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变化,观察其与EB病毒(EBV)-DNA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经临床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BV-DNA载量分为阳性组(EBVDNA>500IU/ml)和阴性组(EBV-DNA≤500IU/ml),选取同期5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EBVDNA定量,计算EBV-DNA含量;收集两组淋巴细胞总数与淋巴细胞比值等。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未检出EBV-DNA;EBV-DNA阳性者40例,阳性率为32.79%(40/122),阳性组EBV-DNA载量平均为(3.61±0.72)logIU/ml。不同年龄间患儿EBV-DNA阳性率相比较(P<0.05)。阳性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为(52.71±17.44)%,高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阴性组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为(6.97±3.52)%,高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阴性组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性(r=0.611,P<0.001);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性(r=0.758,P<0.001)。结论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可有助于临床诊断EB病毒感染,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B病毒DNA监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指导病情的评估.方法 收集儿科2011年6月-2012年8月治疗的IM患者66例,入院2d及7d荧光定量PCR检测EB病毒DNA的表达.结果 入院2d检测EBV-DNA阳性率为89.4%、7d检测阳性率为9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EBV-DNA拷贝数的患儿肝脾肿大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热程在1×103~1×105、1×105 ~1×107和>1×107组分别为(6.12±3.22)d、(7.43±4.65)d和(9.16±5.24)d,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BV-DNA拷贝数的患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EBV-DNA可以用于IM的早期诊断以及患儿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鼻咽癌患者血清学抗体及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水平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512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临床资料,并收集82例同期入院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非鼻咽癌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外周血EBV-DNA及Rta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Rta-Ig G)、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VCA-Ig A)、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A-Ig A)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DNA及Rta-Ig G、VCA-Ig A、EA-Ig A水平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DNA及Rta-Ig G、VCA-Ig A、EA-Ig A水平与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外周血EBV-DNA及Rta-Ig G、VCA-Ig A、EA-Ig 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鼻咽癌组(P0.05)。TNMⅠ期者Rta-Ig G吸光度低于Ⅱ~Ⅳ期者(P0.05);不同TNM分期者外周血EBV-DNA、VCA-Ig A、EA-Ig A水平比较,均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P0.05)。TNMⅠ~Ⅱ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DNA、VCA-Ig A、EA-Ig A水平均低于TNMⅢ~Ⅳ期患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外周血EBV-DNA、VCA-Ig A、EA-Ig A水平对TNMⅢ~Ⅳ鼻咽癌期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90、0.726、0.816,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1.82×10~4 copies/ml、1∶56.32、1∶26.17。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EBV-DNA1.82×10~4 copies/ml、VCA-Ig A滴度1∶56.32、EA-Ig A滴度1∶26.17均为导致中晚期鼻咽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88、2.514、3.459,P0.05)。结论外周血EBV-DNA及Rta-Ig G、VCA-Ig A、EA-Ig A等抗体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TNM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对判断鼻咽癌病情进展有积极作用,可纳入鼻咽癌体检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浆EB病毒DNA(EBV-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验室指标对照研究,选取189例EB病毒感染患儿(EBV原发感染123例,EBV复发感染66例)及153例非EBV感染患儿(EBV既往感染135例,无EB病毒感染1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EBV-DNA载量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EBV抗体谱,跟踪监测33例EB病毒原发感染患儿2周,2、6个月的血浆EBV-NDA载量及EBV抗体谱变化。结果 EBV感染组血浆EBV-DNA阳性率22.2%,血浆EBV-DNA平均载量为3.72lgCopies/ml,EBV原发感染组与复发感染组血浆EBV-DNA阳性率分别为26.8%、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EB病毒感染的诊断中,血浆EBV-DNA的敏感度22.2%、特异度100.0%、诊断符合率57.0%,血浆EBV-DNA与EBV-CA IgM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患儿EB病毒原发感染诊断中,血浆EBV-DNA的敏感度26.8%、特异度95.7%、诊断符合率54.4%,血浆EBV-DNA与EBV-CA IgM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BV-DNA与EBV-CA IgM检测结果一致性不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EB病毒急性感染患儿血浆EBV-DNA转阴率2周为84.8%、2个月为93.9%,EBV抗体谱原发感染转为既往感染率2个月为6.1%、6个月为93.9%。结论血浆EBV-DNA载量检测有助于患儿EBV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和愈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EBV)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及其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医院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624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儿童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外周血EBV-DNA载量;利用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统计分析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同时人工镜检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并计算百分比。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未检出EBV-DNA,62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共检出EBV-DNA阳性245例,阳性率为39.26%,EBV-DNA阳性样本平均EBV-DNA病毒载量为(3.56±0.68)log IU/ml;1~3岁组患儿EBV-DNA阳性率高于<1岁及>3岁患儿,不同年龄呼吸道感染患儿EBV-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EBV-DNA阳性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呼吸道感染EBV-DNA阴性组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呼吸道感染EBV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并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可作为初步快速诊断呼吸道感染EBV的辅助性检测指标,适用于广大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厦门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及常见疾病,探讨EBV-DNA阳性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EBV-DNA载量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4例疑似EBV感染患儿,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衣壳抗原Ig M (EBV-CA-Ig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EBV-DNA载量并分析结果。