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肺组织核因子-kappa B(NF-κB)的变化及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干预效果,以探讨百草枯致肺损伤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PQ染毒组56只、PDTC干预组46只.染毒组和十预组给予生理盐水稀释PQ80 mg/kg一次性灌胃后2 h,染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PDTC干预组给予PDTC 10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灌胃后2h,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1β、TGF-β1、TNF-α及PDGF水平,并分析它们分别与肺脏系数、羟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测定肺组织NF-κB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IL-1β含量1、3、7 d明显升高,TGF-β1、TNF-α含量各时段均明显升高,PDGF含量7、14、28、5 6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β、TNF-α分别与肺脏系数成正相关(r=0.37,0.46,P<0.05或P<0.01),TGF-β1、PDGF分别与羟脯氨酸含量成正相关(r=0.56,0.89,P<0.01);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肺组织NF.KB活性1、3.7、14 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染毒组比较,干预组血清IL-1β、TGF-β1、TNF-α、PDGF含量明显降低,相应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组织NF-κB活性1、3、7、14 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NF-κB活化及细胞因子IL-1β、TGF-β1、TNF-α、PDGF的过度表达是参与PQ致肺损伤的重要机制;PDTC通过抑制NF-κB活化进而抑制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抗百草枯(paraquat,PQ)致肺损伤的作用。[方法]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单纯染毒组(4组)和干预组(4组)。PQ经口给药,剂量40 mg/kg,干预组给予PQ后立即腹腔注射,PDTC 120 mg/kg。在染毒后第3、7、14、2l天各取一组动物进行检查,检测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肺组织匀浆中羟辅氨酸(HYP)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PQ 40mg/kg染毒后血浆和BALF中MDA含量增加,GSH-Px、SOD活力减弱,与对照组相比,相应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PDTC 120 mg/kg干预以后,使GSH-Px与SOD活力升高,MDA含量减少,相应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浆中与BALF中的GSH-Px,SOD活力及MDA含量存在正相关(P<0.05)。同时,单纯染毒组第7、14、21天的HYP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组HYP含量较单纯染毒组低。病理观察可见干预组肺组织水肿、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结论]PDTC干预后可以升高SOD、GSH-Px活力,减少MDA的产生和胶原聚集,提示PDTC可能改善PQ中毒所引起的肺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藻蓝蛋白(C-phycoeyanin,C-PC)对百草枯(paraquat,PQ)染毒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Q组)和藻蓝蛋白治疗组(C-PC组),每组30只.PQ组、C-PC组以PQ(50 mg/kg)一次灌胃染毒造模.造模后,正常对照组、PQ组大鼠每天给予生理盐水(1 ml/100 g)灌胃,C-PC组每天给予C-PC (50 mg/kg)灌胃,并在第1、3、7、14、28天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右肺下叶肺组织匀浆测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取左肺部分组织行HE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亚基p65(NF-κB p65)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各观察时点C-PC组大鼠肺组织中HYP和14、28 d MDA含量明显低于P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7、14、28 d时C-PC组大鼠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高于P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Q组和C-PC组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NF-κB p65和TNF-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PC组肺组织的TGF-β1表达及NF-κB p65和TNF-α表达明显低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C-PC能减轻PQ染毒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结论 C-PC对PQ诱导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NaSAL)对抗百草枯(paraquat,PQ)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PQ染毒组和PQ+NaSAL干预组。PQ经口染毒,剂量为80 mg/kg(按大鼠体重),干预组给予染毒组相等剂量PQ后立即腹腔注射NaSAL(120 mg/kg)。在染毒后第1、3、7、14天取对照组、染毒组、干预组各6只动物进行检查,分别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变增高;肺组织中TNF-α、TGF-β1蛋白表达增强,各时点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NF-κB活性较染毒组降低;与染毒组相比,干预组肺组织TNF-α、TGF-β1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下降,相应时点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SAL干预后可以降低肺组织中NF-κB的活性,减少TNF-α、TGF-β1的蛋化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活性白表达,提示NaSAL可以改善PQ中毒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的动态变化及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干预效果,探讨PQ致肺纤维化机制及PDTC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PQ染毒组(56只)、PDTC干预组(46只).