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对于日常工作中积累的数据,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财务或报表统计,而大量数据统计会对基于OLAP技术的医院信息系统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根据门诊管理需求,对医院2004年到2008年的门诊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确定了门诊管理主题,并逐步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通过抽取、清洗、转换并加载到门诊数据仓库中。通过使用OLAP技术提供大量门诊管理需用的分析报表,满足了门诊管理部门的统计分析需求。  相似文献   

2.
曹秀堂  郝璐  刘丽华 《中国医院》2008,12(12):12-14
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资源库是HIS统计信息集成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模块,它主要完成HIS数据的转储与长期积累。本文基于该资源库的基本功能与特点,介绍了面向统计人员的应用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利用OLAPI具方便地实现资源库的多维报表、图形展示等强大功能。资源库中数据的开发利用,为医院管理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工具和手段。本文探讨了利用资源库细化目标考评、加强病例组合管理、辅助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ODS资源库转储了HIS接近当前的数据,且不影响事务处理,是信息服务系统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医院网络信息统计整合与应用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数字化医院管理者在信息资源应用中的现状与需求分析,面向管理应用的主题数据集设计、HIS事务资源的统计整合与应用系统框架设计、基于ODS的统计数据资源库构建、基于WEB的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内容的阐述,提出了数字化医院网络信息统计整合与应用服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应用及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晴辉  李刚荣 《重庆医学》2005,34(4):486-487
目的优化门急诊管理,实现门诊管理的数字化.方法研究了门急诊管理的信息流程,并且详细分析了它的核心部分即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功能,包括:病历、检查/检验、电子处方等,在以上功能的基础上,还描述了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与HIS系统中多个子系统协同工作.结果门诊医生工作站已完全覆盖了门诊以前的手工流程,医院的门诊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结论通过对门急诊管理数字化的应用及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实施,使得目前的门诊医疗模式更加优质、高效,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和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医院卫生统计报表的主要来源是病案首页,各级医生只有了解病案首页的重要性,认真准确填写首页,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统计人员要掌握分析首页的各项内容,并对其中各项诊断进行筛选。这样才能保证医疗信息数据的统计质量,才能为医院医疗质量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门诊医生工作站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冬梅  张芹  沙杭 《中国医院》2001,5(7):46-48
门诊医生工作站是医院门诊信息系统的中心,对合理规划门诊业务流程起关键作用.在对现有医院门诊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自行开发的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着重阐述了系统的数据流程和设计思想,最后对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应满足门诊医生的需要,操作上应尽量方便快捷,流程上应做到高效有序,达到全院信息共享及信息快速沟通。我院2004年9月实行门诊医生工作站,从挂号,就诊,收费,检查,取药全院联网,加快了机关与科室、科室与科室之间信息传递速度,实现了医院办公及医生诊病网络化、信息化,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现将建立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做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电子病案首页是病人基本信息的体现,是整个住院过程中诊断、治疗、护理、费用开支等综合情况的反映,是医院统计最直接的信息来源[1]。电子病案首页的内容来源于各个工作站:住院登记子系统、住院病人收费子系统、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病案编目子系统。完整、正确、详细地填写病案首页关系到病案质量以及统计资料的准确性[2]。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院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总体设计和各模块的功能.实现了患者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等信息技术服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HIS系统的平台上建立医院预防保健领域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疾病报告和监测管理、慢性病的监测和统计分析、免疫规划和妇幼信息的统计和上报等工作的信息自动化。方法:在医生工作站的平台上建立医院疾病自动实时报告系统(包括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建立专门程序,使门诊日志录入和查询,疾病上报病例监测查询和统计,免疫规划和妇幼信息的统计和上报,为检查传染病漏报为目的而设计的检验科阳性结果统计和查询功能信息自动化。结果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防保领域进入了信息一体化管理的新阶段。结论:在我国医院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下,预防保健领域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全科医生工作站"实现中心、站点及社区团队三站的信息一体化,门诊医生与站点、团队医生在工作内容上实现互动,有利于全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医生工作负担、避免重复劳动.