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肾衰宁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特点。方法:56例慢性肾衰竭患,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肾衰宁胶囊治疗;对照组服用包醛氧淀粉治疗。结果:治疗组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消化道症状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达92%,优于对照组。结论: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竭有良好的疗效,患容易耐受,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肾安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4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病症 ,导致其发病的原因很多 ,但无论何种原因 ,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达到一定程度的肾实质损害后 ,都有慢性肾衰竭的进行性和不可逆转的特点〔1〕。因此 ,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对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无特效治疗方法 ,主要是控制原发病 ,保护肾功能 ,防止和消除加重肾功能不全的诱因 ,晚期则采用血液净化和肾移植方法治疗。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药物很多 ,但缺少疗效确切、行之有效的成药。因此 ,研究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自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2月间 ,采用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保肾康片,治疗组予益肾活血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益肾活血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可以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4.
尿毒清、海昆肾喜胶囊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慢性肾脏病患者已超过总人口的10%[1]。慢性肾衰竭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导致体内各类毒素无法排出,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对我院采用尿毒清、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竭(CRF)是临床肾病科较常见的疾病,特别是近年来,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以及慢性肾炎的失治误治,使慢性肾衰竭患者不断增多.现将我肾病科近年来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观察治疗4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最为有效的药物,但其价格昂贵,且临床上有5%~10%患者对其耐药。我们采用中药配合小剂量EPO治疗长期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贫血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观察各组患者肾功能及症状改变。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及临床症状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疗效确切,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3组均用药物并低蛋白饮食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对照组1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2用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共观察4周,分别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磷、血钾,来观察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结果 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肾功能改善、血磷、血钾水平维持优于中药保留灌肠及尿毒清保留灌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较中药保留灌肠、尿毒清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简便易操作,是慢性肾衰竭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各种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导致肾实质进行性毁损,最终可发展成慢性肾衰竭[1],预后严重.晚期药物治疗的疗效很有限,而主要依靠血液净化及肾脏移植等替代疗法治疗.因而有必要加强慢性肾衰竭的早、中期的防治,以延缓慢性肾衰竭的病程进展.我们应用中药肾区离子导入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最终归宿,其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与中医古代文献中的癃闭、水肿、肾风、虚劳、关格等疾病很相似。 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国际上尚无有效的药物,而中医中药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入透析阶段的时间,改善疗效及患者的整体状况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展,有关这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1.
老年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老年慢性肾衰竭是包括慢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在内的多种肾脏病的最终发展结局,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肾脏病学中西医结合学派重要奠基人叶任高教授业医40年,学贯古今,兼通中西,对肾脏病的治疗学验俱丰,对老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提出采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随诊数年,临床观察疗效很好,可以较长时间延缓慢性肾衰竭发展到尿毒症而不至于进行透析等替代疗法.现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是否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采用电子和手工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国内相关中医期刊;搜集和比较中药结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ce协作网Review Manager4.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RCTs16篇,共1305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比单纯西医治疗有提高作用。但是,这些研究存在许多方法学上的问题,导致分析结果可信性降低。结论:中医药治疗能提高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但这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和系统评价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患78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最终归宿,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困难.目前尚无有效的医疗措施能够逆转慢性肾衰竭的病理进程,因此各种治疗的关注点仍在于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临床症状与延长带病生存期.然而,由于慢性肾衰竭病机复杂、病情多变,简单地专方施治或单一地内服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黄附子汤首载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在临床治疗中以大黄附子为主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屡见不鲜,既往我们在临床应用该方在改善肾功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1],目前尚无关于灌肠疗法对提高慢性肾衰竭生存质量的报道。为探讨大黄附子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我们对7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肤瘙痒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5%~49%[1],患者常因瘙痒而致皮肤损害,寝食难安,严重影响了其生存质量,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根据慢性肾衰竭合并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特点,对部分患者给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三联同步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联同步疗法法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17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中药治疗,治疗组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及离子导入,然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联同步疗法集药物与非药物疗法于一身,能明显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增加血红蛋白,延缓肾衰竭的进展,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其病情严重,无特效治疗。我院自1997年~1999年共收治CRF病人42例,应用肾衰Ⅱ号(大黄、牡蛎、蒲公英、附子、丹参等)进行保留灌肠,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怡肾丸对慢性肾衰竭(CKD2~4期)临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评价怡肾丸治疗慢性肾衰竭(CKD2~4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3月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接受怡肾丸治疗的慢性肾衰竭(CKD2~4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怡肾丸组与对照组治疗慢性肾衰竭(CKD2~4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指标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疗效评定、肾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比较中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分别组间比较中,发现怡肾丸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疗效、肾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影响中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怡肾丸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CKD3~4期)进展,同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衰竭并发缺血性肝炎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多种慢性肾脏疾患发展到晚期,肾实质损害引起慢性肾功能严重损害,体内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大量潴留,不能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而引起各种临床症状,是一危重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即尿毒症期往往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行肾移植治疗。在慢性肾衰竭的进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