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基因(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三叶因子2(Trefoil factors2,TFF2)、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标本80例与同期术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4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ECK、TFF2与ERβ的蛋白表达,MSP法检测p16甲基化。结果 RECK、TFF2、ERβ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56.25%与48.75%,均显著低于正常组(82.22%、86.67%与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TFF2、ERβ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癌组(P0.05),而子宫内膜癌组RECK、TFF2、ERβ的阳性表达率与术前化疗癌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ECK、TFF2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Rβ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存在p16基因全部或部分甲基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存在p16基因甲基化现象;其中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甲基化有42例(52.50%),p16甲基化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RECK、TFF2、ERβ、p16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各异,并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治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胃癌中p16蛋白表达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中p16基因的失活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4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研究40例胃癌组织和3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结果:23例胃癌组织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发生率为5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1例胃癌组织中的p16蛋白表达阴性,正常胃黏膜组织中6例表达阴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癌组织中,MSP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p16基因失活关系密切,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抑制了蛋白的表达,这种途径可能是胃癌中p16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p16基因的遗传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pl6基因DNA水平上发生的遗传学改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全自动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84例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pl6基因第1、2外显子纯合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结果84例肝癌标本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缺失9例,第2外显子缺失23例,其中有3例第1、2外显子共同缺失,总缺失率为34.5%。未发生基因缺失的病例,经过全自动序列分析,未发现点突变。结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是基因纯合缺失,点突变发生率可能非常低。而未发生基因缺失和突变的肝癌,以及发生p16蛋白阴性表达的癌旁肝组织,p16基因失活的原因可能是包括基因甲基化在内的其他遗传学改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白血病p16基因失活的发生率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对48例初发或复发的白血病进行了p16基因失活研究。首先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方法扩增p16基因纯合子缺失,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方法检测p16基因甲基化。研究结果表明,48例患者中有p16基因失活者10例(占20.4%),其中p16纯合子缺失者5例(2例伴有9p丢失),p16基因甲基化者5例。有p16基因失活者,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差,患者在短期内死亡。结论提示:p16基因失活在部分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p16基因失活者预后较差;p16基因失活的检测对于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组织肿瘤中p53、p73基因改变和异常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CR-SCP法、RT-CR法、REP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例多发性骨髓瘤(MM)及12例淋巴瘤(MLs)标本中p53、p73基因改变及异常表达情况.结果:(1)26例ALL中仅有3例检测到p53基因点突变,12例MM标本中2例p53基因突变.未发现p73基因突变;(2)p73mRNA在淋巴组织肿瘤中总的阴性表达率为24%;(3)10例ALL和3例NHL在p73基因外显子1启动子区的CpG岛高甲基化,而正常对照组和12例MM标本均无甲基化存在;(4)对照组p53蛋白均为阴性.26例ALL中,p53蛋白阳性者20例;7例中高度恶性NHL中6例p53蛋白阳性.结论: p53基因在淋巴组织肿瘤中的突变率较低;MLs中p53蛋白表达和恶性程度、临床分期相关;p73mRNA在ALL/NHL中存在较高的阴性表达,,而在MM为阳性表达;p73基因转录失活与p73基因外显子1CpG岛高甲基化有关,不存在基因的突变和缺失;p73基因异常可能在MM的发生、发展中不是一个重要的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PCR法检测55例乳腺浸润型导管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5例标本中,共12例(21.82%)发生p16基因甲基化,21例(38.18%)p16蛋白表达阳性,其中基底样型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Luminal A型(P0.05),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Luminal A型(P0.05)。发生基因甲基化的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6.67%,未发生甲基化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Ⅱ~Ⅲ级、伴淋巴结转移及ER蛋白表达阴性的组织中甲基化发生率高于组织学Ⅰ级、无淋巴结转移及ER蛋白表达阳性的组织(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基底样型乳腺癌的重要分子特征之一,且与乳腺癌的病情进展有关,可能成为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崔静  李庚  千新来 《新医学》2005,36(3):145-147
