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萎缩名称的由来与表现形式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萎缩 (Peripapillarychoroidalatrophy ,PPCA)是位于视乳头附近环形或弓形的脉络膜萎缩〔1〕。经过几十年的临床观察发现 ,在进展性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眼中 ,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萎缩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如Primrose等〔2〕 (196 9)报道5 1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 -angleglaucoma ,POAG)中 4 8例有不同程度的视乳头周围改变 ;Wilsensky和kolker等〔3〕 (1976 )则发现视乳头周围晕 (Peripapillaryhalo)在POAG中较在年龄匹配的对照组中更为普遍 ;Anderson等〔4〕 …  相似文献   

2.
视乳头旁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区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青光眼及预测青光眼的发展。本就视乳头旁萎缩区的分区,检测方法,生物组织学改变,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与视野、视盘盘沿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不同青光眼中的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徐海峰  陈晗  白瑶 《眼科研究》2005,23(3):285-285
原发性脉络膜萎缩可分为中央晕轮状脉络膜萎缩、弥漫性脉络膜萎缩与绕视乳头型脉络膜萎缩,后者在眼科文献中报道最少。现将我院2001年9月~2003年10月诊断的7例绕视乳头型脉络膜萎缩患者的资料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7例,因双眼视力下降5~10年来我院就诊,疑诊视  相似文献   

4.
视乳头出血和视乳头旁萎缩是青光眼患者的两个重要体征,系统血管疾病如低血压、夜间低血压、高血压,与血管痉挛有关的异常会导致视乳头周围和球后区域血流量下降,血液流变学异常如血黏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微血管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都提示血管因素与青光眼的发病有关。血管因素作用的可能机制是血管自身调节异常。总之,青光眼中存在血管、血流等诸多改变,这可能是原发的,也可能是继发的,单纯缺血是否能导致青光眼,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眼压、视野缺损和视乳头凹陷及萎缩构成了青光眼的三联征,特别是在单纯型青光眼中。但是在此三联征中,病理性视乳头凹陷和萎缩的形态学改变,多少年来一直被认为,只有当病程进展到中、后期时,才能显现出来。因而青光眼的早期病理性改变,只有依靠细微的视野检查才能发现。近些年来,相继有不少眼科学者对早期青光眼的视乳头凹陷进行了研究,从Armaly(1967)研究杯盘比开始,到Tomlinson(研究杯盘面积比)、Holm等  相似文献   

