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一种存在于人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初对其结构、生化特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1985年作为药品上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UTI对胰腺炎、急性循环障碍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近些年已逐渐将其用于围手术期抗手术侵袭并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UTI)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本院首次行肾移植的受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二组各16例。实验组于血管开放前、血管开放后给予UT120万U,术后一周每日给予UT120万u;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给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肾移植术后60d两组受者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排斥反应(AR)、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受者口服环孢素A(CsA)后12h的血药谷值浓度。【结果】对照组受者发生ATN4例,实验组为0例(P〈0.05);对照组受者的AR发生3例,实验组为0例(P〈0.05),二组受者的骨髓抑制各发生1例;对照组受者的肝功能异常发生2例,实验组为3例(P=0.638)。【结论】肾移植血管开放前、开放后及术后一周给予UTI可以显著降低DGF发生率,且不会加重UTI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中暑的疗效及对最终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56例重症中暑的成年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ICU常规中暑治疗,治疗组除ICU常规中暑治疗外,入院后给予乌司他丁,200 kU,静脉注射,6 h 1次,连用6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肌酐等指标变化及住ICU的时间、最终转归.[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IR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肌酐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且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ICU的时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控制重症中暑患者SIRS的进展,改善各受损脏器的功能,减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41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指标变化,并与35例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及其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69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7例,治疗组自入院始至d5静滴乌司他丁10万单位,3次/天。两组患者分别于d1、d3、d5抽血做生化检查(电解质、肝功、肾功、心肌酶谱、胰淀粉酶、血糖等),并记录生命体征及血、尿常规;于入院时及入院后4 h查血气分析;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多脏器损害发生率等临床疗效,观察血气中的PaO2、PaCO2、SaO2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多脏器损害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aO2、SaO2有显著性差异(P〈0.05);Pa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及其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法安明)对腹部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凝血试验的变化及出血的影响.方法 90例行腹部肿瘤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法安明组45例,空白对照组45例.法安明组于术前2 h、术后1 h、术后第6天各给予法安明2500 U一次.对照组未予以任何抗凝药物处理.所选参与者的年龄均在50岁以上.两组的年龄、性别、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类型均具可比性.分别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浆中的抗Ⅹa活性,并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出血情况.结果 法安明组术前2 h、术后1 h、术后第6天的抗Ⅹa活性分别为0.023 IU/ml、0.225 IU/ml、0.271 IU/ml,术后抗Ⅹa活性明显高于术前抗Ⅹa活性(均P<0.05).而对照组术前相应时间点的抗Ⅹa活性分别为0.017 IU/ml、0.003 IU/ml、0.014 IU/ml,手术前后抗Ⅹa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术前抗Ⅹa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法安明组术中弥漫性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和术后的外科出血量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伤口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的法安明(2500 U)能明显增加抗Ⅹa活性,从而达到预防腹部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但术前给药能明显增加术中弥漫性出血以及术后伤口出血,不推荐术前预防性应用法安明.  相似文献   

7.
1.1对象我科2002-03~2004-03收治急性化脓性腹膜炎6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均采用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病因等临床资料有可比性。一般资料详见表1。  相似文献   

8.
蔡国英 《浙江临床医学》2007,9(7):1008-1008
肺部感染、肺不张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使患者恢复延迟或加重,严重的可导致死亡。传统的护理方法有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但效果不甚理想。作者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本科收治的上腹部手术患者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深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将两者作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无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或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的择期脊柱手术患者(ASAⅡ~Ⅲ),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5000 U/kg,n=18)和生理盐水组(C组,n=18);分别于注射前(T0)、注射后1 h(T1)、注射后2 h(T2)、注射后3 h(T3)抽出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血小板1 min,5 min和最大聚集率(PAG1、PAG5、PAGM),并记录两组手术出血量.[结果]注射乌司他丁组后1h,W组APTT,PT较注射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h,TT较注射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3h,APTT,P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注射后1h,AP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h,PT显著性延长(P<0.05),用药后3h,APTT,P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前后及组间比较PA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5000 U/kg乌司他丁可改善脊柱手术患者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减少术中微血栓综合征,预防术中术后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外科手术、麻醉管理和术后监护技术的发展,年龄不再是手术的禁忌证。控制并发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细致护理是高龄腹部手术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有力保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应当重视老年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1〕。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116例≥60岁高龄腹部手术患者采取细致入微的围手术期护理,经术后观察及出院时满意度调查,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减少肺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17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前针对不利因素主动采取措施、做好宣教,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结果 183例患者无肺部并发症,28例轻度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经及时处理后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因麻醉、手术、腹胀及胃管的刺激影响患者排痰,易发生肺部感染,需加强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2.
