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及不良分娩结局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59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经产妇665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分娩后母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型胎盘植入(穿透型、植入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输血、子宫切除、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增加了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分娩情况的发生率,并且可能是导致重型胎盘植入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控制首次剖宫产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2.
关于剖宫产术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剖宫产术的发展予以简介;对剖宫产术的效用及其合理应用予以评价。方法:主要是文献复习,并结合个人的经验,介绍剖宫产术发展史、指征,术式与技术要求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最后作出合理应用的评价。结果:对剖宫产术的命名(古典式剖宫产术→腹膜内—腹膜外剖宫产术→腹膜外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剖宫产术的指征(孕妇方面,胎儿方面,母、婴方面);剖宫产术术式及技术要求(剖壁切口、子宫切口、胎儿娩出、胎盘娩出、附带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手术指征、术中操作、术后观察与处理)均作出讨论。结论:剖宫产术对孕妇或胎儿的紧急情况造成出口,以便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剖宫产术率不宜硬性规定,对医院条件相同者,可以较其围产儿与孕、产妇的病率及死亡率,若剖宫产术者多于经阴分娩者,而两率反高,不难看出该医院产科工作质量之低下,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计划性剖宫产术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8例经B型彩色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均行计划性剖宫产(保留子宫意愿),手术孕周(36.78±1.63)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娩出胎儿并结扎脐带后,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剥离胎盘,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术后必要时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回顾分析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量、预置腹主动脉球囊时间、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胎儿和产妇的辐射剂量、术后血管并发症、外科并发症及产褥期并发症。结果:18例孕妇术中视诊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失血量(2061±1709)ml,术后24h失血量(228±141)ml,子宫切除率5.55%,12例输血,输注红细胞悬液量(1148±1061)ml,血浆量(491±403)ml。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时间为(4.17±1.25)min,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为(15.83±8.01)min;胎儿辐射剂量(9±5.50)mGy,产妇辐射剂量(43.29±47.64)mGy。外科并发症1例(膀胱损伤),无血管并发症和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是控制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术后出血与保留子宫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再次剖宫产时对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分析再次剖宫产时,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影响其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对78例再次剖宫产者,术中所见及前次手术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28.2%,与术后间隔时间、术后感染率、子宫切口位置高低、腹腔粘连程度有关,而与剖宫产时机、孕妇的年龄、职业、孕产史、体重、孕周、胎儿的大小无关。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时间至少应距前次妊娠间隔3年,前次剖宫产有术后病率及子宫切口情况不祥者,再次足月妊娠最好不选择阴道试产,以防子宫破裂发生,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再次分娩时采用阴道试产,对照组患者继续采用剖宫产,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生产,未出现孕妇和胎儿死亡的情况。对比两组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分娩出血量,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分娩时选择阴道顺产,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计划性剖宫产术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8例经B型彩色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均行计划性剖宫产(保留子宫意愿),手术孕周(36.78±1.63)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娩出胎儿并结扎脐带后,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剥离胎盘,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术后必要时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回顾分析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失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量、预置腹主动脉球囊时间、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胎儿和产妇的辐射剂量、术后血管并发症、外科并发症及产褥期并发症.结果:18例孕妇术中视诊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失血量(2061±1709)ml,术后24h失血量(228±141)ml,子宫切除率5.55%,12例输血,输注红细胞悬液量(1148±1061)ml,血浆量(491±403)ml.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时间为(4.17±1.25)min,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为(15.83±8.01)min;胎儿辐射剂量(9±5.50)mGy,产妇辐射剂量(43.29±47.64)mGy.外科并发症1例(膀胱损伤),无血管并发症和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是控制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术后出血与保留子宫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麻醉学、手术技巧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术已成为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挽救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和常规手术。然而剖宫产术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术中术后感染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感染率为8%~27%,而阴道产仅为2%~3%。剖宫产术后感染率是阴道分娩的5~10倍。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和人工合成催产素在剖宫产术中预防出血的效果,选择英国亚历山大王子医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准备在局麻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60例,随机分为2组:在胎儿娩出钳夹脐带后给予口服米索400 μg共30例,为米索组;另30例静点催产素10 IU为催产素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的需求增加,加之剖宫产近远期所带来的并发症逐渐显现,臀位外倒转术重新引起产科医生的重视。