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可和解少阳,书中主治少阳病,本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了很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柴胡汤乃《伤寒论》治疗少阳、阳明并病的著名方剂。方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炒枳实、生大黄、生姜、大枣八味药组成,既可和解少阳,又能泻下热结。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道疾患,取得满意效果。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临床有近20%的慢性咳嗽未能明确病因,对于这一部分咳嗽的诊治面临困难。慢性咳嗽可从六经辨证论治,即从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辨治慢性咳嗽,当中尤以少阳证多见,而小柴胡汤功可和解少阳又兼疏利三焦,故临床见少阳证咳嗽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往往可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王炯临床应用柴胡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蒋文生 《陕西中医》2004,25(4):339-340
王炯( 1 937)陕西蒲城县人,甘肃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第二批、三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精于治疗内科杂症,善用柴胡系列方剂。笔者有幸师承王老,深得教诲,感悟颇多,王老临床应用柴胡,谨遵古训,每多发挥,得心应手。现介绍如下。1 和少阳,解寒热 王老师指出,柴胡为少阳,厥阴经引经之药,可和解少阳,散半表半里之邪,清肌表寒热。张仲景小柴胡汤即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王老反复强调;张圣用小柴汤的原则为少阳之证不必悉俱,但见一证便是。临证中,王老凡是外感、内伤病中,有小柴胡提纲证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出于<伤寒论>,功可和解少阳、利枢机、通三焦,可疏肝、调脾、和胃、气血兼治.其证治,上可及于头目,中可见于胸胁,下可达于血室;外可解太阳之表,内可和阳明之里,已为医家所共识.临床上常以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各科杂病,只要能抓住其病因病机,对症下药,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小柴胡汤出于《伤寒论》,功可和解少阳、利枢机、通三焦,可疏肝、调脾、和胃、气血兼治。其证治,上可及于头目,中可见于胸胁,下可达于血室;外可解太阳之表,内可和阳明之里,已为医家所共识。临床上常以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各科杂病,只要能抓住其病因病机,对症下药,常获良效。方中柴胡用量,则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典型的肝胆气郁之患,常用25g左右;用于升举中气、疏肝柔肝则用6g左右;10~12g则为一般用量,取其功专少阳之特点。现将笔者应用小柴胡汤治疗验案4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界尽人皆知的名方.小柴胡汤之证治,上可及于头目,中可及于胸胁,下可及于血室,既可和解少阳,枢机得利,使三焦通畅,又可舒肝解郁,调畅气机,疏血散结.笔者在临证中体会到该方应用的广泛性和疗效的显著性,兹整理3例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少阳病柴胡类方架构浅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伤寒论》中,柴胡类方剂共有6首,共同组成了治疗少阳病的方剂。大小柴胡汤都是治疗少阳本证的方剂,少阳本证主方仍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对小柴胡汤治疗不足的一个补充,即邪重而正气不甚虚弱之时,当用大柴胡汤治疗。柴胡桂枝汤为治疗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方剂;柴胡加芒硝汤是治疗少阳兼阳明里实的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兼太阴里虚的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是治疗三阳同病的方剂。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治疗急性肾盂肾炎2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腰痛腹痛,苔黄脉弦,常伴尿急、尿频、尿痛,或胁痛里急,或口苦泛酸,是临床常见病,也属内科急症之一。笔者遵照仲景古训,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其发病原因当责之于湿热蕴积下焦,小柴胡汤虽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对手少阳三焦病变自然也可和解浚利。故从1985年至今,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治疗急性肾盂肾炎200例,收到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以飨同仁。1 一般资料200例中,男76例,女124例;初次发病者179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者21例。其中合并肾结石兼肾积水者15例,合并膀胱炎、尿道炎者156例。全部患者白血球总数均升高,…  相似文献   

10.
"少阳为枢"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作用原理表现为少阳为经脉之枢、少阳为脏腑之枢、少阳为气血津液之枢。邱明义教授以"少阳为枢"为理论基础,在临床上辨证论治疑难杂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寐证;以柴胡桂枝汤治疗感冒忽冷忽热证;以加味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