染毒组和干预组给予PQ(80 mg/kg)一次性灌胃后2h,染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PDTC干预组给予PDTC(10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灌胃后2h,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不同处理后1、3、7、14、25、56 d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CTGF、Col Ⅰ、ColⅢmRNA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观察中毒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染毒组大鼠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3~14d升高幅度缓慢,28~56d增幅较大,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染毒组大鼠肺组织CTGF mRNA表达水平于染毒后1d即明显升高,3~14d表达迅速升高,28~56 d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组染毒后1、3 d Col Ⅰ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7d表达略微增强,14~56 d水平大幅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7~56 d 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染毒组ColⅢmRNA水平于染毒后1d即开始升高,7d达到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asson染色可见染毒后14~28 d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胶原纤维数量逐渐增多.与染毒组比较,PDTC干预组大鼠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降低、CTGF、Col Ⅰ、ColⅢmRNA表达下调,相应时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TGF表达持续增高;可能通过上调Col Ⅰ、ColⅢ转录水平,增加胶原分泌和基质合成,在PQ所致肺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PDTC抑制了上述因子的表达,可以减轻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未治疗组(32只)和治疗组(32只).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大鼠用百草枯(1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染毒.治疗组于百草枯染毒后6 h经口给予汉防己甲素30 mg/kg,1次/d;未治疗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后3、7、14和21 d时大鼠血浆和肺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观察肺组织结构改变.结果 染毒3 d时,未治疗组血浆及匀浆中MDA含量分别为(3.65±0.44)nmol/ml、(9.54±0.92)nmol/mgpro,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治疗组3 d时血浆和3、7 d时匀浆中GSH-Px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3 d时血浆和14 d时匀浆中的SOD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治疗组血浆、匀浆中MDA含量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时治疗组血浆SOD活力与未治疗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浆中GSH-Px活力虽均高于未治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纤维组织积分均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T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浆中SOD和GSH-Px活力降低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减轻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百草枯(paraquat,PQ)致肺损伤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单纯染毒组(4个组)和干预组(4个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一次性灌胃PQ40mg/kg染毒,PDTC干预组在PQ染毒后立即一次性腹腔注射PDTC 120 mg/kg.在染毒后3、7、14、21 d各取1组动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MMP-2和TIMP-1基因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大鼠血浆TGF-β1蛋白、肺组织TGF-β1、MMP-2mRNA表达随时问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IMP-1表达持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TC干预组3、14 d TGF-β1mRNA表达分别为0.54±0.08、0.72±0.04,7、14 dMMP-2 mRNA表达分别为1.62±0.50、1.97±0.34,7、21 d TIMP.1 mRNA表达分别为1.79±0.21、2.00±0.34,与单纯染毒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DTC对肺损伤大鼠不同时期肺组织中TGF-β1、MMP-2及TIMP-1的mRNA表达均有一定的下调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中毒早期炎症的损伤、调整MMPs/TIMPs间的平衡,从而延缓肺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及二巯丙磺钠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二巯丙磺钠(Na-DMPS)的作用.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Na-DMPS对照组:8只;PQ染毒组:32只(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1%的PQ溶液20 mg/kg);Na-DMPS保护组:32只.