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胺碘酮,美西律,普罗帕酮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测定3组病人用药前及用药后一周或两周的QTd,QTcd及RR间期。结果:用药前3组的QTd,QTcd及RR间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美西律 ( 34例 )和胺碘酮 ( 2 7例 )分别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前后QT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方法 ,测定两组病人用药前及用药 2W后的QTd。结果 :①胺碘酮组用药后QT明显延长 ,但QTd反而降低 ( 4 3.8± 1 5 .1 )ms与 ( 33.8± 1 5 .9)ms,P <0 .0 5 ;美西律组用药前后QT及QTd无显著变化 (P >0 .0 5 )。②胺碘酮组与美西律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86.2 %和 83.1 %(P >0 .0 5 ) ;停药后一月内的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分别为 1 8.5 %和 5 0 % (P <0 .0 5 ) ,美西律组复发者较未复发者的QTd明显延长 ( 4 9.1± 1 4.9)ms与 ( 4 0± 1 2 .6)ms ,P<0 .0 1。结论 :QTd的降低可能是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属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由于其广谱、高效而为临床广泛使用 ,但随着副作用的不断发现 ,尤其是QT间期的明显延长而影响了胺碘酮的使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QT间期离散度 (QTinter naldispersion ,QTd)比QT间期更能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1]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前后QTd的变化了解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年 1月至 1996年 11月间门诊治疗的 5 7例患者 ,年龄 2 1~ 70 (5 4± 11)岁 ;其中男性 35例 ,年龄 2 1~ 70 (5…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心房纤颤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比较治疗组66例患者治疗前后QT间期、QTc间期、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并与正常成人对照组60例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QT及QTc间期均明显延长,而QTd、QTcd反而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相比,QTd及QTcd均明显增大(P<0.01)。结论胺碘酮可使心房纤颤患者QT及QTc间期延长,使QTd及QTcd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的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室性心律失常30例患者予胺碘酮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治疗前后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胺碘酮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90.0%,QTcd显著性下降(P<0.05),并未发现有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使QTd缩小,从而减少室速、室颤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变异程度,它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是预测心律失常发生及其危险性的可靠指标。本文的目的是探讨QTd与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胺碘酮在治疗心房纤颤(房颤)中对心肌复极的影响。方法测量了48例用胺碘酮转复与维持治疗房颤患者的QT问期与QT离散度,并与21例阵发性房颤和4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阵发性房颤组与健康组QT间期和QT离散度无差异(QT:405±44vs397±30,QTc:448±47vs424±26,QTD:29±17vs27±16,QTcD:28±19vs26±18,p>0.05),但与前两对照组比,胺碘酮明显延长QT间期并使QTD增大(QT:465±53vs405±44or397±30,QTc:499±54vs448±47or424±26,QTD:47±20vs29±17or27±16,QTcD:49±21vs28±19or26±18,P>0.01)。结论胺碘酮不仅延缓心肌复极,且使复极离散。  相似文献   

10.
张颖  郑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14):2273-2274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西律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稳心颗粒、胺碘酮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美西律治疗。对比两组QT离散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QT离散度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QT离散度(QTd)在正常人及高血压病患者的意义。方法:观察120例正常人和81例高血压病人的QTd及相关指标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正常人的QTd(39.94±12.13毫秒)小于高血压病组(44.05±16.66毫秒),结论:QTd是一项准确、无创评价心室复极状态的指标。高血压病病人的QTd的增大与心室负荷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2.
