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家良  张长风  谢飞  叶永强  陈志远 《四川医学》2010,31(12):1808-1809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我科6年来临床收治的1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多量的Langerhans cell增生和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预后好,无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CT及X线在诊断中有重要诊断价值。手术能加速病变痊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笔者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16位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病变儿童,在病理检查取得支持后,给予6~12周吲哚美辛口服治疗,其中吲哚美辛口服前肿物全切12例,活检1例,3例多发者行部分切除。回顾性分析这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对吲哚美辛耐受良好,本组内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吲哚美辛对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治疗初步显示了较好效果,但未来需要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全身各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本科近1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颅骨8例,下颌骨2例,椎体及下肢5例,临床行病灶全切,随访6~12个月,1例多发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3个月出现新病灶,其余病例未见复发.结论 全身各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1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式及预后,并总结为嗜酸性肉芽肿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颅脑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女=2:1,年龄2~65 (13.5±5.2)岁。发生部位:额部9例,顶部6例,颞部5例,枕部1例。18例患者主诉为发现头皮下包块伴局部压痛为首发症状,2例患者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伴恶心呕吐。1例患者为体检发现。入院常规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胸部平片及四肢X线、心电图、头颅平片或CT检查。本组20例患者行扩大病灶切除术,1例多发颅骨病灶并有颅底侵犯行骨穿后转血液科继续治疗。进行诱导化疗治疗。所有20例病例经手术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至3年,2例在3年内出现其他部位再次出现发病,予以再次手术,1例广泛颅骨侵犯者经血液科治疗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目前对于单发病例主张扩大颅骨切除术。术中需要处理病变硬膜,对于多发及侵犯颅底的SEG者活检明确后可行放化疗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 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且病因不明的良性系统性疾病。常侵犯颅骨、肋骨及脊柱。有时也可侵犯脑及其他内脏器官。现就临床所遇8例经病理证实的单纯侵犯颅骨的嗜酸性肉芽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我院1例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上表现为溶骨性破坏;须与单纯性骨囊肿、囊状骨结核、骨髓炎等相鉴别;单发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结论: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单发的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以手术治疗为主,多发的考虑放疗。  相似文献   

7.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是一种溶骨性疾病,其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明确,常首发于颅骨的额、顶部,进展缓慢,可侵犯全身骨骼。本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我科从2006-09~2012-10共收治9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现对其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溶骨性疾病,在颅骨中以单发病灶最多见,近期我院收治1例多发性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 3a来我科收治的 4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随访。结果 :本组 4例诊断明确 ,经不同方法治疗 ,效果良好。结论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属良性病变 ,临床治疗效果好 ,但易复发。对于多发和病程长者 ,宜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艳秋  李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16-1318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以无痛性皮下肿块为首诊症状,均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例伴皮肤瘙痒,均行肿块切除病理确诊。结论正确和全面认识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肉芽肿,依据活检确诊,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糖皮质激素治疗、低剂量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椎嗜酸性肉芽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报告我院1例枢椎嗜酸性肉芽肿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颈椎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枢椎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上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并周围软组织包块,须与脊柱恶性肿瘤、骨囊肿、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等相鉴别;颈椎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结论 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嗜酸性肉芽肿以采用手术和放疗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嗜酸性肉芽肿放射治疗后复发的因素,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7~2006年间收治的32例嗜酸性肉芽肿患者,其中手术切除合并放射治疗12例,单纯放疗20例,通过对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的研究,分析影响嗜酸性肉芽肿放疗后复发的因素.结果:初次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22例,占68.75%;部分缓解5例,占15.63%;无变化4例,占12.5%;进展1例.截止到随访日期,32例患者中放射治疗后复发13例.放疗大于20 Gy的患者与小于20 Gy的患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和初治疗效是嗜酸性肉芽肿放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并未发现嗜酸性肉芽肿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放疗剂量的提高并不能更好的抑制复发,对于初次放疗的患者应尽量争取达到完全缓解.初治疗效是否影响嗜酸性肉芽肿的复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2月重庆市新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28例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1例行CT平扫,2例行MR平扫,5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均为单发病灶,发生于额骨20例,顶骨8例;病灶呈圆形或类椭圆形,边界清晰,病变直径0.5~3.5 cm。CT表现为颅骨的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部分病灶内可见残存的小骨片,病灶内并可见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形成,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MR表现为颅骨局限性的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不均匀,T2WI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充分结合CT及MR检查有助于提高对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嗜酸性肉芽肿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 X)的一种局限性型,我院曾见2例,均应用颅骨缺损区穿刺涂片法代替病理活检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现报告如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89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胃嗜酸性肉芽肿 32例 ,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 ,以腹痛为常见病史 ,术前仅有 2例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误诊率 93.7%。全组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 2 7例接受随访 ,均健在。结论 :该病诊断不易 ,对可疑病例进行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重要因素 ,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嗜酸性肉芽肿常出现硬膜浸润,彻底清除病灶及对硬膜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激素和抗肿瘤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本病对放射治疗较敏感,对多发病变广泛者,经活检证实后应进行放射治疗,一般用6~9Gy小剂量照射即可.病变较小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方华盛 《广西医学》2001,23(6):1364-1365
目的 :加深对骨嗜酸性肉芽肿X线表现的认识 ,提高对该病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 17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 ,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 :发生在颅骨、骨盆和长骨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光区 ,单发或多发 ,边缘有或无硬化 ,无骨膜反应等典型X线征象以及本组病例发生在脊柱、肋骨、腓骨各 1例不典型X线表现。结论 :X线平片检查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并强调必须与临床、病理结合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张英军  侯如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32-133,135
目的分析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0例患者中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39岁;临床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性肿块,以腮腺区最为多见(41.4%)。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增高。病理学上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并形成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极性存在,血管周围及滤泡问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行单纯手术治疗的3例患者中有2例复发。结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和病理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单纯手术容易复发,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表现。结果 9例共11个颅骨病灶,单发者6例,多发者3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在CT上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穿凿样、溶骨样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内见稍高密度软组织填充,3例可见硬化边;3例见"纽扣征"死骨;1例可见"双边征"。MRI T2WI多呈稍高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T1WI多呈等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无强化的低信号区。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EG)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对8年来收治的11例SEG病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其中有6例随访2~7年,未见复发,结论:SEG具有某些类似肿瘤样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为嗜酸性肉芽肿,其中有6例随访2~7年,未见复发,结论:SEG具有某些类似杀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