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8岁,因反复上腹烧灼不适、反酸、嗳气8年,加重3d,呕鲜血1h入院。6年前行纤维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未经系统治疗,本次发病系因情绪波动后上腹烧灼不适、反酸、嗳气加重3d,进食米饭后突然呕血600ml 1h收治,否认病毒性肝炎病史,否认长期大量饮酒史及输血史。入院后,按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治疗,给予扩容、药物止血,应用制酸剂、冰水等治疗后未再出现呕血。  相似文献   

2.
近3年来我院对10例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结扎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内镜下治疗9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内镜下治疗的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将97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内镜下治疗, 分别为内镜下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组(Cyanoacrylate组)31例、内镜下曲张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组(EIS组)37例以及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组(EVL组)29例.术后随访6 mo, 了解其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3种方法止血率达到91.9%-96.6%, 3种方法分别在局部溃疡形成、近期再出血率、近期死亡率比较, EVL组均高于Cyanoacrylate组和EIS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9.485,6.574, 7.579, 均P<0.05). 3种方法在远期疗效方面比较, 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底静脉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和曲张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的疗效优于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9岁,因上腹部疼痛、反复黑便半年入院。患者于入院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左侧后背部痛。餐后及夜间症状明显加重,予抗酸药无法缓解。发病以来间断出现便血。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舟状腹,无腹壁静脉显露,上腹偏左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  相似文献   

5.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合并直肠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情况在临床上较少见,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会造成致命性的后果.病例简介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都是食管胃底静脉合并直肠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在内科药物治疗同时,在内镜下行硬化套扎治疗后成功止血.结论临床医师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时,应拓宽思路,考虑此类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晓燕 《内科》2009,4(2):222-22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生长抑素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5例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疗效肯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明确,使用方便、安全性好,副作用小,且微量泵持续泵人药物浓度稳定。  相似文献   

