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好发因素及干预方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常见且较难治疗,探讨其好发因素及干预方法非常有意义。方法:对2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及113例未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治疗康复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好发因素可能为原发病治疗欠及时、疗程较短、未合并使用激素及有特殊伴随疾病等。结论:对原发病尽早并足够疗程的治疗及适量使用激素,同时积极控制伴随疾病应是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干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14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基本特征和诊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便于临床合理诊治。方法:对在皮肤科就诊的145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带状疱疹好发于中老年,好发部位为胸背、腰腹部。后遗神经痛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由于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生一般早于皮损出现的时间等因素,临床上初诊时容易被误诊。结论:为减少误诊,各科临床医生均应掌握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和疼痛特点;治疗上,对疼痛剧烈且无激素禁忌证的中老年患者早期注射得宝松可预防和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近3年来门诊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120例,就其前驱症状、皮疹分布、后遗神经痛及疗效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有前驱症状者明显高,出现三叉神经受累、血疱、大疱及后遗神经痛的几率增高。结论中老年人带状疱疹患者要早诊断,早治疗,对无激素禁忌证者,应早期适量使用激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治疗方法(C组)和传统治疗方法联合臭氧治疗(O组),1年后进行随访,记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例数。结果治疗7 d后,O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发现C组患者有16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只有4例发生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带状疱疹的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带状疱疹神经痛,还可以大大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蜡疗并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蜡疗并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探讨蜡疗并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熔点为56度的医用白色无水石蜡,使用蜡饼法,每次治疗时间30min,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然后采用超短波治疗法,每次治疗时间15min,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对1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3例中治愈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3%。结论蜡疗并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确切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楼美阳 《护理与康复》2008,7(4):273-274
目的总结自控镇痛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用自控镇痛泵持续给药,使用期间加强观察及护理。以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视觉模拟评分从治疗前的(8.35±0.52)分降至(1.30±0.28)分;睡眠质量大有改善,从治疗前的(3.70±0.42)分降至(1.52±0.23)分;镇痛效果总体满意度为非常满意29例、基本满意3例;自控镇痛过程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控镇痛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其干预用药和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皮肤科2002-08/2004-08收治的178例带状疱疹病例,资料来自归档病案及“军卫一号”计算机病案库,以及定期随访的完整资料。从临床角度进行总结分析。①应用皮质激素的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②应用前列腺素E1的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③两者同时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比较。④年龄、疼痛程度与其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7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分为强的松组、凯时组、联合用药组、普通组4组。①早期使用皮质激素组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9.3%。②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凯时注射液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6.5%。③两者合用组发病率为9.5%;而普通组高达35.7%。④患者的疼痛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178例患者中以皮疹消退1个月仍然有明显的神经痛为统计标准时发生后遗神经痛39例,占21.91%,其年龄均大于50岁。结论: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E1预防后遗神经痛均有很好的疗效,但皮质激素的应用存在潜在的风险,受到一定的限制。早期积极的控制神经根/节炎症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慧锋  秦智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574-3576
目的:通过对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分析,以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特点。方法:分析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5.1岁。好发于春秋季(66%),大部分有明确诱发因素。皮损分布多在三叉神经(63%)。寻常性皮损占89%。并发症有疱疹后遗神经痛占38%。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病情重,并发症多。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及联合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减轻神经痛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鲍远程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方法:运用龙胆泻肝汤结合西药对15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14d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龙胆泻肝汤结合西药对带状疱疹患者干预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可以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0.
刘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00-6701
目的探讨军校大学生带状疱疹发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0例患者的发病季节、诱发因素、临床类型、发病部位、误诊情况、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病季节以冬春季及秋冬季交界为最多,各种考试前发病患者明显增多,经过合理治疗,90例患者全部治愈,未留下后遗神经痛。结论军校的特殊性,容易误诊为外科等相关疾病。应加强非皮肤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带状疱疹误诊。  相似文献   

11.
