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生物羊膜应用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4例52只眼,随机分为羊膜移植组和对照组,羊膜移植组术式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可调整缝线)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羊膜移植,对照组只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  相似文献   

2.
汤晓东 《医学综述》2014,20(17):3260-3262
目的评价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辽河油田总医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116例(128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64眼)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64眼),患者分别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眼压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7.81%和2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及手术后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的眼压显著地低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t=4.638,6.731,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显著地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地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χ2=9.412,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其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功能性滤泡形成和远期手术成功率方面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降低眼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其效果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随访6个月~1年。结果:研究组术眼眼压控制理想,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发生率降低。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更确切,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定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42-143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10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复合小梁切除术)30眼和B组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30眼,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后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早期1个月内,两组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12个月两组对比,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B组高(P12mmHg以上,前房正常,滤过泡平,可以按摩,使眼压降至8mmHg左右,滤过泡更隆起些,暂不拆线。但如果眼压不易按摩下来,术后第一天就可拆线。根据眼压水平、滤过泡功能形态、前房情况,控制性拆除外置缝线,同时配合滤过泡旁按摩;若眼压、滤过泡、前房深浅一直比较理想,可在术后4周再拆线。两组术后均使用局部抗生素、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  相似文献   

6.
吴树辉 《吉林医学》2011,(3):450-450
目的:青光眼术后迅速恢复和维持正常前房深度,按需要改善滤过量并能有效抑制瘢痕形成。方法: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别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无论在眼压控制上还是在抑制滤过泡瘢痕化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联合使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缝线的松解或拆除方法和影响伤口愈合的抗代谢药物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无论从眼压控制,还是前房稳定方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都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8例60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 MMC 巩膜条反折),其中闭角型青光眼4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眼。结果:术后1周1型滤过泡36眼,2型滤过泡20眼,4眼滤过泡扁平,眼压6~14mmHg。术后1月1型滤过泡33眼,2型滤过泡26眼,1眼滤过泡扁平,眼压8~18.5mmHg。46眼随访一年,1眼眼压再次升高,1型滤过泡18眼,2型滤过泡27眼,眼压10~20.5mmHg。结论:本方法在应用MMC的基础上保留切除的小梁组织与原组织不分离,增加了引流间隙,同时无排异反应,不增加手术成本,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眼科临床中,对于药物降眼压效果欠佳的青光眼患者,若等待眼压下降至正常时才手术则增加了患者盲目的机会,因此,应该在常规药物治疗后争取早日手术。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26例进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青光眼患者26例(30眼),男11例、女15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62岁。青光眼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患者均予药物降眼压治疗而眼压下降不理想,术前眼压34.40~66.23mmHg,…  相似文献   

9.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效果。方法青光眼120例(144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观察组)64例7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常规小梁切除组(对照组)56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滤过泡及眼压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前房出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和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毋妍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63-3164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护理方法.方法 102 例(114 眼)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随访1 年,①视力40 眼提高,48 眼无变化,26 眼因白内障加速发展视力下降.②眼压:术后1年有108眼眼压低于21 mm Hg.③视野:有3眼缩小,其余均无变化.结论 术前护理的关键是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中护理的重点是显微手术的配合; 术后护理的重点是观察滤过泡及前房的形成;出院时要教会患者正确掌握滤过泡按摩方法,定期复查,提高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应用降眼压药物2 d后眼压仍持续在40 mmHg以上的68例68眼原发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随机选择观察组36眼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2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68只眼手术顺利,均无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眼压大于2l mmHg者:观察组3眼(8.3%),对照组7眼(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手术技巧在高眼压状态下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张丽萍  王芳 《广东医学》2011,32(11):1455-1456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已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18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110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84例(92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卫红  隆习军 《海南医学》2003,14(10):25-26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连续92例104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程度及原因。结果 本组发生术后浅前房16眼;占15.4%,其中结膜漏1眼(6.25%),滤过过强11眼(68.75%),脉络膜睫状体脱离4眼(25%)。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青光眼类型无关,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14.
毛彦琪  乔芳 《海南医学》2002,13(7):35-36
目的 为了探讨解决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包裹性滤过泡形成致远期眼压常不能有效控制这一难题。方法 采用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 眼43例(51眼)并长期观察。结果 半年后有40眼视力增加,37眼神野扩大,除3眼外,其余病例1年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无1例包裹性滤过泡形成。结论 本术式与以往小梁切除术相比,能有效地防止包裹性滤过泡的形成,远期滤过作用可靠恒定,有一定的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阳光 《广西医学》2013,35(3):334-335
目的 观察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128 眼)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眼)与实验组(64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并随访1年.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周实验组浅前房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P<0.05).术后1年实验组手术成功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8%(P<0.01);术后1年,实验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比例和远期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谭海龙 《当代医学》2011,17(29):92-9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调整缝线)治疗残余性青光眼的效果,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19例23眼残余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效果观察并随访。结果术后观察眼压控制在21mrnHg以下16例20眼,21mmHg~30mmHg3例3眼,加用药物治疗亦回421mmHg以下,Ⅰ型滤过泡12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功能性滤过泡占91.3%。手术并发症:手术眼均无伤口漏并发症;术后发生浅前房5例,7~12d恢复正常;滤过泡渗漏1例,结膜漏口处缝合f针。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是治疗残余性青光眼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徐俊辉  郑春昌  张勋 《当代医学》2021,27(36):165-166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期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2、4、8、12周,观察组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史汝娟 《西部医学》2009,21(9):1567-1567,1569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同时羊膜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青光眼患者110只眼行抗青光眼小粱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球结膜滤过泡扁平弥漫。最终随访时平均眼压(15.86±4.00)mmHg,明显低于术前(29.65±5.76)mmHg;滤过泡呈扁平弥漫。结论羊膜植入应用于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滤过手术中,能促进青光眼功能滤过泡的形成,有效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是目前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持续性浅前房和低眼压,还有滤过泡内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产生胶原纤维使滤过泡瘢痕化,这是导致小梁切除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滤过泡瘢痕化及术后即形成前房并控制房水滤过量,我们于2004年5月至2007年8月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志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91-3392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眼科患者60例(64眼),并以同期就诊的眼科患者55例(58眼)作为对照,分别对2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2组患者眼压、视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青光眼症状均有效改善,复合组优于传统组;术中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复合组手术成功率高于传统组。结论复合式小染切除术较传统术式具有疗效稳定,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