7.
内镜诊治孤立性食管静脉瘤破裂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46岁。因烧心、反酸1月,行胃镜检查进镜34~38cm发现食管右侧壁有4处不连续的非线性分布的半球型蓝青色隆起,直径约0.5~1.0cm大小,其中大者直径1.0cm,色泽明显发红,胃镜在胃腔及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明显异常。退镜时发现食管腔内积新鲜血液,出血量约80ml,局部冲洗后发现最大的半球形隆起处塌陷,有新鲜血流出,局部喷洒凝血酶2000U/ml,不能止血,取周边3点各注射5%鱼肝油酸钠1ml,出血停止。拟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术后查肝功能正常,腹部B超、CT检查无肝硬化门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102例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及相关化验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的病因:肝硬化54例(52.94%);非肝硬化48例(47.06%),其中胰源性门脉高压29例(28.43%),其他19例(18.63%)。首发临床症状:呕血8例(7.84%),黑便8例(7.84%),同时出现呕血、黑便13例(12.74%),腹部不适症状34例(33.33%),乏力7例(6.86%),下肢水肿5例(4.90%)。非肝硬化患者中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比例明显多于肝硬化患者(43.75%∶24.07%,P0.05)。血常规检查:肝硬化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分别为3.77×10~9/L、75.50×10~9/L均低于非肝硬化组的5.11×10~9/L、152.50×10~9/L,二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肾功能结果:肝硬化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时间、胆红素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患者(均P0.01)。[结论]引起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最主要的病因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胰源性门脉高压,肝硬化患者多存在脾功能亢进和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后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肝硬化EVB患者17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与HVPG的关系。结果肝硬化EVB后HVPG中位数为16.9 mm Hg(1 mm Hg=0.133 k Pa);病毒性肝硬化患者HVPG低于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存在非常见侧支循环(uncommon portosystemic collateral circulations,UPCC)、EVB次数3次患者伴有较低HVPG,高血糖、低白蛋白症、贫血及肝细胞癌患者伴有较高HV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病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VB次数及UPCC对HVPG有较大影响。结论肝硬化患者EVB后HVPG仍高于正常水平;肝硬化病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VB次数及UPCC是影响HVPG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胃神经鞘瘤临床罕见 ,我院 30年来收治该病伴长期反复上消化道出血者 3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5 9岁 ,患者 11年来 ,先后出现 4次黑便及呕血 ,每次急查胃镜均示 :“胃底黏膜出血” ,均经对症治疗 ,出血停止。 2 0 0 0年 7月 2 4日因再次黑便住院。体检 :贫血貌 ,余无特殊阳性体征。否认肝炎、肝硬化病史 ,否认服用特殊药物及特殊食物史。入院后查第 1次胃镜示 :“胃底有散在陈旧出血点及血痂附着 ,有大量咖啡样潴留液 ,未见溃疡及肿物。”腹部B超未见异常。经抑酸、止血、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后好转 ,于出血停止后 9d复查胃镜 ,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评估胃短静脉(SGV)和脾静脉(SV)血流动力学对胃底静脉曲张(FV)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9-01期间48例接受治疗的中度或重度FV肝硬化患者,按FV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18例)和未出血组(3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对SGV内径、流速、流量和SV流向进行评价。[结果]出血组SGV内径、流速、流量分别为(9.4±3.5)mm、(11.0±4.2)cm/s、(490.2±240.1)mL/min;非出血组分别为(6.4±2.4)mm、(7.6±3.2)cm/s、(208±125.2)mL/min,出血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V正向血流34例(70.8%),双向血流2例(4.2%),逆向血流12例(25.0%)。SV逆向或双向血流患者(10/13)较SV正向血流患者(8/35),FV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3)。SV逆向或双向血流患者1年和3年累计出血率(38.4%、61.5%)显著高于SV正向血流患者(17.1%、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SGV血流增加及SV流向逆转是与FV出血密切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奥曲肽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总结本院5年来奥曲肽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奥曲肽的止血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TSB、AIJT、ALB、PTA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发生率低。结论 奥曲肽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测量胃左静脉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观察胃左静脉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研究胃左静脉与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血组、未出血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明显增宽(P0.01)。以胃左静脉最大内径6.5 mm为出血预测标准,预测出血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3%、73.5%、76.3%。胃左静脉分流指数截断值定于0.13时,预测出血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5%、76.3%、69.8%。结论胃左静脉增宽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超声测量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以及检测胃左静脉分流指数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大出血和预防反复出血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近年来由于内镜技术迅速发展、经内镜注射硬化剂和组织黏合剂、套扎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内镜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破裂是上消化道出血致死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极为棘手。我院自1995~1998年共收治该病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4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均为我院1995年以来住院患者。其中48h内经胃镜确诊者26例,48h后经胃镜确诊者38例。根据梁浩立编电子胃镜图析的分型标准,将食管及胃底曲张程度分轻、中、重3种。随机将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30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51.2岁;临床主要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球囊辅助下经皮经肝曲张血管组织胶栓塞术治疗合并胃肾分流的孤立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存在合并胃肾分流的孤立胃底静脉曲张,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在经肾静脉行分流道球囊闭塞后,行经皮经肝曲张血管组织胶栓塞术的30例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情况。 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行组织胶栓塞术,技术成功率为100%(30/30)。除1例发生无症状的肺栓塞外,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30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为4/30(13.3%),食管静脉曲张加重发生率为4/30(13.3%),新发腹水或腹水加重发生率为3/30(10%)。术后1、2、3、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3%、96.3%、79.9%、79.9%。 结论球囊辅助下经皮经肝曲张血管组织胶栓塞术治疗合并胃肾分流的孤立胃底静脉曲张安全可行,疗效可靠,是该类曲张出血的有用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下胃左静脉指标测量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出血组34例,未出血组46例)和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胃左静脉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计算胃左静脉最大内径及胃左静脉分流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门脉高压患者胃左静脉最大内径增宽,其中出血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大于未出血组及对照组(P<0.01)。以胃左静脉最大内径6.5 mm为出血预测标准,预测出血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3%、73.5%、76.3%。胃左静脉分流指数截断值定于0.13时,预测出血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5%、76.3%、69.8%。结论超声检查测量胃左静脉最大内径及胃左静脉分流指数有助于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5岁。因黑便、乏力20 d入院。20 d前,患者出现黑便,全身乏力,无呕吐。查体:P 72次/min,BP 100/62 mm Hg,神志清楚;心肺未见异常,腹壁静脉无曲张,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Hb 91 g/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大便隐血阳性。胃镜:胃底静脉曲张,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肠镜:横结肠见蛇形蓝色静脉曲张,直肠正常。腹部彩超:肝脏钙化灶,脾脏增大。上腹部增强MRI:脾大,脾静脉远端显示不清,周围大量侧支循环形成,多系发育畸形,伴胃底周围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9.
孤立性ACTH缺乏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孤立性ACTH缺乏症一例郑建军刘艳芳患者,男性,54岁。患者因乏力、头晕、纳差、消瘦一年而于1996年1月收入本院。无怕冷,性功能正常,未出现过低血糖反应及晕厥。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血压11.6/6.0kPa,脉搏45次/分,身高...  相似文献   

20.
正1目前肝硬化患者中约有50%存在胃食管静脉曲张,每年有8%肝硬化患者发展为静脉曲张,同样每年有8%肝硬化患者由小静脉曲张发展为大静脉曲张,静脉出血的年发生率为5%~15%[1]。目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实质上已经大大减少出血的风险及病死率。本文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最近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