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SAP患者按随机自愿原则分为EN组和TPN组各40例,TPN组予静脉营养至经口进食,EN组于入院2-5天,病情稳定后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感染、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感染、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TPN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行肠内营养可以促进病人尽快恢复肠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其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SAP患者临床资料,经综合治疗观察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TNF-α、CD4/CD8、IgG水平。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6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5例)。结果 EN组治疗后14d患者血清CD4/CD8及IgG水平比TPN组明显升高(P〈0.05);EN组治疗后7、14d时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与TPN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EN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TPN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SA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肠道黏膜屏障,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S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通过收集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4月期间绍兴县中心医院ICU住院治疗的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行肠内营养(EN)的72例患者采取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措施,行肠外营养(TPN)的74例采取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72例患者采取常规ICU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各项营养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EN干预组患者体质量上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质量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PN干预组体质量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N干预组治疗后总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均明显高于TPN及对照组治疗后总蛋白及血红蛋白(P〈0.05)。TPN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干预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干预组治疗后TLC、IgA、IgG和IgM均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0.05);EN干预组治疗后TLC、IgM明显高于TPN治疗后TLC、IgM;EN干预组治疗后TLC、IgA、IgG和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PN干预组治疗后TLC、IRA、IgG和IgM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TPN来讲EN更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配合护理工作的规范、安全、人性化的实施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0例)和TPN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EN组的住院时间、尿淀粉酶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都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体重EN组较TPN组明显提高,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清蛋白水平与TP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此种治疗方式操作简单,方法安全有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有利于社会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观察组)36例和传统营养组(对照组)34例,对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各项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均较入院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的TP、ALB、PALB在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重型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加肠外营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28例,A组早期同时给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B组给予早期PN,一周后逐渐过渡到到EN;C组单给PN,PN时间超过2周;D组早期给予单纯EN;E组用传统延迟性EN。进行有关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者伤后早期能从不同营养途经获得营养成分,A组2周时血糖及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B组(P<0.05)且A组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60.7%、35.7%均低于B组85.7%、57.1%,预后亦优于B组,A、B两组间比较,A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14.3%,费用更节约。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联合进行EN、PN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PN+EN组,n=24)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n=23)。两组病人接受同样的基础治疗,所有病人均于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d3、d7、d10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浓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PN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逐渐降低,而TPN组较治疗前逐渐增高。治疗d7和d10EN+PN组显著低于TPN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E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且腹胀和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显著降低SAP患者血浆LPS浓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5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24~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后6~8d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2组患者研究期间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入院4周后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腹泻、便秘、呕吐、胃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伤后14d及伤后28d早期肠内营养组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减缓体重下降,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61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31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30例病人中,除1例因发生较重的并发症而暂时中断肠内营养外,其余病例均顺利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其营养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及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混合支持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TPN组及EN+PN组,并对比营养支持前后两组CD3、CD4、CD8、CD4/CD8、CD3/CD25、IgA、IgG、IgM、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给予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两种营养支持均可提高其CD3、CD4、CD8及CD3+/CD25+比值(P〈0.05,P〈0.01);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均可显著升高IgA、IgG、IgM、(P〈0.05)及血清白蛋白浓度(P〈0.01)。与TPN组比较,EN+PN组CD3、CD4、CD8、CD4/CD8比值、IgA、IgG、IgM浓度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早期TPN及EN+PN支持均可促进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及提高,EN+PN的作用优于TPN,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应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外科危重患者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介入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状况。结果观察组的营养支持7d时的营养状况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7d时的免疫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维持较好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增加体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肠内营养对肝功能受损病人术后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严重肝功能损伤的病人术后施行肠内营养(EN)支持对胃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肝功能为ChildB级的成年病人共7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30)、全肠外营养组(TPN,n=26)和对照组(CON,n=20),分别检测三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5天和10天时的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变化,并检测尿中排泄的乳果糖(L)和甘露醇(M)的比值(L/M),观察不同营养方法对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EN组和TPN组病人术后都无明显肝功能害加重的表现;EN组病人术后较早达到正氮平衡,体重减轻功较少,与TP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EN组病人手术前,后L/M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TPN组和CON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对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EN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EN对肠道粘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雪平 《现代保健》2008,(30):68-69
目的探讨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和意义,以促进病人的早期康复。方法对42例胃肠术后病人术中留置复尔凯(flocare)螺旋型鼻肠管,术后早期给肠内营养(EN),对照组39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结果两组病人前白蛋白、术后第7d、第12d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刀口均早期愈合。结论胃肠术后早期营养切实可行、安全可靠,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营养支持在肝移植病人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作用和方法选择。方法:3例肝移植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后在PN基础上加肠内营养(EN),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最挂一漏万转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术后病人肝功能恢复,黄疸减轻,血浆蛋白提高,氮平稀改善,康复良好。结论:肝移植术后病人需要营养支持,并从TPN→PN EN→TEN逐渐过渡;胃肠功能一旦恢复,早期EN有利于促进肝移植术后病人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n=25)和肠内营养加肠外阶段性营养组(PN+EN组,n=20)。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后PN+EN组的APACHEⅡ评分和CT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两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清淀粉酶和血肌酐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钙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升高(P〈0.01),但是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N+EN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也显著短于TPN组(P〈0.01)。结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萍 《现代保健》2012,(2):39-40
目的 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立适康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经鼻胃管管饲肠内营养制剂"立适康";对照组28例,管饲家庭自制流质饮食.比较两组患者EN前后体重(BW)、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变化及胃肠道反应.结果 试验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适康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优于家庭自制流质饮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预防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与晚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入院后第1、2、3周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入院后第1周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对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特重型颅脑损伤肠外肠内的序贯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全肠外(TPN)营养逐步过渡为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及合理性。 方法:营养组:17例GCS≤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2天开始应用TPN,6 ̄7天后根据病情逐渐给予部分肠内营养(EN)过渡,10天后改为完全的EN。观察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2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作对照。 结果: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能从早期的TPN中获得较充分的能量和蛋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因为其可获得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相似的临床营养效果,但全身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费用低于PN。研究显示,早期EN支持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降低残疾率。我科自2005年5月开始采用胃.空肠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EN,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