方法:从"全科医生工作站"的优点,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工作站"的亮点,殷行"全科医生工作站"发展方向探求等方面进行有效分析、探讨.结果:"全科医生工作站"网络系统既具有普通"医生工作站"的基本功能,同时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特色,具有高效率、低差错、广覆盖、时互通的巨大优势.结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全科医生工作站"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帮助全科医生充分发挥社区卫生守门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高门诊医疗质量的对策 .[方法 ]采用抽样分析方法 ,对我院 14个门诊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调查 .[结果 ]门诊个别科室在医疗管理及病历质量等方面仍存在着质量漏洞 .[结论 ]应强化医疗服务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ADR/ADE在线填报信息平台,为医疗机构建立相关体系提供借鉴。方法:解析医院内ADR/ADE在线填报信息平台的结构、流程和功能。结果:依托HI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建立医院内ADR/ADE在线填报信息平台,促进了医院ADR/ADE上报工作的进步。结论:ADR/ADE在线填报有利于保证用药安全,但宣教ADR/ADE监测的重要性仍需要药师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发一个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呼吸系统常见住院疾病诊断专家系统。方法:采用SaaS架构体系,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工具包中的ASP.NET和C#开发基于浏览器访问方式的网络医学专家诊断系统。其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构建,并且采用正向推理的推理机设计。结果:该专家系统拥有高效的数据访问及智能数据分析功能,是一个覆盖多个疾病的医学诊断专家系统。同时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疾病诊断。结论:该系统可以诊断多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该系统结合了网络技术,可以进行远程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建立基于DSS的单病种费用关键业绩指标监控体系,为提高单病种诊疗质量、减少不合理费用的发生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方法:参考建立KPI的SMART原则,围绕单病种临床诊疗流程,采用鱼骨图的方法从诸多发生费用的医疗行为中梳理归纳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单病种费用监控KPI;应用医院ODS中的“卵巢良性囊肿手术”单病种在线诊疗数据,进行基于DSS的KPI应用测试。结果:建立了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医疗行为因素、诊疗效果因素3大类31项内容的单病种费用控制KPI体系和基于DSS的单病种费用KPI监控模式。结论:KPI具有较强的内容聚集性和目标测量性,应用其提供DSS服务,能够辅助医院管理者有的放矢地实施单病种费用控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互联网的中医病案OLA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中医病案的整理与分析研究工作,开发了中医病案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OLAP)系统。OLAP系统特点:针对中医病案的脉象、舌象、病证等相互关系研究的应用需要,将数据仓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循证医学及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基于Web(互联网)技术,采用最新软件开发及数据库技术设计。OLAP系统可用于中医病案的管理、查询以及相关参数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平战时需求为牵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研发“军队医院平战时一体化护士工作站”。方法:按照应用层、传输层、处理层和支撑层四层体系架构设计,并利用无线局域网和条形码技术将系统连接至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实现护理信息智能化管理。结果:数据、信息资源共享、高效利用,提高了工作质量、效率、病人满意度和管理水平。结论:军队医院平战时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应用,创建了护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创新了护理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探讨建立颅脑创伤数据库建立的必要性,建立一个专门全面收录颅脑创伤患者病例资料的专业数据库,研究颅脑创伤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专业的颅脑创伤救治指南及规范颅脑创伤治疗提供帮助。通过制作统一的颅脑创伤患者信息录入表格来标准化设计将要录入的各个项目,再由计算机专业人员据此完成颅脑创伤数据库的初步建立,最后进行患者病例信息的录入对数据库进行完善。颅脑创伤数据库的成功建立对于推动颅脑创伤流行病学研究以及提高颅脑创伤救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卒中事件急诊登记数据库研究(CARDs),探讨中国七城市卒中患者院前延误状况.方法 选择七城市31家医院作为CARDs协作中心.采用专家制订的标准卒中登记数据库,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院前卒中急救信息、院前院内关键延误时间、卒中亚型、卒中评价和治疗信息、溶栓信息等.统一培训登记医生后在急诊进行卒中登记.结果共有1 091例合格的卒中患者进入登记数据库;北京地区的患者中高学历人群的比例与其他三个地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租车仍为各家医院就诊患者的首选转运方式,占全部转运方式的34.9%,广州高达52.4%.使用急救医疗系统(EMS)转运的比例排序依次是:上海(39.3%)、北京(32.3%)、广州(22.8%)、非省会城市(22.0%).其中,北京和上海以急救中心转运为主.通过EMS方式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2 h者的比例为38.4%,与其他转运方式到院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自行转运卒中患者仍为卒中患者院前主要的转运方式;使用EMS转运存在地区差异;使用EMS方式转运的患者就诊延误时间小于其他方式转运者;应加强公众教育,提高EMS转运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