正常对照组及Na-DMPS对照组于1 d处死,PQ组及NA-DMPS保护组于染毒后6h及1、3、7d处死,留取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检测血清、BALF及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血清、BALF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Nrf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Q中毒组和Na-DMPS保护组血清、BALF、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均升高,CAT活力和GSH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相应时点PQ染毒组比较,Na-DMPS保护组6 h、1 d时血清、BALF及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均明显降低,6 h及1、3 d时血清,1、3 d时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CAT活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同时间点PQ染毒组比较,Na-DMPS保护组6 h、3 d时血清中GSH[(730.07±16.23)、(793.66±7.40)mg/L]和1、3 d时BALF中GSH[(609.75±6.74)、(631.83±12.03)m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3、7d时PQ染毒组Nrf2mRNA表达分别为(0.710±0.061)、(1.023±0.158)、(0.969±0.046),Na-DMPS保护组Nrf2mRNA表达分别为(1.005±0.060)、(1.464±0.166)、(1.066±0.19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PQ染毒组比较,1、3 d时Na-DMPS保护组Nrf2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DMPS可降低PQ中毒大鼠体内MDA含量,增加的CAT活力,增加GSH含量及NRF2 mRNA的表达,促进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肺损伤时核因子(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Q致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6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染毒组(60只),以50mg/kg PQ一次性灌胃染毒,分别于1、3、7、14、28 d处死,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兔氧化指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探讨HP对急性PQ中毒兔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组)6只、PQ中毒组(PQ组)24只、HP治疗组24只、空白对照组(HP对照组)24只.后3组动物分为1、3、7、21d4个观察时间组,N组给予5 ml生理盐水灌胃;PQ组每只兔经口一次灌胃PQ (50 mg/kg); HP治疗组兔经口一次灌胃PQ (50 mg/kg)后于1h内予活性炭HP治疗2h,HP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注后1h内予无吸附柱灌流2h.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后动物肺、肝脏、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2和MMP-9及TIMP-1表达.结果 随观察时间的延长,PQ组和HP治疗组兔肺、肝、肾组织中MDA含量呈下降趋势,SOD及GSH-Px活力呈上升趋势.PQ组与HP治疗组肺、肝、肾组织MMP-2、MMP-9、TIMP-1在第1天表达均增强,PQ组最为明显,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各种阳性表达仍呈较高水平.与N组比较,PQ中毒组和HP治疗组动物肺、肝、肾组织中SOD、GSH-Px活力明显降低,肺、肝、肾组织中MDA含量增高;肺、肝、肾组织中MMP-2、MMP-9、TIMP-1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PQ组比较,HP治疗组动物肺、肝、肾组织中SOD、GSH-Px活力明显升高,MDA含量降低;肺、肝、肾组织中MMP-2、MMP-9、TIMP-1含量降低,但高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PQ中毒引起的脏器损伤可能与氧化应激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异常变化有关,HP可能通过改善组织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下调兔肺、肝、肾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含量,上调组织中MMP-9/TIMP-1比值而发挥救治PQ中毒、保护脏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联用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大鼠以百草枯(20 mg/kg)腹腔注射染毒后,治疗组经口给予TET(30 mg/kg)或腹腔注射DEX(3 mg/kg)或按上述两种药物的给药时间和剂量同时治疗,未治疗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每组动物的中毒表现和死亡结局。分别测定大鼠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观察肺组织结构改变。结果(1)染毒1 d、3 d时,未治疗组血浆中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1 d时血浆中SOD、GSH-Px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EX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浆中MDA含量和SOD活力与未治疗组相似(P>0.05),1 d时血浆中GSH-Px活力高于未治疗组(P<0.05);TET治疗组除1 d时的GSH-Px活力高于未治疗组外,其余各时点与未治疗组基本一致(P>0.05);联合治疗组1d MDA含量、SOD和GSH-Px活力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EX治疗组和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p38MAPK及核因子-κB在百草枯致大鼠肺损伤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探讨褪黑素(MT)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染毒组60只、治疗组60只和对照组8只,对染毒组以生理盐水稀释PQ50mg/kg,一次性灌胃;治疗组PQ灌胃后的大鼠以MT10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于不同处理后1、3、7及14d时分别测定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F—κB活性;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同时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染毒组大鼠血清MDA浓度在1、3及7d分别为(4.45±1.23)、(3.77±1.12)及(2.84±0.96)nmol/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MDA浓度1、3及7d分别为(2.68±0.85)、(1.97±0.74)和(1.53±0.62)nmol/ml,较染毒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及NF-κB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MT治疗后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及NF—κB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较染毒组明显减轻。