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7—2008年福州市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和消灭脊灰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脊灰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于2007年12月5—6日和2008年1月5—6日在福州市全市范围内对所有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4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开展两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强化免疫资料逐级汇总上报。并采用随机原则进行现场快速评估。结果第1轮全市目标儿童应种数为261728名,实种240216人,接种率为91.8%。其中常住儿童197057人,接种率93.7%;流动儿童64671人,接种率85.9%。第2轮全市目标儿童应种数为279921人,实种256872人,接种率为91.8%;其中常住儿童为206172人,接种率93.3%;流动儿童为73749人,接种率87.4%。该工作结束后,省、市、区分别进行了快速评估,第1轮共调查目标儿童1081人,接种率93.4%;第2轮共调查目标儿童1471人,接种率91.0%。结论2轮强化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0.0%以上强化免疫的目标,但流动儿童接种率偏低。今后应继续加强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2年大连市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和消灭脊灰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辽宁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1/2012年度辽宁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于2012年1~3月,在大连市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轮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强化免疫资料逐级汇总上报,并采用随机原则进行现场快速评估。结果全市摸底登记应接种儿童数为465628人,实种儿童数为457350,接种率为98.22%。现场快速评估,共调查1261名目标儿童,第一轮实种儿童数为1255,调查接种率为99.52%,第二轮实种儿童数为1251,调查接种率为99.21%。结论两轮强化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的目标,为我市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流动儿童的强化免疫前免疫空白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住儿童,两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又明显低于常住儿童,因此继续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2012年四川省西部的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今后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按照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在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了3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进行了每轮服苗结束后接种率现场快速评估和脊灰疫苗接种后目标儿童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3轮脊灰强免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7.54%、97.77%和96.94%,均达到了95%以上的目标.共报告零剂次儿童15 583人,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在0~1岁组(51.71%),大于1岁年龄段儿童的零剂次比例明显下降.3轮快速评估接种率分别为99.53%、98.42%和97.96%.接种1个月后,0~14岁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97.70%.结论 该次强免活动疫苗接种率较高,接种效果较好,0~14岁儿童对脊髓灰质炎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但零剂次儿童的存在,提示常规免疫工作中有薄弱环节,免疫空白仍然存在.儿童完成全程免疫是保证免疫效果的基础,强化免疫只能是一种对常规免疫的补充,不能以强化免疫代替常规免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免疫规划仍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马俊峰  魏叶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741-1743
目的了解南通市开发区2005-2006年度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今后计划免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于2005年12月5、6日和2006年1月5、6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2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在每轮服苗结束后进行了现场快速评估。结果2轮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8.44%、98.57%,均达到95%以上的目标。通过零剂次儿童分析,发现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分布在〈1岁组儿童(96.08%),并且流动儿童中零剂次免疫儿童占全部零剂次免疫儿童的75.00%。现场快速评估调查外来居住〈3月龄的流动儿童接种率分别只有58.82%和43.75%,且现场快速评估接种率低于报告接种率。结论2轮强化免疫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消除脊髓灰质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懈的努力。零剂次儿童是强化免疫的重点。流动儿童接种率偏低,今后应继续加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聊城市2003/2004年度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情况,为提高接种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所属8个县(市、区)的城区及随机抽取的2个乡镇进行快速随机调查,分析570名2000年1月1日以来出生的儿童两轮脊灰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全市第1轮接种率为92.6%,第2轮接种率为91.2%;各县(市、区)第1轮接种率为75.7%~100.0%,第2轮为65.7%~100.0%。两轮的92人次未接种者中,72人次不知道要接种。[结论]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在90%以上,但部分县(市、区)的接种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稳固人群脊髓灰质炎 (脊灰 )免疫屏障 ,巩固业已取得的成果 ,根据山东省卫生厅的部署 ,泰安市在2 0 0 2 / 2 0 0 3年度继续对重点人群开展了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强化免疫活动。为评价本次强化免疫活动质量 ,先后对 2轮强化免疫活动进行了接种率评估。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泰安市 1998年 1月 1日至现场接种日出生的所有儿童 ,均在规定时间接种 2剂OPV ,第 1轮接种时间为 2 0 0 2年 12月 5~ 6日 ,第 2轮为 2 0 0 3年 1月 5~ 6日。1 2 接种率评估方法 ①快速评估 :每轮服苗结束后 ,在所辖 6县 (市、区 )分别调查 90名适龄儿童 ,…  相似文献   

7.
为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有效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根据湖北省卫生厅统一部署,襄阳市于2011年12月5日和2012年1月5日开展了两轮脊灰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各县(市、区)上报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数据,市级督导评估小组开展的快速评估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襄阳市统计局. 1.2 方法 利用强化免疫数据计算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的差值,现场进行强化免疫接种率调查.用EPI info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8.
为了巩固近几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工作的成果,实现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消灭脊灰目标,襄樊市按照全国、全省统一部署,于1996年12月5~6日和1997年1月5~6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轮强化免疫服苗活动。现将登记报告的强化免疫接种率作一评估。一、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湖北省96/97年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活动实施方案》,在对适龄儿童摸底登记的基础上,统一服苗,统计报表按要求逐级上报。2.强化免疫服苗对象:全市所有0~47个月龄即0~3岁的儿童,为本次强化免疫对象。3.评估方法:用登记的上报…  相似文献   

9.
拉毛才让  李荣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73-3173,3175
[目的]为了有效提高人群免疫水平,2000-2004年海南州对适龄儿童开展了4次8轮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法]按照卫生部《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日活动实施方法》进行。[结果]每轮报告接种率在96.54%-99.45%之间,抽查接种率在97%-100%之间;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在﹤1岁组,其他年龄组的零剂次儿童主要是流动人口;通过有效的监测,我州连续10年未发生脊灰病例。[结论]在牧业区做好常规免疫的同时,适时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特别要加强流动人口的接种,这是巩固无脊灰区的根本措施,且强化免疫是对常规免疫的补充,政府领导重视、人员到位、经费落实和增设合理有效的接种点,是开展强化免疫活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运城市于2000年3、4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轮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扫荡”式免疫活动,接种对象为1996年1月1日至现场接种日期间出生的儿童,两轮分别接种了286584人和290485人,其中接种“零”剂次免疫儿童分别为5570人和2726人,分别占应种人数的1.92%和0.93%。与1999/2000年强化免疫相比较,“扫荡”式免疫两轮服苗人数增幅均>15%,“扫荡”式免疫两轮报告接种率为98.65%和99.15%,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06%和98.48%,表明不同居住类型和不同服苗场所目标儿童接种率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