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克煎剂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糖克煎剂组、罗格列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STZ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组予等量无菌枸橼酸缓冲液注射。造模成功后糖克煎剂组予糖克煎剂10.8 g/(kg·d)灌胃,罗格列酮组予罗格列酮4.74 mg/(kg·d)进行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蒸馏水5 mL/(kg·d)灌胃,连续4周,分别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各组大鼠糖耐量、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各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利用铜试剂显色法检测各组药物干预后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药物干预后糖克煎组和罗格列酮组HOMA-β均高于模型组(P0.05),FF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糖克煎剂显著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中FFA水平及使胰岛β细胞功能好转。  相似文献   

2.
张彦红 《吉林医学》2005,26(6):574-575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前后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及同步胰岛素激发试验,比较BG、INS及I30/G30的变化。结果:BG明显下降,INS及I30/G30升高(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降低糖毒性、脂毒性,可保护和显著恢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10%)72例接受每日4次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后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和精氨酸兴奋实验。观察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反应(IRG),校正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AIRARG)。结果:治疗后IRG、MBC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5),而AIRARG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显著的意义。结论:长期高血糖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患者血糖控制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可以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开郁清热中药对自发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引进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及正常对照组同系非糖尿病大鼠(LETO),将已发病OLETF大鼠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开郁清热组,灌胃12周,检测其口服糖耐量、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细胞胰岛素表达。[结果]开郁清热组口服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较模型组下调,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较模型组上调,胰岛素分泌指数增加,免疫组化胰岛素染色阳性面积增加,积分下吸光度上调。[结论]开郁清热方对自发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有较好干预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周前后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实验(OGTT),观察空腹、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对α细胞,β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胰岛素的水平进行研究,观察Homa-IR,Homa-β及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变化。结果①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相比,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及餐后2 h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总组治疗前后相比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空腹及餐后2 h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oma-β指数明显升高(P<0.01);Homa-IR指数下降(P<0.05)。结论严重高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α细胞功能紊乱可能是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不能达到良好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胰岛素泵治疗不但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同时还可以改善α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五味子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联合2次ip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每天分别ig五味子油0.25、0.5、1.0 mg/kg,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胰腺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细胞胰岛素的表达;RT-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PDX-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五味子油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高剂量组可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使变小的胰岛体积增大、胰岛β细胞数目增多、胰岛素表达提高;还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水平。结论 五味子油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的损伤,增加β细胞数量,改善β细胞的功能缺陷,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从而产生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丽萍  孙秀梅  康白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28(2):107-109,T0001
目的研究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yd)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Hyd对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血清细胞因子以及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Hyd 10.5mg.kg-1.d-1,灌胃给药,连续用药21d,可使大鼠血糖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胰岛素(INS)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或0.05)。Hyd 21.0mg.kg-1.d-1组IL-6,TNFα明显升高(P<0.01或0.05),大鼠血糖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清INS水平明显降低(P<0.05);电镜观察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典型细胞退行性改变。结论Hyd低剂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而高剂量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长期应用Hyd可引起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且使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干预糖毒性对肥胖大鼠胰岛β、α细胞功能改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毒性对肥胖大鼠胰岛β、α细胞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的损害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4组:(1)正常组: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9只,高脂饲料喂养.(3)DM对照组:9只,不给予药物干预.(4)糖毒性干预组:9只,皮下注射超长效甘精胰岛素(5 U·kg-1·d-1)降低血糖,共4周.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分析胰岛β、α细胞形态学特点,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原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胰腺中胰岛素蛋白质含量,胰岛素干预2周和4周后复测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 糖毒性干预组,胰岛内β细胞比糖尿病对照组相对量增加(分别为0.38±0.08,0.11±0.05,P<0.01),β细胞浆内胰岛素水平增加(分别为0.58±0.03,0.34±0.14,P<0.01),胰岛素原mRNA表达增加(分别为1.52±0.14,1.26±0.14,P<0.01);Western印迹检测胰岛素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胰岛内α细胞相对量减少(分别为0.28±0.15,0.16±0.04,P<0.01).结论 干预糖毒性4周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β、α细胞的病理学变化,部分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德 《广东医学》2004,25(8):985-985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功能变化与2型糖尿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促进、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低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本试验应用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测定患者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以探讨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采用口服及静脉萄萄糖负荷方法,测定了30例初发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Ⅰ相及Ⅱ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发现: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岛β-细胞的Ⅰ相分泌功能缺如,Ⅱ相分泌功能降低且与血糖高峰不同步。