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腹腔镜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东  杨剑  储君  马程  张宁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4):256-257,29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全部行彩色多普勒MRCP检查,其中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主动中转开腹手术,6例因胆总管结石术前行ERCP术,逆行法胆囊切除术34例,全部行胆囊窝引流,无1例被动中转开腹,术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胆瘘,5天后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术前正确评估手术难度、逆行胆囊切除、主动中转开腹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治疗过程中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云龙 《当代医学》2013,(20):78-78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9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39名患者中有32名成功完成手术,7名中转开腹,术后无出血、胆总管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应用的技术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3年1月因急性坏疽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行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其余均成功,术后无出血、胆瘘、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1d。结果术中应用吸引器,生物夹,有效处理胆囊三角,必要时部分切除胆囊,减少和避免术中误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为LC的相对适应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6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中,慢性胆囊炎35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34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例,胆囊坏疽13例,胆囊癌1例。其中传统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4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瘘口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肝左外叶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十二指肠瘘修补术1例,腔镜下胆囊切除术8例,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例。本组患者中痊愈84例,1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心肌梗死,1例患者胆囊癌放弃再手术出院。结论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有手术条件及指针者宜尽早手术治疗,手术风险可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王泽琛  王永周 《西部医学》2006,18(6):746-747
目的观察胆囊大部切除与全切除术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及萎缩性胆囊炎、M irriz i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5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萎缩性胆囊炎、M irriz i综合征,采用胆囊大部切除术65例与胆囊全部切除术40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均是全切除术大于大部切除术,膈下感染、切口感染均是全部切除术发生率高,而胆漏、胆总管损伤两组发生情况相似。结论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萎缩性胆囊炎、M irriz i综合征在胆囊全切除困难的情况下,选择性采用胆囊大部切除术,具有手术方法简便、时间短、安全、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和技巧。方法:总结1998年2月~2008年4月对需急诊手术治疗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58例采用开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处理。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只要操作认真细致,术中视野清楚显露,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方法3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常规三孔法或四孔法。结果3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7例,放置腹腔引流管28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延期愈合。其余患者均于术后3—14d痊愈出院。结论在规范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基础上,部分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Lc术安全、可行;部分复杂病例应及时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保证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5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君  陈治强 《重庆医学》2012,41(19):1938-193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54例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在腹腔镜下切除病变胆囊,4例中转开腹切除病变胆囊,住院时间8~13d,无手术并发症,54例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贾世卿 《中外医疗》2009,28(35):50-5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 omy,LC)的术式、术中处理,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为54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成功完成LC,腹腔镜完整胆囊切除术44例,胆囊大部切除术加残余胆囊黏膜电灼破坏术6例。因Calot三角致密粘连,解剖不清,转开腹3例,因胆囊坏疽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40~130min,平均60min。术后住院5~10d,平均7.2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樊旭阳 《吉林医学》2014,(25):5709-5710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对58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3.10%,平均手术时间为(56.63±12.5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6.12±24.96)ml,术后引流管置留(48.12±23.63)h,平均住院时间(4.30±2.65)d。4例患者中转开腹,占6.90%。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王利祥 《中外医疗》2016,(30):87-89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1.65±17.05)min、排气时间(1.43±0.59)d及住院时间(4.03±1.36)d均短于对照组,P<0.01;手术出血量(35.22±16.89)mL低于对照组(91.56±21.07)mL, P<0.01;并发症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孔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在急性胆囊炎的应用条件及价值。方法:采用三孔技术行LC共2917例,其中用三孔技术施行急性胆囊炎97例。结果:三孔技术法完成85例,因粘连及充血性水肿严重,转四孔法10例(其中行胆囊大部切除2例),因Cdot三角区冰冻性粘连,中转开腹2例,三孔法完成的85例中行胆囊大部切除1例。全组治愈,元胆管损伤、胆瘘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三孔法LC与四孔法LC相比创伤更小,但在急性胆囊炎行LC时,操作难度加大,特别是Calot三角区的解剖及显露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高。  相似文献   

13.
刘存伟  黄进 《西部医学》2012,24(6):1139-114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与临床价值。方法11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被纳入研究。常规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者行胆囊造瘘或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对手术情况及临床随访结果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9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88.2%(97/110);5例行胆囊造瘘,占4.5%,8例胆囊大部切除,占7.3%。手术时间45~175min,平均70min。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无黄疸、腹痛、发热等并发症,无胆总管残留结石。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疗效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因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2例。依据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组和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组,分别为124例(29.38%)和298例(60.62%)。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治疗74例,剖腹胆囊切除术治疗50例。结果: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占急性胆囊炎的30.1%,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相比在发病因素上有明显的差异,分别经相应的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性发病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性别、CRP、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计数、胆囊周围积液、胆囊增大、胆囊壁厚度等。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糖尿病和白细胞计数这4个因素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独立主要因素。通过对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各项指标的检测统计分析,对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腹腔镜临床疗效要优于开腹手术切除,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糖尿病和白细胞计数,临床工作中应当密切注意这些方面对于诊断有很大的帮助。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在治疗方式上腹腔镜治疗效果优于普通开腹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97.3%,中转开腹30例,占2.7%,其中胆囊急性化脓性炎症及胆囊萎缩致Calot三角解剖不清22例,出血4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癌2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依次为Calot三角解剖不清、出血、胆管损伤、胆囊癌。严格腹腔镜手术程序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ealot三角呈冷冻样粘连时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9月74例急性胆囊炎calot三角冷冻样粘连时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 74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中,71例手术获得成功,占95.9%;Mifizzi综合征术中无法确认胆囊管是否有结石及术中无法确认胆囊十二指肠瘘中转开腹各1例,占2.7%;术后胆囊管结石再次手术1例,占1.3%;术后少量胆漏1例,占1.3%。术中胆管造影4l例,39例造影显示无异常,2例失败。无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胆囊炎ealot三角呈冷冻样粘连时,选择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可预防胆管损伤和降低手术中转率。  相似文献   

17.
任玉征  胡伟  黄永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12-113,115
目的探讨胆囊大部切除术在治疗慢性胆囊炎中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慢性胆囊炎148例患者,其中行胆囊大部切除术的73例、胆囊切除术的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康复,无肝外胆管损伤及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出血量明显降低(P〈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胆囊三角区解剖困难的慢性胆囊炎患者,不强求胆囊完全切除,行胆囊大部切除术,可获得与胆囊切除术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韩延亮  宋先旭  许焕才 《医学综述》2009,15(15):2360-236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对218例急性胆囊炎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例成功完成LC,17例中转开腹,其中病程<3d5例,病程>3d12例。术中无胆管损伤,术后未发现腹腔出血,胆漏及肝下积液。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腹痛、黄疸等。结论准确掌握急性胆囊炎LC的适应证,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