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79-3680
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选择2011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30例,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于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控制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时间和死亡率。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明显改善肺部感染情况,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早期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肺部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肺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10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54例.实验纽伤后早期加行气管镜灌洗,其他治疗措施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结果:早期行气管灌洗后,患者SpO2明显升高;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6%),较对照组(79%)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肺部病变持续平均时间(4±2.5)d,对照组(12 ±3.6)d,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病变.并缩短肺部感染治愈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4例通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12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282例(96%)安全度过急性期。其中36例(12%)发生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理论的品管圈(QCC)活动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选择2018年1—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并评价试验组圈员活动后无形成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活动后圈员工作积极性、手法运用、个人能力、自我成长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予以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并可收获良好无形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采取气管切口、气道湿化、营养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一例因肺部感染出现死亡。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运用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可避免因出现肺部感染导致患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胃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拔管后切口闭合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64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是否保留原有胃管分成实验组(保留原有胃管)和对照组(不保留原有胃管),对两组患者气管套管拔出后切口闭合时间、肺部再次感染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切口闭合时间(2.26±1.94)d较对照组(3.83±3.82)d缩短(P<0.05);实验组肺部再次感染率(14.70%)少于对照组(40%,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选择在拔气管套管时保留原有胃管可使切口早期愈合,减少肺部再次感染。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包括及时实施充分吸痰、气道湿化、胸部体疗、口腔护理、消毒隔离、营养支持等措施。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并进一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373-4374
探讨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7月诊治的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75例作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其护理满意度是97.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其护理满意度是7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护理满意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神经外科7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分析,并定期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率高,78例中有62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达79.49%。其中45例发生在气管切开后3~10 d内,有2例直接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加强病房管理、湿化气道、充分吸痰、消毒隔离、准确使用抗生素等是防治肺部感染的关键,且加强气管切开术后3~10 d的护理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对41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周围环境、无菌操作、气道管理、痰培养及药敏的特点的综合管理。结果: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35例,死亡6例。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早期要进行严格呼吸道护理,是护理的关键,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在宿州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后转入神经外科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93例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9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过渡期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实施TCM。护理干预1周,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ICU率及焦虑、抑郁情况;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重返ICU、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23.43±1.00)d,短于对照组的(30.20±0.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P0.05)。结论实施TCM,有利于重症监护过渡期患者的救治,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体化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完全性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PDCA管理下结合患者损伤平面给予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效果、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ADL评分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观察组中颈髓、胸髓、腰髓损伤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分别为(36.78±9.41),(43.85±10.17),(52.26±7.52)d,对照组分别为(51.02±8.59),(59.53±11.43),(63.09 ±8.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5.61,5.34;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平均ADL评分为(60.59±15.64)分,高于对照组的(50.07 ±14.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结论 PDCA管理联合个体化训练可以有效恢复完全性SCI患者膀胱生理功能,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康复周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封闭式负压引流( VSD)治疗软组织爆炸伤创面护理质量标准,探讨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为客观评价VSD治疗爆炸伤创面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与检测工具。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临床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拟订护理质量标准;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定量分析各指标的权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采用VSD治疗软组织损伤创面感染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以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作为指引进行专科护理及质量评价,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日、抗生素使用天数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护理质量标准包括Ⅰ级指标5条、Ⅱ级指标40条;观察组患者住院日为(14.90±0.60)d、抗生素使用天数为(8.32±1.44)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8.90±1.30),(9.94±1.6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965,4.538;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分别为96.9%,98.5%,均高于对照组(83.6%,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7,4.35;P<0.05)。结论护理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对VSD治疗软组织爆炸伤护理质量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分析和护理方法,减少机械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重型颅脑外伤6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比较其机械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有年龄、住院天数、呼吸机应用天数、气管切开、休克患者、心肺基础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数字法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问题实施具体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口腔疼痛缓解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疼痛缓解时间为(2.06±0.55)d、口腔溃疡愈合(2.84±0.75)d,对照组为(2.75±0.76)d,(3.46±0.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4,2.17;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护理中,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全喉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全喉切除术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访视、术中配合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实施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即术前访视路径、手术日支持路径及术后回访路径为一体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况,比较两组手术开始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复苏时间、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前1d、麻醉前SAS评分分别为(46.37±4.78)分和(49.85±5.60)分,均低于对照组(50.75±5.82)分和(53.96±6.9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71,2.669;P〈0.01);术中出血量[(299.63±46.71)Hd比(340.65±59.68)ml]、麻醉复苏时间[(26.10±5.08)min比(34.50±6.75)min]、住院时间[(15.02±2.74)d比(19.76±3.62)d]和患者满意度[(4.53±0.46)分比(3.07±0.55)分]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138,3.021,6.055,11.800;P〈0.01)。结论全喉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使手术开始时间提前,麻醉复苏时间缩短,减少术中出血和麻醉复苏期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治疗效果,使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患者开展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并为该病的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小儿肺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康复、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湿哕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分别为(3.5±0.9),(3.9±1.1),(2.5±0.6)d,均优于对照组的(5.8±1.2),(6.3±1.4),(3.7±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97,5.084,7.321;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85,P〈0.05)。研究组发生恶心2例,皮疹3例,脓胸0例,胸膜炎0例,对照组发生恶心5例,皮疹5例,脓胸3例,胸膜炎2例,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3,P〈0.05)。研究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32,13,1例,对照组分别为15,19,12例,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869,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提高小儿肺炎的预后效果及家属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指示对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系统、动态、连续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5.2±2.1)d,对照组为(31.1±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14,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4700±105)元,对照组为(5030±14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0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98.96%,96%;对照组分别为9%,95.0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1,8.87,17.29;P<0.05或P<0.01)。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可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有效的优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置管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观察组置管引流时间(20.37±4.49)h,导尿管留置时间(3.67±3.07)h,术后住院时间(4.57±2.56)d,均低于对照组的(34.08±5.68)h,(25.89±2.64)h,(7.77±3.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96,34.71,4.35;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给予综合有效的优化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早日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多发性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PCNL)后留置肾造瘘管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接受PCNL并术后留置肾造瘘管的46例多发性肾结石患者作为干预组,患者接受系统性的护理干预;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另外46例接受PCNL并术后留置肾造瘘管的多发性肾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围术期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住院时间,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干预组发生肾造瘘管内出血1例,周围感染0例,造瘘管移位1例,引流不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发生肾造瘘管内出血3例,周围感染2例,造瘘管移位3例,引流不畅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9,P=0.036).干预组SAS评分、BI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4±1.1)分、(79.6±6.4)和(7.8±1.2)d,对照组分别为(3.8±1.7)分、(68.4±7.7)和(10.3±2.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82,6.741,9.473;P <0.05).干预组满意度为95.7% (44/46),对照组满意度为78.3% (36/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31,P=0.007).结论 多发性肾结石患者PCNL术后对肾造瘘管进行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获得患者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