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自身对比方法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衰竭患者输注脐血和外周血后,骨髓粒、单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血浆集落刺激活性(CSA)、爆式集落刺激活性(BPA)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结果脐血输注后可使患者CFU-GM体外培养显著提高,CSA、BPA水平显著下降并趋于正常,可在输血量减少情况下,使WBC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姜国胜  唐天华 《白血病》2000,9(2):76-78
目的:提示APL患者ATRA治疗后高白细胞征的机制。方法:外周血WBC计为九及分类按常规进行,体内外粒-单系集落(CFU-GM)按半固体琼脂法进行。ATRA体内实验中的骨髓与脾脏均用200目风研磨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后计WBC数。结果:ATRA临床治疗APL患者可引起明显的WBC、早幼粒及较成熟粒系升高。CFU-GM呈现升 高趋势。而APL患者骨髓CFU-L逐渐降低。正常小鼠的体内实验中,ATRA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导短程大剂量格拉诺赛特(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法:rhG-CSF,500μg/d皮下注射4天,第5、6天单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行CFU-GM培养,CD34^+细胞由流式细胞仪检测。于MAC方案处理,回输自体外周围血造血干细胞(APBSC)。结果:动员后CFU-GM明显增高,CD34^+细胞增多,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4.
供者单采外周血中幼稚粒细胞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丙昭  李玲 《白血病》2000,9(3):136-138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b-PBSCT)供血经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物中的幼稚粒细胞与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细胞数之间相关性和移植的剂量标准。方法:对6例Allo-PBSCT供者用G-CSF或G-CSF+GM-CSF进行动员,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对外周血及收集的NMC收集物中幼稚粒细胞及CD^+34细胞进行检测计数,并计算出输出患者每公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对正常成人及大肠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表现人白细胞抗原(HLA)-DR及B7等免疫分子表达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成人(n=10)及大肠癌患者(n=10)外周血DC,以GM-CSF及IL-4联合刺激正常成人及大肠癌者DC,检测GM-CSF及IL-4联合刺激前后DC表现HLA-DR及B7表达水平及DC免疫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应用CFU-GM软琼脂培养技术,在体外观察了不同浓度的rh-TNF,rh-IFNα-2和IAP对9例恶性淋巴瘤和1例睾丸癌患者的骨髓粒、巨造血祖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体系中,加入rh-TNF50和100u/ml,其CFU-GM较空白对照均明显增多(P〈0.05)。rh-IFNα-21000u/ml可使CFU-GM减少(P〈0.05)。IAP似乎对CFU-GM无影响(P〉0.05)。集落形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4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体外CFU-GM、CFU-L培养和细胞遗传学改变。结果显示,患者CFU-G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P<0.01),CFU-L高于正常对照组和AA组(P<0.01)。患者52.4%存在染色体异常,常见为:+8、-22、-X、-Y、-20、-7/7q-。CFU-GM减低、CFU-L增高和染色体异常者疗效较正常者差。表明CFU-GM、CFU-L体外培养和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作为MDS协助诊断和预测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应用CFU-GM软琼脂培养技术,在体外观察了不同浓度的rh-TNF,rh-IFNα-2和IAP对9例恶性淋巴瘤和1例睾丸癌患者的骨髓粒-巨造血祖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体系中,加入rh-TNF50和100u/ml,其CFU-GM较空白对照均明显增多(P<0.05)。rh-IFNα-21000u/ml可使CFU-GM减少(P<0.05)。IAP似乎对CFU-GM无影响(P>0.05)。集落形态学显示,rh-TNF和IAP均能增加巨噬细胞为主形成的集落(P<0.01)。我们认为,该实验为骨髓移植及肿瘤患者在选择应用这些细胞因子上提供了一定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应用无血清液体一半固体二次培养法,观察了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ecombinanthumanstemcellfactor,rhSCF)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祖细胞(AML-CFU)自我更新的影响。认为rhSCF是一作用阶段早于白介素3(IL-3)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造血生长因子(HGF)。无论单一,还是与其它HGF联合,rhSCF对绝大部分AML患者,均有强大的维持其AML-CFU自我更新的作用。但不同FAB亚型及FAB亚型相同的患者之间,这种维持作用差异较为显著。提示SCF在AML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晶  孙关林 《白血病》1997,6(1):1-3
研究了4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体外CFU-GM、CFU-L培养和细胞遗传学改变。结果显示,患者CFU-G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P〈0.01),CFU-L高于正常对照组和AA组(P〈0.01)。患者52.4%存在染色体异常,常见为:+8、-22、-X、-Y、-20、-7/7q^-。CFU-GM减低、CFU-L增高和染色体异常者疗效较正常者差。表明CF  相似文献   

11.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率高,疗效肯定,但治疗过程中易致高白细胞症,其发生率达33%~75%,可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作者应用自行建立ELISA法,动态检测47例APL患者用ATRA诱导分化治疗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G-CSF检出率(≥60ng/L)在治疗后明显升高,第9天左右达高峰,WBC总数于第11天左右达高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血清G-CSF与外周血WBC总数、早幼粒或早幼以后粒系具有相关性。68.1%患者G-CSF升高同时WBC升高。作者初步探讨了高白细胞症的发生机制,认为WBC升高除与G-CSF有一定关联外,还可能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对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扩增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造血干/祖细胞为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潜在的重建造血细胞第能力的细胞。CD34^+造血祖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外扩无反应,来自于骨髓(BM),动员外周血及脐带血的CD34^+细胞在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IL)-2、3、4、6、7、9、10、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PIX321等细胞因子的没组合刺激下,经8-14d即可扩增细胞总数  相似文献   

