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多个危险因素与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关系,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193例颅脑外伤患者,并分别对其GCS评分、脑挫裂伤、开颅去骨瓣减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腰穿/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与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35例(18.1%)颅脑外伤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脑积水,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CS评分、脑室出血、去骨瓣减压、腰穿/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为影响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腰穿/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为其保护因素(P=0.024)。结论:外伤后昏迷程度、脑室出血、去骨瓣减压是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而早期进行腰穿或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可明显减少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积水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收治的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积水患者23例,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13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先急诊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脑脊液变清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0例单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有效20例,其中13例获得满意效果,无变化3例。结论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是造成颅脑损伤后病人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是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1 案例资料 王某,男,25岁.2007年8月7日,因故被同事打击左侧头部一掌.  相似文献   

4.
苏龙丰 《海南医学》2006,17(8):57-57
目的探讨车祸导致严重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检查方法及分流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2005年收治车祸导致严重颅脑外伤190例,其中并发脑积水共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为19~67岁,格拉斯哥评分GCS:4-12.结论CT,MRI及同位素扫描是诊断脑积水的常用检查方法.分流手术时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卒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类型,其主要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了蛛网膜下腔,占脑血管病的第三位,常反复发作,死亡率为25%[1].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残与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我们对1998年7月~2005年7月,70例SAH住院患者临床、CT、脑水化验、脑循环分析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迟发性脑梗死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治疗中 ,并发症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 ,其中迟发性脑梗死 (DCl)是影响其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作者分析本院近 6年来经脑CT和脑脊液检查证实为SAH 132例患者的病历 ,试图通过影响DCI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找出影响DCI的关键因素 ,从而预防其发生和调整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2例患者按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SAH诊断标准而确诊[1] 。男 6 0例 ,女 72例。年龄 32~ 84岁 , x±s为 (5 2 .6± 1.2 )岁 ,均在发病 3d内行腰穿检查 ,呈均匀血性脑脊液 ,同时脑CT证…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迟发性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坚  陈刚  李龄 《华中医学杂志》2002,26(3):152-153
目的 研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与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95例经CT扫描有SAH的颅脑损伤患者,其中14例出现迟发性缺血症状。据Fisher动脉瘤破裂出血量的标准评估SAH的量,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用Fisher血管痉挛的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60例少量SAH的患者中,4例出现血管痉挛和脑缺血;35例大量SAH的患者中10例出现血管痉挛和脑缺血,SAH的量与血管痉挛和缺血症状的严重性相关。SAH的主要部位与血管痉挛的部位密切相关,痉挛动脉分布区域有相应脑局部缺血。结论 外伤性SAH,特别是较大量的SAH可引起迟发性缺血症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牛莉  张瑞 《海南医学》2012,23(16):52-5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迟发性血管痉挛患者52例,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无DCVS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脑梗死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CVS组患者CT扫描的积血厚度明显增加;治愈率明显降低,仅为25.00%,无效率明显提高,可达到17.31%;脑梗死发生率明显提高,可达到7.69%;重残和植物生存的比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早期预防工作,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痉挛 (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成为引起迟发性脑梗塞的病理基础。可分为两个阶段 :急性期和慢性期 ,前者又称早发性或急性痉挛 ,为SAH后立即出现 ,多在 30分钟内 ,临床少见。后者又称迟发性或慢性痉挛 ,多在SAH后 2~ 7天出现 ,并持续数日至数周。本文对 99例SAH中 45例CVS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9例SAH住院患者 (2 0 0 0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5月收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 ) ,其中 45例有CVS为一组 ,余 54例无CVS为对照组 ,其年龄、性别、入院时血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后脑积水的病因,总结其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颅脑外伤后继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调压式分流装置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术后CT或MRI显示脑室明显缩小或恢复正常形态,其中1例发生分流管梗阻,1例出现颅内感染,7例出现不同程度腹痛;多数患者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痴呆等临床表现明显改善(81.25%);恢复良好者18例,中残者8例,重残者6例,死亡1例.结论 对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脑积水;一旦确诊对患者实施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颅脑外伤后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迟发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1周后症状减轻、2周脑膜刺激征缓解、4周脑脊液正常、1个月后头颅CT正常、再出血及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另外,SAH并DCVS的主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与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关系,DCVS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基底池中凝血块的存在是产生DCVS的直接原因。尼莫地平治疗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 心脏严重外伤所致大出血病人多数未救而亡。我科1985~2000年收治心脏外伤后迟发出血的伤员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动态变化,了解其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发生之间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aSAH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入院后3±1天、入院后6±1天、入院后9±1天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根据DCI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CI组(48例)和非DCI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并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运用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确定NLR对DCI的预测效能及相关性。结果 DCI组在Hunt-Hess分级、WFNS分级、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DCI组,而DCI组在GCS评分低于非D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均高于非DCI组患者(P<0.05),并在发病后6±1天达到高峰,而淋巴细胞DCI组在入院后3±1天、6±1天、9±1天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DCI组(P<0.05),且在3±1天降至最低,组别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3±1天 NLR对于DCI的预测效能更大,控制相关混杂变量后,NLR的升高仍是DCI发生的预测因素(OR=11.103,95%CI:3.777~32.117)。结论 aSAH后NLR是动态变化的,其变化与DCI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8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5)骨折.结论 脑外伤后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骨折,应做CT复查,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头部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9月-1991年1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人991例,其中17例发生外伤后迟发性颅在肿,占同期颅内血肿945例的1.8%。再次手术15例。讨论了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特征诊断和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 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2例中治愈 2 4例 ,好转 13例 ,死亡 5例。结论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引起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 ;保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是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H)首次CT的早期预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CT表现,总结提示迟发性出血可能的预警征象.结果:55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颅骨骨折31例,脑挫裂伤伴点片状出血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与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20.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30~ 6 4岁 ,平均年龄 5 0 7岁。高血压病 2例 ,糖尿病 2例。既往均无脑血管病史。SAH诊断第四界全国脑血管病史的SAH诊断标准确诊。入院时无肢瘫。全部病人均在发病 1~ 4天内腰穿检查呈均匀血性脑脊液 ,并做CT扫描排除脑梗塞灶。CT扫描脑内积血 8例 ,阴性者 4例。临床特点 :在SAH症状好转的基础上又出现意识障碍加重、颅内压增高性头痛、精神症状及局灶定位体症 ,腰穿证实无再出血及感染 ,CT复查可见梗塞灶、经治疗可迅速恢复或缓解可诊断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本组意识障碍加重 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