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涛 《家庭中医药》2006,13(9):52-52
更年期,是指女性自然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这是女性从中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很多人都知道,如果调养不当,这些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头晕耳鸣、烦躁激动、面浮足肿等种种不适,这是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现在,40~65岁的妇女都会被列为“保护对象”。那么,更年期妇女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调理呢?我们认为,有两大“法宝”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由于性腺发生退行性改变,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平稳制约关系紊乱,进而导致一系列全身性的病理变化,临床以精神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为其主要表现。国际公认的更年期始于41岁,止于60岁,可长达20年之久,有1/3的妇女可出现严重的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笔者于2002年1月~2004年12月,以自拟五脏养阴汤治疗28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2亿更年期女性遭受到不同程度更年期困扰。因此,全面了解及重视更年期,进行更年期的咨询及保健,积极诊断和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成为迫切的问题。四五十岁的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会出现潮热、汗多、月经紊乱、心悸、烦躁易  相似文献   

4.
正常情况下,当女性在45—50岁左右步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和体内雌激素含量的下降,会直接影响到月经和排卵。所以,更年期妇女不仅表现有月经紊乱,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虽然有月经来潮却无排卵,但也有少数月经伴有排卵。更年期妇女并未完全丧失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在更年期女性中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近几年在临床诊治大量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血压逐步恢复正常,同时有效的保护了靶器管,更年期的症状也明显改善。近4年收治典型更年期高血压患者41例。按人选标准,年龄45—55岁,月经紊乱或绝经期后,血压超过140/90mmHg的单纯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经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妇女一般约在45~52岁之间,平均在48岁左右,月经停止前后的1~2年间,即更年期,出现的症侯叫更年期综合征。病因是由于肾气随年龄增加而渐衰,加之有的体质素弱、精神影响或其它因素,使某种或某些脏腑功能紊乱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7.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45~55岁),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症候群,其发病率高达70%左右。笔者从2000年10月至2003年4月用更年舒胶囊治疗4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白薇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玉兰鼢 《中医杂志》2006,47(10):737-737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围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丧失,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月经紊乱,潮热汗出,情志改变,失眠多梦,心慌胸闷,血压不稳等一系列植物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证候群。笔者以白薇为主治疗多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绝经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症状可见月经紊乱或经止,烘热出汗,头昏耳鸣,烦躁不安,心情忧郁,失眠心悸,神疲乏力等。本病多发生在女性45~55岁。中医学认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为女子“七七”肾气衰,天癸竭,阴精不足,心肝失养所致,  相似文献   

10.
吃桑葚告别“熊猫眼” 50岁左右的女性已进入更年期,由于脑垂体前叶功能一时亢进致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而易于激动或忧郁,眼睑容易出现黑色的晕圈。消除烦人的“熊猫眼”,首先要增加营养。  相似文献   

11.
王芳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0):686-686
笔者临床以丹栀逍遥散为主加减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取得较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共46例,年龄40—62岁,平均52.2岁;病程36天~11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或已经停经,症·见阵发烘热汗出、情绪容易激动、心烦少寐、精神恍惚或忧郁、喜悲伤欲哭、多疑多虑、乳胁胀痛等。  相似文献   

12.
更年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一个过渡阶段,妇女一般在45~55岁之间进入更年期。在这段时期内分泌功能失调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加上心理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月经紊乱,烘热汗出,心悸心慌,胸闷憋气,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13.
更年期综合征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病。笔者从1995年8月~2007年5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80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年龄45~56岁,病程6个月~3年。诊断依据:45岁以上女性,月经紊乱或自然停经半年以上,临床表现为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皮肤麻木刺痛、性欲低下、腰骨酸痛等。  相似文献   

14.
更年期是女性进入老年期必经的一个生理过程,此时部分女性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平衡失调,出现一系列症候群。我们从2000年以来共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口腔症候患者100例,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不少现代女性因事业、家庭的双重负荷,心理、生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才30多岁就开始出瑚更年期症状,如面部色斑、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疾病及骨质疏松症等等。究其原因,与内分泌紊乱以及盲目进补有关。  相似文献   

16.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侯群,称为更年期综合症,又称绝经前后诸症。其主要表现为面部烘热、潮热出汗、烦躁易怒、胸闷气短、眩晕、心悸等。重者精神症状明显,易激动、紧张、忧郁、好哭,还可见失眠、记忆减退、头痛、疲劳等;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血量允渐至停经。本病是妇女从性功能成熟到衰退的一个生理性转变时期,一般多在45~50岁之间。由于内分泌暂时性失调而出现一系列更年期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做好更年期家庭自我调护,控制情绪,解除闻负担,就可顺利渡过更年期,家庭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重复制动应激对雌性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重复应激对雌性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更年期动物卵巢功能的变化,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选用性成熟雌性大鼠每天制动应激 1次,连续 15 d,通过阴道涂片观察性周期变化,同时观察血浆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的变化.结果 重复应激可引起雌性大鼠卵巢功能紊乱或减退,性周期表现为延长或无生理规律或无性周期交替而持续处于间情一期;卵巢分泌雌二醇功能减退,分泌孕酮功能明显紊乱,性周期中各阶段血浆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和 /或生理周期失常或消失,孕酮水平显著升高和生理分泌模式失常,部分动物血浆孕酮水平向更年期动物变化.结论 应激可诱导卵巢功能紊乱和退化,此模型适用于防治女性卵巢功能紊乱和退化性疾病的药物药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脑健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直至消失,引起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一种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主要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因其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及不良反应,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对35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脑健皎囊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淡化更年期     
近年研究得知,女性更年期正在提前到来,各种症状的发生率也较以往为高,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女性大约从45岁开始,性腺功能走向衰退,至60岁左右,卵巢功能消失。在月经停止前数月至三年内的一段时期,医学上称更年期。更年期由于生理功能变化,部分女性会出现系列功能紊乱症状,即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症状个体差异很大。约有1/4的更  相似文献   

20.
更年期崩漏是指45~55岁之间的妇女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初以月经周期紊乱或经期延长为主证,继之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轻者经血淋漓日久不净,重者经血突下如注,或迁延十天半月,甚至数月未有尽时。由于久漏不止,可转化为崩,暴崩下血,气血耗损,必致成漏。所以,本病常崩与漏交替出现,且病势缠绵,危害了更年期妇女的身体健康和工作,造成了更年期妇女的严重思想负担。现将笔者对本证的认识和治疗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