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分析三种心血管造影组合显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发育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X线平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重点分析三种造影组合对显示肺动脉发育情况的优缺点。结果(1)右心室造影+楔入肺静脉造影共3例,均显示左右肺动脉融合,一侧肺动脉发育细小。(2)右心室造影+弓降部主动脉和/或升主动脉造影共15例,其中11例主要由未闭动脉导管供血,均见左右肺动脉融合,融合部狭窄3例,一侧或双侧肺动脉发育不良或变细8例,2例可见主肺动脉及盲端;另4例左右不融合。(3)右心室造影+弓降部主动脉或升主动脉造影+体肺侧支血管造影共4例,其中1例由细小动脉导管供血,左右肺动脉融合并发育较好;3例均由小体肺侧支和网状细小血管供血,肺动脉发育细小。结论三种心血管造影组合均能有效显示肺动脉发育情况,主动脉造影能全面了解体肺侧支血管分布,选择性侧支血管造影是术前栓塞所必要的;楔入肺静脉造影可极好地显示纵隔内肺动脉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三尖瓣闭锁心血管造影技术与诊断—附46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46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的三尖瓣闭锁,患者年龄从7天到9岁,平均3.3岁,其中5例为三尖瓣闭锁伴大动脉错位,本文重点讨论了三尖瓣闭锁的心血管造影技术及Fontan手术前造影诊断要点,作者认为肝锁位左室造影是三尖瓣闭锁心血管造影的最佳投照体位。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闭锁的心血管造影方法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诊断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闭锁的特殊心血管造影技术。材料和方法:对66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闭锁进行了主动脉造影、选择性体肺循环侧支血管造影和楔入肺静脉造影。结果:在此66例中,肺动脉血供来源于未闭动脉导管者24例,来源于体肺循环侧支血管者26例,来源于细小的生理性侧支血管者12例,二肺血供来源不同者4例。66例中两侧肺动脉汇合者42例。结论:楔入肺静脉造影对某些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闭锁病例是一种十分有效而颇为安全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侧支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体肺侧支血管和肺动脉的发育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研究98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右心室和主动脉(弓降部及降部上段包括63例选择性侧支血管)造影所见,着重分析体肺动脉侧支血管的类型和左、右肺动脉的发育情况,有无融合等。结果 98例中由未闭的动脉导管供血者14例(14%),其中婴幼儿11例。直接主-肺动脉侧支供血43例(44%),多种侧支供血41例(4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血管造影对肺血主要来源于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冠状动脉-肺动脉瘿的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均经心血管造影诊断并为外科手术证实,分别成功行择期根治术及分流术。造影显示肺循环血供均来自冠状动脉,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结论 以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为肺循环主要供血来源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是一种罕见畸形,术前确诊的“金标准”仍是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血管造影对以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为肺循环主要供血来源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本组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4岁和8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绀,心前区杂音,心电图均为右室肥厚,但临床及心电图均无心肌缺血证据。心导管检查肺动脉血氧比右室显著增高,1例有轻度肺动脉高压。心血管造影示受累冠状动脉增粗,发出分支向肺动脉供血,并且该分支为肺动脉惟一血供来源。1例累及左冠状动脉,另1例为右冠状动脉。2例均经心血管造影诊断并为外科手术证实,分别行择期根治术及分流术成功。结论 以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为肺循环主要供血来源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是一罕见畸形,术前确诊的“金标准”仍是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4岁,出生后即有发绀,活动后气促。发现心脏杂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解剖形态与肺循环血供来源,探讨其适宜的肺血管造影方法.方法:回顾研究了38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心血管造影结果,重点分析了肺动脉的起源、分布与解剖形态.所有病例均常规予以右室或左室造影和降主动脉上部造影,其中11例行选择性动脉导管造影,6例行选择性侧支血管造影.结果:全部38例患者中,肺循环血供主要来自于由动脉导管24例(63%),大型体-肺侧支7例(18%),动脉导管与大型体-肺侧支共存3例(8%),细小侧支4例(11%);其中8例显示肺动脉总干,27例显示中心肺动脉及共汇(71%).结论: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可发生在不同部位,肺动脉的血供来源及解剖形态复杂多样化,心血管造影仍是定义其解剖分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合并大的主┐肺侧支动脉的外科治疗100700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姚建民成杞润贾清仁任林生卢宁关键词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4.2肺动脉闭锁(PA)、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大的主-肺侧支动脉(MAP...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分析5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者的MSCT图像。4例行平扫及双期扫描,另1例行单期扫描。结合薄层图像、多平面重组、薄层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法进行观察。结果:MSCT显示肺动脉瓣闭锁2例,肺动脉干中断、无中央共汇者3例。5例均见室间隔缺损。2例见明显的支气管动脉扩张;2例见直接主动脉肺动脉侧支;2例见间接主动脉肺动脉侧支。1例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及三尖瓣狭窄,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合并右位主动脉弓,2例合并主动脉后左无名静脉。1例有手术史者可见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与右心房无交通。