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晓虹 《中原医刊》1997,24(8):35-35
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探讨苏晓虹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510655)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院1992~1996年分娩资料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见表1。表1剖宫产率的变化年份分娩总数例数%199249311122.521993486...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指征中,以头盆不称居首位,以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6年来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情况.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始终占据前3位,社会因素增长迅速,由1995年的13.4%升到2000年的28.7%(P<0.05).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近8年(2000~2007年)来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变化,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7年足月分娩76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顺位发生明显变化,头位难产取代胎儿窘迫占首位,社会因素明显增多。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多,而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张其容 《海南医学》2008,19(6):54-55
目的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剖宫产指征,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6年209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各因素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为9.04%,2006年为21.02%;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2001年39.24%,2006年50.18%,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产保健和健康教育,开展导乐分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官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降低对策。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的84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各因素中社会因素居首,难产、臀位、胎儿窘迫剖宫产各占一定比例。结论创造有利于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社会环境,减轻医生思想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翠,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旨在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寻找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锦阳 《河北医学》2012,18(11):1603-1605
目的:剖析影响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相关因素,为降低近年来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提供具体措施.方法:对 2009年至2011年本院足月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和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期产钳助产,臀牵引和胎吸助产的比例逐年下降.2009年至2011年居于前四位的剖宫产指征分别是:社会因素,头盆异常,胎儿窘迫和高龄初产.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当前应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健康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5年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占第一位,社会因素由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徐筱琳  高爽 《重庆医学》2006,35(12):1106-1107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1990~1992年与2003~2005年我院剖宫产病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0~1992年剖宫产率19.9%,2003~2005年剖宫产率42.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上升到首位。结论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刘柏兰 《当代医学》2009,15(22):53-54
目的探讨我院三年内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情况。方法对2006~2008年471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由18.98%上升到28.72%,剖宫产指征中前四位分别为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结论剖宫产毕竟是一种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要降低日益增长的剖宫产率必须要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我院近6 年来三种分娩方式构成比及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统计2006 年1月-2011 年12 月在我院分娩的5 654 例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结果 我院平均剖宫产率为37.27%,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计划性剖宫产、胎儿窘迫及临产后头位难产是我院剖宫产主要指征;基本杜绝了社会因素.结论 加强产前宣教,给予产妇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重视产程观察,提高阴道助产技术,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防治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达到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0~200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变化,探讨剖宫产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00~2006年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6年剖宫产率分别为47.8%、46.3%、55.7%、57.2%、58.77%、60.2%、64%,7年来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中头盆不称位居首位,胎儿宫内窘迫位居第2位,社会因素位居第3位。结论: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中,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6年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2~1998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1999~2002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因素为第一位,2003~2006年剖宫产指征以社会因素为第一位.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鼓励阴道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中,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6年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2~1998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1999~2002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因素为第一位,2003~2006年剖宫产指征以社会因素为第一位.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鼓励阴道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7.
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0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在253医院分娩的11246例产妇,其中剖宫产46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6~1999年平均剖宫产率31.35%,20002005年平均剖宫产率46.7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剖宫产指征大大放宽,尤以相对头盆不称、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及社会因素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435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率是逐年上升趋势.②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了变化,社会因素、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巨大儿剖宫产率上升.结论 加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和监护,提高产时保健和助产的质量和能力,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经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与剖宫产指征的关系。方法:对2005~2008年剖宫产304例进行回顾分析,将2005~2006年分为第一阶段,2007~2008年分为第二阶段。结果:第二阶段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第一阶段,差异非常显著(P〈0.005).胎儿窘迫、臀位、羊水过少、相对头盆不称、社会因素、剖宫产史、巨大儿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不断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0年至2005年在太钢总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3046例(阴道分娩1621例,剖宫产1425例).其中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之间分娩的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高于后者。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产前宣传教育、产程中陪伴护理等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