结论磷酸化p38MAPK及NF—κB活性在百草枯所致大鼠肺组织中明显增高;MT能降低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抑制NF—κB的活化,减轻染毒大鼠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抗小鼠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预防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动态吸入PFIB周身暴露染毒装置对实验小鼠进行染毒,应用电泳泳动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EMSA)检测肺组织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的表达情况;采用RIA检测血清中IL-1β、IL-8的含量变化.结果 PFIB吸入染毒后,肺组织内NF-κ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染毒前30 min PDTC(120 mg/kg)预防可以显著抑制NF-κB的表达;小鼠血清中IL-1β、IL-8的含量在PFIB染毒后显著升高,染毒前30 min PDTC(120 mg/kg)预防可以显著地抑制这种升高.结论 PDTC对小鼠PFIB吸入性肺损伤具有预防作用可能是基于其对NF-κB的抑制,进而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8等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了过度炎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丙烯腈(ACN)染毒大鼠睾丸的保护性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染毒组(ACN)、泰特(TAD)组(ACN+TAD),低剂量(10mg/kg)、中剂量(20mg/kg)和高剂量(30mg/kg)番茄红素组。对各组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进行检测,对睾丸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及NF-κB p6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大鼠MDA含量升高,而SOD和GSH活力水平均下降,组织形态明显损伤,NF-κB p65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番茄红素处理以后,特别是中、高剂量番茄红素处理以后,MDA含量明显降低,而SOD、GSH活力水平上升,同时组织形态损伤程度减轻,NF-κB p65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茄红素对ACN染毒所致大鼠睾丸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和降低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橙皮素干预对百草枯(PQ)致大鼠肺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对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橙皮素对照组、PQ模型组、吡非尼酮对照组及橙皮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和橙皮素对照组不染毒,其他各组均以50 mg/kg PQ一次性灌胃染毒,24 h后对各组进行药物干预,每天灌胃给药1次。分别于染毒后第7、28天每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每组肺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力。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吡非尼酮对照组及橙皮素各治疗组大鼠肺损伤情况减轻。正常对照组与橙皮素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各氧化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Q染毒后肺组织中MDA水平升高,SOD、CAT和GSH-Px活力降低;橙皮素干预后MDA水平降低,SOD、CAT和GSH-Px活力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橙皮素可能通过抑制氧化损伤拮抗PQ中毒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肺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thmmbomodulin,TM)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mRNA表达的变化及二巯丙磺钠(Na-DMPS)的十预作用.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8只);Na-DMPS对照组(8只,腹腔注射200 mg/kgNa-DMPS);PQ染毒组,32只,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1%的PQ溶液(20mg/kg)];Na-DMPS保护组[32只,腹腔注射200 mg/kg Na-DMPS 15 min后再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1%的PQ溶液(20 mg/kg)].检测PQ染毒组及Na-DMPS保护组染毒后6 h及1、3、7 d肺组织中TM mRNA、EPCRmRNA的表达,并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PQ染毒组染毒后3 d内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明显,伴充血水肿;Na-DMPS保护组炎性细胞浸润较PQ染毒组少,充血水肿轻.