孙岩 《新医学》2005,36(8):461-462
目的:探讨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涂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治疗组3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外涂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进行治疗,3周为1疗程,共1~2个疗程.对照组20例肌内注射维生素B12,口服吲哚美辛、维生素B1、维生素E并配合微波理疗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21例(68%),对照组治愈7例(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少.结论: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涂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神经痛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2011年7月,对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予以静脉点滴小剂量地塞米松配合甲氰咪胍,地塞米松逐步减量至停药,以及口服中药,疗程为14~17d。结果:痊愈11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出现带状疱疹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进行肾移植的7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术后发生带状疱疹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19例患者中37例发生带状疱疹,发生率为5.15%,发病距肾移植手术时间为0.5~60个月,平均(4.12±2.11)个月,发生带状疱疹患者中,有36例出现皮肤改变,且分布部位以四肢所占比例最高,为35.14%,其次为胸腹部及腰背部,分别占27.03%及18.92%。有17例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占其总数的45.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及进行激素冲击治疗为肾移植发生带状疱疹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肾移植发生带状疱疹以水痘状皮疹为主,且皮损部位主要为四肢及胸腹部,高龄及进行激素冲击治疗为肾移植发生带状疱疹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高龄及进行激素冲击治疗患者的观察,尤其注意观察其四肢及胸腹部皮肤是否发生破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miR-2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在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变化及对发生后遗神经痛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我院带状疱疹患者183例,其中122例作为训练组创建模型,另61例作为验证组评判模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均常规治疗。三组均检测血清miR-21、HIF-1α水平。分析训练组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因素及血清miR-21、HIF-1α水平对发生后遗神经痛的评估价值。结果 训练组治疗前、治疗1周血清miR-21、HI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训练组治疗1周血清miR-21、HIF-1α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P <0.05);血清miR-21、HIF-1α水平仍为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组评估发生后遗神经痛的AUC为0.876,验证组中评估发生后遗神经痛的AUC为0.869。结论 血清miR-21、HIF-1α在带状疱疹患者中呈高表达,经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且miR-21、HIF-1α水平升高为患者发生后遗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其干预用药和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皮肤科2002—08/2004—08收治的178例带状疱疹病例,资料来自归档病案及“军卫一号”计算机病案库,以及定期随访的完整资料。从临床角度进行总结分析。①应用皮质激素的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②应用前列腺素E1的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③两者同时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比较。④年龄、疼痛程度与其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7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分为强的松组、凯时组、联合用药组、普通组4组。①早期使用皮质激素组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9.3%。②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凯时注射液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6.5%。③两者合用组发病率为9.5%;而普通组高达35.7%。④患者的疼痛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178例患者中以皮疹消退1个月仍然有明显的神经痛为统计标准时发生后遗神经痛39例,占21.91%,其年龄均大于50岁。结论: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E1预防后遗神经痛均有很好的疗效,但皮质激素的应用存在潜在的风险,受到一定的限制。早期积极的控制神经根/节炎症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具有典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每日1支(>15 000AU);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 100mg联合维生素B12 500μg肌注.均为14d,疗程结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疼痛减轻、消失时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杨和平 《中国康复》2012,27(2):111-11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认知干预、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等心理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6.7%、96.7%与6.7%、70.0%,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六神丸配合湿敷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予以六神丸配合湿敷治疗。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情绪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神丸配合湿敷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对患者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的缓解与提高明显优于常规西医疗法,对患者情绪状态也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86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8例均痊愈,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减轻或消失平均时间为7.6d,皮肤水泡干燥结痂平均时间为6.2d。3例出现不良反应,使用阿昔洛韦发生全身关节疼痛2例,肾绞痛1例;使用α-干扰素发生不同程度寒战者5例。结论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症状重,病程长,并发症及后遗神经痛较多,对症治疗能减轻炎症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30例带状疱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以阿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为观察组,单纯使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在止疱、止痛、结痂、痊愈的时间及预防后遗神经痛上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阿昔洛韦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病程短,同时可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