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行择期全髋置换手术患者 2 6例 ,随机分为PCEA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 13例。 2 6例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PCEA组于手术结束后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 0 5mg ;后接PCA泵 ,镇痛液配方用吗啡 5mg +布比卡因 12 5mg +氟哌利多 2 5mg ,以生理盐水稀释至 10 0ml。背景速度2ml/h ,PCA剂量 0 5ml,锁定时间 15min。对照组病人则视术后疼痛情况间断肌注哌替啶。结果(1)术后 1、12、2 4、4 8hVAS评分PCEA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2 )两组病人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麻醉后 1h及术毕时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术后 4 8h ,PCEA组恢复至术前水平 ;而对照组仍升高 (P <0 0 5 ) ,并显著高于PCEA组 (P <0 0 5 )。两组病人全血粘度各切变率麻醉后 1h及术毕各值均下降 ,PCEA组术后 2 4、4 8h各值逐渐恢复至麻醉前水平 ,而对照组则进行性升高 ,术后 4 8h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 (P <0 0 1) ,与PCE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CEA改善了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可作为减少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26例全麻醉期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对照组,Ⅱ组为血液稀释组。Ⅱ组在诱导前采集自体血400-800ml,同时输注平衡血液,使血液送到中度稀释状态。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性差异,Ⅱ组的全血粘度、血样粘度、血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均较I组为低。结论:中度血液稀释有助于预防术中血栓形成与栓塞。  相似文献   

3.
四肢骨折的骨髓内固定 ,尤其是在股骨的髓内置入术 ,人工关节置换 ,有可能发生血栓或栓塞。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引起这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本文拟在比较单纯全麻与血液稀释加全麻对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全髋置换术患者2 6例 ,年龄 5 5~ 76岁。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3例。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 ,术前血常规检查正常。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均为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0 5mg。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 0 1mg/kg、丙泊酚 1mg/kg、阿曲库铵 0 5mg/kg、芬太尼 5 …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普胸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普胸病人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45~ 6 8岁 ,体重 5 6~ 78kg。术前 1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5mg。麻醉诱导用芬太尼 4~ 5 μg/  相似文献   

5.
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静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患者选择有效的锻炼时机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12h即开始被动运动,术后第1天使用CPM进行锻炼。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监测术后第1天.第1周、第2周末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0.72,P〈0.01).且功能锻炼时心率、血压及手术伤口均无明显波动。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期间股静脉流速显著减慢;功能锻炼可增快股静脉血流速度,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静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患者选择有效的锻炼时机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12 h即开始被动运动,术后第1天使用CPM进行锻炼.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监测术后第1天,第1周、第2周末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0.72,P<0.01),且功能锻炼时心率、血压及手术伤口均无明显波动.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期间股静脉流速显著减慢;功能锻炼可增快股静脉血流速度,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镇痛或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1~71岁,体重50~77kg,随机均分两组:PCIA组和患者自控股神经镇痛组(PCNA组)。PCIA组:术后持续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和48h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IL-6及IL-10浓度。观察并记录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评分。记录尿潴留、低氧血症(SpO290%)、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追加哌替啶例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PCNA组术后6、12hIL-6和术后6、12、24h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6h时PCIA组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VAS评分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恶心、嗜睡、追加哌替啶例数明显增加(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以减轻TKA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麻醉方法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全麻醉与硬膜外加全麻对全髋转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6例ASAI ̄Ⅱ行,行择期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加全麻组,诱导前硬膜外给2%利多卡因5ml,有平面后行全麻诱导,全麻用药与Ⅰ组相同,术中用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每50min给药6 ̄8ml,术后24h内用0.5%布比卡因镇痛,Ⅰ组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的主要差异:Ⅱ组的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镇痛方法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 比较哌替啶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PCIA)组和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组的镇痛效果 ,监测术前、术毕、术后 6h和 2 4h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cTnT含量的变化 ,并记录SaO2 、HR、BP和RR。结果  (1)PCIA组和PCEA组的镇痛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明显优于哌替啶组(P <0 0 1) ;(2 )三组术后 6、2 4及 4 8h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及cTnT含量均升高 ,但PCIA组和PCEA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哌替啶组 (P <0 0 1) ,同时PCEA组优于PCIA组。结论 PCEA和PCIA都能明显抑制术后疼痛 ,同时可减轻血液粘滞度升高 ,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 ,改善心脏供血 ,提高冠脉血流量 ,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 ,尤以PCEA为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妇科手术患者,按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采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结果与术前比,PCE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上升(P<0.05),RFIR显著下降(P<0.05),术后3 d RCR、RFER仍显著上升(P<0.05),而RICR显著下降(P<0.05);PCI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下降(P<0.05),RFIR、RICR显著上升(P<0.05);PCIA组术后1、3 d RCR、RFER比PCEA组显著降低(P<0.05),而RICR显著上升(P<0.05);两组各参数在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EA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和恢复作用明显强于PCIA。  相似文献   