认为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以及胰岛素分泌的脉冲现象减弱,可能是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恢复,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地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显著降低HbA1c,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内脂素的影响。方法:将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CSII,对照组仅皮下注射胰岛素,疗程共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治疗前后均检测脂联素、内脂素,计算HOMA-IR(C-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脂联素均显著升高,内脂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免疫活性胰岛素、真胰岛素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用免疫活性胰岛素、真胰岛素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结果,为临床上客观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探索新的方法。方法:测定糖耐量正常、糖耐量低减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活性胰岛素、真胰岛素,分别用这两种胰岛来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空腹免疫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真胰岛素水平;用免疫活性胰岛素计算的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明显高于用真胰岛素计算分泌指数。结论:免疫活性胰岛素夸大胰岛β细胞功能,应用真胰岛素来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Wang YF  Li XH  Peng YD  Ding XY  Dong WP  Chen XY  Zhang AF  Wang YF  Yu 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1703-1706
目的 通过3T3L1脂肪细胞与大鼠原代胰岛细胞共培养,从细胞整体水平探讨脂肪细胞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分为两组:(1)对照组:SD大鼠原代胰岛细胞组;(2)共培养组:SD大鼠原代胰岛细胞与3T3L1脂肪细胞共培养.对各组胰岛细胞观察以下指标:(1)胰岛素释放试验和细胞内胰岛素含量;(2)用RT-PCR检测葡萄糖转体2(GLUT2)、葡萄糖激酶(GCK)及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6.2(Kit6.2)的mRNA表达水平;(3)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印迹检测胰岛素受体β(IR-β)、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结果 (1)共培养组在低糖水平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多[(0.79±0.35)ng·h-1·ml-1胰岛比(0.38±0.09)ng·h-1·ml-1胰岛,P=0.028],而高糖刺激时两组胰岛素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0),共培养组刺激指数较对照组降低[(1.57±0.61)比(2.84±0.92),P=0.04].两组的胞内胰岛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2)共培养组胰岛细胞GLUT2、GCK、Kil6.2的mRNA表达下调为0.27 ±0.11,(P=0.01)、0.32±0.24,(P=0.009)、0.41±0.09,(P=0.003).(3)共培养组胰岛细胞IR-β、IRS-1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均下降.结论 3T3L1脂肪细胞通过下调胰岛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的相关基因,及通过抑制其自身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影响GSIS.脂肪细胞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检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用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并运用这些客观指标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目前已有研究显示,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将HOMA指数作为2型糖尿病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中医证型的演变,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进行性衰减。明确2型糖尿病病程及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与中医病机、证型的对应关系,能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BIP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干预内质网应激介导的β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4周龄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和2型糖尿病组。高脂+蛋氨酸饲料喂养30只低周龄Wistar大鼠1个月,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结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模型组和降糖三黄片组,降糖三黄片组予以灌胃中成药降糖三黄片治疗2个月,测定血清胰岛素、血脂、血糖,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BIP基因的表达。结果 :降糖三黄片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上调内质网应激特征性分子BIP基因的表达。结论:降糖三黄片通过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BIP基因的表达,维持胰岛β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馒头餐试验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8例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给予100g馒头餐试验,3天后再给予75g OGTT试验,观察空腹、馒头餐及口服75g葡萄糖后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时血糖、血清游离脂肪酸、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结果:馒头餐试验与OGTT试验餐后血糖,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FFA水平变化OGTT高于馒头餐试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肽水平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馒头餐用来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可减轻患者胰岛的负担,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对血FF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4~2008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83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和强化治疗3个月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测定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用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结果 患者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达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狄灵  厉英倩  张薇 《医学争鸣》2003,24(19):1774-1776
目的: 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C肽及血浆胰岛素释放的影响,并初步探求其降糖机制. 方法: 用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 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对上述模型动物胰岛β细胞、C肽及血浆胰岛素释放的作用. 同时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 参芪降糖颗粒大剂量(2.0 g*kg-1)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 并能同时升高C肽含量,增加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的水平;参芪降糖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结论: 参芪降糖颗粒对STZ引起的动物高血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修复、改善受损的胰岛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5例,检测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清学指标,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总胰岛素水平(InsAUC120)?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NSR30)?总体胰岛素分泌指数(INSR120)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在男女各组内将人群分为高?低尿酸组?评估尿酸与InsAUC120?INSR30?INSR120及HOMA-β的关系?结果:①无论性别,高尿酸组均含有比低尿酸组更高的InsAUC120?INSR30?INSR120和HOMA-β(均P < 0.01);②尿酸水平与InsAUC120?INSR30?INSR120及HOMA-β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 < 0.01);③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可能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依然存在?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酸是胰岛β细胞分泌能力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作为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