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返现状,采取对策降低救护车空返率,减少院前医疗资源浪费。方法收集统计及分析我院急救车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接受120调度出诊的病例及其中救护车空返的病例情况。结果 120调配救护车出诊534车次,其中空返265车次,总空返率为49.63%。造成救护车空返的原因有:病人转院就医、患者拒绝回院、未找到患者等。结论根据现状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对降低救护车空返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药物渗漏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降低化疗药物渗漏"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化疗药物渗漏由改善前的0.1%降低至改善后的0。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化疗药物渗漏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口腔干燥症发生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ICU患者口腔干燥症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导致患者口腔干燥症发生的护理原因及护理中存在的缺陷,针对原因拟定改进对策并实施,利用小喷瓶喷雾式湿化患者口腔,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口腔舒适率及口腔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患者口腔干燥症发生率由活动前95.07%降至活动后44.88%,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2.00%升至活动后96.00%,患者口腔舒适率由原68.00%提升至94.00%,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患者口腔干燥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口腔舒适率及口腔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呼叫铃的呼叫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住院患者呼叫铃的呼叫率"为活动主题,自制查检表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并对实施前后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住院患者呼叫铃呼叫率为45.23%,实施后下降至11.69%,目标达成率为120.56%,进步率为74.15%。结论:品管圈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降低住院患者呼叫铃的呼叫率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培养了护士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护患间的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手法提高我院门诊药房用药交代率的效果。方法:由我院门诊药房人员组建品管圈,确定主题为"提高用药交代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与品管圈活动前相比,活动后门诊药房用药交代率由28.83%上升至95.40%。结论:品管圈应用在提高我院门诊药房用药交代率中效果显著,提升门诊药房的工作管理质量及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立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主要原因,制定实施对策,进行效果确认,并制定小儿腕带佩戴标准作业流程,严格落实,持续改进。结果:品管圈实施后住院患儿的腕带佩戴率由改善前的80.5%提高至改善后的100%,腕带佩戴过敏率由改善前的8.9%降为0,住院患儿家属对腕带佩戴方法的接受度、配合度的满意率由活动前的71.9%上升至活动后的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住院患儿的腕带佩戴率,提高儿科护士利用腕带进行患儿身份识别的执行率,降低腕带佩戴过敏发生率,提高家属对腕带佩戴的满意率,减少护理纠纷,亦可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护士的信心、责任心和职业认同感,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巡视实效性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护理巡视实效性"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呼叫器依赖由活动前78%下降到33%,目标达成率115.6%,进步率115%。各班护士对病情掌握非全面性由活动前38%下降到10%,目标达成率107%,进步率73.6%。提高圈员自评6项素质能力均正向成长。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明确巡视制度,巡视规范,运用巡视单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并挂于床头,使护士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上有明显提升,减少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宫外孕术前准备缺失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宫外孕术前准备缺失率为活动主题,拟定计划,分析现状,进行目标设定,通过解析找出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宫外孕术前准备缺失率由16.7%降低至3.33%。结论:品管圈应用不仅降低宫外孕术前准备缺失率,而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障了医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为本次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的工具对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并对改进前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由活动开展前的51.43%下降至改善后的16.67%。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缺失率,规范了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工作,提高圈员品质改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质量从而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规范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流程。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利用品管圈制定合理对策并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四手操作医护配合不默契率由80.95%降低到61.91%,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由42 min降低到21 min,有效进步率为50%。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的质量,从而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钱程 《当代医学》2016,(27):14-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药物指导知晓率的作用。方法通过品管圈的建立,确定以“提高药物指导知晓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比较,药物指导知晓率由活动前的73%提高至活动后的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药物指导知晓率,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卫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消毒供应中心1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起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执行率及综合能力的变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实践得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打包前、接触无菌物品、脱手套后等方面的洗手执行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QC)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得分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的执行率,改善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为主题,对影响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进行归因分析,制定目标,实施整改措施和评价品管圈活动成果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危重症患者甲级护理病历高于实施前(P〈0.01),乙级护理病历和丙级护理病历均低于实施前(P〈0.01),护士护理病历质控满意率由92.2%提高到97.8%(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康定地区132例院前死亡患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兵 《四川医学》2009,30(8):1280-1282
目的了解康定地区院前死亡患者的情况,寻找降低院前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办法。方法对2003年3月1日-2009年2月28日康定地区院前死亡132例的性别、年龄、死亡谱、季度分布、急救半径、出诊时间、病死率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定地区院前死亡132例中,男女比例为2.88:1,平均年龄46.6岁;院前死亡谱前4住依次是创伤64例(48.48%)、死亡原因不明37例(28.03%)、心血管疾病11例(8.3%)、脑血管疾病9例(6.82%),出诊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18:00~9:00时间段;出诊里程:8公里以内占55.30%,8公里以外占44.70%,全年12个月院前死亡人数无明显差异,病死率7.13%。结论本结果可为建立高原地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提高高原地区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降低院前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降低病案ICD编码错误率,提高病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效能.方法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病案ICD编码工作中,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对比活动前、后ICD编码错误率,计算改善幅度,评价活动的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工作人员编码错误例数明显减少,病案ICD编码错误率由活动前的24.57%降低到活动后的8.13%,改善幅度为66.90%.工作人员在品管圈活动手法运用、团队凝聚力、学习积极性、集体荣誉感等方面有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规范了工作步骤,降低了病案ICD编码错误率,从而提升了病案编码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制定活动主题以及活动计划。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分值改变情况及品管圈小组成员综合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1)在活动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大幅度提升,问卷中4个维度的分值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提高(P<0.05);(2)品管圈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包括和谐程度、沟通配合、凝聚力、责任感、积极性、愉悦感、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等方面,活动后评分较活动前提高(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也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品管圈方法提高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率,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工作开展.方法 收集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病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统计,根据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逐一进行活动.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率由63.91%提高到86.24%,目标达标率为10...  相似文献   

18.
黄凤珠 《吉林医学》2012,33(18):3983-398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诊速度、急救技术实施的成功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与差错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出诊到达现场时间、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差错发生率四指标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使急救半径缩短,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加快,急救站建设加强,服务质量提高,有效改善疾病预后,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