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皮椎间盘激光减压术早期不良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术中测温及术后病理观察等方法,探索术中患者短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可行的解决方法。方法:用16只杂种犬模拟PLDD手术,用针式测温仪监测术中温度变化,术后定期处死动物,观察术后病理变化特点。结果:常规组犬术中可出现哀鸣、下肢抽搐等反应,术中椎间盘周围温度波动较大,最高温度达49.5℃,术后病理观察见穿刺侧椎间孔处软组织水肿、部分动物出现小片状坏死;椎间盘髓核内出现汽化腔,能量较高,汽化腔较大;抽吸组犬术中无明显不适,温度变化较小,术后病理变化较轻微。结论:常规方法 PLDD术中温度变化可导致组织的可逆性损伤。使用持续负压抽吸技术可很好地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皮激光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后CT,MR与病理对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MR对经皮激光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LDD)后椎间盘的监测作用。材料和方法:利用半导体激光对8只犬的16个椎间盘进行PLDD,总能量分别为300J(L3、4)、350J(L4、5),于术后4h(A组),7天(B组),14天(C组),30天(D组)做CT MR平扫及病理检查。结果:术后7天CT显示在椎间盘内和硬膜外的气体。MR横断面显示气腔和周围高信号:矢状面显示无信号的部分,残余髓核和受到高温度影响的周围结构。大体标本上中央是空腔,周围是碳化组织,组织学可见残留髓核变性。1个月后可观察到纤维组织增生。结论:MR不仅能了解PLDD术后的解剖结构,还能反映其病理变化,是评价PLDD的有效手段,CT检查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犬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常规SE序列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敏感程度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用液 氮冷冻法诱导犬产生ANFH,8只犬在术前和术后共8个时相点行常规SE序列MRI及X线平片检查,每个时相点处死1 只犬。用4只犬各时相点连续观察至40天处死。处死的犬其双侧股骨头作HE染色病理大切片观察。结果各时相点 X线平片表现无异常。常规SE序列MRI在缺血坏死开始后30天左右可显示ANFH的MRI改变,T1WI及T2WI均表现为 信号减低。病理检查显示,术后3天左右开始出现骨坏死,并逐渐加重,30天左右出现纤维肉芽组织增生。结论在低磁 场MRI,常规SE序列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后30天左右显示ANFH的MRI改变,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提示常规MRI虽然诊断ANFH敏感性高,但尚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兔采用自体骨、异体骨及组织工程骨移植进行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融合手术,比较分析 MRI、CT、X 线3种影像手段在早期骨移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在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腰椎横突间植骨并制备模型,依据填充的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组织工程骨材料;B组:自体移植骨材料;C组:异体移植骨材料.术后2、4、6周行骨密度检测,CT及MRI检测.结果:X线及CT显示术后6周用组织工程骨作为移植材料的骨密度值、横突间融合率明显高于自体骨及异体骨.MR 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能早期无创监测移植骨新骨形成的骨基质中原始微血管的形成过程,判断移植骨存活情况.结论:MRI、CT、X线联合应用能监测兔腰椎融合术后的移植骨修复过程.动态增强 MRI 对早期骨移植是否成功有很好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正常肝组织微波凝固后CT、MRI和组织病理学的动态变化及其内在联系. 材料与方法 20只兔剖腹后采用18G微波天线(芯线长1cm),40W,2min凝固左肝内侧叶.分别于术后1~2h、1、2、4、6周行CT、MRI检查,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增强CT、MR T1WI与组织学上所测凝固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即刻CT平扫为边界欠清楚的稍低密度区,无强化;MR T1WI、T2WI中央为低信号或无信号区,外周不均匀高信号区.1周后组织学上凝固区细胞结构丧失,细胞坏死,以后纤维组织逐渐长入其间形成分隔并取代坏死组织;CT上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MR T1WI病灶中央低、等信号,边缘高信号;T2WI中央高信号,边缘为不均匀高信号区,两者之间为低信号,1周以后边缘亦为低信号.1周后,凝固灶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增生,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区,呈环形强化.4~6周后肉芽组织机化,强化消失. 结论增强CT、MRI能准确反映组织微波凝固范围,MRI更有助于观察凝固性坏死的动态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犬脊髓栓塞缺血损伤与MRI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利用明胶海绵、碘油对犬胸7~9肋间动脉进行栓塞,以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12、24小时、3天用1.0T磁共振仪,脊柱表面线圈,SE序列对脊髓损伤部位进行矢状面、横断面扫描,并与病理运动、功能分级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明胶海绵组脊髓MRI无改变,MRI能显示灰质白质及周围结构;碘油组单侧、双侧损伤的节段呈长T1长T2改变,与病理改变及功能分级一致.结论MRI能早期反映脊髓栓塞缺血损害的病理变化,与术后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介入法犬股骨头坏死模型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介入方法建立犬股骨头坏死模型.方法 9只成年杂种犬全麻后,分别通过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插管,超选一侧股骨头供血动脉行平阳霉素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处理,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对侧股骨头作对照.