6.
视乳头旁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区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青光眼及预测青光眼的发展。本文就视乳头旁萎缩区的分区 ,检测方法 ,生物组织学改变 ,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 ,与视野、视盘盘沿的关系 ,及其相关因素 ,不同青光眼中的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对接近失明的晚期青光眼31例(34只眼),以中心视力0.05或视野小于10°为标准,眼压多持续升高,眼底视乳头呈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以下其统称为近绝对期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1],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正常人(本文所指正常人指非青光眼者)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视盘形态结构参数之间的差异,以指导正常眼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方法 用Heidelberg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 Ⅱ,HRTⅡ)对正常人40例(80眼)及NTG30例(60眼)的视乳头进行断层扫描,获得视乳头平均地形图像和视乳头结构诸参数。结果 正常人与NTG视乳头结构各参数中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比、盘沿面积、视杯容积、平均视杯深度、最大视杯深度、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HRT能在活体对视乳头结构进行准确分析,视盘面积可能是青光眼的一个易感因素,对NTG早期诊断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Pan YZ  Ren ZQ  Li M  Qiao RH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2):1078-1083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正常大陷凹眼的视乳头旁脉络膜萎缩区(PPA)的差异及其与视野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拍摄的视乳头立体图像进行测量,比较42例(42只眼)POAG、40例(40只眼)NTG与45例(45只眼)正常大陷凹眼之间PPA的发生率及大小差异,分析PPA的有关参数与视乳头结构指标、视野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所有入选患者的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均在+3.00~-3.00D之间。结果正常大陷凹组、POAG组及NTG组α区的出现率分别为85.4%、100.0%、95.0%,β区的出现率分别为19.1%、48.9%、37.5%,POAG组和NTG组的α区和β区的出现率均大于正常大陷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陷凹组、POAG组及NTG组β区面积分别为(0.08±0.25)、(0.24±0.36)、(0.14±0.21)mm2,POAG组的β区面积大于正常大陷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α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Square=4.534,P=0.104)。而POAG组与NTG组间上述各指标及α区和β区出现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患者视乳头结构指标与视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杯/盘比值与视野受损分级之间有较强相关性(r=0.5624,P<0.01)。而α区面积、β区面积与视野受损分级之间均为低相关性(α区:r=0.246,P<0.01;β区:r=0.2302,P<0.01)。有无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包括年龄、性别、屈光度、杯/盘比值分级指标及α区面积和β区有无的多个因素中,仅年龄和杯/盘比值分级指标被证实为两个可能的影响因素。结论排除了-3.00D以上的中高度近视人群后,POAG和NTG患者的α区和β区出现率及β区面积虽与正常大陷凹者有所不同,但其与视野缺损程度的相关性较传统的视乳头结构指标低,在两组青光眼患者间也未见明显差异。由此认为PPA不能作为诊断POAG的独立指标,也不能作为POAG与NTG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Discam彩色视乳头数字立体成像仪测量的视乳头参数与开角型青光眼视野损害的相关性,探讨Discam彩色视乳头数字立体成像仪在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iscam彩色视乳头立体成像仪在ScreenVu立体观察镜下确定31例(58眼)开角型青光眼及29例(58眼)可疑青光眼患者垂直杯盘比(verticalcup-discratio,V-CDR),水平杯盘比(horizontalcup-discratio,H-CDR),杯盘面积比(areacup-discratio,A-CDR)及沿盘面积比(arearim-discratio,A-RDR)。采用Humphrey自动电脑视野分析仪(30-2程序)对上述患者进行视野检测,研究上述视乳头参数与视野损害分组及视野指数视野平均缺损值(meandefect,MD)、视野模式标准差值(patternstandarddeviation,PSD)的相关性。结果:对116眼开角型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患者研究发现,青光眼组上述视乳头参数与MD(P<0.000)、PSD(P<0.000)显著相关。而可疑青光眼组上述视乳头参数与MD、PSD无显著相关性。正常视野组及异常视野组视乳头参数的均值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Discam彩色数字立体成像仪视乳头参数与视野损害显著相关,Discam彩色数字立体成像系统可对视乳头进行定量描述并可用于评价开角型青光眼的视乳头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的鞍区肿瘤眼部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8例伴近视的鞍区肿瘤的视力、视野及眼底等情况。结果:18例初诊时,19眼(占52.8%)视力低下4.0,仅5例(占27.8%)视野缺损呈典型的视交性单、双颞侧偏盲,10例(占55.6%)双眼视神经不同程度萎缩,4例(占22.2%)单眼视神经萎缩。结论:伴近视的鞍区肿瘤眼部病变常很严重,容易被误诊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病变,了解青光眼性视乳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改变特征,对青光眼特别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随诊观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青光眼的诊断方面,似乎成为重要而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工具.然而新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新方法并非优于医师对视乳头和视乳头周围RNFL的直接观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黄厚斌  梅晓白  魏世辉 《眼科研究》2012,30(12):1089-1090
病理性大视杯多见于慢性或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但病理性大视杯并非仪见于青光眼,许多非菏光眼疾病最终出现视神经萎缩,也可导敛痫理性视杯扩大,  相似文献   

14.
视乳头改变是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客观依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青光眼视乳头改变多发生在视野改变之前。青光眼视乳头改变的内容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1)局限性或弥漫性神经视网膜杯沿组织丧失。(2)杯扩大。(3)双眼杯不对称。(4)垂直椭圆杯等视乳头杯盘比(C/D)是临床常用评价青光眼视乳头改变的根据之一。我们以同一检查者不同方法和同一方法不同检查者(均为对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高度近视(high myopia H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屈光性眼病,它不仅具有严重的屈光异常,而且伴有眼底进行性、退行性改变。其眼底病变主要表现为视轴延长、视乳头变形、视网膜变薄和萎缩等。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病变呈进行性恶化趋势,故以往又称之为“恶性近视”、“病理性近视”“变性性近视”。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发现,青光眼患者近视发生率高于非青光眼人群。反之,近视,  相似文献   