结论:MSCT可清楚地显示PAVSD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64层螺旋CT资料,重点了解肺动脉闭锁的分型、肺血管发育、体-肺动脉侧支供血情况,计算全肺动脉指数,观察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等.结果:64层螺旋CT诊断42例PAVSD,其中Ⅰ型11例,Ⅱ型14例,Ⅲ型9例,Ⅳ型8例,由未闭动脉导管为主供血19例,主要的主-肺动脉侧支血管共计83支.手术治疗15例,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心脏成像方法,在显示固有肺动脉及体肺侧支血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肺动脉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肺动脉闭锁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患者6 例,男5 、女1 ,平均年龄10 .2 岁。使用Acuson128XP/10 型彩色电脑声像仪,进行常规心血管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肺动脉口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超声诊断6 例肺动脉闭锁中5 例为法乐氏四联症,表现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瓣无启闭活动,其中2 例瓣叶增厚、回声强,3 例伴主肺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均显示室间隔缺损处双向分流,收缩期右室流出道至主肺动脉血流束中断,1 例降主动脉至主肺动脉五彩样分流束。另1 例为矫正型大血管转位合并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不仅可以作出肺动脉闭锁的诊断,也可确定肺血供应动脉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MRI诊断孤立右心室发育不全 (IRVH)的价值 ,并与心血管造影 (CAG)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 :共 5例IRVH患者均经手术证实。术前均行MRI和CAG检查。结果 :MRI横轴像显示小右室腔呈圆形改变 ;右室正位造影收缩期显示“瓶”样右室。右室流入道缩小 ,小梁部缺如及发育正常的流出道是影像改变的病理基础。结论 :MRI是诊断IRVH的有效方法 ,术前诊断仍需行CAG检查 ,“瓶”样右室是IRVH右室造影的特异征象  相似文献   

15.
We present two cases of individual pulmonary vein atresia without vestige of an involved pulmonary vein. On CT, we noted the absence or interruption of normal pulmonary venous structures, and the presence of abnormal vascular structures that represented collaterals for the involved lung parenchyma. On angiography, the atretic pulmonary vein was found to drain into the other ipsilateral pulmonary veins through the collaterals.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MRI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中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分析14例主动脉缩窄的MRI,并与超声心动图(UCG)和心血管造影(CAG)进行比较,其中12例经手术证实。结果:MRI显示了14例主动脉缩窄及缩窄的程度、形态(细管状狭窄6例,环状狭窄5例,隔膜形狭窄3例),并显示了缩窄处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关系。合并畸形有:10例室间隔缺损,13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马凡氏综合征,10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比较三种影像方法:MRI诊断能力明显优于UCG,基本达到CAG水平。结论: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临床诊断中,MRI应成为主要或首选检查方法,并有可能部分代替CAG成为临床最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探讨联合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162例经超声筛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96例、肺动脉狭窄(PS)16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缺损和狭窄处直径,重复超声检查,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比较其差异;介入术后重复造影及超声检查评价封堵器位置、球囊扩张效果等。结果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均能明确诊断,对其部位、形态均能良好显示。上述两种方法测量50例VSD缺损直径分别为(4.93±2.73)mm和(5.66±2.7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96例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3.22±1.45)mm和(3.96±1.42)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16例PS瓣环直径,分别为(16.16±4.26)mm和(17.94±5.50)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术中超声监测发现封堵器影响瓣膜开闭者9例,并经超声监测下重新调整位置直至正常。VSD及PDA介入术后造影共发现残余细小分流7例,24h后超声检查残余细小分流全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手术治疗,对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围术期的处理,特别是术中采用心脏不停跳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全组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无空气栓塞并发症。1例室缺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于术后2~5 d脱离呼吸机顺利恢复。术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9例无分流,Pp/Ap为0.45~0.63。3例有右向左单向分流,Pp/Ap为0.76~0.82。术后3个月复查仅1例存在分流,Pp/Ap为0.74,术后6个月分流消失。12例生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功能为Ⅰ~Ⅱ级。结论采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拓宽了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的适应证,同时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术中的心肌损伤,取得了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为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