模型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于栓塞术后2、4、6周处死.所有犬均于栓塞术前及术后每周行双侧髋关节MRI扫描,栓塞术前、术后即刻、处死前行双侧股骨头供血动脉DSA造影检查,最后一次造影结束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头标本送病理学观察.结果 9只犬均造模成功,术后所有栓塞动脉造影复查均未见再通.造模侧股骨头在术后2周出现早期病理学改变.术后4周MRI显示股骨头坏死异常信号,病理切片出现不同程度骨细胞及骨小梁坏死,术后6周病理切片可见坏死后增生及修复反应.结论 本法能成功制作出犬股骨头坏死模型,具有创伤小、造模方法简单、成模时间短、动物死亡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模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寒环境犬肢体爆炸伤后病理变化和感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寒环境下杂种犬肢体爆炸伤早期伤口病理变化特点,创伤区感染特征,为高寒区战伤早期救治的方案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高寒环境杂种犬肢体爆炸伤模型,犬雷管炸伤肢体后,分别于伤后即刻、4、6、8、12、24、48、72、96小时切取伤道深部软组织,行实验病理学分析其变化特点;伤道深部组织、外周静脉血细菌培养,并行伤道局部细菌定量检测,分析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 高寒环境杂种犬肢体爆炸伤后,24小时伤口组织炎性改变明显、感染,伤道组织培养有细菌生长,细菌数量为(3.7±0.16)×105cfu/g.结论 高寒环境高湿度条件下伤口感染期为伤后24小时,研究结果为早期救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动物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18只自然放养的健康山羊(雌雄、年龄不限)制成股骨头坏死模型。正常对照组为同体未手术侧股骨头。术后1、2、3、4、5、7、12周分别作MRI、X线、CT检查。在影像检查完毕后,立即取出双侧股骨头,用肉眼观察,对比外表后以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观察。结果:X线、CT检查7周以前均无阳性表现;12周X线检查3只仅1只见密度稍降低,而CT检查3只密度均较明显降低。MRI于1周检查9只中6只出现信号异常。3-12周所检查的山羊MRI信号均出现异常,12周以前所有检查均未见股骨头外形改变。病理变化是1-2周单纯骨髓局灶性溶解,骨小梁间出现不定形细胞碎片及肉芽组织形成,脂肪组织未或刚开始液化;3-7周骨髓继续坏死并 纤维组织增生,12周骨髓坏死停止并开始出现新骨。早期ANFH的3种影像学检查以MRI最敏感。结论:X线和CT在7周前不能反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变化,12周后因骨细胞大量坏死,脱钙才发现有轻微的骨密度降低和骨小梁结构紊乱等,故其敏感性差。早期ANFH的影像检查X线和CT的意义不大。MRI检查在1周开始即可检出异常信号改变,其敏感性较高。早期ANFH的影像 检查首选MR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肿抽吸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手术组(血肿抽吸术)和联合治疗组(微创血肿抽吸术+高压氧),每组10只。通过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干湿重量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病理变化情况,TUNEL法...  相似文献   

11.
胆管内照射支架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验犬胆管内照射支架置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比格犬36只,分成实验组27只和对照组9只。实验组按放置粒子剂量分为A、B和C亚组,每组9只。A组每颗粒子剂量为11.1 MBq,放置2颗;B组为22.2 MBq,放置2颗;C组为33.3 MBq,放置2颗。采用经皮胆囊穿刺胆总管支架置入法,手术前后定期复查血液生化指标,并于术后2、4、6个月,各组分别取实验犬各3只,摄肝区平片、CT扫描及ECT粒子显像等影像方法观察内照射支架。实验犬处死后取支架及周围组织标本,分别行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36只实验犬胆总管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术后复查血象和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变化。ECT复查未发现放射源泄漏。解剖实验犬未发现胆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6个月时实验组粒子附近胆管壁增厚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各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胆总管内径在观察期内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管腔逐渐变窄,6个月时各实验组管腔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实验组支架周围的肝脏、胰腺、门静脉及十二指肠与对照组肉眼、光镜所见基本一致。电镜下仅表现为胆管壁肌层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等。结论实验犬胆总管内照射支架置入术可行、安全,其对犬胆管及其周围的正常脏器组织造成损伤轻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场(0.35 T)MR在膝外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X线、4例同时行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的膝外伤患者行低场MR常规检查,常规自旋回波(SE)T1WI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矢状位及T2脂肪抑制序列矢状位及冠状位成像。结果骨挫伤28例,韧带损伤17例,半月板损伤13例,54例患者关节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腔积液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结论低场MR可诊断膝关节骨质、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周围软组织的单一及复合损伤,膝外伤后经X线或CT检查无明显异常,临床体检阳性、症状明显者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对全厚皮片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脊柱两侧3个术区建立全厚皮片移植模型.