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肾移植中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的监测价值。方法;采用ACUSON128×0-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移植肾进行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移植肾在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其声像图有特征性改变,四级动脉血流指数高于正常功能的肾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的监测及愈合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监测移植肾转归中的作用价值。对5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71次,测出移植肾形态、大小变化和肾内血流情况,以及肾内各级血管博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显示:正常组PI1.03±0.26,RI0.64±0.02;排斥组PI1.60±0.28,RI0.74±0.05。排斥组PI和R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0.01)。说明该监测法对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对于检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移植肾正常组(26例)、急性排斥组(6例),并与超声引导下肾组织穿刺病理活检进行对比。结果6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动脉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高于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组肾脏的长径及肾皮质厚度明显大于移植肾正常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能量图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及其术后并发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0例次在我院移植肾患者进行检查,并进行了规律随访。结果:正常组150例次,排斥组100例次,排斥组皮髓质界限模糊或消失,皮质血管树明显减少,肾叶间动脉和弓状动脉显示不清或消失,PI和RI明显升高;排斥组发生肾动脉狭窄10例,恶性肿瘤7例。结论:彩超可提供移植肾形态、内部结构及其血流分布等方面信息,能够有效地监测移植肾患者的临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对肾移植排斥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EDI)监测移植肾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观察主肾动脉 ,弓形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 移植肾排斥组与正常组在肾形态和肾内血流参数有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检查对移植肾排斥及并发症能明确诊断 ,对观察病情的发展和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流阻力数据分析在肾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96例肾移植术后3d-52mo内行彩超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参照生化检查对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及阻力指数(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彩色多普勒移植肾弓形动脉的阻力指数RI0.51-0.60为正常移植肾,〉0.75为移植肾急性肾排斥为标准,早期肾排斥正确诊断率可达8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早期肾排斥并监测其功能恢复,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可提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宝山  傅耀文  周洪澜  王伟刚  王钢 《吉林医学》2009,30(17):1953-195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结构、测量移植肾经线、计算移植肾体积、监测血流灌注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移植肾彩超检查209例次,未发生排异反应者,移植肾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为轮廓清晰规则,包膜完整光滑,皮质回声均匀,肾皮质与髓质界限清晰,血流信号丰富,移植肾主动脉阻力指数(RI)0.65±0.06,搏动指数(PI)1.52±0.48。发生急性排异反应者,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可见移植肾形态饱满,肾皮质与髓质界限清晰,肾椎体增大,肾内血流信号欠丰富,皮质边缘血流信号减少,移植肾主动脉阻力指数RI0.81±0.09,搏动指数PI2.50±1.10。急性排异组移植肾宽径、体积、肾主动脉RI、PI均升高,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及时地监测移植肾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监测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首选方法,为急性排异反应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曾碧丹  邱少东  熊丽金 《广东医学》2006,27(8):1183-118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3例肾移植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移植肾二维超声图像、彩色血流图、及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Vp)等参数特点,将其分为基本正常组和早期急性排斥组(EAR)进行比较。结果①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组二维超声图像无明显改变,与基本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②EAR组彩色血流分布面积减少,肾动脉血流速度加快且PI、RI增高,与基本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移植肾极早期急性排斥,可早于临床观察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彩色超声波监测移植肾血流的临床价值。方法:C地81例移植肾患进行二维超声(2DE)、彩色多普勒(CD-FI)、脉冲多普勒(CW)监测及测量移植肾大小、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并计算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每分血流量(Q)。结果:移植肾排斥与功能正常移植肾血流比较,排斥组各组肾动脉血流速度下降18%-30%,每分钟血流量下降16%-40%,PI、RI则增加。结论:彩色超声波是诊断  相似文献   

10.
