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阐明秋水仙碱治疗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在秋水仙碱治疗前后肝脏Ⅰ、Ⅲ、Ⅵ型胶原蛋白的分布及含量(半定量)变化。结果秋水仙碱治疗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肝内Ⅰ型胶原蛋白无显著变化,而肝内Ⅲ型和Ⅵ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均明显减弱;对胶原含量半定量分级亦显示两组Ⅰ型胶原含量无差异(χ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碱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Ⅰ,Ⅲ,Ⅵ型胶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秋水仙碱因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在秋水仙碱治疗前后肝脏Ⅰ、Ⅲ、Ⅵ型胶原蛋白的分布及含量(半定量)变化。结果 秋水仙碱治疗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肝内Ⅰ型胶原蛋白无显著变化,而肝内Ⅲ型和Ⅵ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均明显减弱。对胶原含量半定量分级亦显示两组Ⅰ型胶而肝内Ⅲ型和Ⅵ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均明显减弱;对胶原含量半定量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吡喹酮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TGF—β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 制备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吡喹酮治疗前后肝脏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定量表达的变化。结果 吡喹酮治疗组与感染组比较,TGF—β1,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可降低其肝脏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汉防己甲素治疗前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并与未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结果汉防己甲素治疗组肝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明显下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汉防己甲素可降低血吸虫病小鼠肝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格列酮抗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PARy配体罗格列酮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罗格列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治疗组小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明显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吡喹酮治疗组。结论 PPARy配体罗格列酮有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能明显减少肝脏Ⅰ、Ⅲ型胶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喹酮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喹酮组。模型组、吡喹酮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吡喹酮组于感染8周后灌胃吡喹酮治疗2次。16周末测小鼠血清中ALT、AST;观察小鼠肝脏形态,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病理组织变化,测定虫卵肉芽肿面积;免疫组化测定肝脏Ⅰ和Ⅲ型胶原表达。结果吡喹酮治疗可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改善肝组织形态结构,降低肝脏Ⅰ和Ⅲ型胶原表达及虫卵肉芽肿面积。结论吡喹酮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婴儿双歧杆菌与秋水仙碱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婴儿双歧杆菌组和秋水仙碱组,正常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婴儿双歧杆菌组和秋水仙碱组静脉注射12.5 mg/kg刀豆蛋白溶液,1次/周,每日给予正常组和模型组蒸馏水灌胃给药,婴儿双歧杆菌组给予0.5 g/kg婴儿双歧杆菌溶液灌胃给药,秋水仙碱组给予0.75g/kg秋水仙碱溶液灌胃给药,持续7周后,检测小鼠肝脏重量指数,小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LB)、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的浓度,小鼠肝脏组织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质蛋白金属酶-1(MMP-1)、MMP-2、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的浓度。结果婴儿双歧杆菌与秋水仙碱均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小鼠的肝脏重量指数(P0.05),改善肝纤维化小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P0.05),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HA、PCⅢ浓度(P0.05),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ColⅠ、ColⅢ、MMP-2、MMP-9、TIMP-1浓度(P0.05),提高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MMP-1浓度(P0.05),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TNF-α、IL-6浓度(P0.05),升高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IL-10浓度(P0.05)。结论婴儿双歧杆菌与秋水仙碱均具有明确的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均可应用于治疗小鼠肝脏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实验性肝纤维化时MMP-1、TIMP-1的表达与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制备了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运用定量RT-PCR检测肝脏内MMP-1、TIMP-1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运用相关理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在肝纤维化发生时,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MMP-1的表达在肝纤维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与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变化之间也未见有相关性;TIMP-1的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时显著增高,与Ⅰ、Ⅲ型胶原的变化也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肝纤维化发生时MMP-1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而TIMP-1的表达显著增高,且与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增高呈显著相关,提示TIMP-1的表达增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PTX)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 方法  4 0只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 4组 ,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组 5 0 0mg/ (kg· d)治疗 2 d,高剂量 PTX组 36 0 mg/ (kg· d)治疗 8wk,低剂量 PTX组 180 mg/ (kg· d)治疗 8wk。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观察不同剂量 PTX治疗前后肝脏 TGF-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  PTX对 TGF- 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与治疗剂量有关 ,高剂量 PTX组 TGF- β1和 、 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而低剂量 PTX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高剂量 PTX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可显著降低其肝脏 TGF-β1和 、 型胶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清Ⅵ型胶原在评估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程度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和59例经秋水仙碱或安慰剂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Ⅵ型胶原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同时对小鼠肝脏病理改变及患者肝脏B超和各临床指标作了观测。结果小鼠血清Ⅵ型胶原水平在感染后进行性升高,并与肝脏病理变化基本一致;患者血清Ⅵ型胶原较正常人也有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有所下降,而对照组则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Ⅵ型胶原可能是监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进展及药物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PTX)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 方法  4 0只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 4组 ,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组 5 0 0mg/ (kg· d)治疗 2 d,高剂量 PTX组 36 0 mg/ (kg· d)治疗 8wk,低剂量 PTX组 180 mg/ (kg· d)治疗 8wk。