13.
rhGM—CSF预防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随机对照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rbGM-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对64例病人进行化疗和rhGM-CSF治疗,每一例病人连续观察2个周期。AB组病人第1周期为治疗组(A周期),采用化疗加rhGM-CSF治疗,第2周期为对照组(B周期),采用单纯化疗;BA组病人第1周期为对照组(B周期)采用单纯化疗,第2周期为治疗组(A周期)采用化疗加rhGM-CSF治疗。结果:59例病人可评价疗效,治疗组WBC和ANC下降持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WBC和ANC最低值也高于对照组,并且最低值时的中位化疗序日也比对照组明显提前,第21天时,治疗组WBC和ANC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延迟的例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rhGM-CSF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保证化疗如期进行,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体内途径直接注射各种载体进行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观察了表达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VVGM-CSF)对肺转移荷瘤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给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2×105B16F10细胞3天后开始腹腔内注射VVGM-CSF106PFU/0.1ml,2次/周,连续治疗2周。结果显示,VVGM-CSF能够显著减少荷瘤小鼠肺转移结节的数目,并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研究发现,经过VVGM-CSF治疗,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杀伤、吞噬及其释放一氧化氮的能力明显提高,结合其它实验结果,荷瘤小鼠持续表达GM-CSF并导致以上巨噬细胞功能改变,可能是VVGM-CSF的抗肿瘤转移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蔡晓燕  余自强 《白血病》2000,9(4):231-234
目的:比较人脐血(CB)和外周血(PB)单个核细胞(MCs)的增生活性及其紫外线B照射(UVB)在增生活性上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PHA诱导细胞增生以^3H-TdR结合检测增生活性(cpm);UVB照射后的PHA刺激和MLC抑制作用,以未照射细胞的活性面分数表示。结果:人CBMCs和PBMCs cpm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但单个实验的标准偏差均显示人CBMCs的cpm高于PBMCs,二者对小剂量UV  相似文献   

16.
作者探讨了干细胞因子(SCF)单独及与IL3、IL6和GM-CSF结合对LT12白血病造血的体外调控效应。结果发现,SCF可直接抑制LT12细胞的CFU-L集落形成、DNA合成及增殖动力学。100ng/mlSCF导致实质性抑制效应,尽管这种抑制活性低于IL3、IL6及GM-CSF。此外,SCF可增强这三种因子的抑制活性,与IL6或GM-CSF联合应用所引起的抑制效应,要高于与IL3结合;SCF与两个以上因子合用所产生的抑制更加显著。结合作者先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在BNML大鼠白血病造血中,SCF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效应:有效地刺激正常造血又可抑制白血病造血。  相似文献   

17.
脐血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分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造血生长因子的不同组合对人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效应及分化特性。方法: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经rhIL-1,rhIL-3,rhIL-6,rhG-CSF,rhGM-CSF和rhSCF的不同组合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动态观察了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有核细胞总数的扩增数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动态分析了造血细胞的表面标志,并对液态扩增后造血细胞的粒-巨噬集落形成率(CFU-GM)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经上述6种细胞因子培养20d,有核细胞总数增殖44倍,液态扩增培养8d后,CFU-GM比原代MNC增加14.74倍,扩增18d后,CFU-GM明显减少,仅为原代MNC的6.42倍,且集落小于前者。扩增培养至6~8d时,CD34+细胞总数是原代 MNC的127.79~196.40倍,18d时下降至101.51倍。结论:外源性造血生长因子可使脐血CD34+细胞及CFU-GM产生明显的扩增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人骨髓造血前体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DCs),测定其表型及T细胞刺激活性。方法:采用Mini-MACS分离技术,从正常人骨髓、脐血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体外以重组hGM-CSF,hTNF-α,hIL-3诱导培养2周,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的表面表型及细胞内IL-12的表达,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扩增DCs的T细胞刺激活性。结果:从正常人骨髓、脐血分离得到高纯度(〉9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80℃直接冷冻保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ABSCT5例,移植前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9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PBSC0,分离后,将采集的PBSC分袋直接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结果」PBSC短期冻存后检测回收率和台盼蓝拒染率均在80%以上;接受移植的5例患者均获成功,并持续缓 位CCR时间为18(5 ̄31)个月,无复发。「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通关藤提取物(消癌平注射液)对正常免疫细胞及造血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通关藤提取物对正常人淋巴细胞以及ConA、LPS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CFU-GM半固体集落培养法检测造血干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 通关藤提取物体外对ConA诱导的正常淋巴细胞和LPS诱导的正常淋巴细胞有促增殖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通关藤提取物对正常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染液的能力无明显影响。对正常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CFU-GM的形成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通关藤提取物体外对正常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并且有促进T、B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