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邹泽  刘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98-1498
头孢唑啉钠是一种半合成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 ,临床应用广泛。头孢唑啉钠的含量测定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微生物测定法 ,我们利用头孢唑啉钠在紫外区有较强吸收峰的特征 ,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唑啉钠的条件进行了观察 ,得到了头孢唑啉钠注射粉剂的紫外分光光度含量测定方法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 ,重视性好。1仪器与试剂752—GW型分光光度 (上海分析仪器厂 ) ;岛津UV—260FW分光光度Mettcler-AE240型电子天平 (上海第一分析仪器厂 ) ;头孢唑啉钠粉针剂 (哈尔滨制药总厂 ) ;碳酸氢钠 (分析纯 )。2实验2 1紫外吸收光谱 :取头孢唑啉钠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头孢唑啉钠与氨茶碱、三氮唑核苷在5 % 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变化,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配伍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 H P L C色谱法进行。结果:头孢唑啉钠与氨茶碱配伍溶液色泽加深,含量略有下降,其余各组色泽未变,含量略有下降。结论:头孢唑啉钠与氨茶碱不能联合应用;头孢唑啉钠与三氨唑核苷可联合应用,但最好在6h 用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头孢唑啉钠与三氯唑核苷配伍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唑啉钠的含量。结果显示,在20℃及37℃两种温度下,头孢唑啉钠与三氮唑核苷配伍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4h内稳定,提示在临床上可将头孢唑啉钠与三氮唑核苷配伍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头孢唑啉钠是临床常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并多与维生素C针剂配伍静脉滴注给药。头孢唑啉钠在常用输液中稳定性良好,但与维生素C合用稳定性未见报导。为此,我们将其配伍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导如下。仪器与试验岛津UV16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PHS3C型酸度计;...  相似文献   

5.
曹琳  陆煜谦 《海峡药学》2013,(11):33-34
头孢类药物,性质不稳定,在酸、碱作用下易分解失效,并加大不良反应的产生。本文研究头孢唑啉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抗坏血酸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头孢唑啉钠与此3种注射液配伍在48h内是稳定的,可以联合使用,紫外羟胺法用于头孢唑啉钠的稳定性研究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唑啉钠在三氮唑核苷、氯化钾配伍液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头孢唑啉钠与三氮唑核苷,氮化钾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于室温25℃时配伍稳定,3h内外观,pH值含量不变。  相似文献   

7.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含量.头孢唑啉钠浓度为10~30μg/mL时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00289C-00074;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2%.  相似文献   