11.
老年病人开胸术后PCEA与PCIA的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老年病人食管癌开胸术后布比卡因、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65岁以上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PCEA组选用0.2%布比卡因加0.0002%芬太尼硬膜外镇痛,PCIA组选用0.001%芬太尼加0.005%氟哌利多静脉镇痛。观察镇痛效果、镇静程度、舒适评分、不良反应,监测RR、SpO2、MAP、HR。并于术前和术后24h测定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较低,PCIA组高于PCEA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PCIA组Ramesay法(RSS)镇静评分显著高于PCEA组(P<0.05),布氏评分法(BCS)舒适评分明显低于PCEA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CEA组(P<0.05),两组病人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估优秀者PCEA组明显多于PCIA组(P<0.05);两组术后呼吸频率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无呼吸抑制发生,PCEA组呼吸功能改善明显优于PCIA组(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开胸手术的老年病人,硬膜外布比卡因与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均安全可行,镇痛效果满意,改善了呼吸功能,综合总体镇痛质量,PCEA组优于PCIA组,但PCEA镇痛需加强硬膜外导管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疼痛VAS评分≤2分时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60岁,BMI 18.5~25.0kg/m2,术后12h的疼痛VAS评分≤2分,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各30例,采用Ramsay镇静评分(RSS)、舒适度评分(BCS)量表评估术后12、24h患者的镇静及舒适度,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12h检测患者血清TNF-α与IL-6的含量。结果术后12、24hPCEA组的BCS评分分别为(3.37±0.67)和(3.73±0.45)分,明显高于PCIA组的(2.73±1.14)和(3.03±0.85)分(P<0.05);RSS评分分别为(2.17±0.53)和(2.03±0.18)分,明显低于PCIA组的(2.70±1.02)和2.40±0.81)分(P<0.05)。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PCEA组(P<0.05)。术后12h,PCEA组血清TNF-α与IL-6含量明显低于PCIA组(P<0.05)。PCEA组术后低血压、导尿管停留时间延长、下肢乏力或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CIA组(P<0.05)。结论在疼痛VAS评分≤2分时,PCEA可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及镇静效果,但增加术后低血压、导尿管停留时间延长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大手术后的血粘度增加,可能与手术创伤和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关。本文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并与应用硬膜外腔术后镇痛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比较,旨在为减少手术后有关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氯诺昔康连续静脉输注用于全髋置换术后病人镇痛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20例行全髋置换术后的病人,氯诺昔康2 mg首剂静脉注射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10),连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0.4 mg·2ml-1·h-1;Ⅱ组(n=10),连续静脉输入氯诺昔康0.32 mg·2ml-1·h-1。分别抽取氯诺昔康输注和停止后16个时间点静脉血。用HPLC法测得氯诺昔康及其代谢产物5’-羟氯诺昔康的血浆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根据非房室方法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显示:氯诺昔康消除半衰期为(4.8±2.1)h(Ⅰ组)和(5.0±2.4)h(Ⅱ组)。L组和U组氯诺昔康血浆稳态浓度(Css)分别为(475±106)ng·ml-1和(393±67)ng·ml-1。输注期间病人血浆浓度保持较小波动。结论氯诺昔康半衰期短,但个体间差异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两种镇痛方式: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后应激反廊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骨科矫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榨镇痛组(PCEA组)与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PCEA组自硬膜外腔导管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药物配制:罗哌卡因225 mg+吗啡8 m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混合液,首次负荷苗吗啡2 mg,背景量2.0 ml/h,PCA量1.5 mL/次,间隔时间15 min;PCIA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配制:芬太尼0.2 mg+曲马多1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混合液,首次负荷量为上述混合液10 ml静注,背景量2.0ml/h,PCA 量1.5 ml/次,间隔时间15 min.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各时间点静脉采血检测血浆皮质醇(COR)、血糖(BS)和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于手术后12、24、48 h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术后12 h及24 h PCEA组VAS低于PCIA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毕到术后48 h(TI到T3)COR及BS与术前(TO)时比较降低(P<0.05或0.01);而组间比较,T2和T3时PCEA组COR及BS均低于PCIA组(P均<0.05).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自T1到T3与T0比较,两组均延长(P<0.05或0.01),而组问比较,T1和T3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2时上述三项指标PCEA组较PCIA组延长(P<0.05).PCEA组纤维蛋白原(Fg)T1至T3较T0时降低(P<0.05或0.01),而PCIA组T1到T3 Fg较T0时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1和T3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1、2时PCEA组低于PCIA组(P<0.05).结论 PCEA和PCIA均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并减轻手术后应激反应和改善凝血功能,但PCEA优于PCIA.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存在免疫抑制现象和自身免疫监视能力下降,全身麻醉、手术创伤、术后疼痛可导致其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与术后感染,残留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等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调节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拟观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