对168例EBV-DNA阳性患儿,按EBV-DNA载量分为低病毒量组和高病毒量组。结果 234例患儿中,EBV-CA-IgM阳性101例(43. 16%),EBV-DNA阳性168例(71. 79%)。不同年龄组患儿EBV-CA-IgM阳性率及E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患儿EBV-DNA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季节患儿EBV-CA-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不同季节患儿E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168例EBV-DNA阳性患儿中,出院主要诊断以单核细胞增多症(IM)、急性扁桃体炎和肺炎为主;出院次要诊断以电解质紊乱、轻度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主。EBV-DBA阳性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扁桃体肿大和淋巴结肿大。高病毒量组患儿眼睑水肿、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和脾脏肿大发生率显著高于低病毒量组(均P0. 01)。与低病毒量组相比,高病毒量组患儿异常淋巴细胞比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小板计数(PLT)降低(均P0. 01),而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厦门市儿童EBV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组患儿EBVCA-IgM和EBV-DNA阳性率不同,不同季节患儿EBV-CA-IgM阳性率不同; EBV-DNA阳性患儿的主要疾病为IM和呼吸系统疾病;不同病毒载量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存在差异,可用于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因子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6~12月期间50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联合检测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因子,并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比,观察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因子联合检测对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测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指标和血细胞计数结果均出现异常,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凝血参数(PT、APTT)升高幅度与肝损害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计数与凝血参数的联合检测可以为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儿童外周血病毒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入住福建省妇幼保健本院且EBV-DNA检测阳性的患儿257例,依EBV-DNA含量分为低、高拷贝量组,比较2组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合并感染情况。结果与低拷贝量组比较,高拷贝量组热程较长,常见症状(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眼睑水肿)较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更高。两种临床表现(发热及皮疹)、C-反应蛋白(CRP)及肌酸激酶同功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拷贝量组与低拷贝量组间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发生率,高拷贝量组(38.7%)高于低拷贝量组(2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BV外周血病毒拷贝量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EBV感染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9.
噬血细胞综合征16例实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实验结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1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实验结果。结果:16例外周血均表现全血细胞减少,9例T细胞亚群分析CD4/CD8比例降低,16例骨髓象主要特点为吞噬有红细胞和(或)粒细胞和(或)血小板的噬血性组织细胞增多,肝酶增高、明显高甘油三脂血症、低纤维蛋白血症、凝血三项PT、TT、APTT均延长,FIB降低。结论:骨髓象找到吞噬了完整形态、数量不等的有核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为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依据,CD4/CD8比例降低,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出现TG升高、SF升高,FIB减低和APTT时间延长,临床上有上述情况,必须警惕HPS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病因和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8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肝硬化(64.4%);血象主要表现为三系轻度异常,以血小板为主;骨髓象主要表现为脾功能亢进(47.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度呈多样性,以增生活跃为主,骨髓细胞分类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系增生、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成熟障碍。增生减低组、增生活跃组和增生明显活跃组3组间的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值、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数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肝炎后肝硬化是主要病因,脾亢是肝硬化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骨髓象。肝硬化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6例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胫骨近端1例,股骨远端1例,肱骨近端1例,跟骨2例、肩胛骨1例.影像学表现:膨胀性骨质破坏2例,囊样骨质破坏4例,4例病灶周围(或部分)有硬化边;2例病灶内多发低密度区,5例病灶内有点、条状钙化;2例病灶周围密度增高,边界不清,脂肪间隙模糊;局部皮质消失2例,软组织肿块1例;骨膜反应3例;MRI上T1WI呈低信号,T2WI混杂高/低信号,2例均可见周围软组织及骨髓水肿,增强扫描2例实质部分及间隔强化.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影像学检查方式各有优点,综合X线、CT及MRI多能做出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对现代医院建筑的特点进行了浅析,结合作者所在医院的特点,对“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医院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了解放射性白内障B超检查的声像特点,为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测18例放射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分析晶状体形态及内部回声改变。结果Ⅰ期放射性白内障晶状体平均厚度为4.4 mm,晶状体呈完整的梭形结构;Ⅱ期放射性白内障晶状体平均厚度为5.1 mm,晶状体呈球形结构;Ⅲ期放射性白内障晶状体平均厚度为3.7 mm,晶状体呈盘状结构,并且Ⅲ期放射性白内障患者玻璃体混浊率较高,达到38.89%。结论对于晶状体混浊较严重或患有青光眼不适合散瞳患者,高频B超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晶状体及球后病变情况,为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VAP发生率、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响VAP相关因素、VAP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80例患者合并VAP90例,发生率32.14%;90例患者培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0株,占61.54%,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23.08%,真菌20株,占15.38%;引起VAP的危险因素包括:胃内容物反流、呼吸机应用时间长、平卧位置、APACHEⅡ评分高;发生VAP患者的死亡率为18.89%,高于未发生VAP的4.21% (P<0.05).结论 VAP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对于VAP治疗抗菌药物采用降阶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