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观察不同剂量 PTX治疗前后肝脏 TGF-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  PTX对 TGF- 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与治疗剂量有关 ,高剂量 PTX组 TGF- β1和 、 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而低剂量 PTX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高剂量 PTX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可显著降低其肝脏 TGF-β1和 、 型胶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应用清肝化瘀口服液治疗小剂量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并与正常对照组、CCl_4模型组、自然恢复组、秋水仙碱治疗组对照。对各组肝脏Ⅰ、Ⅲ、Ⅳ、Ⅴ型胶原及结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并用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清肝化瘀口服液可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抑制Ⅰ、Ⅲ、Ⅳ、Ⅴ型胶原及结蛋白在肝内的沉积,并可使已形成的胶原重新溶解和吸收,使肝纤维化逆转,效果优于秋水仙碱(P<0.01);同时,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可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恢复。表明清肝化瘀口服液对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时肝脏Ⅵ型前胶原m RNA表达和胶原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Northern核酸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小鼠感染后8 wk 时,肝内α1(Ⅵ)前胶原m 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10 w k时,其表达值达高峰,12~16 w k,略有下降,但直至20 wk 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肝内Ⅵ型胶原在感染后8 wk 时出现于中央静脉周围和肝窦壁,10 w k 时,在肝组织内继续增多,12 w k 时虫卵肉芽肿内明显着色,16 w k 时,其含量达高峰,20 wk 时,广泛分布于汇管区、虫卵肉芽肿内及其周围,并形成致密的网络间隔。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脏α1(Ⅵ)前胶原m RNA 表达和胶原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表明Ⅵ型胶原的检测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评估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肝煎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00mL@L-1四氯化碳(CCl4)sc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将80只(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秋水仙碱组(C组)和益肝煎剂组(D组)各20只.后两组于造模的同时开始给药,观察10 wk.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Picric acid-Sirius red)染色显示Ⅰ,Ⅲ型胶原.偏振光显微镜下区分Ⅰ,Ⅲ型胶原.用半定量评分方法判断细胞变性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益肝煎剂组大鼠肝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脂肪变性积分分别为2.00±1.36和3.17±0.75(P<0.01);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少于模型组,纤维化程度积分分别为1.32±0.57和2.33±0.82(P<0.01).结论益肝煎剂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时肝脏Ⅵ型前胶原m RNA表达和胶原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Northern核酸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小鼠感染后8 wk 时,肝内α1(Ⅵ)前胶原m 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10 w k时,其表达值达高峰,12~16 w k,略有下降,但直至20 wk 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肝内Ⅵ型胶原在感染后8 wk 时出现于中央静脉周围和肝窦壁,10 w k 时,在肝组织内继续增多,12 w k 时虫卵肉芽肿内明显着色,16 w k 时,其含量达高峰,20 wk 时,广泛分布于汇管区、虫卵肉芽肿内及其周围,并形成致密的网络间隔。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脏α1(Ⅵ)前胶原m RNA 表达和胶原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表明Ⅵ型胶原的检测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评估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琪  田字彬  张翠萍 《山东医药》2006,46(22):24-25
40%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应用不同剂量中药小柴胡汤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胶原Ⅰ型及纤维连接蛋白,运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肝脏内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mRNA的表达。结果肝纤维化发生时,肝脏胶原含量显著增加,TIMP-1mRNA显著增高(P〈0.01);小柴胡汤治疗组肝脏胶原含量及TIMP-1mRNA显著降低(P〈0.01);同期不同剂量小柴胡汤治疗组之间肝脏胶原含量及TIMP-1mRNA无明显差异。认为肝纤维化发生时,胶原Ⅰ型及纤维连接蛋白含量显著增高,TIMP-1mRNA的表达亦显著增高。小柴胡汤能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在肝纤维化早期可下调TIMP-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秋水仙碱对纤维化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讨秋水仙碱对肝纤维化有无逆转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制备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给予秋水仙碱治疗;通过RT-PCR检测MMP-1、TIMP-1的表达,并作Ⅰ、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以及Masson胶原染色.结果 发现秋水仙碱对肝纤维化大鼠MMP-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以抑制TIMP-1的表达(P<0.05),促进Ⅰ、Ⅲ型胶原的降解(P<0.05);然而在病理形态学的观察中,未发现秋水仙碱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之间存在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纤维化肝脏TIMP-1的表达,从而增强间质胶原酶的活性,促进Ⅰ、Ⅲ型胶原的降解,产生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赵建玲  张凡  唐宏伟 《山东医药》2008,48(14):34-35
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结合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并分析复方中药制剂治疗对日本血吸虫鼠肝内Ⅰ、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结果:感染组鼠肝内Ⅰ、Ⅲ型胶原及TGF—β1。均主要分布在虫卵肉芽肿内,呈密集片状着色。经中药治疗后着色均明显减少;治疗组Ⅰ、Ⅲ型胶原及TGF-β。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感染组。提示中药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实验性肝纤维化时MMP-1、TIMP-1的表达与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制备了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运用定量RT-PCR检测肝脏内MMP-1、TIMP-1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运用相关理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在肝纤维化发生时,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MMP-1的表达在肝纤维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与Ⅰ、Ⅲ型胶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2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双环醇60 mg/kg.d、120 mgkg.d治疗8周,实验对照组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作任何治疗,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c-fos 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病理损伤减轻,c-fos mRNA、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而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双环醇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无明显治疗效果。结论双环醇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双环醇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即早基因表达、减少TGF-β1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