本文逐一阐述臀位外倒转术的历史、时机、影响因素、流程、并发症及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对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行二次剖宫产的152例按照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纵切口组和横切口组),比较其初次剖宫产造成盆腔粘连情况及二次剖宫产时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等。结果:横切口组较纵切口组盆腔粘连程度严重,二次剖宫产时胎儿娩出时间与手术总时间纵切口组较短,且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可能行二次剖宫产的孕妇应慎重选择首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忽略性横位分娩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忽略性横位的正确处理方式,收集忽略性横位30例,对其分娩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中有4例行剖宫产术,17例行内倒转术,6例行毁胎术,2例自娩,另1例入院前子宫破裂。3例子宫破裂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治愈,无1例孕产妇死亡,婴儿存活9例。结论:剖宫产术是抢救胎儿的最佳方法,胎儿已死但无子宫破裂或先兆子宫破裂者,尽量行阴道分娩,具体分娩方式需视胎体嵌入骨盆之情况等因素酌情选择内倒转术、断头术或脊柱横断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剖宫产术中胎儿的娩出方式,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和伤残儿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头位难产剖宫产术中以臀牵引术娩出胎儿28例,头位娩出胎儿38例,进行分析比较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8例头位难产剖宫产术中以臀牵引术娩出的胎儿,无一例新生儿产伤,子宫切口延长4例(14.3%),产后出血3例(10.%);38例头位娩出胎儿中,新生儿产伤(颅内出血)3例(7.9%),产妇子宫切口延长10例(26.3%),宫颈裂伤8例(21.1%),产后出血10例(26.3%)。结论:头位难产剖宫产术中恰当应用臀牵引术娩出胎儿,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对早产孕妇实施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60例早产孕妇,通过交叉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早产儿相关情况(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的23.33%更低(P<0.05)。结论 对早产孕妇实施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具有显著优越性,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情况,促进其生长发育,并可预防早产儿并发症,防止羊水栓塞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体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Joel-Cohen切口剖宫产术10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8月我院采用Joel-Cohen切口 ,分别进行新式剖宫产术及腹膜外剖宫产术。对手术时间、术中情况、术后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采用Joel-Cohen切口对具有不同剖宫产指征的 10 3例孕妇 ,分别行新式剖宫产术 6 5例、腹膜外剖宫产术 38例 ,两组孕龄、胎儿体重预测等无统计学差异 ,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毕拔管前取吗啡 2mg经硬膜导管注入 ,术后镇痛。1.2 手术方法 新式剖宫产术 ,按马彦彦的手术方式与步骤[1 ] ,在无血管区将腹膜提起一小横口 ,术者与助手上…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自 16世纪初德国JacobNufer对活孕妇施行第 1例剖宫产以来[1] ,随着麻醉学、手术技巧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 ,剖宫产术已成为解决难产 ,快速结束产程 ,挽救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和常规手术。然而剖宫产术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手术 ,术后感染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感染率为 8%~ 2 7% ,而阴道产仅为 2 %~ 3%。剖宫产术后病率是阴道分娩的 5~ 10倍[2 ] 。一旦发生术后感染 ,轻者可发热、子宫内膜炎及切口局部感染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经济花费 ;重者可发生子宫切口裂开 ,继发出血、败血症等 ,可危及产妇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2年内再次妊娠的安全性及各因素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7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162例。按此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的时间将患者分为4组:6个月组、6~12个月组、12~24个月组、24个月组,比较4组的妊娠结局。结果:4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手术时间、监护时间、术后感染、术后出血、术后止疼剂使用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组、6~12个月组的子宫瘢痕厚度与12~24组和24个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1年内选择再次分娩的孕妇,分娩前子宫瘢痕厚度较薄,再次妊娠可能增加子宫破裂风险,剖宫产后1~2年再次妊娠者,子宫瘢痕愈合情况良好,且未增加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的风险,如有生育要求者,可继续妊娠。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130021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王志杰白求恩医科大学乐杰严格按剖宫产指征且能适时选择时机行剖宫产术,对新生儿有益的一面是尽人皆知的,也是近十多年来世界性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在妊娠期间胎儿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如孕妇合...  相似文献   

18.
<正>阴道分娩是人类繁衍的一个健康、正常的生理过程,多数孕妇无需任何干预即可以顺利娩出婴儿。但由于有些孕妇自身存在严重的病理状态,如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道异常、产力异常或胎儿异常等,行阴道分娩可能威胁母儿安全,则需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剖宫产调查中发现:与剖宫产组和阴道助产组相比,阴道自然分娩组的产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降低[1]。妊娠晚期引产是在自然临产前通过药物等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306例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前五位的因素依次是疤痕子宫、头盆因素、臀位、产前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结论: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有效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但医务人员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合理运用剖宫产术,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新式剖宫产是以色列Stark医生改进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该手术具有操作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其手术特点之一是不缝合膀胱返折腹膜。我院从1999年开始开展新式剖宫产术,但在二次开腹手术中发现存在盆腔粘连的并发症。本文通过观察新式剖宫产导致盆腔粘连情况,以期改进手术方式,减少或减轻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