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T型管引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做好T型管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8例胆道术后应用T型管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术后引流液的细致观察及对T型管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刘根芳 《家庭护士》2009,7(5):410-410
T型管引流用于胆总管和肝胆管手术,起到减压和支撑的作用,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做好T型管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420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进行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闭管试验、拔管前后的观察护理,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本组未发生T型管护理并发症,53例胆汁内有泥沙样结石的患者经冲洗后没有发生T型管阻塞,3例胆汁漏患者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56例胆道术后T型管引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进行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闭管试验、拔管前后的观察护理,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本组未发生T型管护理并发症,2例胆汁漏患者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有效护理.方法 对180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后患者采取前10 d开放引流,10 d后根据病情选择抬高引流的方法,促进胆汁更多流入肠道,患者无不适后可试行夹闭T型管,并行经T型管胆道造影了解胆管通畅情况.结果 18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最短住院时间12d,最长住院50 d.结论 采取“阶梯式”护理方式,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护理方式,可有效地降低T型引流术后的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促使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许金荣 《现代康复》1998,2(4):327-328
本着重对胆总管引流并发症的研究.目的在于据醒年轻的临床外科医生.不容忽视临床通常采用的“T”型管引流并发症.同时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轻视甚而盲目地取消长期以来被广大临床工作公认的行之有效的“T”型管的应用,作认为二均会带来不应有的并发症。近几年来这种情况临床上时常发生,值得一提。章重点就“T”型管闭塞、“T”型管过早脱出.胆总管造瘘后酸中毒综台征、胆总管造瘘后肝下积液等常见的并发症进行丁详细的阐述及深入的刊论.并就“T”型管引流并发症如何防治以及对“T”型管制作材料的改进,减少组织异物反应能够有所进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结石目前仍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T型管引流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本院自1998年3月至2006年6月对26例患者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后,采用胆总管探查切口Ⅰ期缝合术式(A组),并与同期30例T型管引流法(B组)进行比较,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术后引流液的细致观察及对T型管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早期抬高T型管引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胆总管结石T型管引流患者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分为两组,各60例,2001年11月~2002年11月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患者为早期抬高组,2000年10月~2001年10月T型引流管按传统处理患者为传统处理组,对比分析T型引流管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胆道下段梗阻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T型管引流、住院平均天数、胆道下端梗阻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组患者T型管引流时间及住院平均天数均缩短,胆道下端梗阻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T型引流管早期抬高,具有住院时间短、胆道下端梗阻率降低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优点,此法安全可行,认为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防护措施,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据胆总管压力确定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夹管时机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患者采取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夹闭T型管,即术后患者无发热,胆汁转为澄清,酌情夹闭T型管,先于进食前后夹管2h,逐渐增至白天夹管夜间开放,如患者无不适转为全日夹管。试验组根据术后胆总管压力监测结果确定夹管,即当胆总管压力小于2.1kPa(21cmH2O)时夹闭T型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经T型管监测胆总管压力,胆管流量及流量阻力,比较两组术后72h胆汁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夹管时间及闭管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胆管流量、胆管流量阻力、胆总管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胆管流量阻力、胆总管压力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胆管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术后72h胆汁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夹管和闭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根据胆总管压力确定T型管夹管时机可以促进胆道功能尽快恢复,可使T型管的夹管和闭管时间明显提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胆道镜直视检查确认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对患者胆道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探查确认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实验组术中采用胆道镜直视检查确认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监测2组患者术后72h内的24h T管引流量,术后胆总管压力、流量、流量阻力及引流液淀粉酶含量。结果对照组在术后第2天T管引流量增加,胆总管压力明显增高,流量减低,流量阻力加大。引流液淀粉酶含量降低,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术中避免胆总管下端损伤性探查,术后72h内监测胆总管压力、流量及流量阻力可能有助于确定T型管护理时早期夹管时机。  相似文献   

13.
胆道手术是项较复杂的手术,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引流术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胆囊切除术,特别是老年人。为降低胆道压力和支撑胆道,胆总管探查术后常置放T型引流管,若T型管发生问题,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故术后病人T型管的护理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甚至病人的生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3年3月~1996年5月共做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32例,其中男9例,女23例,年龄32~60岁。首次急性胆囊炎发作13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9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2术后护理2.1病人回病房后T型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芦盛贞  王丽萍 《全科护理》2010,8(5):410-411
对18例胆囊胆总管结石病人选择三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治疗并根据病人结石情况行胆总管1期缝合或放置T型管引流的方法,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18例病人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指出三镜联合运用活疗胆结石是一种安全微创治疗手段,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急性重症胆管炎,系胆道完全性梗阻伴急性化脓性感染所致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1],在临床上应特别重视。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我科共收治42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26~76岁,平均53岁。42例患者均有腹痛、寒战高热,有明显黄疸者39例,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其中神志不清11例。1.2手术方式与结果胆总管“T”型管引流29例,胆囊造瘘胆总管“T”型管引流1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T”型管引流2例。本组42例,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   

16.
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引流,大量胆汁由此丢失,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鉴于此,作者等自行设计双腔T型管进行胆汁内引流,自1991年5月至1999年3月经临床观察23 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地区是肝胆管结石好发地区,以混合型和泥沙样结石为多。此类疾病常伴有炎症、梗阻,约半数需急诊手术,胆道探查置“T”型管引流,是胆道手术后的基本措施,我院自1980年6月至1990年5月共施行78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该手术在引流期间因蛔虫、结石、血凝块和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T”型管梗阻共66例,其中护理不当引起的有14例,占21.2%,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分析及讨论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17至72岁,平均43.2岁。梗阻原因见附表。  相似文献   

18.
胆道手术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手术方式多为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若对T型管护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管周感染、胆管脱出、胆道感染、胆道出血、发热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因此对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做好T型管护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胆道镜直视检查确认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对患者胆道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探查确认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实验组术中采用胆道镜直视检查确认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监测2组患者术后72 h内的24 h T管引流量,术后胆总管压力、流量、流量阻力及引流液淀粉酶含量.结果 对照组在术后第2天T管引流量增加,胆总管压力明显增高,流量减低,流量阻力加大,引流液淀粉酶含量降低,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术中避免胆总管下端损伤性探查,术后72 h内监测胆总管压力、流量及流量阻力可能有助于确定T型管护理时早期夹管时机.  相似文献   

20.
普通外科     
921282330例T型管胆道外引流护理/马侠//护理学杂志一1992,7(2)一64~65 1.牢固固定T型管,防止脱出。2.严密观察并记录胆汁流量及性质。量过多可能是由于胆总管下端不够通畅;量过少可能是T型管堵塞或肝功能不良;胆汁颜色过淡、过稀表示肝功能不良;混浊表明有感染;有泥沙细渣说明有残余结石。发现上述情况应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3.T型管玻璃接头和像皮接头的管腔应足够大,绝不能以输液接头·203·直接连接。并要定期消毒更换。4.T型管腹壁引出口要经常更换敷料,防止感染。5.引流瓶应密封无菌,定期更换。参1(马侠)921283 145例胆肠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