与对照组相比,PQ染毒组及Na-DMPS保护组大鼠肺组织中TM mRNA、EPCR mRNA的表达增强,在6 h达高峰,1 d开始下降,7 d降至正常水平.Na-DMPS保护组6 h及1 d TM mRNA表达分别为1.071±0.097、1.055±0.051,与PQ染毒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a-DMPS保护组6 h及1 d EPCR mRNA表达分别为0.678±0.005、0.650±0.007,与PQ染毒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大鼠急性PQ中毒后肺组织中TM mRNA、EPCRmRNA的表达升高,预防性应用Na-DMPS后,TM mRNA、EPCR mRNA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硒对氟致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探寻硒的最佳作用剂量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将240只健康初断乳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溶剂对照(自来水,含氟量0.2 mg/L,含硒量1μg/L)组,氟(50 mg/L)单独染毒组,低(0.375 mg/L)、中(0.75 mg/L)、高(1.5 mg/L)浓度硒单独染毒组和低(0.375 mg/L)、中(0.75 mg/L)、高(1.5 mg/L)浓度硒+氟(50 mg/L)联合染毒组,每组30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6个月。实验期间,大鼠进食标准饲料(氟含量0.2 mg/kg,硒含量为0.1~0.2 mg/kg)。染毒结束后,测定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水平。并观察氟中毒的一般症状和肝脏的病理学损伤。结果氟单独染毒组大鼠氟斑牙症状明显。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氟单独染毒组大鼠肝脏中GSH-Px、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硒单独染毒组SOD活力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氟单独染毒组相比,高浓度硒+氟联合染毒组大鼠肝脏中GSH-Px活力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硒+氟联合染毒组MDA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大鼠肝脏中T-AOC活力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氟单独染毒组和低浓度硒+氟联合染毒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氟单独染毒组相比,中浓度硒+氟联合染毒组和高浓度硒+氟联合染毒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学结果显示,氟+硒联合染毒组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且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随着硒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结论 1.5 mg/L是在本实验条件下硒对氟致肝脏损伤的最佳保护作用剂量,NF-κB可能是硒拮抗氟中毒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ED)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致肺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0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Q组和治疗组。PQ和治疗组灌胃(40mg/kg)染毒建立中毒模型,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染毒后30 min治疗组腹腔注射ED(4mg/kg),1次/d。检测染毒后12、24、48、72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第14天、第28天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水平,同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Q和治疗组血清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TGF-β1和PⅢP水平均明显升高,尤以PQ组为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染毒时间延长,PQ和治疗组肺组织相继发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但治疗组病理改变较轻。结论 ED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控细胞因子表达和释放,对PQ引起的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光气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64只,随机分为染毒组[光气染毒组(B1组)、生理盐水染毒组(B2组)、地塞米松治疗组(B3组)、乌司他丁治疗组(B4组)]和非染毒组[空气对照组(A1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2组)、地塞米松对照组(A3组)、乌司他丁对照组(A4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均在注射相应的药物(地塞米松、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1 h后,非染毒组吸入新鲜空气5 min,染毒组吸人纯度为100%的 8.33 mg/L光气5 min.6 h后取各组大鼠的肺组织行HE染色,计算肺湿/干重量比值(W/D),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及白细胞计数,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MMP-9活力以及明胶酶谱法检测BALF中MMP-9酶原含量.结果 与A1、A2、A3、A4组比较,B1和B2组大鼠肺W/D、BALF中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1和B2组比较,B3和B4组大鼠肺W/D、BALF中蛋白含量及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和B2组大鼠肺泡壁明显充血、增厚,肺泡壁和肺间质内可见较多白细胞浸润以及肺泡结构的破坏.B3和B4组大鼠肺泡结构较为清晰,肺泡壁稍增厚,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非染毒组大鼠肺、支气管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均呈弱阳性,B1组和B2组MMP-9蛋白表达呈强阳性,B3组和B4组肺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恢复至正常肺组织的弱阳性表达水平.与A1、A2、A3、A4组比较,B1和B2组大鼠血清中MMP-9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1和B2组比较,B3和B4组血清中MMP-9活力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B2组BALF中MMP-9酶原含量明显高于B3、B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抑制MMP-9蛋白表达的上调,对于光气所致的ALI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