观察96例患者使用乙胺碘呋酮(AM)对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非器质性心脏病组(n=22)及无明显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低钾表现的器质性心脏病组(n=41),治疗前后QTc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明显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部份患者有低钾表现的器性心脏病组(n=33),治疗前后QTc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3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者,其QTcd均≥90ms。结果提示AM用于非器质性心脏病及无明显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低钾表现的器质性心脏病者,其QTcd无明显增加;用于有明显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及低钾表现的器质性心脏病者。QTcd明显增加;使用AM发生恶性律失常者主要见于QTcd明显增大者。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房颤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两种药物(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房颤的复律和维持窦律的疗效以及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连续在我院住院的患者按入院先后序列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0例)和普罗帕酮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维持治疗1年后,两药物对房颤的复律和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胺碘酮组观察(13.1±2.67)月,普罗帕酮组观察(13.1±2.58)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胺碘酮组转复窦律42例(84.00%),维持窦律36例(72.00%);普罗帕酮组转复窦律34例(70.83%),维持窦律26例(54.1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药物对心脏外器官的副作用轻微.普罗帕酮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且可致心功能减退.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都可用来治疗房颤和维持窦律,且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胺碘酮的疗效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和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应用普罗帕酮(32例)、胺碘酮(28例)和安慰剂(20例)治疗及预防复发,治疗不少于3个月。结果三组服药后48h内转复率分别为72.7%、42.1%、23.1%,普罗帕酮组显著高于胺碘酮组和安慰剂组(P〈0.05和P〈0.01);随访(21.6±8.0)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62.5%、71.4%、15.0%,两药物治疗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在随访期限〉12个月的病例中,胺碘酮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表明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远期疗效优于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8%和17.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严重毒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两药对治疗和预防PFA复发性均有较好疗效,且相对安全,胺碘酮的短期复律疗效低于普罗帕酮,但预防PAF复发的远期疗效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治疗中对心肌复极的影响。方法测量了65例用胺碘酮转复与维持治疗房颤患者的QT间期与QT离散度。结果胺碘酮明显延长QT间期并使QTD增大。结论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治疗中不仅延缓心肌复极,且使复极离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效果差异。方法 61例房扑及70例房颤患者各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治疗,转复为有效,未转复为无效。结果伊布利特对于房扑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76.92%vs.47.06%,P0.05),伊布利特对房颤的转复率亦明显高于普罗帕酮(66.67%vs.37.93%,P0.05);伊布利特对于房扑的转复率与胺碘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76.92%vs.27.78%,P0.05),但对于房颤的转复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无差别(66.67%vs.47.06%,P0.05);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无论对房颤还是对房扑的转复均无差别(P0.05)。因此,伊布利特转复房扑的成功率高于房颤。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既优于普罗帕酮又优于胺碘酮,对转复房颤仅优于普罗帕酮,其对房扑的转复成功率高于房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的疗效及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应用胺碘酮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有效率88.86%;与治疗前比较,QTd显著性缩小(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并使患者QTd缩小,从而预防室颤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93例AMI病人进行了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测定,并与8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1)AMI患者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均大于对照组(P<0.001)。(2)单部位MI患者入院时的QTD无明显差异,但第4周时多部位MI患者的QTD明显大于单部位MI患者(P<0.005)。(3)AMI合并心衰、室速或室颤者QTD均明显大于无合并症者(P<0.05或P<0.01)。结论:AMI患者QTD明显延长,提示心肌复极存在明显不均匀性和心电不稳定性,对预测心脏病发作和猝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预激综合征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 ,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体。其解剖学基础是在房室特殊传导的组织之外还有一些普通心肌细胞组成的肌束。连接心房与心室之间者称为房室旁路通道[1] 。 2 0 0 4年 1月 2 9日我院救治一名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房颤患者 ,因病例少见 ,现将其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5 5岁于 2 0 0 4年 1月 2 9日 14 :0 0出现心慌、胸闷、无昏厥、抽搐 ,急送我院行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收住我科。查体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律绝对不齐、心率 15 0次 /min、血压 18.…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对P波离散度和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冠状动脉的慢血流现象对P波离散度(Pd)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因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管径狭窄的患者,根据血流情况分为慢血流组(n=31)和正常血流组(n=40)。对两组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监测,比较Pd与QTd的变化。结果:慢血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比较,Pd显著延长(45±9msvs35±11ms,P<0.05),QTd明显延长(56±15msvs39±13ms,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慢血流影响心肌灌注,使心肌电活动的非均质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