85例)、Ⅲ期(32例)患者白昼与夜间的血压变化。结果I~Ⅲ期患者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下降率分别为18%,15%;8%,7%;1%,2%;昼夜节律紊乱Ⅰ期6%,Ⅱ期36%,Ⅲ期84%。Ⅰ期夜间SBP下降率高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夜间血压下降率可以做为临床上高血压程度及靶器官受损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Losartan(商品名科素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例,用科素亚50mg/d,共4周。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血压测定。结果:科素亚治疗后各时点的血压及24h、日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血压负荷均下降,部分昼夜节律消失者恢复正常。结论:科素亚能在24h内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伴鼾症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动态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鼾症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动态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对95例高血压伴鼾症患者进行夜间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次日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EHL)组(51例)及单纯高血压(EH)组(44例),进行两组的一般状况及24小时动态血压各指标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行LSaO2、体重指数(BMI)、年龄(Age)与24小时动态血压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杓型组33例,占34.7%;非杓型组62例,占65.3%。EHL组24hSBP、24hHR、dSBP、dHR、nSBP、nHR、偶测SBP(cSBP)、偶测DBP(cDBP)与EH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低氧血症组中84.3%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EHL组与EH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高血压伴OSAS者血压增高的程度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夜间低氧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动态血压(ABP)与左心室肥厚(LVH)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62例高血压者(A组)的24hABP和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结果,并与48例正常人(B组)作对照。结果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38例,即夜间血压下降率〈10%)的高血压者其LVH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24例);前组Lown’s2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VR)显著高于后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临床上对血压昼夜节律〈10%的高血压患者,若伴有LVH时,要密切监测和控制VR的发生,以降低此类患者VR的猝死率。  相似文献   

17.
刘爱军 《山东医药》2008,48(46):52-53
56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行超声心动图及动态血压检测并与比索洛尔治疗后12周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6患者治疗后诊所血压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56例治疗后异常血压昼夜节律者中37例恢复正常昼夜节律(66.1%),其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未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的19例患者左室功能无改善。认为比索洛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北京医院统计的257例脑卒中病例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96例,占76.5%。高血压累及心脏、肾脏、视网膜和脑部器官,但出现症状后才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时病程往往已进入晚期。与多数西方国家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冠心病不同,在我国高血压的主要转归是脑卒中,脑卒中约为心肌梗死的5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比正常血压者高6倍。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在分析预测与高血压(EH)有关的心脏血管意外事件方面,无创伤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优于人工偶测血压[1,2],作者从年龄、24h平均血压的高低、高血压病程的长短和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4个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因素,分析比较其ABPM、二维超声心动图(ICG)参数及临床并发症。1.1 对象 130例为我院就诊EH患者,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33岁~75岁,平均55±12岁,其中男92例,女38例,并发脑血管意外(CVA)14例(脑梗死8例,脑溢血6例),冠心病(CA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原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 51例高原高血压患者及 2 5例正常人进行 2 4 h血压检测 ,分析两组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结果 高原高血压患者中 82 .4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少 ;其中高血压 2级为 6 9% ,高血压 3级为 96 % ;而正常人仅 8%血压昼夜节律减弱 ( P<0 .0 5)。结论 高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