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骨折复位器不同复位高度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疗效。[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单节段OVCF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行仰卧位复位器复位后PVP术,其中,低复位组30例,复位器高度7~9 cm;中复位组29例,高度10~12 cm;高复位组27例,高度为13~15 cm。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低复位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少于中复位组和高复位组[(3.4±0.9) ml vs (4.1±0.9) ml vs (3.9±1.0) ml, P=0.015],三组间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三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三组间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相应时间点,三组间ODI评分差异无...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32例(67个压缩性椎体)行经椎弓根路径PVP治疗。压缩椎骨注射骨水泥量为4~12ml。结果:全组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9个月。疼痛范围仅限于压缩椎体部位者15例,其中11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缓解,有效率100%;压缩椎体部位同时伴非压缩椎体部位疼痛者17例,其中术后疼痛消失6例,减轻4例,无效7例,有效率58.8%。总有效率为78.1%。并发骨水泥外漏9例(椎旁漏5例、椎管内静脉丛漏3例、椎间盘内漏1例),但未出现不良后果。结论: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疼痛尤其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3.28%),未出现其他脊髓或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2~18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e角测量值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等症状,且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获得随访34例,PVP治疗19例25个椎体,PKP治疗15例20个椎体.观察两组患者间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高度丢失情况、临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复位效果的观察指标上,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间、椎体上下终板中心间高度恢复量、术后后凸角度恢复值、末次随访后凸角度恢复值上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高度丢失量与PV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在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指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骨折.以前骨科治疗这种骨折以止痛、卧床、佩带支具等保守治疗为主,但长期卧床对老年人容易产生深静脉栓塞、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椎体成形术(PVP)能短期内加强椎体的强度、止痛,便于早期下床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远期可能增加邻近节段椎体骨折的风险.我科从2002年6月至2005年3月,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256例共306个椎体,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2个月~1.5年相邻椎体再次骨折21例,占8.2%,再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采用PKP治疗31例(3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10例,女21例;年龄64~80岁,平均70.7岁。均为轻微外伤所致,病程1~13 d。病变椎体位于T128例、L19例、L212例、L4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症状;摄X线片测量病变椎体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行骨折复位及预防椎体塌陷评估。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中透视见11例椎体(35.5%)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渗漏至椎体前侧3例,椎体侧方4例,沿穿刺通道渗漏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1.5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1±1.2)、(2.5±0.6)、(2.3±0.8)分;Cobb角分别为(30.2±5.3)、(21.3±3.6)、(23.5±3.8)°;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3.98±4.62)、(22.03±4.93)、(22.56±4.34)mm。术后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预防椎体塌陷。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6间收治的50例OVCF患者,均予以PKP治疗。手术前,术后第3天、1个月、12个月时分别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等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改善及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出现2例(4.00%)骨水泥轻度渗漏。未予特殊处理,后自行吸收。未发生椎弓根骨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个月,术后第3天、1个月、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病例。结论 PKP治疗OVCF能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患者被压缩椎体的高度,有效缓解骨折疼痛程度,其并发症较少,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悬吊法快速压缩椎体复位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首先采用悬吊法使压缩椎体快速复位,然后C型臂透视下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和脊柱后凸角比较。结果 32例36个椎体均获得满意效果,VAS术前(6.3±0.4),术后3个月随访时(2.4±0.2);椎体前缘高度手术前(1.7±0.4),术后3个月随访时(2.9±0.5);脊柱后凸角手术前(17.5± 0.6),术后3个月随访时(10.8±0.3),3项观察指标均P<0.05。结论悬吊法使压缩椎体快速复位和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后凸成形术在脊柱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进行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壁破裂的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39例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壁破裂但无神经损伤的老龄骨质疏松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球囊扩张、复位、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背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神经损害症状或体征,X线片显示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角由术前的(25.20±4.2)。矫正至(8.6±5.2)°,CT显示骨水泥无渗漏,后壁骨块不同程度复位。结论球囊町应用于后壁骨折的椎体爆裂性骨折.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77个椎体)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PVP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及术后3d、3月、6月、12月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ADL评分)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本组56例患者共77节椎体均成功实施PVP手术,13例患者16节椎体(20.78%)发生骨水泥外漏,无截瘫、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3d、3月、6月、12月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且随时间延长,疼痛缓解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均逐步提高(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3d、3月、6月、12月患者压缩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均明显恢复(P〈0.01)。结论PVP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明显缓解疼痛及恢复日常活动能力的效果,并可以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可以作为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收治的63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采用手法复位结合PVP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PKP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VH、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对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PVP与PK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法复位结合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15.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损伤机制,伤情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于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期间脊柱多阶段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多节段骨折,相邻型33例(63.5%),非相邻型19例(36.5%),其中胸腰段损伤30例(57.5%),50例(96%)伴有神经损伤,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17例,C级15例。D级7例。E级2例,平均年龄38岁,延迟诊断19例。损伤原因以高处坠落(55.8%),交通事故(25%)为主。保守治疗28例,手术治疗24例,除7例行胸椎单纯减压以外,颈椎、胸腰段、胸椎均行切开减压并不同内固定器械固定。计有Orion1例。TSRH1例,Dick4例,SF2例,RF3例,AF2例,CD4例。固定椎体跨2节到4节不等。结果经过平均16.5个月随访。52例多节段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脊髓功能改善1级者21例,改善2级者11例,无改善者20例。其中FrankelA级11例,仅有2例有改善。结论多发性脊柱骨折发生率较低,易漏诊。伤情重,合并伤多,多伴有脊髓损伤,以青壮年男性多发。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是常见原因。损伤的康复取决于脊髓受伤程度,手术积极干预,对患者康复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并脊髓损伤15例及新鲜脊髓损伤3例,采用脊髓前外侧减压术。18例中有12例功能改善,各病例因外伤情况不同其恢复程度不同,其中不完全性神经根和园锥损伤予后较好;有运动功能比仅有感觉残留的病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无骨折脱位颈椎外伤合并颈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无骨折脱位颈椎外伤合并颈脊髓损伤的磁共振(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1990年1月~1995年12月共治疗该病患者共116例。入院时均行颈椎X线及MRI检查。对MRI表现及与治疗的关系,预后的判断,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病例X线及MRI检查均未见颈椎骨折及脱位。49例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38例有颈椎O-PLL,37例有颈椎黄韧带增生、肥厚或骨化,23例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及椎体后缘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牵引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应用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64例,男43例,女21例,年龄67~95岁,平均71.8岁;传统切开复位DHS内固定59例,男49例,女10例,年龄70~82岁,平均70.3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随访时患髋Harris评分,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FNA组64例患者中57例获得随访,DHS组59例患者中50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5.3个月,和传统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相比,应用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结论和传统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相比,应用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在适应证选择得当情况下,两种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19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P<0.01),所有病例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凸Cobb角矫正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后未见明显伤椎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