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腹部手术适应症不断放宽,越来越多患者接受了积极手术治疗,而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的量、成份、时机和速度是否合理,是决定患者能否顺利渡过手术应激期、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科学、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液体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UTI)是从尿液中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分子量为67000的糖蛋白,属蛋白酶抑制剂,对于治疗和预防由于手术侵袭引发的组织损伤和破坏肾小管功能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接受^125I粒子放射治疗的30例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观察某些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脊柱手术患者肝肾功能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1d、术后第1、2、3天给予乌司他丁1 600 U/(kg·次),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手术日于术中一次性给予乌司他丁20 U,用法同上;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第1、3、5天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IL-6、IL-8和TNF-α.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ALT和AS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较低(P<0.05).两组术后Scr、BUN较术前均有升高,但升高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要低,治疗组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术后第1、3天IL-6和IL-8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TNF-α较术前均有升高,但治疗组恢复较快,术后第3天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第5天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调节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我院近年施行婴幼儿腹部手术36例,探讨适合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方法36例患儿年龄12d-3岁,体重2-13.5kg。术种包括嵌顿疝、肠套叠、梗阻或穿孔,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系膜囊肿、肾囊肿、胆总管囊肿等,对合并呼吸道感染及水电解质紊乱者,术前积极纠正治疗。全组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其中22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14例腹胀明显及体质较差者行慢诱导气管插管,5kg以上患儿接麻醉机,机械通气,5kg以下采用T管装置辅助或控制呼吸。术中采用微量泵输液,全程监测心电图、心率、末梢血氧饱和度、体温、尿量等。部分估计手术时间较长,出血较多患儿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监测CVP。结果全组患儿无1例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最长210min,最短60min。术毕在手术室拔出气管导管者22例,14例因体质差、合并症多进入重监护病房(ICU)治疗。结论婴幼儿腹部手术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可给手术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术前正确评估患儿病情,合理选择麻醉用药,加强整个围麻醉期合理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好围手术期的身心护理,了解腹部手术患者手术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采用自制的围手术期的心理调查,对1999~2007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了心理调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8~2002年12月,我科收治70岁以上高龄腹部手术疾病患者160例。高龄病人的临床特点是:病情重、反应差、变化快、死亡率高。这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就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联邦他唑仙在胸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应用联邦他唑仙预防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围手术期应用联邦他唑仙的胸部手术病人84例,术前1h应用联帮他唑仙4.5g静滴,术后每8h静滴4.5g,疗程3-7d。术前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胸片显示肺部有阻塞性炎症者,术后加用丁胺卡那霉素0.4g,每天静滴1次。结果:肺部手术55例,有效率为92.73%,食道手术13例,有效率为92.31%,纵隔手术16例,有效率为87.50%,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联邦他唑仙在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院内菌群不断变化的今天,对普通胸外的预防性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手术及麻醉过程中有多种因素会导致患者体温过低,尤其是体温调节机能不好的幼儿及老年人。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凝血机制障碍、伤口愈合全时间延长、感染增加、药物代谢速度降低,还可引起严重心肺疾患。2004年10月~2005年2月,我们观察了40例腹部手术患者手术期间体温的变化,探讨了手术期间体温管理对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寻找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关键环节,降低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方法:设两组患者,实验护理组:术前教会咳嗽要领术后指导有效咳嗽,常规护理组:按常规护理。结果: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常规组在13.2%,实验组为7.41%,实验组低于常规组。结论:加强术前的预防及术后保持有效排痰,保持气道通畅,增加全身营养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