超声检查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75例,急性排斥反应2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8例),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移植肾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在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其声像图有特征性改变,72.7%(16/22)病例移植肾呈球形增大(148.8±30.6 mm3),72.7%(16/22)病例肾实质呈现回声减低、肾锥体增大、皮髓质界线不清、肾窦回声紊乱及减少等改变;急性排斥反应组均有肾皮质部RI升高(0.67±0.18),50%病例主肾动脉血流速度加快(50.77±10.07)cm•s-1,并且这些特征性影像改变在亚临床型急性排斥反应时即可检测到,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地为临床提供急性排斥反应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可以作为动态监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移植肾排斥反应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30例肾移植术后临床拟诊排异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发现移植肾在发生急、慢性排斥时血流速度 Vmax(收缩期峰值 )明显下降 ,而 RI(阻力指数 )则有显著升高 ,肾体积在急性排斥时增大 ,慢性排斥时缩小。结论 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的改变对移植肾排斥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治疗效果观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动态检测,观察抗排斥药甲基强的松龙(MP)、ATC(或OKT3)在不同治疗阶段移植肾血流的变化,并判断其治疗效果。根据甲基强的松龙(MP)和ATG(或OKT3)的治疗过程和治愈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治愈;B组:MP治疗无效;C组:ATG(或OKT3)治疗无效。结果叶间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RI值,在A组、B组及C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急性排斥时,RI值越高,抗排斥治疗的效果越差;在不同效果的抗排斥治疗过程中,阻力指数改变呈现不同曲线形态。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可反映移植肾抗急性排斥治疗的肾血流变化,简便而实用,故它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观察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5例肾移植患者术后1周内、1个月内及12个月内、1年以后每年至少1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和肾穿刺活检结果,进行移植肾术后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结果移植肾术后并发症包括移植肾急性排异、急性肾小管坏死、移植肾动脉栓塞、移植肾输尿管吻合口处狭窄、移植肾肾周血肿、移植肾动脉吻合口狭窄、移植肾结石、移植肾慢性排异、移植肾肾门恶性淋巴瘤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对移植肾术后并发症有特异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很好地对移植肾术后肾功能和结构进行监测,对移植肾术后各阶段的并发症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共有10例移植后的重症肺炎患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并监测减药前后患者肾功能变化,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移植肾大小、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肾皮质厚度等指标,同时根据病原学诊断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机械辅助通气缓解缺氧。结果10例重症肺炎患者中1例死于呼吸衰竭,9例治愈。减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前以及减药后15天、1月、恢复免疫抑制剂用量后3月,肌酐、尿素氮减药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移植肾大小、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肾皮质厚度等减药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术后严重肺炎患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有利于感染控制,不会引起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4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正常移植肾33例、急性排异者5例、慢性排异者7例、肾动脉狭窄者2例,正常移植肾与急性排异者和慢性排异者之间阻力指数(RI)以及搏动指数(P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能客观反映移植肾大小、形态、结构及肾动脉血流灌注情况,可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监测移植肾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DEI)对69例在我院行肾移植手术患者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比较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急性排斥(AR)组、环孢素A(CsA)肾中毒组形态学及血流参数.结果:移植肾功能正常组:肾内血流显示良好,肾动脉阻力指数(RI)在正常范围;移植肾AR组:①肾内血流明显减少;②肾动脉频谱收缩期峰值高尖、舒张期无或少血流信号显示,部分呈单峰,各级动脉RI明显增高;移植肾CsA 肾中毒组:皮质部血流减少,RI明显减低.结论:彩超测定移植肾各级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诊断排斥反应及监测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进行诊断,观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移植肾的患者,从这些患者中抽选30名肾功能较稳定的患者确定为A组,选30名例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患者确定为B组,对这60名肾移植患者进行检查主肾动脉的收缩期最大峰值的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叶间动脉的收缩期最大峰值的流速,舒张末期的流速、阻力指数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对这两组患者的检查,发现B组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患者比A组移植肾功能稳定的患者肾内血流灌注少,肾血液流不到皮质的边缘,患者的肾动脉的血流速度比较低,阻力指数较高,这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肾的大小,形状,血液流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常规性的检查不能让得到特别准确的数据,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进行诊断,使诊断结果更加的准确,同时这种诊断方法比较简单,花费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穿刺活检和彩色多普勒诊断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穿刺活检和彩色多普勒对术后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术后 3个月无临床症状、肾功能正常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 96例 (男 5 4例 ,女 4 2例 ) ,平均年龄为 37 5岁 (17~ 5 8岁 ) ,先做移植肾彩色多普勒检查 ,然后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结果 移植肾组织病理按Banff97分类法分型发现 ,30 2 % (2 9/96 )出现亚临床排斥反应。彩色多普勒以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 >0 76 ,动脉搏动指数PI>1 71为诊断的阳性标准 ,RI和PI诊断移植肾亚临床排斥的敏感性分别为 86 2 %、82 7% ,特异性分别为 88 1%、91 1%。结论 穿刺活检病理是诊断亚临床排斥反应的金标准 ,同时是简单、安全诊断方法 ;彩色多普勒对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且属无创、快速、经济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症状隐匿,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表现相似,增加了诊断难度;同时,由于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排斥反应治疗不同,因此若能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并合理治疗,将对移植肾患者预后有极大的帮助。目前超声检查为移植肾术后监测的常用手段,包括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及声学造影。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在定性水平观察移植肾的肾内灌注情况。三维超声测量更为精确,能够同时获得相关血管容积参数,为半定量指标。声学造影对血流灌注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定量指标。三维超声及声学造影可能在急性排斥的诊断及鉴别上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移植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有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患者检查其肾主动脉和肾段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13例肾功能正常者相对照。结果慢性排斥反应患者肾主动脉和肾段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数(RI)、脉对指数(PI)较肾功能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可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