目的:研究P27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甲基化特异性PCR系统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癌旁组织、癌组织各56例、腺瘤42例中p27蛋白的表达和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p27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的表达率最高(77%),随病变进展其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其在癌旁组织(59%)、腺瘤(57%)和癌组织(32%)中的表达与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相比及癌与癌旁组织或腺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P27基因甲基化程度呈增加趋势,且在各病变阶段与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其甲基化程度还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27基因异常甲基化是p27失活的主要机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及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癌周正常组织中Syk基因的表达,同时采用巢式双重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Syk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癌周正常组织(P-0.000);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组Syk基因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8.32,P〈0.01)。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相应的癌周正常组织(P=0.000);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组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8.15,P〈0.01);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组织中,均无SykmRNA的表达。结论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及FHIT基因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肺癌切除术NSCLC患者65例,收集NSCLC肿瘤组织标本、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DNA,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法检测基因杂合性缺失,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法检测DNA甲基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NSCLC组织P16及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发生率为58.46%和70.77%,甲基化发生率为49.23%和66.15%,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7.69%和72.31%;正常肺组织未见P16及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甲基化、蛋白表达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杂合性缺失及甲基化与P16蛋白表达缺失具有关联; 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及甲基化与FHIT蛋白表达缺失具有关联(P0.05)。临床分期是P16蛋白表达缺失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吸烟史是FHIT蛋白表达缺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16及FHIT基因异常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发病机制可能与P16及FHIT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和甲基化导致的P16及FHIT蛋白表达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的甲基化状况,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及15例远离肿瘤的正常喉黏膜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的甲基化状况,并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16^(INK4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率76.7%(23/30);p16^(INK4a)蛋白缺失率为93.3%(28/30)。15例正常喉黏膜中未检测到p16^(INK4a)基因异常甲基化,而且其相应蛋白表达均为阳性。p16^(INK4a)基因甲基化状况与其蛋白表达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p16^(INK4a)基因5′CpG岛异常甲基化在喉鳞状细胞癌中频率很高,可能在喉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这可能是一个早期事件,其临床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意义均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WAF1基因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WAF1基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41例胃癌组织和26例癌旁非病变粘膜分别作冰冻切片并提取组织总RNA,应用细胞原 杂交技术及RT-PCR结合SSCP方法,联合检测WAF1与p53基因异常及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WAF1基因缺失率和mRNA不表达率分别为34.4%和40.6%。明显高于癌旁非病变粘膜(P<0.05);胃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率和mRNA过表达率也明显高于癌旁非病变粘膜(P<0.05)。WAF1基因缺失和mRNA不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结论 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与p53基因突变以及WAF1mRNA不表达有关,胃癌组织中p53失活与WAF1mRNA不表达关系密切。检测癌组织中WAF1变化可为胃癌的诊断、病理分期、预后评估和基因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 p16 (MTS1)和 p15 (MTS2 )基因异常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Southernblot杂交法检测了 2 1例小儿ALL患者骨髓细胞 p16和 p15基因的缺失情况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了 19例患儿 p15mRNA表达。结果 经PCR检测 ,p16基因外显子 1,2均缺失者 8例 (38 1% ) ,p15基因外显子1,2均缺失者为 11例 (5 2 3% )。Southernblot检测的结果与PCR的结果相一致。RT PCR检测发现 2例 p15基因不缺失患儿的样品无p15mRNA表达。 结论 p16和p15基因在ALL患儿中存在高频率缺失和转录异常 ,提示这两种基因在ALL患儿的淋巴细胞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癌 p16基因缺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对 3 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粘膜正常组织进行 p16基因第 2外显子检测。结果 p16基因在癌组织中缺失率为 5 3 .1% ,与大肠粘膜正常组织的 6.3 %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且与大肠癌病理组织学分型 ,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结论 p16基因缺失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分化不良有关。