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瑾 《社区卫生保健》2006,5(5):374-374
患者女,73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0年,活动后气促2年,加重10d,于2006年2月16日入院。患者有阵发性房颤史5年,近2年反复气促不适,病情进行性加重。否认有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甲状腺功能异常及风湿病史。  相似文献   

2.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病变特征是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为主,室间隔突向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前叶向肥厚间隔移位,引起左室流出道狭窄、梗阻和二尖瓣反流,并在左室腔与左室流出道间存在压力阶差。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80%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约2/3患者有非典型心绞痛,约1/3患者有先兆晕厥或晕厥,常在活动后发生。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总死亡率每年〈1%。但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很大,常与活动有关,主要有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通常有遗传性,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发生猝死者往往年龄较轻,特别在年轻运动员中,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肥厚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其中室间隔与心室游离壁均肥厚.按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肥厚梗阻型和肥厚非梗阻型两种.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一种新途径,其机制是使用化学方法减轻室间隔肥厚程度,使左室流出道增宽,达到降低收缩期压力阶差,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3]2008-2009我院共对2例肥厚性心肌病病人成功的进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遗传异常所致,以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差,心源性猝死率高,治疗困难,预后差。临床表现为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晕厥、猝死等。  相似文献   

5.
梁科研  杨芳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44-144,146
目的 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从201 1年3月-2013年3月共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65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肥厚,其中44例左室流出道狭窄,46例SAM征阳性.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迅速的诊断肥厚性心肌病,且该操作简便,无创伤性,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HCM)是非梗阻性心肌病的一个亚型。主要表现为心尖部心肌、心尖部室间隔、左室游离壁乳头肌以下部位心肌局限性肥厚。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在超声检查应用于临床以前,诊断困难。现将我们应用二维超声检查发现的10例AHCM患,并就该病的二维超声显像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16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资料,着重术前、术后的身心护理及病情的观察.结果:16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心肌酶谱监测、心电监测、合理的氧疗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中双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3例患者,按照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闭环刺激双腔起搏器,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再出现突发性晕厥,但有晕厥前的不适感出现并逐渐减轻,至治疗后半年不适感消失,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更高(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能有效预防晕厥的反复发作,降低了重度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对其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5例,另选择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MoCA评分(定向、延迟回忆、抽象、语言、注意、命名、执行能力与视空间、总分)、MMSE评分(计算力和注意力、即刻记忆、短时记忆、图形执行能力、语言能力、定向、总分)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植入双腔起搏器前后患者认知功能,对比植入前,植入后认知功能改善明显,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对认知功能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和文化水平。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可对认知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其独立危险因素为文化水平和年龄。  相似文献   

10.
黎国超 《智慧健康》2022,(11):74-76
目的 观察介入栓塞术治疗hunt-hess低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罗定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46例aSAH患者为介入栓塞组,另将该院2014年7月-2017年6月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的38例aSAH患者作为开颅夹闭组。介入栓塞组采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介入栓塞组与开颅夹闭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4±0.50)h、(3.07±0.57)h,住院时间分别为(16.59±7.45)d、(21.47±7.87)d,介入栓塞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颅夹闭组(P <0.05)。介入栓塞组和开颅夹闭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17%、15.79%,颅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7%、15.79%,并发症总计发生率分别为10.87%、50.00%,介入栓塞组脑血管痉挛、颅内感染和并发症总计的发生率低于开颅夹闭组(P <0.05),但两组脑积水、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