8.
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六种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维生素C、硫酸庆大霉素、三磷酸腺苷二钠、肌苷、病毒唑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常用药物浓度分别将头孢唑啉钠、维生素C、硫酸庆大霉素、三磷酸腺苷二钠、肌苷、病毒唑与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配伍实验,观察配伍0、1、2、3h后药液外观及PH值值变化,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6nm波长处测定氟罗沙星含量变化。结果: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配伍2h后产生颗粒状沉淀,二不能配伍;与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二钠配伍后外观由黄色立即变淡近无色,其余各药均无外观及PH值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3h后均在90.0-110.0%范围内。结论: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除与头孢唑啉钠不能配伍外,可以与其他五种药物3h内配伍稳定,无理化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替硝唑(tinidazole,TNZ)葡萄糖注射液与氨茶碱、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3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室温在6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测定配伍液的pH值,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3种配伍液的含量。结果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的配伍稳定,与氨茶碱6h内配伍不稳定。结论 在室温6h内,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的注射液配伍稳定可用,与氨茶碱注射液6h内配伍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麦白霉素片,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的鉴别中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最大吸收,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选定20个波长,测出20个吸收度,输入袖珍计算机,可打印机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五水头孢唑啉钠与奥硝唑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25℃)观察8h内注射用五水头孢唑啉钠(51mg/L)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20mg/L)配伍液的pH值、外观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及系数倍率法分别测定五水头孢唑啉钠与奥硝唑的含量。结果五水头孢唑啉钠与奥硝唑配伍液的pH值、外观、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五水头孢唑啉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在25℃下、8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注射用穿琥宁与4种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考察穿琥宁与4种抗生素在25℃和37℃两种温度条件下6h内配伍后外观、pH值、微粒数和紫外吸收度。结果:在上述条件下,注射用穿琥宁与头孢唑林钠、头孢拉定、舒巴坦/头孢哌酮、阿洛西林钠的配伍液外观、pH值、微粒数、紫外吸收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25℃及37℃条件下6h内,注射用穿琥宁可与头孢唑林钠、头孢拉定、舒巴坦/头孢哌酮、阿洛西林钠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头孢唑林钠肌肉注射、静脉推注及溶于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注射液、林格氏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并用HPLC测定头孢唑林钠与溶剂混合后的含量。结果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乳酸林格氏注射液配伍,在25℃和5℃条件下放置时,含量和pH稳定良好。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pH上升明显,均已超过美国药典规定。结论建议头孢唑林钠不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320例因感染而需注射头孢噻肟钠或头孢唑啉钠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左、右臂分别用头孢噻肟皮试液和头孢唑啉皮试液进行皮试,记录皮试结果。结果:头孢噻肟皮试阳性率7·19%,头孢唑啉皮试阳性率9·06%;二者同时阳性率3·75%,明显低于头孢噻肟皮试阳性率和头孢唑啉皮试阳性率(P<0·01)。结论:不能用头孢唑啉皮试液代替头孢噻肟皮试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影响皮试结果的临床因素较多,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临床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5.
方焱  陈象青  张善堂 《中国药师》2009,12(5):601-60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黄连中黄芩苷和头孢唑林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双黄连与头孢唑啉钠配伍的稳定性及贮存期。方法:色谱柱: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25:75:0.01);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75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用经典恒温法、留样观察法考察配伍液的含量、pH及外观等变化。结果:黄芩苷线性范围为20.4~102.0mg·L^-1,r=0.9982(n=5);头孢唑林线性范围为50.4~252.0mg·L^-1,r=0.9997(n=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n=5)。恒温加速实验时,配伍液中黄芩苷较稳定,头孢唑林钠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20℃t0.9为13.8d,t1/2为90.5d。室温留样观察4h,配伍前后药物残存率〉95%,pH、外观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该法适合于同时测定双黄连和头孢唑林钠的浓度,双黄连和头孢唑林钠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建立二维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2D-LC-HR-MS/MS)法鉴定头孢唑林钠原料药中2个未知杂质的方法。方 法 采用二维液相-高分辨串联质谱法,一维色谱条件进行样品采集,确认一维色谱体系中目标峰的出峰位置,并进行分离, 二维液相脱盐后切进高分辨串联质谱进行分析,根据结果推断杂质结构及生成机理。结果 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头孢唑林钠流动 相中含不挥发性盐的色谱体系不适用于色谱-质谱快速鉴定杂质的难题,并对2个未知杂质进行有效鉴定。结论 该方法可以简 单、快速地对头孢唑林钠中未知杂质进行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唑林钠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取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耳缘静脉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唑林钠200 mg/kg(以头孢唑林钠计),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5、15、25、35、65、95、125、155、215、275、335 min耳缘静脉取血甲醇沉淀血浆蛋白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间隔1周后进行交叉实验;采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唑林钠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均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α:18.46、16.06 min,t1/2β:40.85、55.12 min,AUC0-335 min:20 635.30、35 056.86μg·min/ml,CL:0.009 7、0.005 7 L·kg/h;五水头孢唑林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8.86%,五水头孢唑林钠的AUC0-335 min对数90%置信区间为头孢唑林钠相应参数的95.47%106.55%。结论:与头孢唑林钠比较,五水头孢唑林钠在兔体内的消除更快、生物利用度较低,二者生物学不等效。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差热分析法测定头孢唑林钠的分解温度和分解热;采用激光法测定头孢唑林钠在不同配比的水-乙醇、水-丙酮、水-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采用指数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最后测定头孢唑林钠在水及水与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冷却结晶介稳区数据,为头孢唑林钠的工业生产提供热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薛晖  王明丽  许建平 《中国药房》2011,(12):1104-1106
目的:探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所出现的过敏性休克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与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唑林钠有关的文献,并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检索我院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以文献证据和临床证据进行评价及文献分析。结果:检索得到与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及头孢唑林钠有关的文献共549篇,其中有53篇文献符合要求,为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例报道。涉及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的不良反应较少,而头孢唑林钠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过敏反应。查阅我院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共有19例,其中16例为皮疹瘙痒。结论:本病例出现过敏性休克与使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龙星颖  宋金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22):2332-2335,2352
目的:考察在 4℃和 25℃条件下五水头孢唑啉钠在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利多卡因中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方法:五水头孢唑啉钠分别溶于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利多卡因,浓度均为临床常用浓度,分别保存在4℃和 25℃条件下,配制后0,2,4,8,24,48 h时检查每个样品内部是否有沉淀、云状物、变色,并测定样品pH值。使用新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配伍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经过48 h储存,五水头孢唑啉钠与利多卡因溶液在4℃避光条件下均无浑浊、无沉淀、无云状物、无气泡、不变色,pH 值保持较稳定,主药含量均大于90%;在 25℃条件下,五水头孢唑啉钠与水、氯化钠溶液在 24 h后开始变黄,48 h后颜色加深,水溶液和盐溶液pH值均显著上升。结论:从外观、pH值、主药含量稳定性结果表明,4℃五水头孢唑林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配伍液的稳定性好,为临床上使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利多卡因在肌注时进行配伍使用,从而达到缓解肌注疼痛提供可行的体外试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