16.
后短睫状动脉 (SPCA)系统血管主要分布在脉络膜和视神经 ,眼底检查不像中央血管那样直接可见 ,诊断容易造成困惑。随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应用 ,对阐明脉络膜病变更为有利。从前认为青光眼眼压增高引起视盘凹陷萎缩以致盘周出现萎缩晕轮 ;现在研究发现 ,视盘附近脉络膜视网膜易遭受高眼压损害发生萎缩 ,后来才出现青光眼性视盘损害及视野缺损〔1〕。视乳头部位的临床病理改变复杂而多样。这些都促使我们对有关血管分布和血循环障碍应有进一步的了解。今将 SPCA系统的生理解剖和相关眼底病变叙述如下。一、 SPCA系统的生理解剖SPCA自…  相似文献   

17.
试图提出一个与目前研究及认识水平相适应的青光眼定义,即“青光眼是由于病理性高眼压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引起进行性视神经损害,导致视乳头进行性凹陷性萎缩和视功能、特别是视野损害的一类眼病”。定义强调4点:①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性有较大的个体差异;②眼压升高的机械压迫和血供障碍共同参与了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病理性高眼压是主要因素;③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导致眼底改变的特点是视乳头进行性凹陷性萎缩;④在青光眼性视功能损害方面,视野改变是主要的且具有特征性。本文从眼压、眼底、视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以及视神经保护五个方面对青光眼定义进行了阐述。用比较简明的语言揭示了青光眼的内涵,提出较为全面、科学的青光眼定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 DDLS(disk damage likelihood scale)视乳头损伤分期法与开角型青光眼视野损害的相关性,探讨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利用Discam早期青光眼诊断仪彩色视乳头立体成像系统在Screen Vu立体观察镜下确定31例(58眼)开角型青光眼及29例(58眼)可疑青光眼患者视乳头的DDLS分期.所选患者均为中等大小视乳头(2.0~3.0mm).利用 Humphrey 自动电脑视野分析仪30-2程序对上述患者进行视野检测,研究DDLS分期与视野指数平均缺损(MD,mean defect)、视野模式标准差(PSD,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及视野损害分期(HPASS,Hodapp-Parrish-Anderson staging system)的相关性.结果:对116眼中等大小视乳头(2.0~3.0mm)开角型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患者研究发现,青光眼组DDLS分期与MD(Pearson,r=-0.664,P<0.000)、PSD(Pearson.r=0.554.P<0.000)及HPASS(Spearman,r=0.603,P<0.000)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疑青光眼组DDLS分期与MD、PSD及HPASS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DDLS视乳头损伤分期法与开角型青光眼视野损害的程度相关,DDLS视乳头损伤分期法有助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早在十九世纪Jaeger(1854)Von Graefe(1854)Weber(1855)等即发现了青光眼性视乳头凹陷,其后Muller(1855)从病理组织学证实了青光眼性视乳头凹陷。自此以后许多学者研究了慢性单纯性青光眼视乳头形态上的一些改变及其与视功能丧失之间的关系。从而检查这些改变也就成为判断青光眼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常视乳头一般是圆形,具有淡桔红色均匀一致的神经视网膜边缘组织。有时正常视乳头因上下淡桔红色边缘组织稍宽而显椭圆形的外观,然凹陷仍旧是圆形的。但有极少数因凹陷本身的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丁  陈琛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2):1144-1148
高眼压一直被认为是引起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重要机制,但是临床发现部分青光眼患者即使眼压得到很好的控制也不能阻止视神经的进一步损害。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萎缩不仅是高眼压导致的视神经受压萎缩,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光眼的视神经改变是一种视神经病变,原因有多种,但均表现为视神经节细胞的死亡。这一视神经节细胞的死亡过程是一种缓慢的凋亡过程,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缺血、缺氧造成的细胞损害;第二阶段是受损的退变细胞释放有害物质引起基质的改变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