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德州市三所农村小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及评价显示,一般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卫生知识及信念正确回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口腔卫生行为差异无显著性(P〉0.05);加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卫生知识,信念正确回答率及口腔卫生行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尤其是结合小学生特点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是提高小学生卫生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易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提高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对抽中的学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并观察干预组、对照组间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的口腔卫生KAP 3方面正确回答率分别为87.35%、92.77%、86.75%,明显高于对照组(46.61%、61.95%、38.94%)和干预前干预组(45.37%、60.60%、37.91%)的正确回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所有18项调查内容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高桥社区小学生口腔卫生KAP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口腔卫生保健人员应继续加强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不断提高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兵团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及相关的行为。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35所小学中抽取9所小学1-6年级,每年级1个班共计190名小学生,在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课前后,以问卷方式对口腔卫生知识知、信、行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兵团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保健牙刷使用率、刷牙肯定率、正确刷牙率有显提高,统计学处理有显性差异9P<0.01)。结论 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卫生知识、信念、行为的易行有效措施;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应有计划、系统、长期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对改变小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作用,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选取济南市4所学校1 213名小学生(干预组632名,对照组581名),干预组进行为期1 a的营养宣教,对照组不进行营养干预,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均提高,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小学生吃早餐比例及健康饮食行为应答率均提高(P值均<0.01).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教育辅以家庭健康教育能提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小学生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终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使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习惯、降低龋患率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随机选取两所幼儿园中班150名幼儿及150名幼儿家长与85名教师作为实验组,对幼儿、家长、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选取另两所学生来源与实验组差不多的幼儿园140名幼儿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比较两组幼儿龋患率。结果实验组家长与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儿口腔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幼儿龋患率与干预前比下降了3.8%,对照组幼儿龋患率比原来上升了8.5%,但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所实施的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模式可在幼儿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增加人际交流对结核病健康教育的传播效果.方法:选择3个参加2006年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县,抽取18个村(居委会),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人际交流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获取肺结核防治信息的渠道等进行调查,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1),所有问题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6项知晓率有明显提高(P<0.01);干预组对肺结核病的态度有明显变化,前后差异、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干预组的肺结核病相关行为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加人际交流可以提高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溧阳市输入性疟疾社区健康干预项目的 实施效果,为探索输入性疟疾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布,2017年选择溧阳市竹箦镇前村村为干预村、西芮村为对照村.将建立出国劳务人员登记制度,进行社区宣传和入户干预,以及开展专题讲座和知识宣传作为干预措施.采用疟疾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问卷,调查目标人群在实施健康干预前、后的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 实施健康干预后,干预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分别由干预前的17.72%、39.94%和38.78%上升至79.01% (P<0.01),80.45% (P<0.01)和92.98% (P <0.01);对照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由第一次调查的4.32%、14.23%和32.98%上升至第二次调查的41.74%(P<0.01)、53.70% (P<0.01)和86.20% (P<0.01).实施干预后,干预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正确信念持有率均高于对照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对照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宣传与入户干预有效结合的模式用于输入性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可提高目标人群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访对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3所小学一年级156名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对于小学生在口腔卫生知识方面,例如使用含氟牙膏、吃甜食引起蛀牙以及保护六龄齿的重要性等方面,干预后有显著提高(P<0.05)。口腔卫生态度和卫生行为方面例如口腔疾病的危害、刷牙的时间及牙刷的选择和放置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小学生家长在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方面,都在家访干预后比例达到95%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访对于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技能水平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2003年10-12月对咸宁市城区6所小学学前儿童496名进行共9学时、为期9周的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并对学龄前儿童授课前后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对口腔健康知识回答平均正确率由授课前的56.72%增加到授课后的89.85%,授课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由授课前的57.53%增加到授课后的88.78%,授课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和宣传牙病预防知识,可以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树立预防牙病的正确观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岱山县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探索学生防治龋齿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研究要素基本相同的2所学校所有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210人)和对照组(240人),对实验组学生及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问卷对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学生口腔卫生基本知识知晓率、正确刷牙率分别从79.52%,60.95%上升到89.71%,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患率、龋均分别从48.57%,1.81下降到22.5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保健健康干预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纠正不良行为,降低患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健康教育课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化对照实验研究方法对在山东省沂源县和寿光市中小学校随机抽取的600名干预组学生和399名对照组学生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52.3%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0.9%,高于对照组学生的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7道题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吸烟不是成熟的标志"外,其他6题干预组学生的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和对照组学生(P<0.01);干预后干预组学生主动向家人和朋友宣传健康知识的学生比例为90.0%,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以健康教育课为主的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利用医学生对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随访与宣教,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痛经管理策略。方法 选取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随访组,对照组经前给予田七痛经胶囊口服,随访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医学生随访与宣教,对比干预前后2组治疗有效率、痛经症状评分、痛经知识知晓度及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分。结果 随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63.33%);干预后随访组痛经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痛经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在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方面,随访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医学生进行随访和宣教是值得探索的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有效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项目对不同人群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养成率的干预效果,为实行分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综合防治监测点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4-2017年资料。