检测 p16基因缺失情况可为大肠癌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术中应用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术中经食管旋转扫描方式获取二维数据,对12例施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4例风心病二尖瓣人工瓣置换术、6例Falot四联症矫正术、3例主动脉夹层固定术及4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患者在术中分别于开胸前及心脏复跳后采集感兴趣区二维图像,运用总体显示法(volumerenderingdisplay)对病变矫正前后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术中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重建,并将重建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形态与手术矫正后的心脏解剖结构改变。结论: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能于术中为外科医生提供病变结构的详细三维解剖信息,并可即时、准确地评价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MTS1)缺失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30例MDS的p16/MTS1基因缺失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30例MDS患者未见有p16基因缺失。结论 提示p16基因缺失和MDS的发病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组化方法观察 MTS1/p16基因产物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 ,并与癌旁移行黏膜及正常黏膜进行了对比,了解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 MTS1/p16基因失活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 设计标准对照的实验研究. 地点和对象 地点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对象为 2000 01/2001 02住院大肠癌手术患者.男 67例,女 43例,年龄 40~ 83岁.病程 1个月~ 1.5年,选取患者大肠癌及癌旁组织新鲜标本.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MTS1/P16基因产物在 110例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与非典型增生、癌旁移行粘膜及正常粘膜进行了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以细胞呈清晰棕色为阳性判断标准 ,按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分为 +,阳性细胞数 < 25%;(++),阳性细胞数 25%~ 50%;(+++),阳性细胞数 >50%.以细胞无棕色或与背景一致的淡棕色为阴性.生活质量测定采用李凌江等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结果癌组织 p16阳性分级表达低于正常黏膜及移行黏膜( P< 0.05).在管状腺癌中,高分化 22 例, p16阳性率 86%;中分化 43 例, p16阳性率 33%;低分化 7例, p16阳性率 29%,高低分化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5.1, P< 0.01). 结论 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并随着分化程度下降 p16表达缺失增加.该指标对大肠癌患者病情的判定及疗效评价、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法检测84例乳腺癌的p16蛋白、ER和PR。结果 p16阳性率(47.1%)与ER阳性率(39.28%)和PR阳性率(41.7%)相类似。p16阳性病例中巴结转移率(27.5%)远低于p16阴性者(61.36%),两者差异显著(P<0.05)。ER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相似,ER阳性病例的转移率为30.30%,阴性病例转移率为54.96%,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p16、ER和PR的表达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从p16的异常表达可推测p16基因的突变和缺失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与E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16和ER表达阳性的乳腺癌转移率较低,p16和ER均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因此,p16和ER均可作为乳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FHIT(fragile histidine triadgene)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检测42例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28/42)和76.2%(32/42).FHIT基因缺失肺癌的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FHIT基因正常表达的肺癌(P〈0.01)。FHIT基因缺失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Alterations of p16 and p15 gen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cancer cell lines and in certain malignant neoplasm. These genes are designated as candidate tumor suppressor genes because they encode proteins that function as negative cell cycle regulators at G1-S checkpoint. One hundred and sixty eight tumor tissue, 20 schistosomal tissue, and 50 normal tissue samples were examined. The status of p16 and p15 genes in these tissues was determin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by sequencing the DNA fragments produced during PCR. In addition, the expression of p16 and p15 proteins was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p16 and p15 genes were detected in all normal and schistosomal tissues. Deletion of both p16 and p15 genes was observed in 72 and 36 bladder tumors, respectively. Twenty eight of the 72 cases that exhibited p16 deletions also displayed deletions of p15. Only eight cases showed loss of the p15 gene while retaining p16 gene, and p16 deletion with apparently intact p15 gene was identified in 44 cases. The present analysis also reveals that deletion in the two genes are associated with low-stage, low grade bladder cancer, schistosomiasis-associated bladder cancer (SABC)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ype (SCC). No point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either gene. The expression of p16 and p15 proteins was undetectable in 75 and 38 bladder tumors, respectively,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Alteration of the p16 and p15 genes appears to be an early event in bladder cancer which occurs more frequently in SABC and SCC, an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istosomal bladder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