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东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国广东汉族群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第16内含子中287bp片段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检测244名广东籍汉族人ACE基因型。结果:广东汉族群体中ACE基因插入纯合型I/I占41%;插入和缺失杂合型I/D占40%,缺失纯合型D/D占19%;I与D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0.62和0.39。经X2检验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资料I/I、I/D、D/D型三种基因频率与中国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日本人群比较发现日本人与广东汉族人I/I、I/D、D/D三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欧洲英、法、德三国人群比较发现国人的D/D发生频率低于上述三国。I/I型发生频率则明显高于欧洲三国。结论:本组资料对ACE基因I/D多态性分析可能有助于从基因水平对防治ACE酶相关疾病进行前瞻性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介绍了ACE基因的生物学特性,ACE基因多态性及我国人群ACE基因分布特点,并对ACE基因与疾病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一种锌金属肽酶(zinc mctallopetidase),在血管生理学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和血管舒缓素-激肽,其底物为血管紧张素I和缓激肽。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北京房山地区高血压遗传易感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87例高血压患者和316例正常血压对照者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群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组(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合并空腹血糖升高的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及其纯合基因型(D/D)频率较正常血压对照组明显升高(x2=4.14,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频率较高血压伴有空腹血糖升高组显著增加,其频率分别为30.8%和19.2%(x2=4.45,P<0.05),而高血压伴空腹血糖升高者与对照者间D/D纯合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能与房山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 ACE基因的生物学特性、ACE基因多态性及我国人群 ACE基因分布特点 ,并对 ACE基因与疾病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藏藏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藏拉萨、那曲地区藏族健康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287bpAlu顺序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型。结果:76例拉萨藏族人ACE基因型频率分别为Ⅱ=0.395,ID=0.316,DD=0.289,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Ⅰ=0.553,D=0.447。81例那曲藏族人ACE基因型频率分别为Ⅱ=0.346,ID=0.444,DD=0.21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Ⅰ=0.568,D=0.432。结论:拉萨、那曲地区藏族人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西藏藏族与英国白人和美国黑人相比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与韩国人及日本人相似。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一个关键酶,为含锌的金属水解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循环ACE水平密切相关,ACE基因可能是RAS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最主要基因之一。ACE基因I/D多态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插入/缺失(I/D)的多态性。结果:(1)不论正常血压人群组或EHT组的父母有否高血压,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2)ACE基因呈DD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趋势;(3)EHT中ACE基因呈DD型发生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率是Ⅱ型的3、19倍。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EHT缺乏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哈萨克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第16内含子中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是否为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遗传易患因素。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新疆巴里坤县201例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和151名正常人的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性。结果 哈萨克族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DD、ID、Ⅱ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17、0.43、0.40和0.18、0.52、0.30,D和I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39和0.61和0.44、0.56,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CE基因的D及I等位基因分布在高血压病组及正常血压组的差异无显著性(x^2=1.98,P=0.16);基因型频率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x^2=4.0,P=0.14)。结论 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第16内含子中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湘西通道侗族人群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湘西通道县93例侗族高血压病患者和99名正常对照的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性.结果 湘西通道侗族正常对照和高血压病组ACE基因I-D多态位点Ⅱ、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5%、42.4%、10.1%和40.9%、41.9%、17.2%,两组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8.7%/31.3%和61.8%/38.2%.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经χ2检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1.04,P=0.31),基因型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26,P=0.32).结论 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性可能与湘西通道侗族人群高血压病之间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6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101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ACE基因型和ACE等位基因携带率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正常人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108名健康受试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第二外显子M235T多态性。结果①蒙古族人群ACE基因I/D位点II、ID、DD基因型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为0.44、0.38、0.18和0.42、0.32、0.26,差异无显著性(χ^2=1.693,P=0.192,OR=0.643,95%可信区间0.330-1.254);②I、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63、0.37和0.58、0.42,差异无显著性(χ^2=0.808,P=0.363,OR=0.834,95%可信区间0.560-1.240);③AGT M235T位点MM、MT、TT基因型的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为0.21、0.73、0.06和0.55、0.34、0.1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495,P=0.482,OR=0.681,95%可信区间0.233-1.993)。④M、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8、0.42和0.72、0.28,差异无显著性(χ^2=0.051,P=0.821,OR=1.047,95%可信区间0.702-1.562);⑤同时分析AGT基因M235T基因型与ACE基因I/D基因型时结果为它们在蒙古族人群患高血压方面无协同作用。各亚组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基因型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基因型与蒙古族人群发生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肾病综合征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肾病综合征、血清ACE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8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和38例正常儿童ACE基因并同时用酶偶联法测血清ACE活性。结果:①8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中ACE基因Ⅱ型,ID型和DD型频率分别为47.6%(39/82),24.4%(20/82)和28%(23/82)。对照组分别为47.3%(18/38),23.7%(9/38)和29%(11/38),肾病综合征患儿和正常儿童之间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38例正常儿童和8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ACE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CE各基因型中血清ACE活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D型>ID型>Ⅱ型。结论:①小儿肾病综合征ACE基因Ⅱ型,ID型和DD型频率分布和正常儿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6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101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ACE基因型和ACE等位基因携带率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正常人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壮族人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的易感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40例正常汉族人、40例正常壮族人、40例壮族冠心病患者、42例壮族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领率。结果:①正常壮族人与正常汉族人ACE基因I/D频率差异无显著性(>0.05)。②壮族人冠心病组、高血压组与正常汉族人、正常壮族人的ACE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其D/D型分别为0.475、0.43、0.15、0.175。结论:ACE基因缺失型多态性(DD)可能与壮族人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其遗传易感性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 I/ D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方法对 2 966名开滦矿务局职工进行 ACEI/ D基因型检测 ,并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人群中 II、ID、DD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41.5%、3 8.4%、2 0 .1% ,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 60 .7%和 3 9.3 %。ACE DD基因型在高血压组 (13 0 8例 )和对照组(1658名 )的频率分别为 18.9%和 2 1.0 %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按年龄及性别分层后差异也无显著性(P>0 .0 5)。DD基因型及 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P<0 .0 0 1)。结论  ACE 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因年龄不同而不同 ,并提示具有 DD基因型特征的人群早期死亡危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 2,ACE2)丛闪单核苻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 epolymorphisms,SNP)与华北地区汉族人原发性高血乐的相关忡。方法 对ACE2牲吲的启动子区、5’非编码区、外显子及邻近内禽子和3’非编码区没计引物进行分段扩增,采用直接测序法抉得ACE2基因的SNP,并对所发现的SNP在商血压和正常血压人群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推测ACE2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结果 共检出1个G8790A,位于第3内含子,为G/A多态,基因型分析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G与A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A基因型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2基因多态性与华北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AC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CE基因多态性与ACE血浆浓度有关,且通过不同的遗传机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ACE的基本概念及近年对其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观察159例NIDDM(包括78例合并高血压病人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ACE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NIDDDM合并高血压患者DD基因型明显高于合并高血压者(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可作为一种标志,提示DD基因型与NIDM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有关,I型可能为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四川南部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用苯那普利治疗99例伴有蛋白尿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疗程为3个月。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插入/缺失(insertion/ deletion,I/ D)多态性,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前后各基因型患者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ACE基因DD型组尿蛋白显著高于II型组(P<0 .0 5 ) ;苯那普利治疗3月后,DD、ID型组的尿蛋白定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II型组(P<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可以改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且降低尿蛋白的疗效与患者的ACE基因型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