基于类实验设计,运用SPSS 23.0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双因素(时间和处理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处理和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017年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在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66%、90.14%、86.06%和86.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均显著提高(F=12.36, F=14.89, F=12.29, F=10.03, P<0.01)。试点乡中小学生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8.89, F=8.97, P<0.05),试点乡僧侣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健康行为养成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10.17, F=8.34, P<0.05)。干部、中小学生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养成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 r=0.55, r=0.34, P<0.05)。结论 中小学生和干部的干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可将健康的生活理念、知识和行为主动传播给其他人群。农牧民为减轻包虫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参与专项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强,配合度高,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为提高群众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注重发挥中介效应,即对健康教育认同程度,以促进认知向健康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降低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效果,探讨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在苍山县随机选取860名小学生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单纯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组、行为干预加驱虫组、单纯驱虫组及对照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实验前分别为64.13%、61.23%、63.12%和60.70%,实验后分别为41.67%、26.52%、53.57%和60.61%.结果表明: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降低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具有重要作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加针对性驱虫是控制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了解医教结合模式干预小学生洗手的效果,为推广医教结合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嘉定区15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小学三年级学生1 239名,每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医教结合的洗手教育1年时间,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干预后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总体洗手知识知晓率为92.4%,高于干预前(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50,P<0.05);干预组1周内饭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洗手行为报告率分别为93.1%,94.1%,86.1%,均高于干预前(89.4%,89.0%,79.1%);“使用洗手用品”“按六步法洗手”“搓洗时间20 s以上”“关水龙头方法”及“干手方法”等现场洗手规范率分别为95.9%,83.0%,87.6%,88.1%,92.0%,均高于干预前(49.0%,41.7%,44.0%,17.1%,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饭前便后需洗手和不愿意洗手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干预组小学生洗手知识知晓、行为报告率及洗手规范率均高于对照组,阻碍洗手原因报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医教结合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小学生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海珠区配置校医学校健康教育效果,研究校医干预对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整群抽取海珠区10所小学391名三年级学生,回溯二年级时学校校医配置情况,分成校医干预组和对照组,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两组学生基础健康素养水平,校医干预满一年后再比较两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基础健康素养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水平81.96%高于对照组79.44%(P0.01)。其中,干预组健康知识知晓率80.77%高于对照组7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行为形成率无明显差异。问卷涵盖的五个方面,干预组在膳食与营养、传染病防控及安全与急救的回答正确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在个人卫生习惯和生理功能保健上的回答正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391名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为79.73%,膳食与营养和传染病防控部分回答正确率居前二,均达90.00%水平,安全与急救部分回答正确率最低,仅为70.33%。结论校医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明显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在膳食与营养、传染病防控及安全与急救这三方面的提高最突出。学生在安全与急救部分知晓情况较差,校医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宣教,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探索流动儿童溺水预防的干预模式及其效果,为有效干预儿童溺水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宁波市2个区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一~九年级学生,干预组实施基于健康促进生态学模型的健康教育为主,配合社会动员和环境改善溺水综合干预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对流动儿童开展2年期的溺水综合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干预后溺水知识总知晓率和正确信念的持有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升(P值均<0.01),但是干预组提升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终期干预组学生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7.3%)低于干预前(11.4%) (x2=39.29,P<0.01),而对照组学生干预后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7.7%)与干预前(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学生干预后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率(4.8%)较干预前(13.1%)有明显地下降(x2=29.27,P<0.01);而对照组干预后溺水率(7.7%)与干预前(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P=0.56).结论 基于生态学模型的溺水综合干预模式对预防流动儿童溺水取得了一定效果,可为流动儿童溺水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了解不同警示性教育方式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探索更好的防艾知识宣传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青岛市城阳区随机抽取3所学校51个班2 01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仅发放艾滋病警示性健康手册,B组应用PPT形式开展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讲座,C组应用PPT形式开展警示性教育讲座并发放健康手册,对3组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A组、B组、C组艾滋病总知晓率分别为64.9%,61.2%,61.2%,干预2周后分别提高了2.3,27.7,28.0百分点.艾滋病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5,P>0.05),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7.495,144.653,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户籍、年级、干预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有关(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城阳区本地相比,城阳区以外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95%CI)=1.22(1.00~1.47)];与初一相比,高职一年级、初二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1.68,5.97);与A组相比,B组、C组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1.70,1.56).结论 城阳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应结合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艾滋病警示性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促进其态度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家庭医师责任制结合知信行教育对提高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孕妇之丈夫(简称“地贫孕阳丈夫”)行地贫筛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某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地贫孕阳丈夫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进行家庭医师责任制结合知信行教育模式宣教。对比分析两种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地贫孕阳丈夫行地贫筛查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两组地贫孕阳丈夫对地贫的相关知识、健康信念和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进行干预后,研究组地贫的相关知识得分为(19.46±2.23)分、健康信念得分为(16.32±1.70)分、行为依从性为88%,均高于对照组的(14.62±3.20)分、(16.32±1.70)分、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77,-6.52,χ2=10.8,P值均<0.05)。结论 将家庭医师服务结合知信行教育模式应用于地贫防控工作中,可有效提高地贫孕阳丈夫筛查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了解西安市小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行为形成情况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14个区/县93所小学的4 454名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5%,男女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6,P=0.164);城区学生知晓率为54.5%,郊县学生为47.3%,农村学生为38.9%(x2=1 115.45,P<0.01).学生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9%,绝大多数行为形成率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种行为形成率均为城区高于郊县、郊县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农村、主要监护人学历较低的学生,其相关知识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948,0.344,P值均<0.01);农村、监护人学历较低、男生及近1年患过传染病的学生,其健康行为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479,0.292,0.518,0.475,P值均<0.01).结论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健康相关行为有待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应主抓课堂教学,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