术区应用简易负压引流管,引流管分别在术后第2天、引流液无明显增加时和第7天拔除(即A1,A2,A3组).拔管时、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取材,取材位置在引流管的上方和远离引流管的周围.组织染色处理后,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拔管,皮片成活最好.新西兰大白兔8只,在大白兔脊柱两侧3个术区做全厚皮片移植,随机分别采用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简易负压引流和普通负压引流(即A,B,C组).观察皮片成活情况,于术后第2、3周计算皮片成活率,并在移植皮片上取材.对于负压引流组,拔管时间选择在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结果:负压引流可明显提高全厚皮片的成活率.皮片移植应用负压引流组(A组)的皮片成活率显著高于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组(B组)(P<0.05),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组(B组)的皮片成活率显著高于普通负压引流组(C组)(P<0.05).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引流管上方皮片在早期出现缺血改变.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拔除引流管,可以充分引流术区且不影响管上方皮片成活,如果拔除过早或过晚会阻碍皮片成活.结论:负压引流可以提高皮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静脉留置针在CT及MRI对比剂注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在CT,MRI对比剂注射中的应用并和常规头皮静脉针穿刺比较,以及观察拔针后两种按压方式对提高注射成功率和减少局部出血的效果。方法将502例运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的增强患者分成留置针和头皮静脉针两组,观察比较对比剂外渗情况。然后,再在头皮针组内随机选120例分两组在拔针后将棉签分别垂直和平行于血管走行按压在血管上(A法和B法),比较局部出血情况。结果留置针注射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0.57%)低于头皮静脉针组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3.6%);A,B两种按压方式局部出血的发生率相差13.3%。结论在CT,MRI增强造影运用留置针进行注射和拔针后棉签平行于血管走行按压可有效减少局部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瘤(esophageal leiomyoma,EL)在钡餐造影、CT及MRI检查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EL患者术前影像资料(36例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17例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2例行MRI检查),查找病灶,记录并分析病灶大小、形态、黏膜情况及密度、信号、瘤-空气界面等特征,并与胃镜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钡餐造影表现为新月形或分叶状充盈缺损,病变区黏膜皱襞拉宽、展平,无龛影及黏膜破坏。CT扫描对轴位最大短径大于0.7 cm病灶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轴位最大短径小于0.7 cm的病灶,CT检出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强化幅度低的结节或肿块,具有食管壁局限性受累、瘤-空气界面光滑、大肿块相应管腔多角状扩张等特点。MRI扫描病灶信号均匀,增强扫描轻度渐进性强化,对食管黏膜及食管周围脂肪可以较好地显示。结论钡餐造影检查对EL的敏感性高,但对病灶实际大小判断不如CT及MRI,且无法了解周围比邻关系;EL的CT及MRI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小病灶的敏感性不如X线钡餐检查,MRI对食管黏膜及食管周围脂肪的显示优于CT,但MRI样本量尚需更多病例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结果:囊性肾癌16例,囊壁不规则增厚12例,间隔不规则增厚8例,囊壁结节10例;囊性病变内出现异常软组织影6例,和/或囊性病变周围肾实质内出现异常软组织影4例;钙化2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增强8例,中度增强5例,轻度增强3例。结论:囊性肾癌的CT、MR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7.
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附10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提高对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的表现。结果 椎体呈溶骨性破坏 7例 ,囊性破坏 3例 ,椎间隙不同程度变窄或消失 ,部分椎弓及椎旁软组织受累。结论 椎体破坏与椎弓受累、椎间隙改变及椎旁软组织肿块不成比例 ,破坏区内可残存小骨碎片而无死骨存在等 ,可作为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8.
龚良庚  夏黎明  李连东  李治群  黄璐  庞颖  阮磊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46-1048
目的:探讨MRI对兔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心脏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25只日本长耳白兔,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常规手术组11只,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放置组14只.术后2~3个月分别行活体MRI检查和二次开胸手术,分别评估粘连程度,结果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MRI评估常规...  相似文献   

19.
腹腔内纱布团影像表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通过动物试验探讨遗留腹内的纱布团在B超、CT及MR影像检查中的表现及随滞留腹内时间改变的变化规律,找出特征性表现,提出诊断标准。方法 8只大白兔在无菌操作下剖腹手术,放入纱布团,于术后当日、1~7周分别行B超、CT及MRI的平扫与增强扫描,并与剖腹手术所见进行比较,同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遗留腹内的纱布团立即被大网膜及邻近肠管粘连包裹,自肠管与纱布团粘连处向四周逐渐扩展生成纤维结缔组织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